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三~四 ...
-
三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所以七天关押,如隔二十一年,足够报俩仇了。二十一年啊!数千个日日夜夜,楚相“想念”齐将军可谓“想念”到了极点。
这不,一出牢门,次日上朝,相国大人就向上奏书,要求裁剪军费。——当然,边疆虽已平定(将军英明神武!),短期内不会再有战乱,但为了国家安定,自然不会裁剪过多,意思意思就可,而京城的羽林军及京城附近的守军的军费,可是要好好地切一切了。
原因?还用说吗?
况且自从一年前边疆平定,齐将军凯旋归来,皇帝就狠狠地封赏她了一把——撤去了镇边大将军的称号和职位,呃……就是传说中的收兵权,不然皇帝心里不踏实;
然后赐予了镇国大将军的称号,世袭,任兵部尚书,兼统领……羽林军,听起来好像也很高端是吧?但是羽林军大都有后台,哪怕是将军世家的齐玥也无法真正地号令,啥,羽林军不是保护皇帝的嘛?错!东明不仅有羽林军,还有御林军……
简单地说,齐玥除了得到了皇帝的世袭爵位和称号,就没什么实质性的封赏,还被削了兵权关在了京城,不得反抗。
而相国此番削减军费,更是雪上加霜,不得不说此计策够狠够恶毒。
偏偏……没人敢说恶毒,毕竟……戍边军队以及京城守军也都缩减了军费了嘛,至于御林军,保护皇帝的直系军队,谁敢削减?!
而且相国不愧是文臣之首,奏章写的滴水不漏,声情并茂,先是赞扬皇帝治国有方,将军戍边有功,然后才说缩减军费一事,随后还冠冕堂皇建议皇帝用此去赈灾教民,说的正义凛然。
说什么——
“今将军北击匈奴,南收夷人,还边疆安宁。”
“边疆已无战事,国内无流寇,宜减少军费,另作他用。”
“如今天下太平,海清河晏,陛下宜大办私学,教养万民,促进通商,减少税收。教民富民,才能国富民强。”
“且南夷多水患,东北多旱灾,陛下宜大开国库,开仓赈灾,并派人对此进行治理,还一方安宁。”
“以武取地,以德收人。此番行为,定能和民意,收民心。以显圣上治国有方,为政清明。”
于是,缩减军费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情了,将军为此一连多日闷闷不乐,狠狠地操练着手下的乌合之众。
顿时军中哀嚎声一片,大骂齐玥这个疯女人缺少男人月经失调。
一月后,杂牌军队纪律严明,虽然武力依旧很弱(平素缺乏锻炼),但好歹有军人的样子了。京城的纠纷也少了许多,因为那些个混个军衔的纨绔子弟被齐玥操练的没力气干坏事了。
望月楼的收入又少了一大截。
将军心情好转,相国心情很差。
众人皆以为相国是因为奸计落空而伤心,而真正的理由……只有他自己知道。
——————————小剧场———————————————
“一个月没来看我一个月没来看我一个月……”相国很忧伤。
四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被人打闷棍了,那也绝对是要打回去的。
作为一个将军,面对敌人,从来都不会退却。
这不,在整治完了那些个纨绔杂牌军之后,齐将军最近又得到了一个新差事——秋试文比的主考官。
这是每个朝代都会有的项目,目的无非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皇帝之所以选齐大将军,也是因为她是武将,正直严肃,公正诚实,不会干扰笔试,不会帮人作弊,更可以镇住场子,防止作弊。
为此,他很放心,因而把这事儿全权交于她负责。
然而,齐将军却用事实告诉了人们,她不会作弊。
但是,她会耍无赖。
“文绉绉的写篇文章,算什么意思,一起上吧!打赢了谁就是胜者。”齐将军如此说道,语气简洁明快。
于是,文比考试的课桌们被撤走……
于是,文比的大堂改成了擂台……
于是,擂台一连开办了半个月,把准备参加武比的那些个壮汉们也吸引过来报名。
然后,诸位官家的士族的张大人的李大人的儿子们,统统没法作弊,果然是“镇住场子,防止作弊”的煞星一尊。
然后,“正直严肃”的主考官,十分“公正并诚实”地记录下来了前三十的胜者,丝毫没有放水地把他们的名字写入了秋试“文”比的优秀人才名单中,评语一律是:“国之栋梁”。没错,的确是栋梁,各个长得身长八尺有余,放眼望去,像一堵堵墙。
然后,那些个事先向其他考官搞好关系的人们都糟了灾难,他们的钱全部打了水漂——考官临时改题,作弊不能;那些的考官也糟了灾难——上司们的儿子作弊失败了,俸禄缩水了,暗地里被降职了。
但这对于楚城有什么影响呢?当然是有的。此番文比,他所寄予期望的优秀的文人们,都落选了,理由呢?他们手无缚鸡之力,打架不能……
楚城对此的反击也很快。
东明的科举和别处的不同,别国的文比和武比是同时进行的,而东明却是分开的,而且允许同一人参加俩次大比,对此,国家的目的也很简单:为了选拔文武双全的人才。
于是,文比刚结束,武比就开始了,当人们发现那主考官的名字是楚城时,都不由的诡笑,等待着楚相国的反击。
楚城的反击很简单——他坐在主席上,笑得一脸无奈,一摊手,道:“今年的文比既然已经打过擂台了,武比就笔试吧!”语气十分云淡风轻,好像文比比试擂台战是常有的事。
于是壮汉们都叹气离开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已是难事,何况笔试?
于是准备收拾行囊的寒门弟子们又回来考试了——本以为今年再无文试,不料柳暗花明啊!内心把楚城赞美成了太阳。
于是,武比的名单上,写满了寒门弟子的名字——楚城也十分公正,绝不有私心偏袒——因为皇帝得知齐玥的事后,早就暗示他进行文试,并派亲信监管,防止他徇私舞弊。而他的评语上也是四个字:“国之栋梁”。
再接着,就是殿试了,虽然过程混乱,但皇帝对于这次人才们的优秀率,却是十分满意,赏了楚城一幅御画,也免除了齐玥创新之举的责罚——虽然皇帝陛下之前早已说明让她全权负责。
东明史上最最奇葩的秋试由此落下帷幕。
以无赖的开始,报以无厘头的结束,在这期间,没有徇私,无人舞弊,看似滑稽,但选出来的人才们,却的确是真正的是国之栋梁,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勤勉工作,为国分忧,为国鞠躬尽瘁。
而这一切的缘由,竟然是两个少年英雄死对头的互相做对,真是让人忍俊不禁,然而,这真的是这一切的缘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