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1、第 111 章 ...

  •   我们为你准备的书是《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

      我二十多岁了,还没有男朋友,短期内也没有结婚的打算,但我有一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但是我的父母从来不问我过得开不开心,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每次回到家中,他们只会问我一句话:“你怎么还没有对象?”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被父母这样“催婚”过?

      我觉得自己从小成绩不错,现在也有份事业,怎么着也能算作父母的“小骄傲”吧?可是,只要我还没嫁人,在他们眼中我就是个“丢人玩意儿”。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大龄单身女性怎么就被歧视了呢?我到底应不应该坚持自己的生活呢?

      如果你和我有着同样的经历,也有着同样的疑惑,不如就一起翻开这本《单身女性的时代》。

      作者丽贝卡·特雷斯坦是一位美国新闻记者,在单身女性越来越多的二十一世纪,她敏感地意识到这种现象是一种时代的反映,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

      在访谈了近百位单身女性之后,她对于单身女性的现状、困境、奋斗与挣扎都有了详细的了解。

      她也将三十名典型女性的故事记录在这本书当中,希望能用她们的故事帮助单身女性们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到答案。

      毕竟,单身女性正在这个本不是为她们设计的世界里,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是时候开启一个“单身时代”了。

      在这本书中,你将了解到单身女性产生的原因,“单身”不是一个让人感到尴尬或者羞耻的身份;你将懂得虽然有些姑娘信誓旦旦地要陪你一辈子,但最终她们也会选择嫁人;

      你将知道即使选择一个人生活,你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打造一番天地;你将明白两个人不等于婚姻,就算结了婚也有可能感觉孤单。

      所以,要不要结婚,取决于幸福与否。不是由外界来决定的,也无须别人来评价,关键都在我们自己。

      好了,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为什么单身女性越来越多 ?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身边不结婚的姑娘越来越多了?就算她们有了男朋友,也并不急着迈入婚姻的殿堂。

      但是,这种情况在我们父母那辈却不常见,他们结婚的年龄远比我们要早,大多数人有了对象之后很快会走入婚姻。

      所以,对于我们这代人的行为,他们一般都无法理解,有的父母甚至认为保持单身是一种“病”。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女孩会选择保持单身,而且单身女性也越来越多了呢?

      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很详细的分析,虽然列举的是美国社会的一些现象,但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女性的独立:社会地位的独立、经济的独立和生活环境的独立。

      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一道来。

      首先是社会地位的独立。社会地位的独立其实就是指女性能够有独立的受人尊敬的工作。因为当女性没有自己的工作时,她只能通过嫁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比如19世纪的英国,女性往往通过嫁人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以此来成为家族的骄傲。

      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就描绘过这样的场景:班纳特太太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给她的这5个女儿都找到如意郎君。当女性开始有能力进入社会工作的时候,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意愿就萌发了,开始想要拥有对婚姻的自主权,就算嫁人也应该是出于自愿。比如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一直保有独立的人格,追求平等。

      再以我自己经历为例,我的父母在我成年之后就一直告诉我:我需要赶紧结婚,还得找个条件好的人结婚,这样我才能过上舒服的日子,不用辛苦操劳一辈子。

      其实他们说的“条件好”,其中很大部分指的还是经济条件。所以,在父母这一辈当中,他们对女孩的要求仍然是“嫁个好人家”,找个“依靠”,从而使自己衣食无忧。

      但是当我有了自己的事业之后,我发现我已经活成了自己想要的那个男人,我有能力独立生活,我不用再依靠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也成为了单身女性的一员。

      催生单身女性的不仅因为社会地位的改变,还有经济上的独立。因为有了工作,女性就有了经济来源,也有了独立生活的底气。

      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老处女”,单身了一辈子,被称为“童贞女王”,这就是“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都铎。

      她于1558年至1603年执掌权柄,终身未婚。其实议会也曾恳请她结婚,但是她说:“我早已选定了英格兰王国作为我的丈夫。”

