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刷的感想 ...

  •   4、千机玲珑谭鲁子
      谭鲁子这个人,是个矛盾的综合体。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和他有关的几个关键词:1、世袭千户;2、妩媚风流;3、能忍善谋;4、清高淡定。然后就发现,不对啊,矛盾!
      在明代,千户不是小官了,世袭千户那算是大户的官宦人家了,在地方上肯定是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斗个鸡走个马架个鸟笼当纨绔那绝对是没问题,又生的这般好样貌那还不是千人宠着万人捧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为什么没养成一个飞扬跋扈的花花公子出来,反而出了这么个能忍善谋清高淡定的人物?
      这不合理。
      要说他是基层草民,通过从军慢慢进升而成的千户,这人物摆那,气质淡定举止雍容(对甲你祖宗选择性遗忘的某只望天)生活精致,这是大锅吃饭大通铺睡觉在臭靴子臭袜子堆里混的出来的货么?明明是一个世家子啊。
      于是,矛盾就不可调合了,其实也不是不可调合,这就要提到电影里关于谭鲁子的两个细节。
      1、在客栈中,一早风里刀来叫门,谭鲁子穿着中衣正在洗漱,等到审问吕布的时候,谭鲁子已经衣冠端正的正用小碳夹将茶炉中剩下的细碳夹进碳炉保存,面前一套倒合着精致品杯的竹茶海上少了一个杯子,而他面前却放着一只空杯,很明显,他刚刚喝完茶,而且以桌上那的一堆七零八碎的工具来说,是普洱茶。
      这就又出现一个矛盾了,明代官场宫庭,是大范围流行炒茶的,普洱这种茶,在明代实在是登不上大雅之堂,就算要喝功夫茶也是大红袍铁观音之流,而不是普洱这类的粗叶大枝的茶砖,而要喝大红袍铁观音之类,又必须要加上闻香杯,以谭鲁子生活的精细程度,带都带茶具出门了,也不至于少那几个小杯子,所以基本可以论定,他当时喝的就是普洱,而且是已经碎好的。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在这么简陋的环境中还必须厮条慢理的煮茶自饮,而且当时在室的三档头四档头建宗都没有喝(动过的杯子只有一个),一早起来饭也没吃先喝茶,那就只有一种解释:谭鲁子,有茶瘾!一早起来不煮壶普洱就不能算起床,思维会混乱,煮茶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静心的方式,是一种思考的仪式,也是一种必不可少少了要命的生活习惯。所以就算远赴西北大漠,也得先喝壶茶再说。
      那么,以明代普洱茶受众范围来说,基本上可以确定,谭鲁子是云贵人。
      2、谭鲁子的兵器,那一束银流苏,怎么看都不象中原产物,倒象西南少数民族妇女的挂饰,而且他对于女性也有种莫名的尊重。常小文和他对打时,他始终只用一只手招架,而且防守为主,几乎没有进攻,这也不符合明代大男子主义的一贯世俗习惯,反而更接近于是苗壮瑶彝等西南少数民族以女为贵的态度。而且这个人么,实在是,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破习惯啊。最后一阵眼花缭乱的缠斗后,谭鲁子右手四指倒提着常小文的刀,大拇指却暧昧的抹过嘴唇,邪邪一笑,对面的常小文面色不善,和哈刚童嘎学了句他妈的呸了他一口,为什么啊为什么……话说西南少数民族实在是很热情啊很风流……二档头,乃也太不挑了……这么黑的一只妞,你也下的了口……跪地……
      在招呼风里刀时,谭鲁子说:我们这里有上好的琥珀佳酿,按说从兵之人喝的大多是烧刀子之类的,而琥珀佳酿是黄酒啊米酒啊之类的,口味甜软,也不符合北地军人的特色,特别是京师锦衣卫,而去过西南少数民族的村寨的同学都知道,进寨有就迎寨酒,大多是米酒,这已经成为习惯了所以谭鲁子首先说,我们这里有上好的琥珀佳酿,以此表示自己欢迎风里刀。
      我前面说过,西厂取士未必是由锦衣卫挑选,更多的是御马监下属禁军,而这支禁军的来源是各地卫所的精选之士或蒙古地区逃回来的壮年男子,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谭鲁子来自于云南卫所。
      那么,他是从哪继承来的世袭千户呢?他的个性是怎么产生的呢?
      最大的秘密就藏在谭鲁子的名字里。
      谭鲁子这个名字,根本不象是世家公子的名字,就算是武将世家,也不会用鲁子做一个爵位继承人的名字,倒更象是个小名,就是那种起的贱贱的容易养活的小名,但这里却作为二档头的名字,是件很奇怪的事,我们是不是可以假设,这个未必是真名,而是二档头后来自己改的名字,那么,这个名字有什么秘密呢?
      我们查询百家姓“谭”,发现这样的事实: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另一支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山东,自古就被称之为鲁,世家备出,最有名的就是儒墨两家,而墨家有个代表人物叫公输盘,正是因为出自鲁国,又因盘同般同班,而被世人称之为鲁班。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假设,谭鲁子,的确出自于世家,不过他认同的世家不是官宦世家,而是隐士世家,他本是墨家之后,原本奉行“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有一双千机巧手,有一身游侠功夫,也有泰山塌而无惊的涵养,可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不继续隐士下去,而会通过卫所进入西厂,更会继承了千户职位呢?
