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世界近代史总体复习 ...
-
一、名词解释1、圈地运动:15 世纪末至19 世纪上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圈占的形式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以英国最为典型。地理大发现之后,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对原料的需求,地主用暴力驱赶农民,把土地围圈起来租给农业资本家,变为资本主义的农场或牧场,采用雇佣劳动,从事商品生产。它直接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的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因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权利法案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的法案。英国光荣革命后,为了防止国王恢复专制制度和天主教,国会于1689 年颁布了《权利法案》。为建立稳固的君主立宪制度奠定了基础。法案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明确了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原则,并且规定英国的国王都必须是新教徒。以国会立法主宰国家,国王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必须执行资产阶级的意志。《权利法案》实际上是一部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宪法,是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和巩固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步骤。3、1688年政变: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统治的政变。以1688 年政变为标志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真正归宿。以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最终结局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一个大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英国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4、大觉醒运动:是在18世纪30-40年代,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大规模的反对宗教专制,争取思想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以宗教复兴为旗帜,以灵魂自由为口号,鼓吹民主平等,信仰自由,人民主权和反暴政的革命思想,成千上万的群众参加该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官方国教,提高了人民的觉悟,加强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冲击了殖民地的官方教会。5、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是美国资产阶级制定的联邦宪法。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属于两院制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这部宪法是美国真正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发挥了保卫国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职能。它所创立的总统以及总统制共和国的政体,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重要模式之一,有很大国际影响。6、常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宣传民主、独立的小册子。1776年1月潘恩所作,《常识》抨击英王和君主政体,启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意识和民族意识,为美国独立战争做了舆论准备,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拉美独立战争:1810-1826西属拉美殖民地,葡属巴西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战争,首先开始于法属海地革命,后在圣马丁、玻利瓦尔和伊达尔戈的率领下进行反对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进行的民族独立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形成拉丁美洲一系列新兴国家,战争分为三个中心:墨西哥、拉普拉塔、委内瑞拉两个阶段,独立国家的建立为拉美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独立战争中,许多地区开放对外贸易,鼓励工商业发展,一些地区废除了奴隶制度,统一的税制等,使独立各国逐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一阶段:(1810—1815)这个阶段的独立战争是在西班牙美洲地区的人民和西班牙殖民军队之间进行的。尽管有多次起义尝试摆脱西班牙的控制,但由于殖民当局的镇压,许多独立的努力都遭到了失败或挫折。这个阶段中,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1819年至1821年间统一了大部分地区,并在1821年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第二阶段:(1816——1826)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战争的发展和最终的胜利。在拉美北部的国家如委内瑞拉,玻利瓦尔的军队继续推进,最终解放了大片领土。同时,南美洲的巴西也在此时从葡萄牙手中取得独立。1826年,随着玻利瓦尔攻占哈瓦那,标志着整个西属美洲的彻底独立。)8、启蒙运动:18世纪20年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为了向封建阶级夺取政权,确立自己的统治,在意识形态和舆论上做的准备。启蒙运动开始于英国,逐渐扩展到法国、全欧洲以及美国。启蒙思想家们以理性为旗帜、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君权神授,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或民主共和政体,限制王权,实行三权分立,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主要代表人物有:洛克、霍布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歌德等。它奠定了欧洲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蔓延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刺激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9、1791年宪法: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由制宪议会制定于1789年。宪法以人权思想为原则,规定了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由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掌握。行政权属国王,但国王只能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司法权归选举产生的法官所组成的法院。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形式,这部宪法是封建君主跨入近代社会的法律体现,体现了鲜明的反封建性质。以宪法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10、八月法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废除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法令。于1789年8月颁布,故名。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按规定无偿废除的有:人身义务、领主法庭、教会什一税、买卖官职制度等,还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还宣布要制定“全国性宪法”。