      她也成为了“因掌握财富而保持单身的女性典型”。

      伊丽莎白一世的例子也可以告诉我们,掌握一定财富能让我们对婚姻更有选择权和话语权。当然,我们不可能像女王那样富有,但是支持生活已经足够。了以上两个原因,催生大批单身女性的还有生活环境。一般而言,大城市的单身女性要多于城镇和乡村。

      因为大城市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更加紧凑,让人无暇顾及结婚这类事情,再加上大城市里不结婚人的更多,这也给了单身女性更多的安全感,就好像在茫茫人群中,能轻易地找到同盟者一样。

      本书的作者生活在纽约,也是个大城市。她发现身边的女人都在尽情地享受大都市的生活,也在尽情享受自己的单身时光。

      城市给单身女性提供了更安全的庇护。

      当你回到家乡,你就会发现同龄人都已经结婚甚至还有了孩子,而父母面对这一切,自然要把压力强加在你的头上。

      在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告诉他们你已经有了生活的底气,无需再靠男人养活自己,你有钱、有事业,还有自己的交际圈。

      有些姑娘甚至还自己买了车,买了房,当你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相信你的父母也能够少叨念你几句。

      如果你的父母仍然不能理解,你也不要动气,毕竟咱们和父母辈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你只要明白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很多单身女性和你一样在苦苦挣扎。

      朋友会陪我一起单身 ?

      如果你是单身,你不妨数一数你有多少个单身的女性朋友。就我而言,反正挺多的。每当父母催我结婚,我总会说:“你看那个谁谁谁,那么优秀,不是也没结婚吗?”

      这时候,我父母的反应往往都是:“你别和她混在一起了,不然你俩都不可能嫁出去!”

      似乎我俩做朋友,会让这种单身的气质更加浓郁一些?父母看似没有道理的话,其实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根据书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稳固的同性友谊几乎可以替代婚姻。

      因为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更渴望在一段感情当中获得成长和心灵上的慰藉。但是,男性的情感和思想往往都是比较“粗糙”的,常常并不能满足女性的这些需求。

      同为女性的好友却往往能够做到。

      所以,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个,甚至好几个能够理解你、关怀你的同性好友,那么,结婚这件事情真是遥遥无期了。

      美国有一部电视剧,叫做《欲望都市》,四位关系要好的女性生活在一起,她们保持着单身,生活却依然多姿多彩。因为她们的情感都寄托在彼此的身上。

      男人可以没有,朋友缺一个也不行。

      这部电视剧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美国女性的单身生活,也被现在很多女性所喜爱。

      因此,友谊可以让单身维持得更久,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两对好朋友的例子。

      一对是安与艾米娜。两人在一场聚会上相遇,兴趣相同,然后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安常常会向艾米娜请教情感、个人问题和工作问题,也从艾米娜那儿得到了帮助和建议。

      安觉得自己已经从艾米娜那里得到了“一直想要却从男人那里得不到的东西”。
      这种状态也给了艾米娜很大的满足,在和安成为密友之后,她“有两年的时间都没有过爱情”。

      如果说所有的爱情最后都会变成亲情,而安和艾米娜的友情已经变成了亲情,因此她们也就不再需要爱情中的“亲人”了。

      还有一对好朋友是作者和萨拉,她们也是兴趣相投。虽然两人并不是天天黏在一起,但却有一种“我知道你在”的感觉。

      作者说:“友情给了我成年生活中最想得到的东西——心灵相通的感觉、共同语言和快乐……我仅有的几次恋爱,几乎让我心力交瘁,而我和女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却给了我力量。”这就是友情的力量。

      有位历史学家曾经这样写道:“朋友不是孤立的二元体,相反,她们通常是高度发达的综合关系网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女性的友谊不是单独的一对一,她们可以在不同的朋友身上汲取到不同的东西,而在这种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成长。

      除了女性,其实男性也会有这种精神上的需求。

      林肯就曾经有一位名为斯皮德的好友,两人曾经多年合睡一床,而且林肯还给这位朋友写信说:“我想做你朋友的愿望是永远不变的”。

      所以,如果你与同性朋友之间的友谊足够坚固,你可能暂时就不需要婚姻了。因为对于成年人而言,精神上的满足远比其他东西要重要的多。

      就像作者自己曾经说过的那样:“女性不一定要在婚姻里成长,我们的成年生活并不孤单,我们可以成为彼此实际意义上的配偶。”

      当然,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当你的好友们都走进婚姻的时候,下一个很可能就轮到你了。这时,你要不要考虑重新交一些朋友呢?

