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番外 乌夜啼 ...
-
雨后夏日,宋家院中传来阵阵琴音。
湖边亭中,一名眉清目秀的男童正在抚琴,立在他身边的是位年轻貌美的少妇。少妇乌发垂肩,未施粉黛,却是肤白似雪,仪态婀娜。
男童指尖轻拨琴弦,琴声婉转。男童侧目看向身边的少妇,两人四目相对,默契微笑。
“垂杨影里残红,甚匆匆。
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
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少妇柔声吟唱,男童含笑拨动琴弦。歌声悠扬,琴音跃动。引得远处正在忙碌的家仆纷纷停下了手里的活。
一名老奴笑着对身边刚进府的丫头说:“那是三夫人在唱歌呢。”
小丫头懵懂地点了点头,只觉得这位夫人唱得真好听。而那与歌声相合的琴声也是同样让人心醉。
“弹琴的是谁?”小丫头忍不住问道。
老奴又笑了:“是三少爷。告诉你,三少爷和三夫人长得可像了,都生得肤白胜雪,最奇的是,少爷的眼珠子还是蓝色的呢!”
“哟,那少爷可不是凡人。真有蓝眼珠吗?我还没见过呢。”小丫头好奇地向湖边小亭眺望着。
“誉之,你过来。”方才唱曲的少妇便是宋家的三夫人,她招手叫过自己的儿子,年满八岁的宋家三少爷——宋誉之。
三夫人把年幼的儿子揽进怀里,伸手去拉儿子的手。宋誉之挣扎了几下,无奈他力气太小,双手已被三夫人捉住。
“你呀,又去摆弄院子里的花草了吧?”三夫人佯装气愤地看着宋誉之嵌着泥的指甲,随后只是用手指点了点儿子的鼻尖。
宋誉之紧闭着双眼,以为要挨打了,谁知只等来了娘亲轻点了两下鼻头。
“娘——”宋誉之笑着扑进三夫人的怀里,他白嫩的小脸上挂满了幸福。三夫人宠溺地将他紧紧抱在怀中。
“老爷不喜欢你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当个大官光宗耀祖,也算回报了老爷的养育之恩。”
“娘,你怎么开口闭口都是爹啊!”宋誉之不满的撅起了小嘴。
三夫人深深看了眼宋誉之,眼底充满了无奈与哀愁:“誉之啊,娘不过是个妾室,老爷能花钱替你请师傅教你读书识字,已是天大的恩德了。娘只盼你早日出人头地,咱们也不用再看人脸色。”
“娘是说大娘吗?她欺负你了?”宋誉之气急败坏地握紧了小拳头。
三夫人摸着宋誉之的小脑袋,无奈道:“孩子,和这里的人相比,我们是异类啊。娘是歌女出身,本就下贱,又是异族孤女。老爷肯收留我们,咱们就该知足了。你可别和你大娘,还有大哥闹啊!”
宋誉之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三夫人这才舒开眉头。
“咱们再唱一曲?”三夫人笑着问宋誉之。
宋誉之立刻又恢复了好心情,他忙坐下,重新抚琴。
夏初,宋老爷命人送大少爷、三少爷赴京读书。宋誉之到秋天才知道他娘染了重病,披星戴月的赶回宋宅,终于见到了三夫人最后一面。
三夫人支走旁人,只有宋誉之一人独守床畔。三夫人知道自己已是无药可救,老爷这才让宋誉之回来见她最后一面,想到儿子日后无人照料,三夫人流下泪来。
“我这一走,家里再没有半个人跟你亲了……”
“还有爹呢,娘,你快别说话了。”宋誉之抹着眼泪,握着三夫人的手。
三夫人听罢,回握住宋誉之的小手:“儿啊,娘这是快死了,无奈之下,才告诉你的。你不姓宋……老爷不是你亲爹。”
宋誉之惊讶得张大了嘴。三夫人似乎有了精神,她费力坐起,宋誉之连忙去扶。
“可我不能说你爹的名字,要知道……我是拼了命才保住你的。老爷对我们娘俩都很关照,娘是怕我这么一走,你没有人提点、照料。他……毕竟不是你亲爹,你要时刻谦虚谨慎,别真把自己当了宋家的少爷,恃宠而骄。”
三夫人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你别怨娘不告诉你爹是谁。我有我的苦衷……誉之,以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再在家里弹琴弄花了。如果不能当官发财,做个平凡的老百姓,找个好媳妇,过安稳日子就是了……”