此外,对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法令规定要以赎买的方式予以废除。《八月法令》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运用法律手段改造社会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11、限价运动: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要求限制物价的运动,要求限价和打击投机商人的运动。法国大革命时期投机商人哄抬物价,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异常困苦。最先由巴黎妇女带头,口号是“要面包”,要求保障巴黎的粮食供应,人民提交请愿书,并自定价目,结果遭到打击。第一次限价运动是在岔激派的领导下进行,主张政府统管经济,限定物价,并以恐怖的手段推行他们认识到必须要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的办法来夺取资产阶级根本胜利。第一次限价法令是1793年9月4日颁布的《粮食限价法》。12、雾月政变:1799年雾月波拿巴发动的政变。当时国外反法联军压境,国内王党活动猖獗,督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10月,波拿巴从埃及前线回到巴黎,于11月发动政变,强迫残缺的立法团通过决议:解散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组成临时执政府,制定新宪法。波拿巴发动政变后,成立执政府,任第一执政,实行军事独裁。政变以议会的形式开始,以武力进行胁迫最后以会议形式进行粉饰,为近代所有政变提供了模式。13、正统主义原则:是法国在1814年—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提出来的一项正义原则。它成为维也纳会议的指导原则之一,原则承认革命前的王朝与各封建王朝是正统的,恢复原有的政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等。使法国避免了被瓜分的命运,提高了法国在其他小国中的地位,对于避免列强过于强大、使法的国际政治环境轻松,对法国意义重大。14、施泰因-哈登堡改革:是19世纪初普鲁士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地主与农民的关系。通过施泰因颁布的《十月敕令》废除人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扩大城市自治权,允许资产阶级代表管理城市,精简国家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被革职一年。随后,哈登堡颁布的《调整敕令》,责成土地主必须同意农民占有其份地,并赎买封建义务,但赎买条件苛刻。改革尽管很不彻底,但意义重大。但加强了普鲁士的政治、军事力量,而且促进了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封建专制国家开始转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是普鲁士发展史上的转折点。15、关税同盟:德国统一前以普鲁士为首的各邦国为扫除彼此之间的贸易障碍,统一全国市场而结成的同盟。1815年后德国社会产生共识要要建立关税统一政策。普鲁士在1818年废除了境内所有税卡,在国界线建立了统一严格的关税线。南德关税同盟与中德关税同盟先后成立。1834年南德同盟与普鲁士同盟合并,成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1854年除奥地利和北德意志的一些城市外,绝大多数德意志联邦相继加入。关税同盟在内部实行贸易和交通自由,对外制定统一的进出口关税。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全德性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以后普鲁士统一德国奠定了基础。16、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部分而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主要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斗争有力的思想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南17、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的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核心是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资产阶级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共产党宣言》以经典性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的世界观,科学的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给国际无产阶级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18、1848年革命:是全欧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风暴席卷了法国和德意志各邦国;东南欧各个被压迫的民族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其它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被革命洪流所波及。革命的进程证明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科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历史经验。革命虽未能取得完全的胜利,但在资本主义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场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摧毁了维也纳体系,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中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发生变化。19、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19世纪下半叶英国政府为提高效率而进行的一场政府官员制度改革的运动。它要求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平时对文官进行考核,根据实际成绩决定晋升;实行文官常任制,不随执政党的变更而更换。文官制度的改革使文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成为政策连续性和政局稳定的有力保障。它是工业资产阶级对贵族斗争的胜利,使上层建筑中腐朽的东西被革除,更有利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二、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1、英国革命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对农民是不利的,不仅没有为农民解决土地问题,而且为地主圈地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它造成了农民的破产和贫困,因此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错)圈地运动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前提是农民会失去土地,获得集中大土地的资本家建立大型农场,得以发展。失去土地的农民虽然破产,但是获得了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原料,直接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从自给自足到追逐利益,雇工关系转为雇佣关系,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①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即新贵族联合资本主义共同反封建的运动。新贵族是从原旧贵族内部分裂出来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他们经济上属于资本主义,法律上受到封建性的限制,他们依靠工商业发财,但仍保有贵族头衔。而资产阶级由上层资本家和下层中小资产阶级组成,渴望发财致富。依据当时的情况,封建制已走向末路,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之下进行的。在1688年政变中德国的汉诺威选侯乔治继承英国王位,1701年王位继承法特别说明国王必须为新教徒,都体现了资产阶级借清教表达对封建的反抗,封建阶级依靠国教维护自身特权,它是国王专制王权的工具,使用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愚弄人民。