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迎战 ...
-
之后的情节选用了吴鸿振教授的一段根据史实记述的旁白,在播音员小姐姐温柔和缓的声音中,李不言接下来的生活画卷在观众们眼前徐徐展开。
他先是利用卖宝石换来的钱在京都郊外买了一座小宅子,接下来去劳力市场的路上花高价买下一个卖身葬父少年的使用权。
京都里不平的事情太多了,可偏生李不言只要遇上就要管上一二,剑柄上的宝石也让他拆得所剩无几,小宅子里的住人倒是越来越多了。
所幸是他救下来的总有些能人异士,这些人中有人发现李不言有影响天气的能力。
用民间夸张的话说,李不言这人神通广大,有呼风唤雨的能量。
京郊附近的花草虽然没有人打理,但是却生长得非常繁茂茁壮,即使是附近干旱或者洪涝,却丝毫影响不到这个小院子。
李不言在烟花之地赎下的一名舞女,因为赎身之后没有地方去,她手脚利落,就留在院子里服侍李不言的生活起居。
有一次她跟着李不言在花丛边上,发现李不言手指在空中比划几下,那一小片区域就下起蒙蒙细雨,可有人站的地方却干干爽爽的,没有一丝雨滴。
舞女本以为只是恰巧遇见独特的自然景观,结果看到移动位置的李不言头顶的云雾散开,依旧没有沾上雨水。
李不言本人倒是一如既往的平淡,仿佛这只不过是稀松的日常。
舞女问起来了,他还奇怪地偏偏头。
“对呀,我可以控制一小块区域的天气,你们都不可以吗?”
舞女回去的时候和她的“同伴们”商量了一下。
能控制小块区域的天气,这种技能表面上看起来很鸡肋,因为它影响范围很小,而且持续时间较短,但是经过合理规划之后却是一个很好利用的点。
首先他们先散布关于李不言神异的传说,又编了些歌谣在街头巷尾传唱。
李不言在市井中施发的恩惠众多,除了这些无处可去的人追随于他,还有很多人乐于为他造势。
于是李不言神通广大,精通玄学的名声便传进了皇宫中去,很快就被皇帝派出的一顶轿子接进宫去,进行秘密召见。
受到前朝影响,大钺朝主流信奉佛教,讲求修身养心乐善好施,最终才能登入西方极乐世界。
但是当时的皇帝却更想修道,追寻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术法,他瞒过群臣百姓,偷偷将李不言接入宫中,想要与他谈论鬼神之说。
李不言年少时被养在屋中,他博览群书,不光是四书五经这些正统文学,他看的神鬼志怪类著述更多,皇帝在见识到他的“异能”之后,与他相谈甚欢,直至深夜灯火不灭。第二天就当朝宣称要封他为国师。
当时的朝廷设立内阁,官员的任命都要通过内阁商议并草拟旨书,经过皇帝批红后方可执行。
唯独李不言,是皇帝动用了“中旨”的权力,越过内阁商讨,直接任命的国师职位。
在前朝并没有任命国师的先例,而且皇帝还擅自规定国师高居从一品,地位直逼内阁大员。
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引得朝廷上下一片哗然,继而共同敌视这位同样“突如其来”的年轻国师。
再看这位国师长得年轻貌美,端得一副玉面勾人之态,有些重臣不免想到传闻中他与皇帝夜话不眠的消息,不禁暗暗咬碎一口白牙,恨不得当面骂一句“狐媚惑主”来。
奈何皇帝意志坚决,所幸国师一职只有名头而无实权,群臣谁也不想先出头撞上皇帝那杆枪,只能暂且忍下这乘,权当作在皇帝身边多了个侍奉的人。
然而他们不知道,在皇宫里独处的时候,皇帝几乎是把他们眼中以色侍君的小国师当作神仙来供奉的,谁侍奉谁还不一定呢。
然而皇帝终归是皇帝,他虽然在明面上对于李不言非常尊敬,但是在另一方面却相当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前朝遗留的外族余孽被开国皇帝打退后龟缩在大漠中休养生息,重新壮大势力之后卷土重来。
接到边境请求支援密报的皇帝决定效仿开国皇帝御驾亲征,亲自率领大军迎击敌军。
李不言在得知皇帝的决定时极力劝阻。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开国皇帝于马上取天下,不仅武艺高强,更是智谋过人,哪里是常年被养在深宫妇人手中的本朝皇帝能比得上的?
再加之身边宦官的蛊惑与引诱,皇帝厌弃了喋喋不休的李不言,当场说了重话。
“先生以鬼神发家,倒不如多钻研此道,才算是正途啊!”
他还顾及着李不言在民间的声名,兼之前段时间自己与群臣争辩许久才下达国师任命,现在变卦未免有失颜面,便只将李不言冷落在一边,没有采取其它措施。
作为一国之君,宫里谁都要供着他,皇帝从前的生活实在太过顺风顺水了,可是在外打仗,敌军怎么可能会如他所意,事事让着他呢?