三夫人咳嗽着,精神一下萎靡不少。宋誉之并不知道,刚才那是回光返照,眼下三夫人怕是要上路了。
宋誉之没有想到自己有此身世,茫然不知所措的怔在一旁。三夫人又咳了起来,这回已经咳出一口血。宋誉之这才慌张地喊人。
宋老爷也闻声而至,他抓着三夫人的手。三夫人只是流着眼泪看他,说不出一句话。
宋誉之看着这个一直以来被自己称做“爹”的男人,他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三夫人泪眼婆娑的望向宋誉之,哽咽道:“誉之,娘……想听你弹最后一曲。”
宋誉之点了点头,走到三夫人常弹的古琴前,缓缓奏上一首三夫人最爱的曲子。可他的口中却哼唱着不成调的词。
“绿丝低拂鸳鸯浦。
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曲子还没弹完,琴弦却已骤然绷断,宋誉之的手指顿时流出汩汩鲜血。
三夫人满足的笑了:“你唱错了……好几个调子……”
刹时间,屋里哭声四起。
宋誉之听见了宋老爷的哭声,听见了屋里下人的哭声,他自己却怎么也哭不出来了。
三夫人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宋誉之自从三夫人死后,再没有在宋府弹过一次琴,也没人见过他再摆弄花草。不少人都说宋誉之是个冷血的孩子,亲娘死了,他居然一滴眼泪都没流过。
宋誉之没有再去京城读书,而是跟着家乡的一位先生留在宋府学习。
一晃将近过了十年,宋誉之已经十七了。
宋老爷面对这个儿子时,总有很大的压力。随着誉之越长越大,外边的谣言也传得厉害起来。
宋誉之和宋老爷长得一点都不像,肯定是个野种。
但宋誉之在待人接物上做得滴水不漏,他谦恭有礼、儒雅而有风度,宋老爷根本挑不出什么错来。而且,宋誉之对宋老爷极为尊重,宋老爷也曾想过再把宋誉之送回京城学习。
可这一切都被大夫人邓氏搅黄了。邓氏的儿子是宋家老大,以后是名正言顺的宋家继承者。如今宋家老大宋星已有十八岁,过段日子将要参加科举。
邓氏希望宋老大将来当官,而老三宋誉之却是眼下老大的劲敌。宋誉之虽没有进京读书,却天资聪颖,考过了乡试。宋誉之不仅熟读诗书,还很会讨宋老爷的欢心。这不,宋老爷刚动让宋誉之上进读书的念头,就被邓氏一哭二闹的打消了。
同年冬,宋老爷痼疾复发,却是药石无灵,没熬到春天,就死了。邓氏是正室,恰巧宋家上无老人,一大家子全有邓氏和宋大少爷管理。二夫人生的是位小姐,因此她也没什么地位。
邓氏便借着冲喜之名,硬是把二小姐嫁给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大官做妾,替宋家老大打通了官路。至此,宋家只有宋誉之这么个名义上的少爷留在家里吃闲饭。
宋誉之心里明白,邓氏下一步就是要赶他走。权衡再三,被人赶,不如自己走。宋誉之连夜收拾行囊,准备到京城谋求生路。
半夜,宋誉之来到娘亲的房间,所有陈设依旧,只是少了那位美丽的妇人。整个屋子都透着股凄凉。
宋誉之轻轻抚摩古琴,闭眼拨了下琴弦。那时隔近十载未落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娘——”宋誉之“扑通”跪地,冲着古琴磕了三个响头。
“娘,誉之要走了,孩儿要离开宋家,去京城。孩儿答应过娘,不在宋家弹琴,这么多年来从未食言。如今,孩儿要带着娘的琴去京城。爹死了,二姐被大娘逼着嫁了个糟老头,大娘只是想借此为大哥打通门路。为了一个人的前途,牺牲另一个人,甚至是自己的亲人。这样得来的的官,有何意义?娘在天有灵,保佑孩儿在京城能谋得生路。”
说完,宋誉之又磕了几个响头。
起身搬动古琴,却发现琴下藏了一张字条:
我儿誉之,
娘自知时日无多,临死也未将生父之名相告。老爷多年痼疾缠身,邓氏骄横,老爷百年之后,她定不容我儿。知子莫若母,我儿日后定会赴京施展拳脚。
娘别无所赠,只有旧琴一把,附上故人家址一处。我儿赴京后,可找此人相助。
宋誉之看了眼那个地址,擦干了眼泪,提着行囊上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