③革命曲折反复,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和艰巨性。革命经过共和制推翻了封建王朝,又经过了护国主政治,旧王朝的复辟等形式,1688年政变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才基本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④英国革命是保守的,革命的领导阶层为新贵族和中上资产阶级,保留了国王与上议院,民主因素较少,体现了大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表现了其革命的不彻底,光荣革命以和平形式过渡也残留了一定的封建因素。3、《常识》的内容及意义《常识》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由英国移民托马斯·潘恩在美著成的关于国家、政府和公民权利的观点的小册子。其内容通过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批判,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支持。核心观点有三:反对君主制,主张民主制度;国家主权至上;三权分立,保障公民权利。表明英王不是良君,英国统治的压迫剥削侵害了人民的权利,呼吁独立,并且认为要独立只有以武力才能解决问题。意义:①潘恩的《常识》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为美国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得美国人民认清形势。③《常识》改变了第一次大陆会议要求的自治,要求独立,扭转了当时的舆论环境,使得人民独立意识增强。③《常识》在美国其影响力仅次于《圣经》。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为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④许多美国开国元勋都受到了潘恩思想的影响,如华盛顿、富兰克林等。⑤此外,潘恩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美国《独立宣言》阐明的原则及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原则:第一,平等学说。宣言明确认为平等应包括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这是针对英国殖民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提出的,虽有空想成分,但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第二,天赋人权学说。宣言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的天赋人权学说,把人们追求幸福的权利明确写入。宣言指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拥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观点提高了人民的地位,承认了个人的尊严,从理论上摧毁了封建专制主义存在的基础,把促进人民的幸福当成是政府的主要目的,它打破了否定现世生活而把希望寄托在天堂或来世的中世绍宗教观念,这是现代政治理论上的一次重要革命。第三,主权在民学说。宣言指出: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利来自人民,政府是服从人民意志的,是为了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的。第四,还对人民革命权做出一定阐释。当政府损害这些权利时,人民有权改变或废除它,建立新的政府,必要时可使用武力。宣言宣布各殖民地已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切断与英国的一切从属关系。意义:①《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文献,它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凝聚了北美先进分子的思想,对争取独立战争的胜利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指导作用,标志这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此国家开始走上独立之道。②美国人权得到了保护,成为美国以后的意识形态,为美国以后发展奠定基础,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③但《独立宣言》只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与平等,为资产阶级剥削制度辩护。5、拉美独立战争的成果①在政治上,独立战争使拉丁美洲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建立起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实现了政治上的独立,为拉丁美洲国家打开了新的篇章,使他们能够自主制定内外政策,寻求自身的发展道路,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政体,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政治经济权势。②在经济上,废除了限制各国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殖民垄断制度。国家开始寻求自主发展,开放了对外贸易,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尝试建立新的经济体系,减少对外依赖。一些地区废除了奴隶制度,归还印第安人的土地。③在对外交往上,拉丁美洲解放运动的胜利也推动了区域合作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一些国家开始探索建立共同体、联盟等方式来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与互动。此外,这些国家也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寻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④一些地区在一定时期废除了奴隶制度,归还印第安人的土地,逐步取消了印第安人的徭役制和贡纳。⑤在社会观念上,解放运动胜利后,拉丁美洲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之前的社会不平等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国家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废奴和重建社会制度,以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⑥在世界上,拉丁美洲解放运动的胜利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为其他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提供了启示,鼓舞了他们追求独立和自由的信念。这场运动也为全球反对殖民主义和压迫的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⑦但独立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独立战争后,在政治上,考迪略主义的盛行,一些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甚至爆发内战。在经济上,各国大体上都没有采取措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多数国家的黑人奴隶仍受种植园主和矿主的残酷剥削。在对外方面,英美国家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稳定的建设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他们不得不努力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机构。因此,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人民继续面临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6、法国革命独有的特点就是必须用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的办法来夺取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对)由于法国客观形势上出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在内旺代等人为首的势力在西部叛乱杀害大批居民,在外反法同盟成立从四面八方围攻法国,国家处于危难处境,只有联合群众、动员人民才能渡过难关。