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 ...

  •   (《The Weeping Meadow》,The Album by Eleni Karaindrou)

      年方二八的冷清秋在人群中是特别的:与大多数的北平女子不同,她骨骼细小,羸弱消瘦,皮肤生得白透,过犹不及,有时倒显得病态了;五官秀气精巧,眉毛、鼻子、嘴巴都是水墨画一般的淡淡勾勒,唯有一双眸子画龙点睛般的透亮有神。
      冷清秋出身书香门第,年纪轻轻就读过不少书,由此而知理晓事,又因天性使然,心中自怀着一份少女不该有的悲悯之情。她看得通透,知道自己这样并非常态,于是从骨子里生出孤独来。
      因着如此,在这样的豆蔻年华里,清秋终日形单影只,眉眼低垂,盖住了澄碧的眼眸,藏住了自己的美丽,活在自己的一方小世界里。
      清秋的母亲冷宋氏原籍山东,是宣统年间迁来的北平。清秋与母亲可是一点儿都不像——冷宋氏身材高挑、体格结实,浓眉大眼,身上自带一股北方姑奶奶的派头。清秋这样,似乎是随了父亲的基因。
      她的父亲冷培宁系出江苏丹阳冷氏,排行老九,祖上曾经显赫一时,出过不少秀才。族人不是读书求功名,就是学徒做生意。冷培宁是个特例,他铁了心的要做一个当世的李太白。按冷家人的说法:他是读书读疯魔了。
      若是冷培宁当真有那份诗人的才具,冷家人倒也不至于会骂他疯魔,顶多说他一句不务正业。却可怜他空有满腔的热情、理想与勤奋,却作不出几首像样的诗歌。懂诗的人说他的诗将将凑得上平仄,但通篇成句,看得出是读过不少诗的。整体看来辞藻堆砌,诗意不到,意境缺缺,难称得上是一首好诗;念给不懂文墨的人听,他们只会连连摆手道:听不懂这劳什子的玩意儿。
      冷老太爷是爱惜这个老来子的,不然也不会由得他胡闹这么些年,只是这冷培宁见天儿的不是闷在屋头作诗,就是自个儿跑去郊外采风,已经到了二十岁,既不关照家里的生意,也不操心自己的婚姻。冷老太爷是再也坐不住了,要他即刻成婚,否则就是不孝。
      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冷培宁两害相权取其轻,背了不孝骂名,身无分文的跑去了北平。他想:自己的前半生过得太顺风顺水了,没有遭遇过逆境,所以写不出伟大的诗句。此番历练,定能激发出自己的才情,写出传世的名篇。到那时,父亲也是会谅解自己的。
      只可惜,冷培宁许下的这两个宏愿,一个也没有达成:
      他没有能力谋生,字也不值钱,起初的生活过得极为艰辛。后来实在是穷途末路,写信回家求助,得了家里的接济,依托族人的关系谋了份在中学教书的差事,手头这才宽裕了起来,勉强可以度日。
      再后来,冷培宁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宋巧初,想要与她结婚。宋家起初不同意,嫌他是个又穷又老的教书匠,且不是本地人,没有房产也没有家底,不愿将女儿嫁给他。但后来打听到冷培宁的家境居然相当富庶,也就默默答应下了这桩亲事。
      只是,冷家的接济在冷培宁私定终身后就彻底断了,冷老爷子到死也没有说过原谅冷培宁的话。宋家当家的觉着这是肉包子打狗,白白折了自己一个如花似玉的大闺女,很是气愤,放话说:巧初与他冷培宁是私相授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自己只当是没有过这个闺女。这意思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救济他们的了。
      一年后,他们有了清秋。身为人夫与人父的冷培宁疲于生计,不光教书,还接了许多私活儿——他文采平平,字倒是写得极好,便接了许多撰抄的活计来做,也亏得冷宋氏是把持家的好手。老夫少妻,一家三口,共享天伦,其乐融融。这样的好日子满打满算过了七年。
      冷培宁是在去世的前一年顿悟的。那是一个冬天,他看着清秋歪着小脑瓜儿,捧着书坐在窗下、火炉边读书,心中乐极生悲起来:自己养家糊口以来,是再也没有作过诗了。这些年来,他拘泥于俗事俗物之间,却也有另一番苦乐,有时甚至乐大于苦。他做冷培宁做得很好,却始终做不来李太白。已过而立之年的冷培宁在无数次的自我质疑中逐渐接受了“自己有着创作的局限性”这一事实。诗人理想太过遥远,现在的自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丈夫,父亲。他满眼笑意的望着自己可爱的小女儿,决心要陪她长大,送她出嫁。
      冷清秋八岁的时候,冷培宁去世。冷宋氏与冷清秋成了孤儿寡母。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