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往昔 ...
-
转眼又是一年月圆日,汴京城中家家团聚,户户张灯。从驻地换防回京适逢中秋,毅王端坐在畅清殿团圆家宴御座右首的锦席上,伴着宫伶曼妙的歌舞吟奏举了手中的玉爵向御座上的帝后揖后一饮而尽。
“难得今日皇兄兴致颇高,臣弟便再敬上一杯。”
“小九可知朕为何有这般兴致?”
望着玉阶下许久不见的弟弟,弘帝的眼睛里蕴着和煦的笑意。
“今日东北边防营呈上八百里加急战报,青雁关大捷,收望江,临边二城,缴敌三万,斩金恩,金诚等八名句丽名将,大挫句丽王军,现下辛氏率精兵乘胜追袭小股逃窜残军,不日全军将北上,开往弘城。”
他执起雕饰繁复的金爵饮尽美酒,畅快的慨叹了一声。
“东境危局已解,朕心甚慰啊……”
“好匹夫,仗打的是真爽快!”
毅王握拳在案上一击,面上飞扬起酣畅的欣喜。
“照这个打法,过了年关想那句丽狗奴金宫中的杜鹃花就要充了流火的草料,好,好。”
“正值花信的名门嫡女让你这样信口胡唤,若是让那辛老将军听到了只怕是要气得冲进这殿里掀你的席案。”
颇为无奈的望了自家意气风发的弟弟,弘帝摇着头笑了几声。
“不过论起这豪爽肆意,那辛家姑娘兴许也不在你之下,朕看她的性子,和你倒是极合的。”
“皇上说的是,”
坐在御座侧席的杨皇后笑着回望弘帝一眼,抬了皓腕捻起案上的温玉玲珑壶倾了身子斟满了御席上的金爵。
“只可惜那姑娘比毅王长了两岁,将来又指不定要担上家国重任,否则这样的忠勇之后,臣妾便是如何也要替陛下说进咱穆家来的。”
“嫂嫂莫要说笑了,我一向视辛小将军为并肩卫国的同袍,对酒当歌甚好,同床共枕只怕当真要闹出刀剑相向的笑话了。”
品罢御台上雍容女子温婉得体的劝言,毅王哈哈一笑,他端起酒爵让一旁的内监满上,轻轻向皇后揖了过去。
“毅王说的也对,脾性相投平日里玩闹便是了,娶妻娶德,这携手之人还是要选个温良贤淑,宜室宜家的为好。”
以绣着凤穿牡丹纹的流云广袖掩了口饮罢爵中酒,皇后笑意妍妍的望向御台下的毅王。
“烈也罢柔也罢,毅王已到了年纪,亲王正妃没有空悬的道理,早就听闻京中许多闺秀为毅王的英武之姿倾倒,毅王也要早作决断,免得误了人家姑娘的韶华啊。”
低眉望了身侧皇后饮了酒后透出淡淡鲜妍的莹白面庞再望向颔首称是的毅王,弘帝温润如玉的脸上泛起一丝促狭。
“对,对,小九常年领兵有功,却也不可误了娶妻生子,为我皇家开枝散叶。啊呀,平日里被那些言官催得头痛,今日可算是风水轮流转,让朕逮着这自家老弟弟解气,甚是舒畅,甚是舒畅啊……”
“那臣弟以后便常常入宫叨扰,让皇兄得空便舒畅舒畅罢。”
兄弟二人相对仰面大笑了一阵,弘帝低头为皇后夹了一筷银芽,温润的欣悦隐在眼角渐起沧桑的纹路里。
“老七久病不起隐居调养,你又常年领兵在外,朕身边竟是连个弟兄都久不得见,遥想当年崇文馆里日日晨读,兄弟四人连席围坐,得空便热热闹闹的插科打诨,却像才是昨天的事情一般。”
“是啊,那时候四哥功课好,总是早早背完便上校场练箭,七哥性子桀骜脾气倔,老被师傅罚到误了膳食,皇兄最喜工笔白描,临着名家辞帖绢纸上便常生出花儿鸟儿来,我只是个书案都够不着的奶娃娃,转眼你们一个个的都出宫开府,单剩下我自个对着一溜不苟言笑的老师傅,对了,听闻郭翰林随升迁的儿子回京了,我还说待得空了要去看他。”
“还记得你第一天上学时我和老七只嘀咕着这小不点儿怎么话都说不利索便要来念书了,就看见你欢天喜地的一头扑进老四的怀里,任是他卯着力气拽都拽不起来……哎……”
歌舞渐息,萧瑟的秋风吹凉了殿中阖家团圆的喜庆,几缕不易察觉的忧思颤了毅王飞扬的眉稍,渐渐沉在他愈发幽深的眼底。
“小九,这么多年了,你还是不愿同我去王陵祭拜么?”