为得到人民支持,只有采取稳定物价,以恐怖手段限制打击投机商人,实行统制经济和限价政策的办法,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但是这种统制手段和专制制度与资产阶级追求的经济自由和政治民主相悖,所以限制打击了资产阶级,损害了他们的利益。7、结合督政府后期的状况,分析波拿巴建立军事独裁政权的背景及必然性背景:①巴贝夫领导的具有原始共产主义性质的平等派运动。②督政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财政匮乏和经济混乱。督政府无限制滥发纸币加剧了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在人民食不果腹之时一些政府官员、军队将领和供应商们却大发横财。财政部长拉梅尔在经济方面的举措虽然缓和了法国的经济情况但本质上财政仍属于亏空状态。③更为严重的是国内政治形势动荡。果月政变和花月政变分别打击了王党和民主派势力,表现出政策上的左右摇摆,历史上称为“秋千政策”,明显反映出政局的极不稳定。这两次政变还说明,要消除动乱,实现稳定,督政府必须采用暴力手段,借助于军队的力量。而且,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以行政权力对抗立法机关,属于违反宪法的行为。这就说明,宪政民主的共和制度在当时已不适应实现政治稳定的需要。要迅速达到稳定就只能暂时抛开共和制度下的代议制民主,实行集权式的体制。④当时法国人民的情绪也是人心思定,希望尽快结束动荡不宁的局面。广大人民自革命以来曾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付出了代价。但是,自己的处境并未由此而得到明显改善,而且一幕幕不断变换的政局,一批批领袖人物被送上断头台,也使群众感到茫然。因而,尽快稳定下来已成为法国人民的迫切愿望。⑤资产阶级更加盼望能有一个足以稳定局势的强有力的政权出现。因为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大力投资、兴办事业无疑是担风险的行为。⑥此外,1798年在波拿巴率军远征埃及时,英国纠集俄国、土耳其、奥地利、那不勒斯等国又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督政府在战场上迭遭失败,需要有更强大的政权和军事力量来对应战局。必然性:军事独裁虽然是直接违背大革命创立的公民自由与平等的原则的,但是,就法国目前的形式来说,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实现稳定,从走得过远的那些步骤退回到成熟可行的基点上去。热月党没有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而督政府时期的政局动荡表明,只有暂时跳出民主政治的圈子,使用强力手段才有可能实现稳定。于是,军事独裁又成为保护和巩固大革命基本成果的必要手段。8、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实施的后果①英国对法国实行反封建政策,对于法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百姓生活必需品,生产原料无法进口,奢侈品无法出口,工商业受到毁灭性打击,百姓生活困难,外贸易、远洋贸易崩溃,财政收入枯竭。②亲族离心倾向加强。在这些地区中,他的亲族之中有不少人有着强烈的离心倾向,拿破仑很难驾驭。路易在荷兰对英国货走私佯装不知,只考虑本地利益,不执行大陆封锁政策。拿破仑同亲族们的矛盾恰似封建时代君主与诸侯的矛盾一样,是难以解决的。③被占领地区广大人民对于拿破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欧洲许多有生命力的民族无法忍受拿破仑的长期占领与压迫。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提洛尔等国民族反抗不断加剧,提洛尔人民也举行了武装起义。这些民族反抗运动是拿破仑大帝国无法遏止的历史浪潮。④普鲁士、比利时在大陆封锁政策的保护下稳步发展,成为法国有利的竞争对手。⑤就在这样的形势下,英国联合奥地利于1809年1月结成了第五次反法同盟。虽然拿破仑又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大帝国的那些矛盾并未因打败奥地利而缓解。9、拿破仑战争的性质与影响性质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具有双重性,其以《提尔西特和约》为界分为资本主义时期和帝国主义时期。1。在资本主义时期,具有革命性、进步性: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后续,参加反法同盟的国家都是君主专制国家。各国君主害怕自己国家也出现革命,因此非常仇视法国。拿破仑政权则是利用战争的手段来维护法国的利益和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因此,拿破仑前期战争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战争,具有革命性。2。在帝国主义时期,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侵略性体现在拿破仑曾把比利时、荷兰和意大利的部分领土作为法国的领土,入侵埃及,攻打莫斯科,还想霸占西班牙等一系列战争行为。争霸性体现在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法国对针对英国在经济上实行大陆封锁体系,阻碍英国对外贸易。英国害怕法国不断强大后也积极联合欧洲各君主国,组织反法联盟。影响积极影响:1、拿破仑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反法同盟要扑灭法国革命、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是坚定不移的,拿破仑在与反法同盟的多次战争中取得胜利,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革命的法国,给欧洲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保卫法国革命成果达十七年之久,使之在法国得到巩固并具有不可动摇的强大生命力。2、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拿破仑是德国资产阶级的创造者,由于在他的压迫下普鲁士必然实行的经营的自由,德国人才有了工业,并扩大了矿藏的开采。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4、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5、法国大革命提出的平等、自由与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随着拿破仑战争传播到被拿破仑征服的封建各国,给予了那些封建国家里的人民以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6、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促进了欧洲的统一进程。拿破仑战争直接促进了欧洲各地区的内部统一,简化欧洲的政治版图,这在德意志和意大利的表现最为明显;拿破仑战争还导致欧洲各民族交往的频繁和联系的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这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7、拿破仑战争的军事遗产。拿破仑在战术方面的才能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善于集中兵力,敢于以少击多。不断加强军队的突击力。以积极进攻作为战斗的主要作战类型,审时夺势灵活用兵。消极影响:1、拿破仑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拿破仑战争侵犯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掠夺和奴役了各国人民,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拿破仑采用以战养战的战争方针,他对于占领国大肆征发军事税,征用军事物资,加重了被占领国人民的负担。10、维也纳会议的目的与实质会议目标打着正统主义旗号恢复建立欧洲的反动势力。是处理拿破仑·波拿巴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确保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实质分赃,具有反动性,它是大国君主为重建封建秩序和分割弱小民族而用刺刀绘制出的一幅违反历史潮流的欧洲政治地图。11、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经济状况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经济十分落后。①农奴制恢复并加强。16世纪贵族地主们又力图恢复已被瓦解的农奴制,但恢复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三十年战争使这一过程急剧加速了。战争使德意志人口锐减,地主为得极其缺乏的劳动力,就以强制手段将农民变为农奴,控制在土地上。农奴制复活最严重的地区是在德意北部某些地区,尤其是在东北部,即易北河以东地区。恢复农奴制就是由拥有政治和司法上的特权和贵族爵号的庄园领主——“容克家族”为牟利而提出的。但与此同时某种资本主义因素在农业中出现。