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三. ...

  •   三.
      自打那日回到住处,魏延便开始留心一些搜神志怪的野史荒言。
      倒不是因为惊吓。
      也许是生就了不畏天地、不避鬼神的性子,他虽在当日有些震惊,事过之后再回想,却无后怕,更没有常人“遇邪”后忙着驱神逐鬼的慌乱。说实在的,他倒想再见那只狐狸一次,抓了,也好解恨。
      更何况,就算真有人被狐狸魇到,该捏把冷汗的也该是刘玄德兄弟。如今刘备尚且活得好好的,他魏延担心什么?
      他只是恼怒的成分多些。
      小小一只白狐,居然敢如此戏耍他!
      每想到这里,就会牙根发痒。
      一只两年来都没变样、没长大的狐狸……漆黑的眼睛。闪晃的身影。还有那群见鬼的石头……太可恨了,居然中了一只狐狸设的套。可他误闯的,到底是什么该死的迷魂阵?
      又是两三年光景流逝,记忆变得模糊,有时,猛然间想起那天的际遇,他会觉得过于怪诞离奇。若不是手上还留着那刻着“君为第一人”的鬼话的竹片,定会怀疑,只是做了一场怪梦。
      脑海中竟浮现出一幕诡异的画面:自己安睡在草地上,那只小白狐蹲在他身旁,用尖尖的爪子在竹片上认真工整地刻字,时而侧头看着他,微微眯起的眼中闪着狡黠的流光……
      魏延强迫自己挥散这些想象。
      着实可恶……他紧捏着竹片,恨恨地想。
      几次想把这竹片付之一炬,然后彻底忘记这桩事,最终却还是把它妥贴地收好。留个纪念也无妨,他自我劝解道,毕竟是亲身经历的一件奇事。
      然而,这件“亲身经历的奇事”,却从没对第二个人讲过。堂堂魏文长被只狐狸摆了一道,终归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魏延如是想。

      在这两三年时间里,魏延得到了两次升迁,也在逐步向蔡氏靠拢。人总要往高处走的,何况抱着创立功业之志,在荆州别无他选。只是离蔡氏集团越近,对这群庸碌虚荣、不思上进的贵族的反感就愈加鲜明。乖戾的心思像是不甘隐忍的利刃,藏在袖中跃跃欲试,要划破那层僵硬的外衣。
      时至金秋。当年粮食丰熟,依例合聚众官于襄阳,以示抚劝之意。许是巧合,刘表身体不适,蔡瑁便提出,公子年幼,当由新野刘玄德代主大典。然而,刘备到达襄阳的当天,魏延得到密令,作为埋伏在宴席后的五百人之一,待蔡瑁有令,一举擒杀刘备。

      丰熟大典开始之时,已近晌午。热烈的阳光之下,四十六岁的刘玄德衣着得体,举止端严,一言一行,谦恭中更见沉稳与持重。仿佛年轻的锋芒、坎坷的经历悉皆融化成了醇厚的风度;仿佛这头顶的骄阳,正应与这样一个人相映生辉。
      魏延承认,第一眼见到刘备时,曾生出微妙的排斥感,却无法否认自己对他怀有心底里的敬佩之情。尤其是此刻,刘备率众,在金黄的谷穗前,祭天地,拜谷神,告苍生,祷汉室。
      ——愿大汉复兴。刘备说话时,身板挺直,目光沉毅,鬓上微霜掩不住的是内里的豪情。
      在这浑浑噩噩、粉饰太平的荆州,在这片繁华的荒芜里,刘玄德像是一团星火,忽地激起了魏延心底沉寂的光焰。魏延曾带些恶质地猜测,汉室之于刘备,是招兵买马的幌子,正大光明的借口,抑或失败时留作自我安慰的念想;今日却识得,汉室是刘玄德的信念。这信念使他不禁想要审视自身……
      只是太晚了。刘备大概不知自己身处怎样的危险之中。片刻之后,英雄也好,枭雄也罢,竟将在壮志未酬之时殒命于宴席之上。有那么一瞬间,魏延产生了一种冲动,去提醒刘备离席——但他的身份不允许他上前,上前只会暴露自己,他敬刘备,却不打算为他自绝生路。
      麻木恍惚中人潮涌动,他看到伊籍去刘备身边敬酒,而后刘备起身如厕。
      不到一炷香功夫,匆匆有人传令:“出西门追杀!休跑了刘备!”

