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进城学习 ...

  •   招大队长去找社长的时候,姜秋并没有跟着一起进去,没过多久小王干事就来叫她。

      “社长让你过去。”

      进到办公室,张大队长和社长之间的气氛还算融洽。

      见到她,社长笑着冲她招了招手,“姜秋同志,过来坐吧,我让小王干事叫你来的目的,就是想听听你对于山前大队目前情况的分析,不要怕说错,大胆的说。”

      姜秋坐下后看了一眼张大队长,没看出什么来,这才道:“大队长应该都跟您说了我的想法,我也不知道要补充什么了,只大概的说一下这三种行业目前的优劣吧。”

      邱云饶有兴趣,“胆子确实很大,不过你说的这些有没有依据呢?”

      姜秋早有准备,她拿出笔记本,上面抄录了一些报纸上的新闻,没有手机备忘录,她只能用这种原始的方法了。

      没想到邱云却笑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姜组长的经验册吗?”

      姜秋一愣,啥玩意儿?

      她有些不好意思,“……那本养猪手册我已经借出去了,这是另一本新的。”

      邱云笑着点点头,“有记笔记的这个习惯,很不错。”

      被社长夸了,姜秋心里有一丝雀跃。

      她强行控制住心跳,将刚才和张大队长说的计划又重复了一遍,面对社长,她就可以说的更细致一些。

      例如未来可以修路,更方便运输,红星公社那条大河也可以利用起来走水路。

      那条跨省大河虽然不能说多么宽,但完全可以同时容纳十几艘小渔船,再往东去,河道就慢慢宽阔,进入黄河支流。

      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但眼下最重要的不是修路运输,而是如何学习这项技术。

      “这可都是机密,能研究出来冬天长的菜,不得被咱们国家保护起来?”

      姜秋对于这个时代的机密技术并不太了解,但系统说眼下研究已经有了些成果,而且他们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出大棚种植技术的国家,应该算不上机密。

      邱云对这方面还有些了解,闻言道:“我在之前那个公社工作时,有听从城里回来的大学生干部讲过,说是人家省城那边都已经开始用温室种植了,即使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

      不过那个学生也不太了解这项技术的原理,而且她们公社也不太适合大范围搞种植,所以也没有多在意,顶多当成一个稀奇古怪的新闻。

      姜秋道:“这两年政策鼓励工人下乡,肯定是愿意支持咱们农民同志的,毕竟在此之前人家文化人都是留在城里做工人的,哪会来咱们乡下做泥腿子?”

      “所以你是想?”

      姜秋笑笑,“社长,我觉得咱们可以试着去大城市里学习,就找那些农业大学,在公社选几个人去深造,等学习了这些技术之后回来帮助咱们公社。”

      “还能这样?”

      张大队长稀奇道:“那人家大学里让咱们进吗?”

      “去问问也不会少块肉,”姜秋看向邱云,“社长我可以利用休班时间去省城寻求帮助,如果那些大学愿意接受咱们派去的人,我就再回来通知大家。”

      “你一次远门都没出过,你去行吗?”

      姜秋自然不会在这时候拍胸脯打包票,“毕竟是我提出来的,如果我只是提出问题并不解决,那这样又有什么用?如果大家不放心,可以再选两个社员陪我一起。”

      邱云面露思考,“你想好去哪里了吗?”

      “就去咱们省农业大学,坐车也就半天时间,到那里睡一晚,第二天就能回来。”

      “姜秋同志,我愿意相信你,但是为了安全着想,还是让公社着两个社员陪你一起去吧,找几个可以去学习的,小王干事也一起,到时候他们留在那里学习,你们两个回来也可以结个伴。”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公社很快就开始选拔出去学习的人才。

      姜秋原本以为选出来的最起码应该也是初高中毕业的高学历人士,再不就是下乡插队的知青,可没想到三个人都是底下大队的劳动积极分子。

      两个五大三粗的妇女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

      姜秋小心翼翼地问:“认识字吗?”

      其中一个妇女自豪一笑,“认得字,我可是小学毕业。”

      另外两人羡慕的瞅了她一眼,吭哧吭哧道:“认得一些,会写自个的名字,还认识一二三这种数字。”

      “我也差不多,不过我还认得粮票。”

      姜秋沉默了一下,如果只是学习种地,应该不需要认多少字吧?