②作为战场,德意志在战后村庄毁坏,土地荒芜,农业衰落。③在工商业方面,破坏也极为严重。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北部各出海口主要被荷兰、瑞典所控制,出现外贸危机。同时,英、法商品大量涌进德意志,很多本地商人成了外商的买办。在国内,由于严重的割据局面,商品过境税异常沉重。德意志市场的扩大有赖于贵族的庞大开支。说明德意志的资产阶级对封建统治者有一定的依赖性,也说明了国家的分裂割据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12、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长期分裂的原因是普奥争霸(错)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政治上实行选侯制,不利于集权,加剧了分裂。在经济上,分裂使得统一的民族市场难以建立,其又反作用于分裂。在各阶层实力上,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从属于封建势力,在经济上严重依赖封建贵族,没有力量反抗也没有完全推翻封建统治的能力。农民阶层经过战乱的削弱也不具备政治统一的能力。1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①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当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的完成阶段,大工业在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但与此同时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鲜明地表现出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不仅没有改善工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且使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资本家的压迫使得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加剧。从1825年起,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集中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病。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②阶级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公开化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不仅是受压迫和受剥削的阶级,而且是革命的阶级。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中的广泛流传,反映了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的密切关系。③思想和科学理论条件。西欧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提供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历史学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撰写的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著作等。科学社会主义也受到当时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和细胞学说三大科学成就的影响,这些理论思想资料虽然不能直接用作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但是却包含着有关历史观资本主义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以及社会主义的许多科学要素。④优秀先驱者。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同时代的某些人相比,具有双重的优越性:比起工人活动家,他们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比起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家,他们具有强烈的实践愿望和精神。因此,正是他们经过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批判地继承了优秀的文化思想遗产,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4、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①《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②《宣言》依据唯物主义历史观,把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定历史阶段联系起来,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的阐述和双方不可调和矛盾的概述。《宣言》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③《宣言》作为党纲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宣言》指出,共产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它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它的策略原则是,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但是它“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④《宣言》还驳斥了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诬蔑,批判了形形色色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⑤《宣言》共产党人的目的: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⑥《宣言》以经典性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的世界观。它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阶级斗争的现实出发,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15、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特点和意义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性质的革命。由于各国历史条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各国的具体革命任务也不同。在德意志,实现国家的统一是革命的主要任务;在意大利,民族问题、民族矛盾成为革命的首要问题。法国反对七月王朝的统治,要求进行民主改革,继续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奥地利和普鲁士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实现国家统一,以利发展资本主义。东南欧要求摆脱外国的奴役,要求自由独立,从而发展资本主义。这时所要解决的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特点:①广泛的人民性——是一场民主革命。与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同,1848年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环境中发生的,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革命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各国革命起义中首当其冲的是工人,特别在法国二月革命中更为突出。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积极参加革命,使1848年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②革命呈下降线发展。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领导者背叛人民,反对革命深入,使大多数国家的革命沿着下降路线发展。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暴露无遗,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注定无法长久,也无法带领革命走向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③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其学说的欺骗性得到暴露。