      我为什么非要男人养我?

      有很多人认为结了婚,女性就可以待在家里享福,不用在外辛劳工作。当全职太太是一件令人艳羡的事情。

      甚至,有很多女性的人生目标都是当全职太太。

      但我告诉你:全职太太可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了。因为你的老板只剩下一个人,而且这个人几乎是不可更换的,他就是你的丈夫。

      你的喜怒哀乐,乃至“工资”多少,都在他的一念之间。在外工作,你至少还能跳槽,不是吗?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女性们宁可在外工作,也不愿意结婚。因为女性已经可以养活自己了。

      作家简·奥斯汀曾经说:“单身女性极有可能沦为贫穷。”因此,几百年来,在经济上无依无靠的女性只能依赖丈夫。

      但是,现如今情况已经不同了,单身女性可以依靠工作自立。而且大量事实证明将经济托付于一人,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当太太可不美好啊。
      书中有一位女性名叫霍莉,她列举了自己母亲的例子。

      她说,母亲为了抚养孩子们成人,奉献了她的一生,也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做了全职太太之后,母亲在经济上就一直依赖父亲,把自己也锁进了婚姻的牢笼里。

      正因为看到了母亲的一生,霍莉是绝对不愿意像母亲一样生活的。同样的,现在的很多女性保持单身也是因为不愿意步母亲的后尘。

      包括作者的外祖母,当年她也放弃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太太,她每天要做饭、打扫等等,繁重的家事让她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出了问题。

      她不健康而且也不快乐,当年的作者还是个孩子,她却也看了出来。

      后来,小镇上缺了一个生物老师,拥有硕士学位且当过生物老师的外祖母就成为了那里的代课老师,没想到一下子就干了二十二年。

      在她退休之后,她还被授予名誉博士的学位。

      作者回忆说,在外祖母90多岁的时候,她的痴呆症已经十分严重了,但她却念念不忘自己的工作,还能大声地讲一节条理清晰的生物课。

      可见工作真的是可以让一个人感觉到自我的价值。

      和男性一样,女性也会从工作中获得热情与自我满足,所以千万不要有“靠男人养”的想法。

      假如你真的完全依靠于一个男人,而你又不幸遇到了一个负心汉,或者一个花心大萝卜,你还把经济大权让给他,那么,你这一辈子该是多么悲惨。

      所以,现在有很多女性结了婚也会选择外出工作。那么,就算是这种情况,为什么还是有人不想结婚呢?

      因为,她们还想把钱花在自己身上。

      你仔细想一想,有工作且有家庭的女性,她们的日常花销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日用品、家庭用品,甚至还有给丈夫买的各种东西。是的,她们在自己身上花的钱越来越少了。

      我自己挣钱的,还不花在自己身上,这难道不让人伤心吗?

      所以,掌握经济的主动权,想要给自己花钱,也成为了很多女性单身的原因。

      单身女性更愿意给自己花钱也成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现象。

      且不说“双十一”“双十二”那天有多少单身女性红着眼睛,熬着夜就为给自己添置衣服化妆品,就美国近年的各项数据而言,单身女性在娱乐消费等方面都会更高。

      毕竟,人都想让自己过得更好。

      所以,女孩们不要幻想当太太了,工作远比男人靠谱得多。这看似少了一些浪漫憧憬,但它绝不是一种糟糕的命运。

      相反,你应该觉得非常幸运,因为你可以享受你的工作,享受通过工作而赚到的钱,享受工作赋予你的力量,还有和你一起工作的人。

      甚至有一天,就算你结婚了,家里的顶梁柱很可能也是你。因此,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单身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

      父母们常用来催婚的话还有这样一句话:“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呀,老了总得有个伴儿。”在父母们眼中,婚姻可以驱逐孤独,让你老了以后有人照顾。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结了婚就真的不孤独了吗?