      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把三样东西联系起来看,督主的三子剑,大档头的双剑,和谭鲁子的流苏。
      先来看谭鲁子的流苏,虽然是银色的,但我们知道银子这东西,软的很,要不了命,然后谭鲁子的流苏却是实打实的杀人利器,那是不是可以肯定,那虽然是银色的,却不是银,而是秘银一类的东东。这种比黄金更宝贵的金属,谭鲁子却拿来做了这么一大把超豪华的流苏,联系墨家身份,我们是不是可以假设,谭鲁子的家族,存有某些稀有金属。
      回头来看督主的三子剑和大档头的双剑,虽然形制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低调的华丽,三子剑子剑的云纹及两把剑的剑格,按理说,剑格这玩意,位于剑肩与剑柄之间,基本上就是一护手作用,但是督主的剑和大档头的剑,剑格异常的华丽,而且两人的剑,虽然剑刃有所区别,但剑脊与剑尖基本一致,剑刃的不同也是因形制不同而造成的,仔细去看,剑刃的刃口弧口基本一致,可以肯定这两种剑,系出同门。
      而这两种系出同门的剑的华丽,对于督主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大档头来说是没有必要的,督主自己风华绝代,就算穿一身布衣儒衫也能穿出会当凌绝顶的意思,在这种华丽何用?大档头是只管实用主义,从头到尾全是官服,我估计丫就没啥便装,因为麻烦,穿什么不是穿,至于剑格的样子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只要能护手使的顺当就成了……
      那这两样东东是哪来的呢?只剩下一个人,谭鲁子
      我们来回头来看谭鲁子继承的世袭千户,既然是世袭继承,那就必然是父族的,那谭鲁子既然是隐士家族,就不太可能出仕,更不会有这个千户来世袭,那么是不是可以认定,世袭千户来自于父族,而墨家则来自于母族。这里就出现两种可能:
      1、谭鲁子的母族到谭鲁子母亲这一辈就一个独女,在某种情况下,有一个千户发现了谭家的秘密,于是强娶谭鲁子母亲,想要得到某种稀有金属,却又在得到之后,另聘高门贵女,将谭鲁子母子遗弃甚至想杀死,谭鲁子的外祖将孩子救出,奔逃到云南,等谭鲁子年长之后,想要报仇,却不想坏了自己的名声,也不想害自己及族人流亡,于是选择官方途径,进入卫所,再被挑入御马监禁军,最后因才华出众被厂督相中,彼时谭鲁子虽然擅于隐忍,却实在是心高气傲目无下尘谁也不服,于是一番比试较劲之后,终于服了,而另一边,那个千户虽然得到了稀有金属,却没有谭家秘法,无法锻炼,督主在此时助谭鲁子搞掉了这个千户,得了他的全部家产地位,于是谭鲁子投桃报李将这块金属炼成了两种剑,赠给了督主与大档头,并抛弃父姓改从母姓。
      2、谭家因为身怀密宝,被人追杀,很早以前就从山东南奔到云南,借助云南有土著谭姓而混居下来,若干代之后就扎根在云南,生儿育女,发展本支宗族,然而某一天,谭家某女被某千户相中,下来就是一堆狗血剧情,总之,一个民女就被强抢进了千户家成了妾室,然后生了谭鲁子,因为母亲身份卑微,自己又长的如此婉约妩媚,从小没少受欺负,但是这娃绝对是个腹黑的主,忍着,再忍着,然后背里捅你一刀,或者谭鲁子之母在宅斗中失败,连娘带娃扫地出门,这姑娘也许一想不开就挂了,娃就被外公带回去,传授墨家秘技,然后这孩子长大之后,要报复啊,但咱不能象赵黑胖那样直接杀人,那是要被通辑的,不划算,而县这千户最在乎什么,地位啊,于是谭鲁子埋名从军进了卫所,然后进了西厂禁军,用献宝剑于督主面前的机会,展现才华,从此一步一步爬到了二档头的位置,也顺理成章的踢飞生父,夺得爵位。
      这两种都有可能,并行。
      谭鲁子的长处应该是机关设计方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三档头拿着龙门地图在房里和他商议,因为他才能看出哪些地方比较可能有机关,哪些地方比较可以设机关。龙门之后,谭鲁子身死,督主会不会为他报仇呢?
      也会,也不会。
      说句无情点的话,谭鲁子之与督主,固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却不是不可或缺的。
      龙门之后,督主必定是第一时间回到龙门客栈,搜寻自己的人手,也就是在此时发现大档头死不见尸。而此时顾少棠和哈刚童嘎都要那傻了吧唧等人呢,自然被督主给端了,督主知道顾少棠的地位,肯定不会杀了,要用来当饵引风里刀等人,而哈刚童嘎童鞋,对不住了,您炮灰了,用来当人祭了吧……结果风里刀那胆小鬼没引来,引来了顾少棠她爹。
      然后就督主就认亲了,认回了当年西入四川的余部。那就更不可能杀了……谭鲁子死已经死了,再死再多的人,也救不回来,而不杀顾少棠,督主就掌握了一大把意外的人脉和人才。一本万利的事情啊,报仇什么的就浮云了。
      以督主的个性,肯定会善待谭鲁子的后人,谭鲁子那时的年龄应该是在25~30岁之前,接明朝男子的结婚年龄来看,孩子早好打酱油了,也许还不止一个……督主那时候完全可以将谭鲁子的孩子认为义子,授以文才武功,扶他封官进爵,也许,这孩子就是最后为督主和大档头送终之人也不一定。
      事实上,在成化十六年间,督主的确上书为自己的义子请封,那孩子也的确得封了个千户的官……
      行了,谭鲁子结束了,哎呀,比起大档头,谭兄你好少,谁让你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