④民族解放战争为推动革命起重大作用。⑤早期表现形式多样,资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展示与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但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很尖锐。意义1848年欧洲革命是欧洲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革命。革命虽然未能取得完全的胜利,但是,它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史上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在经历了1718世纪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到19世纪初一度受到挫折,出现一定的反复。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出现了反动的□□面。从19世纪20年代起欧洲又掀起了一场新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1848年革命则是这一浪潮的高峰。1848年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加速了它的崩溃;基本上冲垮了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反动秩序;也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中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发生了变化。总之,一切旧的统治者都不可能按老样子统治下去了。将革命镇压下去的那些统治者,本身也逐渐起了变化,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政策。资本主义必然要代替封建制度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1848年革命后,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得到了迅速发展。19世纪50-60年代不少国家出现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重大改革,就是在1848年革命后形成的新形势下完成的。16、1848年欧洲革命是在工业资本主义已得到一定发展的条件下爆发的,因而当时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具有某些不同于以往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特点。236页(对)阶级关系上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全解决,又开始出现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因此革命中阶级斗争的形势就比较错综复杂一方面,资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暂时联合了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其他阶级,反对共同的敌人;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也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甚至达到街垒战的地步。尽管如此,这次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即为了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由于某种暂时因素而迅猛激化的斗争,并不能表明它已构成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只是充当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起着将革命进行得更加彻底的作用。17、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和影响,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后果:1。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改变了生产工具,改变了产业结构,建立了五大基本部门,是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纺织时代。2。从农业国转为轻工业国,改变了英国经济地理原貌,乡村转为城市,到了1871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4。3。生产关系变革,从机器工场到机器工厂,工人变为依赖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4。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取得统治地位,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生产过剩危机出现。5。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矛盾加剧。6。引起了上层建筑的改革,实力提升,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革除了英国……影响:1。英国在19世纪初变为的世界工厂,确立了垄断地位。2。欧美以确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奋起直追,加速发展资本主义更加有利的瓦解了封建主义。3。前资本主义时代,亚非拉国家成为国际剥削对象,这些地区传统社会结构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各种限制使其无法迅速完成。4。19世纪中期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形成了以欧洲为核心,周边亚非拉国家为边缘的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启示:1。从宏观上讲,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来源于积极的探索与创新,所以我们应该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基石,提高创新意识。英国在工业发展中不注重卫生环境保护,工厂浓浓的黑烟造成了酸雨和毒雾引发了肺病造成多人伤亡。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开设工厂时要注意坚持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绿色健康发展。2。从具体来讲,德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间最短、成就最大,其中德国的教育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我国应该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完善教育体制,加强教育与实践的互动关系。英国在发明了蒸汽机之后在工商业和交通领域均有不俗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科技优先发展战略。18、法国工业革命的不利因素及影响。不利因素:1。多为小企业,企业经营分散,不利于新技术的发明,推广和应用。2。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供应很不充分,满足不了工业发展的需要。3。资本主义市场被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抢占,国内市场又相对狭窄。4。大量的闲散资金汇入金融行业,造成了国内投资的不足,国外竞争敌不过英国。5。资源匮乏,能源短缺,需要进口,原料成本较高,价格较高,竞争力较弱。影响:小规模和成就远不如英国,从发展速度上比英国和美国缓慢。19、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德意志实行的教育改革及其成效。工业革命初期,德国就努力发展教育。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优秀人才,获得一系列重大发明。到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正因为如此,德国工业革命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20、19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在政治上层建筑实行自由主义统治是必然的,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请加以分析。