望着毅王神色黯然的清俊眉眼,弘帝有些不忍的抿了抿唇,终还是轻叹出一口气来。
带着一抹微涩的笑轻摇了头,毅王将脸向洞开的殿门转过去,望着群星暗淡的寒凉夜空。
“皇兄,我不见那牌位陵寝,便还能由着自己当做,他不是真的死了。”
深秋的午后天气正好,院中的桂花落了,在每日洒扫洁净的地面上铺了细细碎碎的一层金黄。阿年拽着一只布口袋,弯着腰仔细的挑拣着地上金色的花瓣,今年这些香香软软的枕头芯儿都要归了自个,也不知公子怎么就突然不愿换新的……
“公子,辛小姐走了已有大半年,你可想她?”
捡着桂花胡乱猜着,阿年侧了头瞄着倚在门口晒太阳的公子,圆圆的大眼咕噜一转就弯弯的笑起来。
“梅婶同我讲了,辛小姐是个好人,上次她穿了罗裙过来,虽还是风风火火张牙舞爪的,可也好看得很,公子你要不就娶了她罢,她还有功夫,会骑术,像个大侠。”
被阿年的话逗得只是摇着头笑,李曌薄而红润的唇弯在露在绸带外的半张脸上,暖意融融的阳光从树荫间投下来,映得那抹浅笑明晃晃的。
“我们阿年长大了,知道想媳妇儿了。”
“阿年不要媳妇儿,阿年从小就在公子身边儿,自是要一直服侍公子的。”
被调侃得有些急了,阿年撒了手上的活儿,站直了身子义正言辞又有些委屈的嚷着。
“那也不能不娶媳妇儿啊,莫非你是盘算着有了媳妇儿便不再管我了?”
“阿年不是那个意思,若不是公子七年前把我捡回来,我早就饿死了,在阿年心里,公子不仅是阿年的主子,也是阿年的恩人,阿年的亲人,要说阿年要娶亲,公子更要娶亲,阿年若要娶媳妇,就等着公子娶亲后,去央我们夫人将陪嫁丫鬟嫁一个给我罢。”
“傻小子。”
李曌低着头,默然感慨许久,几声兵马的喧哗和着清爽的秋风落进院里,他向着那声响的方向微微的偏过脸去。
“可惜我不能教你骑马射箭,也不能教你念书识字,你跟着我,是耽误了。”
“公子……”
听着阿年不知所措的话音,李曌知是自己的话又惹得他自责伤怀,暗自苦笑一声,便转了话头,不再让他胡思乱想了。
“这马声在附近逡巡已有几日,听着也不似官道上往来的,不知是何来头。”
阿年楞着绞衣角的双手歪头望了一会儿天。
“秋夕节前我去城里买麦粉时听人说驻守奕阳的毅王爷换防回来了,知道了梅园旁建着辛家的校场,便借来要驯他府里刚长成的一批小驹子。”
“哦,毅王……”
“听说那毅王身为圣上手足却不及成年便自请入军,粗算下来,领兵在外也竟有五六个年头了,真不知这位占了辛小姐地盘的王爷是个什么样子。”
“他么,”
若有所思的柔软了嘴角,李曌将后脑靠上红漆斑驳的门框。
“我也不知,他如今是个什么样子啊。”
十二年前便养成四更起身五更上马的习惯,回京好生歇了几日便浑身闲的不舒坦,加之又占得了东郊新建的校场,毅王得了空便过来酣畅的跑上几个时辰,五六个月过去,却是越发觉得辛家这场子布局甚为精巧有序,以至于都生出了不愿相还的念头。
惊蛰这天是当年崇文馆皇子少师郭翰林的寿辰,毅王晨起在梅园校场跑罢了马,回府收拾停当便带着德太妃前日里挑好的文玩补品往城西郭府去了。
汴京城西楼馆林立,商贾云集,颇为繁华热闹却也因着太过喧嚣并无名门大户建宅久居,车马往来的街市两旁只落着几位各州府新晋官员刚造的宅院,郭老翰林的居所便是其中的一座。老翰林生性淡泊又非整寿寿宴操办的便异常简单,虽有王爷门生轻骑简装来贺府中比起门外鼎沸的人声依旧显得清静许多,宴罢,门生亲故渐散,毅王有心同许久未见的老师叙旧,二人便离了前厅,往更为幽深宁静的后院书房去了。
