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采桑子1 ...

  •   渝州府西北方向的九十九峰中有一座山,因为山上有五条小溪,当地人便叫做五溪山。这山与同胞们相比虽然没有巍峨雄伟的气势,灵秀明丽的景色,但郁郁葱葱,其中也颇多野味。若没做好准备易然进山去,运气不好遇到黑瞎子、灰狼、毒蛇之类的,恐怕连尸身都寻不回来。因此当地樵夫或猎户都相互结伴,三五成群才敢进山。
      某一日,有个中年人来到这里,独自在山上转了一圈后完好无缺地回来了,并请山脚下五溪村里的木匠在半山腰盖了座简单木屋,就此住了下来。一开始村民们还担心他一个人住山上容易出事,但每次进山都能看见那座小木屋周围有新变化,开了片新地,种了点花草,遇见了还笑呵呵的打招呼,于是他们都觉得这是个有本事的人,说不定还会什么功夫,趟过江湖。
      中年人仪表堂堂,穿的也是村里人少见的宽袖长袍,和十几里外朱家村的教书先生很像。他平时都住在山上,隔些日子就下山用野味换一些日常用品,最常买的就是酒。买完其它东西后,他就来到村西头酿酒的沈寡妇家里,先喝个痛快,再抱着两坛酒摇摇晃晃地回山上。有爱管闲事的想为他和沈寡妇说媒,但他任你在耳边说上两个时辰,自己该干嘛还是干嘛,完全是左耳进右耳出。
      中年人就这样住了十年,村民们从他喝醉后偶尔的自言自语中了解到他曾是江湖上有名的侠客,没了妻子,四处漂泊最后在这里隐居。
      有户人家生了五个儿子,人多饭少,当家的男人突发奇想,想让最小的儿子拜山上的男子为师,学学那能飞来飞去的武功,以后或许有别的出息。男子一开始不愿意,但禁不住对方大半年的纠缠,最后还是答应了。
      于是这个孩子给男子磕了三个头,拜了师父,从此就住在山上。他比师父更少下山,农忙时会回来帮帮忙,看着细胳膊细腿,比同龄人还瘦弱,力气却远比别人大。村民们也不知道啥叫精纯的内力,只觉得这娃果然拜对了师父,以后会有出息。于是又有人领着孩子上山,但这次男子说什么也不收徒弟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渐渐长大。他与师父朝夕相处,对师父的了解远比村民们多。比如师父是出自名门正派东华山火华门,左手善使剑右手善使鞭。师父是个孤儿,自幼长在火华门,未婚妻是一位长老的女儿,不幸遭遇了一个恶名昭著的采花贼,受辱自尽,他下山缉凶,誓要为未婚妻报仇。曲折旅途中,他结识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一人俊美风流,直爽仗义,为他出力良多。最后在他的设计下两人合力抓住采花贼,为妻报仇。但原本以为是知己之交的人终成陌路。

      孩子渐渐长成少年,眸清神正,习得一身好武艺,已经可以出师。下山前,师父忧心不已,细述世道险恶,人心诡恻。少年意气风发,一心向往江湖传说。
      下山后一年,少年回来看望师父,说自己见义勇为,除恶扬善,已经颇有名气,结交了许多朋友。师父叮嘱他谨慎行事,诚以待人但不可尽信人。少年再次下山,两年后归来,说自己参与了江湖各名门正派联合剿灭邪教的行动,偶然杀了一名已经重伤的邪教长老,一举成名,但却内心不安。师父教导他名声乃虚幻之物,正邪自在心中。少年离开后不久就再次上山,并带来一位重伤的朋友。少年对朋友细心照料,无微不至。师父看在眼里,暗自叹气。某日朋友不辞而别,少年也匆匆下山,五年只见书信。
      五年后少年回家,身上伤痕累累,绝口不提江湖事,陪着师父侍弄花草,连多年的练功也懈怠了。师父没有斥责,只是开始留意打听江湖上如今的种种事迹。
      当年邪教伤亡惨重,少主重伤失踪,正派们认为自己大获全胜,得意洋洋。徒弟趁自己名声大噪,在江湖上建了个小小门派,几年里默默兴起。机缘巧合之下,有人发现这个门派里有大量邪教余孽,其中神秘的二掌门就是下落不明的邪教少主。于是徒弟被当成新的邪教首领,遭到正派们围攻,更试图逼问当初邪教积累的巨额财富的下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