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诗意栖居— 高三语文教师郑元惠押中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主题 ...
-
大家好!我是吉林市高三语文教师郑元惠,暨2014年、2015年、2016年我押中全国高考作文主题,我再一次押中今年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主题,连续四年押中高考作文主题。感谢同事们和学生们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感谢我最亲爱的妈妈对我的关爱,让我全身心投入工作!
今年,我在给艺考班(理科一班、理科二班)学生们上语文课的时候,给学生们讲到今年的作文主题—诗意的栖居—其中包括自立自强、自信创新、敢于担当、发现美的真正价值(内在美与外在美)、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志存高远为理想而奋斗、新时代英雄(新时代工匠精神和平凡英雄等),成功押中今年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主题“诗意的栖居”。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的语文作文聚焦诗意的栖居的内涵。作文题为:
【全国卷II】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你们怎么看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对今年高考作文的分析:今年高考作文围绕中华古诗词出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是独立自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说的是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第三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说的是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要学会欣赏美发现美追求美的真正价值,第四句“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说的是志存高远,为理想而奋斗,生活,还有诗与远方,为理想而不懈努力;第五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说的是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正视自我,敢于承担责任;第六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说的是新时代人才辈出,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正如具有工匠精神的平凡英雄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6句诗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可以从以上主题进行立意,结合其中的2、3句诗,设置分论点来论述,比如谈中心论点自强不息,可设置分论点自强需要敢于面对困难-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自强需要敢于为理想而奋斗-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自强需要敢于相信自己,敢于创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比如谈中心论点追求美的真正价值,可设置分论点善于发现中华文化之含蓄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善于欣赏中华文化之精神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善于追求中华文化之底蕴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等!…
上课的时候,我给学生们重点讲解了我认为今年可能会出的高考作文热点主题,“诗意的栖居”,分为“中华传统美德”,“成长与成材”、“中华文化与创新”、“心态”、“艺术与美”这五个热点主题来讲解的,其中,包括“自立自强”、“自信创新”、“敢于承担”、“发现美的真正价值(内在美与外在美)”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志存高远为理想而奋斗”“新时代英雄”(新时代工匠精神和平凡英雄)等主题作文。在课堂上,我不仅给同学们讲解了作文主题和高分结构,还给同学们印发了主题例文和素材,在高考前夕更强调“诗意的栖居”的内涵和理解,并把解析和例文发到两个班的语文学科群里(我创建的两个班的语文学科群),我力求开拓学生们思路,培养学生们紧扣论点,集中论述作文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进而启发学生的“才情学识”。在课堂上,我对考场作文作了详细讲解,其中包括我总结归纳的考场作文高分应试方法与技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论证方法,材料取舍,文采提升等,与此同时,为了抛砖引玉,我给学生们精选了优秀例文与人物评论素材以及好词佳句等相关资料,以便学生们参考借鉴。
为了着重让学生们练习此类作文主题,我还安排我教的艺考班(理科一班、理科二班)班课的学生们考试,以模拟高考的形式,给他们出题测验,实战演习,以便于训练学生们的考场作文能力。同时,我挨份批改学生们的作文,认真点评,与课堂精讲精练相结合,以便让学生扎实掌握,融会贯通。
此外,在临考前,我还给学生们重点讲了高考作文热点主题,给同学们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给同学们发例文作参考学习,让学生们重点记忆。
与此同时,我引导学生热爱语文,热爱传统文化,传承美德,发现诗意之美,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积累中华古诗词,不仅有助于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论证总结等语文综合能力;还有助于启迪智慧,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典出:清《格言联璧》
原文:同引用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人间词话》中说得好:“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学无止境,我会继续努力!