郭家宅院并不十分宽敞,老翰林的书房也只是小巧的一间,方落了坐,二人相互看了看,却又是俯掌笑了一阵。
毅王是汴京外宫崇文馆最后的学生,当年书堂里只剩这师徒二人时,便就是日日这样相对而坐的。
“五年前老朽离京时殿下方正冠立府,今日再见,却也长得这样威武了……”
几乎是看着他一日日从个步履蹒跚的孩童长成意气风发的青年,老翰林感慨的望着毅王,已不甚清明的眼睛里满是慈爱。
“老师您是想起了当年晋召幼时懵懂,上课熬不住了便晃悠悠的歪在桌上打盹的时候吧。”
有些赧然的挠了簪束齐整的后脑,毅王笑着握起案旁书册上的一把玉骨扇子,对着身侧的空气轻点两下。
“那时我小,您也不好罚我,便只是这样拿着戒尺轻轻点我的手……”
哔哗一声,在岁月里渐渐松弛了旋轴的扇骨坠着苏绢扇面豁然展开,露出其间已有些黯淡了的斑斑墨迹来。
“啊,这把扇子,还在……”
“学生们送来贺我生辰的扇子,可不是要留着。”
老人家最爱回忆当年,郭翰林笑望着那把被毅王捧着细细端详的扇子,似也想起了昔日桃李满园的时光。
“你们都给我作了联子,题了诗,有时我将着扇子打开来看看,就像看见了你们一样,这些字啊,谁写的便像了谁的脾性,皇上虽开蒙的晚,但性情最为温润,笔迹文风都是平和敛缓,中规中矩的,殷王才盛却不放旷,有气性又擅武,笔迹看似清峻隽雅,实则铁钩银划,力道都沉在骨子里,书法在当世都负有峥嵘遒劲之名,静王身子孱弱,却口齿伶俐,性情张扬,字儿飘在纸上都是压不住的锋芒,至于殿下,铺墨行笔都是殷王的影子,只是当年力道尚且稚嫩,少了些风发意气,多的是赤子丹心。”
“那时候总想临一笔四哥的字,他的字,确是很好看的。”
多年挽弓持剑覆着细茧的手指小心的摩挲在柔滑泛黄的丝绢上,毅王垂着目光,细细的描摹着那行几乎透进背面的潇洒行草。
“岂止是想临殷王的字,小时候殷王习射,你便也要学,毅王驯马,你便也要驯,武师教殷王拳脚擒拿,为防损伤让他扎了五指宽的犀牛皮镶玉腰带,你那时才不过窗台高,便也喃喃的说要扎。每回遇了难事,或是让静王逗起了脾气,或是见不得皇上思念亲母神伤,你都忙不迭的去找殷王,皇上温淳,静王清傲,皇子中属你与他相貌品行最为相像,两个人并肩站起来一大一小却是一组套杯一样,也难怪你偏偏那样亲近他。”
脑海中浮现起当年那个只知拽着自己得意门生袍角的粉白小儿,再看着将已长得高大修长的身子规规矩矩的坐在对面的英武青年,怀念的神色漫在老翰林的脸上。
“我母亲在府中只是旁支庶女,身份不高,生我时年纪又轻,孝贤皇后怕宫人仗着势盛妃嫔的眼色慢待我们便时常带着四哥过来看望,四哥功课忙,每次来时确也耐着性子陪我玩,我为了能日日缠他就去哭求父皇让我也上学,在书堂里被我粘的再无奈,四哥还是会给我讲功课,带我练身法,晌午用膳时把自己的点心分给我,有时捅了篓子,他饶是再气,事后再怎样严厉的训我,也会替我挡下责罚,帮我将祸事尽力弥补干净,他像是什么都学得会,什么都做得好,尤其是箭术,大弘上下没人像他那样厉害,十四年前在朝贺狩猎中当众挑衅的焉国太子也输给了他,他不喜欢推演卜卦,可御魑天师惜他的才,追着他想传自己的独门绝学他躲都躲不掉,他打得了仗,父皇给的政务也办的好,兄弟和朝臣尊敬他,都愿意帮他,他的身边永远都簇拥着慕名而来的志士。那时候四哥太耀眼了,让人觉得只要有他在,不管是什么事,都能解决,都能过去,就像十四年前的镇南王叛敌案和十三年前的海市贪腐案一样,以至于他临危受命,只带着一队亲卫去北境谈判时,谁都没想到……”