      事实上,无论如何,我们所有人都是孤独的。

      早在2013年,美国的《纽约时报》上就刊登了这样一则故事,作者说自己结了婚也很孤独。她也有子女,但是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她。

      她没有朋友,深受孤独的折磨,以至于有一天在开车的时候,她突然就瘫痪了。

      你看这个女人结了婚也有了孩子,可是她还是孤孤单单的。

      所以,结不结婚和孤不孤独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甚至结了婚之后,你会更加孤独,你忙于家庭,朋友也无暇顾及,久而久之,你就孤单一人了。

      你看,婚姻不是解决孤独的唯一方法,甚至可能没什么帮助。

      那么,婚姻能解决陪伴这个问题吗?如果我有了丈夫,他就真的能照顾我了吗?

      只能说,不一定。

      我们还是来看一个例子。书中有一名女性,名叫小安。一天深夜她的胳膊脱臼了,和她在一起的朋友将她送到急诊之后各自离去,只剩下小安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小安突然意识到她穿了一件连衣裙,想要脱掉连衣裙,她必须从背后解开拉链。可是,她的胳膊脱臼了,她办不到,她只能穿着这该死的紧身连衣裙睡觉了。

      在一刻,她突然开始怀疑自己单身的意义。

      是的,没有人可以保证在单身的时候不会发生小安的这种情况。

      因此,很多人对于婚姻的期待无非如此:回到家中有一个可以陪伴的人,有一个暖心的人,他的责任是,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陪着去急诊中心,帮我们办一些自己暂时办不到的事情;

      在我们老了之后,陪着我们默默老去,直到走向生命的尽头。

      但这种期待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因为太考验眼力了——男人都是自己挑的,结婚后流的泪,都是结婚前脑子进的的水,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这种期待还能不能通过别的方式实现呢?书中也做了探讨,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无论是疾病看护,还是心灵陪伴,将来可能都会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也会有相应的服务制度,甚至还会有专门的组织来做这些事情。

      与此同时,寻求朋友的陪伴也不是没有可能。

      日本电视台曾经播出过仪器节目叫做《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7位老太太平均年龄80多岁,居住在一栋公寓里。而在十年前,她们就买下了这栋公寓的不同单间。

      7人一起生活,彼此照顾,组织活动,将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陪伴方式。

      总而言之,将陪伴与驱散孤独寄托在婚姻当中实在是一种不太明智的想法,毕竟,人的生活空间其实是很大的,未来也会有很多可能性。而仅仅依靠一人,这种机遇太小,希望也太过渺茫了。

      不管怎么样,你应该有能力做一个独立的人,因为比起没有男人,更可怕的是没有了自我。

      到这里,你就已经学会了《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的全部精华内容。

      今天,我们知道了有能力实现独立是单身女性越来越多的原因,而作为一种时代潮流,如果你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也无需感到惊慌。

      毕竟,只有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女性才能做到。单身也算是一种荣耀吧!

      另外,我们还知道了,工作对于女性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实力,更在于人生的价值,因此我们需要珍惜工作的机会,当然也要珍惜一同工作的人。

      我们还了解到朋友对于单身人士而言格外重要,她们不仅是保持单身的战友,还有可能成为我们老年的依靠。

      当然,我们说这些并不是劝每一个人都保持单身,只是给你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虽然单身生活有着各式各样的弊端,但是婚姻的缺点也有很多。

      就像毒舌作家萧伯纳说的那样:“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对于我而言,这本书教会我的就是忠诚于自己。不管是顶住家里的压力继续保持单身,还是相信爱情走入婚姻,这应该都是我自己的选择,而不应该是出于对年龄、看法等的焦虑。

      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尽量做自己的主人吧!希望大家也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是单身还是结婚,都过得幸福。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期待与你下一本书的学习,我们下次再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