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1、富辰死战襄王突围 ...
-
富辰又说,王若走城门,翟兵肯定不会放过。臣请率家众与翟人一战,王可乘机开角门而去。
乃召子弟亲党数百人,晓以大义,开了城门杀向翟营。
翟营突遭袭击,一时也被杀蒙了,死伤数百。王乘乱开了小门,同简师父、左鄢父等十余人出城往郑国而去。
这里富辰与翟军大战,无奈寡不敌众,翟军越围越多,富辰身受重伤。
刚好遇见颓叔和桃子,他俩劝说道:“子之忠谏,天下尽知,今日不必死战。”
“何能啊!昔日,吾屡谏与王,王不听,不是臣之错。今日战,臣只为尽义而战。”
复回战翟兵,力竭而死。子弟家众同死者三百余人。
翟军方知襄王已岀城。太叔带命释原伯贯于城门下,大呼开城门。
周、召二公立于城楼之上,对太叔说,并非不奉迎,只恐翟兵进城掳掠,所以不敢。
太叔就请赤丁屯兵于城外,并答应尽出府库之藏犒劳翟军。于是,赤丁扎营于城外。周召二人乃放太叔一行入城。
入城后,太叔先从冷宫放出隗后,然后到太后宫中看视。惠太后见了太叔,喜之不胜,一笑而绝。
太叔并不忙于治丧,而是拥隗后于宫中相聚。之后,又寻小东想杀了她,小东惧罪,先自投井而亡。
第二天,太叔带假传太后遗命,自立为王。以叔隗为王后上朝受百官朝贺。
又拨府庫大犒翟军,然后为太后发丧。
太叔带自知国人心中不服,将国中之事委与周召二人,自己则和隗后在温地日夜取乐。
再说周襄王逃岀王城后,就向郑地而去。一路上,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郑人会不会记恨于他?行至一处地方,见到处都是竹林,便询问当地土人。百姓告知此为氾地,又叫竹川,是郑国地界。
襄王叫停下车来,夜里借宿于农人封氏草堂之内。
封氏见了襄王服饰就问,大人官居何职?
襄王笑笑说,我是周天子,国中有难才避于此。
封氏大惊,连忙叩头谢罪说,怪不得我家二郎昨日夜里梦见红日照于草堂,今日果见贵人。
襄王问,二郎是你什么人?
“是小民后母之弟。我两人同居于此,相耕而作,奉养后母。”
襄王听后,感慨万端地说,你们虽是农家兄弟,却如此和睦。朕贵为天子,反受母弟之害,和你们相比,真是令朕汗颜啊。
说着,不竟凄然泪下。
大夫左鄢父劝慰道:“王不必伤悲,周公大圣,尚有骨肉之变。如今可速告于诸侯,诸侯必不会坐视。”
襄王乃亲笔手书:不谷不德,得罪于母之宠子——弟带。今越在郑地氾,敢告。
使人送至齐、宋、陈、郑、卫诸国。
简师父奏道:“今日诸侯有图伯业者惟有秦和晋。秦之蹇叔、百里奚,晋之赵衰和狐偃。皆为贤臣主政,其必能劝谏国君以勤王为己任。”
襄王乃命简师父告于晋,使左鄢父告于秦。
再说郑文公闻襄王居氾,笑道:“今日天子方知翟不如郑啊,我等君臣不可怠慢。”
于是,令工匠速往氾地筑建馆舍。一应起居用品,亲往打理,不敢菲薄。
襄王见了郑文公,不免脸有惭色。同时,鲁、宋诸国都遣使问安,各有馈献。只有卫文公不至。
再说,简师父奉命去了晋。晋文公问狐偃该如何办为好?
狐偃说,昔日齐桓公能一合诸侯,靠的就是遵王命。况晋几易其君,民以为常,不知君臣之大义。今君纳王以讨太叔之罪,使民知君不可有二。而且,若晋不纳王,则秦纳之,伯业也就归了秦。
文公心有所动。又使太史郭偃卜之,大吉。乃大阅车徒,分左右两军,使赵衰将左军,魏犨为副;郤溱将右军,颠颉为副。文公领狐偃、栾枝等,左右策应。军队临发时,河东守臣使人来报,秦君也屯兵于河上,不日欲渡河东去。
狐偃说,秦公志在勤王,所以屯兵河上,只为东道之路不通,恐戎狄作梗故一时未行。君可行赂于二夷,谕以假道勤王之意,二夷必听。再使人以谢秦君,言晋师已发,恳请秦君相助即可。
文公一一照行。一面使狐射姑赍金帛财物贿赂于戎狄,一面派胥臣往河上去辞秦。
胥臣见了穆公,致晋侯之意道:“天子蒙尘在外,君之忧,也即寡君之忧。今晋集全国之师,一可代君之行,二可免君远涉之苦,万望玉全。”
穆公点头道:“其实寡人是恐晋君新立,军队未集,所以才屯兵于此。既是晋君已发大军来举大义,寡人当静听佳音。”
蹇叔和百里奚却对穆公说,晋君此举是欲分主公之功业呢,不如我军也乘势而去,共迎天子,岂不更好?
穆公笑道:“寡人岂不知勤王是个美差,但东道未通,戎狄见阻,且晋君初为国政,无大功何以定国?不如就做个顺水人情吧。”
乃遣公子絷随左鄢父至氾,问侯襄王。秦军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