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
-
考点1、群体是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其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群人的集合体。
考点2、群体的心理功能:
归属功能:归属感、安全感。
认同功能:个人认同群体。
支持功能:群体支持个人。
塑造功能:人才培养、人格塑造。
考点3、群体的分类:
正式群体: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少先队、共青团。
非正式群体:没有明文规定的。粉丝团、兴趣小组。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考点4、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考点5、班级的发展: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人是埃拉斯莫斯,奠定了班级组识的理论基础的人是夸美纽斯。
考点6、班级的地位:基本单位、基层组织。
考点7、班级的发展阶段:
组建阶段:主要依靠教师管理。
核心形成阶段:开始组建班干部团队。
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舆论和班风。
成熟阶段:最终形成舆论班风,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考点8、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征: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规章制度,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考点9、培养班集体的方法:确定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核心,建立正常秩序,组织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考点10、课堂管理的功能:
维持功能: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维持秩序。
发展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律、自控。
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成绩提高。
考点1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有直接影响),班级规模(人数),班级性质(氛围),对教师的期望。
考点12、课堂气氛的类型和特征:
积极的课堂气氛: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公开课。
消极的课堂气氛:学生无精打采,应付态度,很少主动发言。
对抗的课堂气氛:失控,教师失去了对课堂的控制,学生各行其是。
考点13、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师促成的纪律:在老师的要求下形成的。
集体促成的纪律:受到群体压力形成的。
任务促成的纪律: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形成的。
自我促成的纪律:自己要求自己形成的,自律。
考点14、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做好课堂监控,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考点15、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教学富有吸引力,进行参与式的教学,维持团体注意,明察秋毫,一心多用。
考点16、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非言语线索,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表扬其他学生,言语提醒,使用幽默。
考点17、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物,选择强化物并确定强化标准,减少强化的频率。
考点18、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体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考点19、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建立学生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评价主体是教师,评定标准是学生守则,评价时间是学期末,评价步骤是自评-小组-班主任-反馈),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考点20、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面向全体,重点是后进生。
优等生:品学兼优。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中等生:表现平平。重视他们,因材施教,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后进生:暂时落后。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挖掘闪光点,针对差异因材施教,持之以恒。
考点21、印象形成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每个人。男生胆大粗心,女生细心胆小。
晕轮效应:一个人。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陌生人。
近因效应:最后印象。熟悉的人。
投射效应:自己→别人。以己度人、将心比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考点22、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专业建设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考点23、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目的全面、任务多样、对象差异。创造,要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发挥教育机智(面对突发情况时合理、迅速的措施)。
连续性和广延性:连续,时间上的连续。广延,空间上。
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周期长,迟效、滞后。
主体性和示范性: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
个体性和群体性:个体,劳动方式是个体的。群体,劳动成果是群体的。
考点24、教师的领导方式:
强硬专断型:严加监视,很少予以表扬。
仁慈专断型:表扬关心学生,以自己作为班级一切工作的标准。
放任自流型:不鼓励、不反对。
民主型:合作、平等、鼓励。
考点25、教师的角色:
角色构成:多样化。
角色意识:角色认知(角色扮演的首要条件),角色体验,角色期待。
考点26、教师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认知特征:知识结构(本体性-学科知识、条件性-教育理论、实践性-经验、文化性),教学能力(教学认知-备课、教学设计-写教案、教学操作-实践、教学监控-调节)。
教师的人格特征: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教学的自信心。
教师的行为特征: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果。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传递给学生。
考点27、教师成长的历程:(福勒的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关注生存:关注教师自身及人际关系。
关注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
考点2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看别人),开展微格教学(看自己),进行专门训练(多训练),反思教学经验(多反思)。
考点29、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考点30、布鲁巴奇: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考点31、常见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职业倦怠:
情绪耗竭:累+没热情。自己身心俱疲。
去人性化:对学生,冷漠、消极、否定。
个人成就感低:对工作,贬低自己的工作价值。
考点3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组织因素(学校环境),个人因素(人格)。
考点3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自己-学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