吉林市高三语文教师:
郑元惠
2017年6月7日上午12:00
【高三语文教师郑元惠关于2017全国II卷高考作文点评】
【题目呈现】
【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一 体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二启发学生从中华文化古诗词中汲取精神养料
三延续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难度分析】
1 审题难度不高
2 不易跑题
3 立意难度有所提升
这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难度均不高,但是比较注意立意的把握和升华,写作时中心论点要突出。
【试题解析】
一 题型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诗句含义+诗句联系+抓住诗句间相同点立意
任务:通过对诗句含义的理解把握其中相同相似的中华文化精神内涵
二审题立意简析
1 理解材料基本内容
把握六句诗的诗句含义
今年高考作文围绕中华古诗词出题,
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是自律自强;
第二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说的是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第三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说的是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要学会欣赏美发现美追求美的真正价值;
第四句“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说的是眼界和格局的深远影响,志存高远,为理想而坚持奋斗,追寻诗与远方,为理想而不懈努力;
第五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说的是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正视自我,敢于承担责任;
第六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说的是新时代人才辈出,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正如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具有工匠精神的平凡英雄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 审任务和注意要求
从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6句诗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可抓住2个或者3个古诗词句相同的文化精神内涵立意。
3立意分析
选取第一句和第五句:自律自强敢作敢当
选取第一句和第二句:自律自强爱我中华
选取第一句和第四句:自律自强志存高远
选取第一句和第四句和第五句:自律自强敢作敢当志存高远
选取第一句和第六句:自立自强自律自信
选取第四句和第六句:梦想之花常开不败
选取第五句和第六句:敢作敢当敢于创新
选取第第四句和第五句和第六句:心的方向(敢作敢当勇于探索追求梦想)
选取第二句和第三句:感悟内在美(自然景物之内在精神,人文世界之内在情感)
莫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守本真不忘本心)
选取第二句和第三句和第四句:传承中华文化需要由内而外,兼收并蓄。
选取第二句和第三句和第六句:诗意的栖居(发现美追寻美创造美)
选取第一句和第二句和第三句:感悟中华文化之美追求美的真正价值
【立意举例】可设置分论点来论述,比如谈中心论点自强不息,可设置分论点:
自强需要敢于坚守信念,敢于面对困难-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自强需要敢于为理想而奋斗,敢于勇往直前-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自强需要敢于相信自己,敢于创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比如谈中心论点梦想之花常开不败,可设置分论点:志存高远,不懈追求梦想——“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满怀信心,坚持守护梦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比如谈中心论点莫忘初心方得始终,可设置分论点:不忘本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坚守本真——“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比如谈中心论点感悟中华文化之美,追求美的真正价值,可设置分论点:
善于发现中华文化之含蓄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善于欣赏中华文化之精神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善于追求中华文化之底蕴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写作误区】
1 撇开材料要求没有正确把握诗句含义和精神内涵。
2 没有完成任务没有选取2或3句古诗词引用其中,没有以诗句精神内涵为中心论点立意,没有把握诗句之间精神内涵之间的联系。
【思考借鉴】
1 学会引用古诗词作文——把课内古诗词默写和课外古诗词鉴赏与写作结合起来,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智慧。
2 学会关注时事,注重思辨——通过对时事热点的论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情与理结合。
3 热爱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学,为文,为人,写作是对学生才情学识的培养和升华,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精神内涵,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深厚文学底蕴,这是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终极目标。
吉林市高三语文教师郑元惠
2017年6月7日
例文《民族的灵魂》
民族的灵魂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般呼啸而过,卷起的风沙曾湮灭多少辉煌?!然而,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间!他们是历史的弄潮者,他们永远忠于自己民族的灵魂,他们称自己为:中国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然,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时至今日,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
灵魂是不可弃的。若连灵魂都可以遗弃,又谈何精神?又谈何民族?然而,中华民族历史上却又不乏丢失灵魂的时候。君可记得曾经的丧权辱国?君可知晓□□中的人心惶惶?这都是我们曾经的"落魄"。但君又可记得虎门上空熊熊的热浪?君又可知晓粉碎□□时的举国欢庆?没错,中国人一直未曾忘记他们民族的灵魂!那是他们永恒的,不屈的精神!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对曾经的中国人的告诫。而这句话又是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我们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没有上进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视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以一种抱怨教育、抱怨社会、抱怨国家的心态回避问题,而不是从自身调整。而那些问题也并未有所解决。我们是不是该反省,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民族的灵魂?我们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是昂首挺胸的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的辉煌我们都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泪支撑起来的!我们要让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而是在忍辱中丰满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
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