原本孩童般翘着嘴角喋喋的叙着,转瞬间却涩了喉头,似是再也说不下去了。
颌角锋利又坚硬的骨骼轮廓沉下又浮起,毅王一丝不苟的合了折扇,却又似不忍释手般只将它攥在掌心,用指尖轻轻抚在那些宝光温润的扇骨上。
“他总是觉得自己太忙,忙得没空陪我,和我都疏远了,使队临行之前,他还说待危局缓解回到汴京要写信给乌咤四皇子,托他寻一只红骢马来好好驯了给我。”
毅王原本低沉铿锵的音色染上一层萧索的怅然,喃喃的,刺得教了他最久的郭老翰林有些心疼。
“殷王是个好孩子,饶是政务再棘手,差事再忙,风头再盛,得空时还是会来馆里听讲,知晓我有寒疾,几乎将外袍脱净了也陪我守着火盆,先皇前来督察时曾同我说过,殷王行事果敢,明辩善断,脾性侠义,心性纯善,神似高祖,可堪大用。”
似是缓过了恍惚的瞬间,毅王轻轻搁下扇子,嘲笑似得叹了口气。
“那时我们都觉得,大统有他,社稷有他,大哥喜欢书画便寄情丹青闲散清修好了,七哥既肯服他有张犀利刻薄的嘴便到御史台辩去罢了,我只要还像从前一样,跟着他,学着他,为他办些事分些忧便是了。”
“可怜天妒英才,在世短短十余载,身负厚望忙得鲜有片刻安歇,却孤身一人逝在远境……”
缄了话头,老翰林抬眼看了毅王,无奈的摇了摇头。
“戮使之变一出,你便再在学堂里坐不住了。”
“那时我满心都是仇恨,只想提刀奔到北境屠尽焉狗,年少气盛,让老师您费心了。”
对着满面歉意的毅王,老翰林摆了摆手,笑着拍了拍他宽阔坚实的臂膀。
“殿下小时候常说,长大了要像四哥一样机敏,像四哥一样强健,像四哥一样有担当,殷王殿下在天有灵,也会慰于殿下今日的风采罢。”
唇边牵起一丝笑意,毅王低了头,浓黑的眉头和睫毛垂下来,掩了深瞳里点点的星光。
“说来可笑,我是个看惯了沙场生死的武人,按理应是不信鬼神的,可不知为何总觉是得,他一直就在一个离我很近的地方,还护着我,陪着我。”
日头渐落,墙外隐约的喧嚣也渐渐散去,毅王拜别了老翰林,捧着几本古书随小厮往前院走去,方至莲池回廊,拐角处突然冲出一个身着墨绿官服的消瘦人影直直撞了上来。眼疾手快的将来人一把扶住,毅王微挑了眉稍,向那人笑道。
“原来是郭大人,不知为何如此匆忙?”
那在自家院中横冲直撞的郭大人跌得一颗心脏几乎跳出口中,待抬头看清对方面孔,一张惊魂未定的脸上却又焕发起两坨血色,顾不上施行对一字亲王繁缛的礼节,他只一把抓过毅王还扶着自己胳膊的的手,一边摇着一般磕磕绊绊的嚷。
“殿下,今日我收到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坏的是在寿宁坊抓到了一伙焉国探子,自戕两个,逃了一个;好的是边关传来捷报,辛帅率大军已入京城仰弘,暂驻于金宫门外,句丽现已递上停战文书,愿割地赔款,降为番国,东征,大胜!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