皇帝不出所料地打了个打败仗,不过他倒是不用担心无颜面对李不言或者其它劝阻他惨遭厌弃贬官的人了,因为皇帝本人都被俘虏到敌军中去,军队更是群龙无首,乱成一滩散沙,死伤无数。
接收到战报的朝廷在内阁的组织下勉强聚在一起开会。
朝廷打了败仗不要紧,但是打了败仗还把皇帝赔进去的,那可真是太少见了。
别说本朝,就算自古也极少出现这种状况。
这种状况一般只会出现在王朝末期,基本已经是朝代灭亡的征兆和象征了。
群臣乱作一团,大部分已经开始在脑袋里设想怎么割地赔款,投降乞和了。
现在皇帝都被掳走了,外族军队带着这么个祖宗前来攻城。
兵临城下了,朝廷的军队却畏首畏尾的不敢放箭,要是城池被攻破顶多是沦为俘虏,万一不小心动刀动枪把皇帝射伤射死了,死一个人是小事,更有可能会被夷灭九族,连累满门亲族。
在这种情形下,只可守不可战,只能退不能进,当下就有大臣站出来提议迁都。
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皇帝亲征的预判失误,致使外族的军队不仅攻破了边防,还长驱直入兵临都城城门之下。
如果再下不了决心攻击或者迁都,那大钺王朝简直要连都城也被敌军攻破,彻底沦为整个历史的笑柄。
就在朝廷上群臣乱成热锅上的蚂蚁,纷纷赞同迁都决定的时候,往常一直在朝堂上表现得颇为安静的李不言忽而站出来。
他声音不大,但是清正有力,一字一顿,铿锵作响。
“国难临头,当死战!”
站在角落里的首辅心里早就想好了怎么收拾行李搬家,眼瞧着舆论都是支持迁都的言语,却没想到临要拍板做决定的时候却跳出来这么个小子,大言不惭地开口说要迎战。
年迈的首辅捋捋自己下巴上的胡子,花白的眉毛一抖一抖的。
他用一种睥睨的眼光上下打量李不言,本想着要表现出一种轻蔑的态度,却由于身高上的差距显得有些滑稽。
老首辅刻意放慢了语速,语气中带着十足的瞧不起。
“请问您官居何职,又曾参与过什么工作呢?”
他这样问可不是因为好奇李不言的身份,而仅仅只是为了点名李不言的地位。
一个顶着虚职,仗着名气和皇帝偏宠上位的小人物而已。
老首辅心里这样想着,李不言一定会羞愧得无言以对,只能退回去,为自己鲁莽的行为感到惭愧懊悔。
却没有想到李不言面上丝毫不见任何羞惭之色,他仍是正气凛然的样子。
“在下李不言,官居国师,位列从一品。国家有难,自当出头仗义执言!”
“哼!你说要开战,说得太轻巧。那皇帝怎么办?又由谁来担任三军统帅?”
老首辅一连提出好几个问题,都是当下非常棘手,难以解决的要害之处。无论哪一个问题里面都是大坑,让人很难回答上来。
他本想着这样就能够难到眼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后生,却没料到李不言半步不让,眸光清洌洌地直视群臣百官。
“国重君轻,从来只有君殉国,没有国殉君!如若没有能迎战的,我愿出征!”
此言一出,彻底断绝了朝堂上想要迁都之人的念想,他们心里明白,道理上他们不占优势,言语上又说不过李不言,迁都一事只要再有领头人,将来缓过劲来,这个懦弱弃国的名声便留在史书上,从此遗臭万年。
主战的政策占了上风,接下来就要开始规划任何迎战的问题。
李不言上任不久,又是由皇帝中旨直接任命,既没有工作经验更没有威望名声,很难服众。
更何况当下情况十分严峻,首先是皇帝被擒,朝廷上群龙无首,作战时更是畏首畏尾;再加上当时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带走了大部分精锐部队,很多都折在了出征大漠的路途上,剩下的虾兵蟹将很难与外族铁骑相抗。
好在皇帝还有一个弟弟能暂时代表皇室处理朝政,暂为摄政王。
既然皇帝被俘于外,以至于行军打仗都束手束脚的,为今之计只有换一个皇帝了。
然而这种想法其他人也只能是心底想想,直截了当地说想要放弃现在的皇帝,另立新帝,这种换有几个脑袋的人也不敢说。
然而李不言敢。
他连上三道折子,再三规劝摄政王称帝,奉敌军中的皇帝为太上皇,尊号永嘉。
紧接着李不言以文职掌虎符,从皇帝的私人小金库里扒拉出来一大笔钱财,在全国重金招募忠义勇猛之士,家中有一人参军则全家富足。
于是有大批青壮年踊跃报名,经过精挑细选充实军营,以供李不言将来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