      毕竟这是公社选出来的,她也没理由说什么,回想了一下,以前种地的老农民同样不认识树,可种地的本事比那些文化人要高不少。

      术业有专攻,种地的事情还是得庄稼人去干。

      选出进城的人才,一行人的进城之路很快就启程。

      走之前姜秋还特意跟三人嘱咐,“咱们这一趟有可能成也有可能成不了,不过人家大学里不要咱们,咱们就去那些给城里提供蔬菜的大队取经,同样都是老农民,总不可能一点口风都不漏,咱们也不逼人家,尽力就好。”

      三个人连连点头。

      他们坐卡车来到县城,又在县城的汽车站坐上了去省城的客车。

      几人来回的路费都是由公社提供,数额虽然不大,但也是一笔开支,于是一行人在路上战战兢兢,唯恐人家大学愿意教他们,结果他们却辜负了公社的期望。

      等到省城,已经是下午三点,一行人只吃了早饭,现在早已饥肠辘辘。

      只是省城国营饭店的菜太贵,大家都舍不得,姜秋干脆拿出自己的地瓜干每个人分了几块垫一下肚子。

      同样跟来的郝梅捏着布包心中纠结,社长说了他们的饭由公社负责,可是一想到去国营饭店消费,她的心就忍不住滴血。

      自从做了会计之后,她对公社的钱袋子看得比自己的钱包还紧,一分一厘的进账出账全都记在小本本上。

      六个人去国营饭店吃一顿饭,那不得花上好几块?

      她工资也才二十块钱,要是换算成她工资,这一顿就吃了一周的工钱,怎么能不心疼?

      可心疼归心疼,总不能看着姜秋吃亏吧?

      可一想到公社的社员还在家里吃咸菜窝头,他们在外面吃国营饭店,就有些开不了口。

      那几个来学习的社员也从口袋里掏出从家里带的干粮,大家一人一块蹲在马路牙子上干啃。

      像他们这样的人还不少,混在一起谁也不嫌弃谁。

      半块干粮下肚,甭管好不好吃了,胃里有了东西,手脚也恢复了力气。

      姜秋几人一路打听着朝着省农业大学的方向找过去,好在老天还是眷顾他们的,半路遇见一个大学的学生,知道他们要去学校学习,还特别主动的带着他们去找老师。

      姜秋想象中的刁难或者推三阻四并没有发生,这个老师表示自己并不负责这一部分,又带着他们去找了副校长。

      副校长是个有点年纪的中年男人,穿着朴素,一进来还主动和他们握了手。

      姜秋说明来意,对方想都没想就点头答应。

      “眼下正倡导工农一家亲,就算咱们的农民兄弟不来寻求帮助,我们也会主动安排学生去乡下帮助农民同志搞养殖种植的。”

      甭管人家到底说的是真是假,起码嘴上是给大家伙留了个面子。

      安排好带来的这三个社员,姜秋又询问了培训的时间。

      “这东西不难,两天时间就能学会,实在不行,我这里还有一些笔记,你们可以带回去做参照,如果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写信过来,只要我看到就一定尽快给你们回信。”

      这年头交流还是靠书信往来,眼下虽然有了座机,但光拨个号就要转人工好多次,更别说花费的钱了。

      所以哪怕有了电话,大家还是更习惯用古老的方式。

      小王干事留在大学里陪着几个社员,姜秋和郝梅则跑去隔壁的拖拉机厂参观。

      他们此行的目的除了参观学习以外,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给公社买一辆拖拉机。

      前两年报纸上登报过一则新闻,说是南方某个人民公社充分利用了拖拉机耕田种田,实现了丰收。

      其实大家都知道机械种田肯定比人类的好,但公司从来没有想过买机器来种田。

      一方面这种新闻对于老百姓而言,有些天方夜谭,大家都没有真正见过机械种田的样子,虽然相信机器肯定比人力轻松,但从没想过自己也搞一个。

      毕竟一辆拖拉机就得上百块,大家也没人用过,万一白花钱了呢?

      靠天吃饭的劳苦人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未知,大家没有底气去赌,宁愿继续向父母辈的人那样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粮食。

      姜秋他们这次来主要是社长的意思,邱云也是上过夜校的知识分子,她深知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要想改变村里人的认知,只能由她这个社长带头。

      公社承担所有的损失和挑战,底下大队的社员们只需要跟着公社的脚步前进便可。

      结果是好的,那就皆大欢喜,如果机械化种田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公社也能承担得起这笔损失。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