P26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上,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实由贸易政策,这是与其工业垄断地位的形成相适应的。过去,英按照重商主义理论,实行保护贸易的政策。如17世纪50-60年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列举商品法、主要商品法和1815年开始实行的谷物法等,都体现了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的政策。但自工业命开展以来,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量愈益增强,他们需要获得廉价原料、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外市场而重商主义政策限制了商品的自由流通,不利于英国工业的进步发展。特别是谷物法的实行对于英国工业资本家更为不利,它进成国内小麦价格上涨,提高了工业成本,不利于同国外商品竞争同时它限制了外国小麦进口,减少了这些国家购买英国工业品的能力,因此,从20年代起,资产阶级就要求废除谷物法。除了经济手段,暴力手段也是其方式之一,英国在全球范围内以自由贸易的名义,抢夺大量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了资本积累,推动其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自由主义经济下,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工资提高,百姓安居乐业,阶级矛盾缓和,所以无需以专制暴力形式继续革命,达到了政治稳定的目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英国资产阶级在实行经济上的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在政治上实行了“自由主义”统治。50到60年代执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是自由党。他们主要是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它的上层领导人物又多是同资产阶级集团有密切联系的大贵族。贵族从工商业的繁荣中获得了利益,转而支持自由贸易政策。资产阶级利用贵族多年积累的丰富统治经验,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的利益一致了起来。当时英国政权的真正中心在国会。资产阶级通过国会使内阁执行自己的意志。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容许有较多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工人团体及民主团体可以合法存在,赋外国革命流亡者以避难的权利等。从1849年秋天起,马克思和格斯都住在英国,1864-1872年,伦敦是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所在地。1858年取消了对犹太人政治权利的限制。英国的自由主义政治是国内阶级矛盾缓和的产物。它的“世界工厂”的地位和占有大殖民地,不仅使资产阶级获得惊人的利润,而且也使英国工人得到了较高的工资,生活状况有一定改善。这就使阶级矛盾缓和,社会秩序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很少受到威胁。事实证明,当工业革命完成,大机器生产的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后,为适应经济基础的这一变化,政治上层建筑日益呈现出自由主义的倾向是必然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资产阶级实现稳定的统治秩序,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定的环境。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英国体现得最早,也最典型。21、为什么说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世界体系。①19世纪50--60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世界体系最后形成了。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在进入19世纪后开始向世界更广阔的范围扩展。比如1810-1825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20--3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等国发生的革命运动,都使资本主义取得新的进展。1848年全欧洲范围的资产级革命运动虽在较大程度上遭到失败,但它给了封建制度一次沉重的打击。50-60年代,又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进展。到19世纪中期,在那些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欧美国家,如英、美、法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统治制度已经站住了脚跟。仍然处在封建统治下的国家里,随着国际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无法照旧统治下去,又有一些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改革、民族统一战争或革命等不同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如俄国1861年的资产阶级改革,德意志的统一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均伴随资产阶级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等。②在这20年时间里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惊人的进展。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使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全面高涨。这一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是为发达的时期。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拥有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权。它的工业产值在1850一1870年间翻了一香(增长98%)。法国和德国在506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更快。法国工业产值在这20年间增长了两倍。德国的工业在20年里大约翻了两番,即增长了3倍。1848年后,德国在20年里取得的成就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大改变了欧美国家的面貌。到1870年,这些国家工厂林立,巨大的工业中心纷纷兴起。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伦敦已有居民325。4万人,巴黎有185。2万,纽约为147。8万,柏林为82。6万(1871年)。由于城市和工业中心的发展,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到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57%(19世纪初只占5%),法国占31%,美国占21%。④由于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远洋运输和铁路建设大大发展起来。而60年代,大西洋上每天有许多固定航线的汽轮来往、汽船代替了木帆船,而且被用于军事,克里木战争期间已出现了铁甲舰。从50年代开始,铁路建设进展迅速。1850-1870年,欧洲和美国的铁路网由3。8万公里增加到16。78万公里。全世界铁路长度,从1840到1870年由8000公里增加到20万公里。1863年伦敦建成了第一条地下蒸汽铁路。1851年敷设了第一条联结英法的海底电线。1861年,英、美之间的海底电线也建立起来。⑤交通运输特别是远洋航运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主要是英、法等国以及美国的成干艘船只,向中国、印度、日本、非洲和南美各国进发,殖民者坐着满载工业制品,装配大炮的船只闯入这些国家。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用强力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57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已证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