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七章中学德育 ...

  •   考点1、品德(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考点2、品德的心理结构(特征):
      道德认识:核心、基础。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道德情感:基于认识产生的情感。动力作用,催化剂。对青少年、儿童来说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是最为重要的。情感的划分,直觉的道德情感(真实的场景所产生的),形象的道德情感(看书、看图片、看视频所产生的),伦理的道德情感(理论、原则,抽象的)。
      道德意志:克服困难。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品德产生的重要标志,关键作用。
      考点3、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依从:从众(随大流)和服从(被动的)。
      认同:对榜样的模仿。主动性、自觉性。
      内化: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高度的自觉、坚定性。
      考点4、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价值观念),社会风气,同伴群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内部条件:认知失调(现在的认识和以前的认识产生了冲突),态度定势(固有的看法),道德认知(基础、核心)。
      考点5、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
      考点6、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人的发展从他律到自律,10岁是分水岭。)
      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前道德阶段:2-5岁。无道德。
      权威阶段(他律道德):5-8岁。服从外部规则、重行为结果。
      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9-11岁。要求平等、重行为动机。
      公正阶段:11岁以后。公正、(相对的)平等。
      考点7、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汉斯偷药。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9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避免惩罚),相对功利(满足自身利益。
      习俗水平(9-16):寻求认可(好孩子,符合大家意见),维护秩序(尊重法律规则,法律不可变)。
      后习俗(16岁以后):社会契约(看中法律的效力,法律可变),普遍原则(道义高于一切)。
      顺序不可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后习俗阶段。
      考点8、德育:广义的德育指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
      考点9、德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政治素质(方向):爱党爱国。
      思想素质(基础):三观。
      道德素质(核心):规范。
      民主法治(保障):知法懂法守法。
      考点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考点1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主导。
      受教育者:客体(被别人教育)、主体(自我教育)。
      德育内容:学什么,思政道法。
      德育方法:怎么教。
      考点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最重要、决定性的):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考点1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统一性/多面性、多端性)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考点14、中学德育的原则:
      导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政治方向。
      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慈相济原则):尊重信赖、严格要求。贯彻要求,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知行统一原则:理论+实践,言行一致。贯彻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注重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引导、说服+纪律约束。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贯彻要求,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教育合力,协调一致、前后连贯。
      因材施教原则:个别差异。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个人。
      考点15、中学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参观历史博物馆。
      榜样示范法:榜样人物。向榜样学习。
      情感陶冶法:感染、熏陶。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孟母三迁。
      实际锻炼法:参加实践活动。去敬老院。
      品德评价法(奖惩法):肯定、否定。奖惩、评比、操行评定。
      道德修养法: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座右铭。
      考点16、中学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班会、校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重要而特殊的途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