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喜欢半夜12点打电话的老板和总是在deadline之前搞事的同事,更新只能断断续续了。
**
这章其实写了很久,主要是我对宋元数学家们的著作……em,看不太懂
后来问了下学霸小伙伴,证实了我们那里的高中,的确是只教到了开三次方程。她说高次方程根太多,也没有固定求根公式,不适合高中。
勉强痛苦的写了。
之所以写,就是觉得宋元这波人的学术水平,达到了让我吃惊的地步。但是可惜,大部分只有姓名,生平很少,女性连姓名都没有。
老妇人的母亲,是楚女,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被人记住的女数学家吧。
但很可惜,没有留下名字。
她叫楚女,是因为她是楚衍的女儿。楚衍是宋初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司天监,负责推星历。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独女,他的女儿在史书上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传父业、善算数”。
她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在于,在那个时代识字都很少的年代,她能因为家庭优势和个人天赋,接触到数学,并达到“传父业”的水平。
但她也是不幸的,因为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在那黑暗中就如同一盏微光,风一吹就灭了。
别说楚女,楚衍本人的生平其实也很少,他被人知道,是因为他有个出色的学生叫贾宪。
但贾宪其实也不太被人所知,他的作品大多逸散,能被人所知,就是因为杨辉在他的基础上做出了“杨辉三角”,写书时引用了他。
“杨辉三角”又叫“帕斯卡三角”,也被称为“中国三角”,在计算机领域据说有很大用处(我一文科生我不懂数学也不懂计算机),贾宪做出来的时候,比西方早了七百多年。
宋元时期数学发展的很迅速,北宋有楚衍、贾宪师徒,到后面宋元四杰,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都在高数的领域里努力攀登。
想象了下,在宋元那种颠沛流离,战火纷飞的时代里,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研究着那些“于国于民无益”的数学?又是如何在黑暗中,独自行走到了那么远的地方
不由得想起了何夕写的《伤心者》。
我是一个庸俗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在这一刻也不得不承认,数学真的很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