      魏延随众疾驰在追赶队伍的前列。他知道南北东三门都有重兵把守,而刘备逃出的西门外,不远处便有檀溪拦住去路。那檀溪宽有数丈,水波甚紧,对面地势又高出此岸,可阻千军。蔡瑁布下此等天罗地网,只留檀溪绝路,只怕刘玄德插翅难逃。
      数里路程在马背上一晃即过。魏延远远望见骑在白马上的刘备停在檀溪边,进退不能;身前汹涌的流水,远处空旷的蓝天,渲染出几分英雄末路的苍凉。
      马蹄声愈发急促。刘备似是着了慌,又似孤注一掷,纵马下溪。只是行不数步,的卢前蹄忽陷,溪水浸湿了衣袍。
      追兵距离溪水只有不到半里。几乎所有目光都集聚到刘备身上,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了结。
      魏延心头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不知事到如今,刘玄德可曾终于承认了绝望?
      一走神,他的目光飘到刘备身侧贴近的路旁。蓦地一团白影从草丛中闪出,如一小簇闪电般掠过,到了溪边便分辨不到,仿佛与卷起的白涛融到一起。
      那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旁人大概根本未曾见到,就连魏延自己也怀疑是短暂的幻觉。然而一声尖利的、吃痛般的马啼打断了他的杂思——
      抬头望去,随着一声长鸣,的卢马竟忽然从水中跃起,一跃三丈,刘备似在云雾中腾起一般,直落到西岸。不足百步之外,一众追兵顿时目瞪口呆。
      蔡瑁愣了片刻,低声吩咐左右散去,抄路到对岸追杀,捉到有赏。魏延便在此时离开追兵队伍,却有意未曾走远。蔡瑁上前,冲对岸东顾的刘备喊道:“玄德何故中途离席?”刘备见他手中拉着弓箭,也不回答,调马便走。蔡瑁眼看追赶无望,只得回城,喃喃自语道,莫非刘玄德竟有神灵相助……

      一场惊心动魄的闹剧终于收尾。
      魏延回到檀溪边,下马,寻思着去溪水处探个究竟。忽听一旁传来水声,侧头去看,十步开外的地方,居然见到,三年前的那只白狐,湿漉漉地从溪水里出来,而后用力抖了抖毛,似乎要抖落身上挂着的水珠。
      魏延看着这狐狸,一时半会儿竟做不出任何反应。
      狐狸作怪,居然跑去……水里?
      那狐狸向四周张望,很巧,正对上魏延震惊又玩味的目光。狐狸见到魏延,似乎也愣了一下,然而毕竟反应灵敏,眼睛略微一转,拔腿便跑向远处。
      魏延终于缓过神来,回到系马处,便要追赶。只是解缰上马的功夫,狐狸已跑出很远一段。魏延正暗恨又浪费一次机会,却惊讶地发现那狐狸跑着跑着忽然转头,回望西面对岸……西岸除了草木已不见人影,狐狸紧张之色稍解,复向前跑去。只是,这一回望,魏延便追得更近了几分。
      魏延追在白狐身后百余步,奔在林间小径里。
      定要让你落到我手里,他一边追一边默想,感觉离狐狸已越来越近,此番志在必得。襄阳这片地形,他自认熟悉得很,断然再没有那见鬼的石阵。眼看那狐狸在一处岔口转了弯,他长舒口气:终于要捉到你了。
      ——那条分岔是条死路。尽头只有一棵大树,再往前就是山崖,山崖下方是奔流的檀溪。
      想象中,拐过弯去就会看到那只曾戏耍他的白狐,在悬崖边的死角处缩成一团,可怜巴巴地望着他……

      然而,真拐过弯后,眼前却根本不见了白狐的影子。
      只见树下立着一个白衣人的背影,正仰头望向浓茂的树冠。听到魏延马蹄声移近,那人方转过身来,却是个二十余岁光景的青年,仪容英朗清俊,眼底眉梢几分带着暖意的光华,配上一身白衫,竟飘飘然有些世外之人的气质。魏延望着这张年轻的面孔,尤其朗星般的眸子,自是初次遇见,却觉似曾相识。许是无声相对有些久了,白衣人向他递过一个询问的眼神。
      “你是何人?怎在这里?”
      “家住襄阳,来这树下纳凉。”对方扬了扬眉,轻快地回答,似乎对这迎面上来的疑问不以为意,“不知这位将军——”
      “你,有没有见一只狐狸?”魏延忽想起最初的目的,急急打断而问。
      “……白色的吗?”见魏延点头,他很短暂地迟疑了一下,眉眼间缀上些笑意,似含不解,“就刚才,看到个白影窜上树去了。怎么会是狐狸?我以为是野猫。”
      “你不知那狐狸古怪得很,迷魂阵都会摆,会上树也没什么稀奇。”魏延一哂,下得马来,便走到树旁,仰头搜寻那狐狸的身影。虽已入秋,这棵树还茂盛得紧,那狐狸若藏身树上,当真不易发现。
      却听身后传来声轻笑,魏延便无来由有些恼火:“怎么,你不信?”他向有些特立独行,极少言语上争辩,这次却被这激起了辩白之心。
      “岂敢,岂敢,”那人板住面孔,仍是一副忍笑的神情,“只是,狐狸上树,实属……罕见。”
      魏延决定先想办法把那可恨的狐狸捉住,再教给他狐狸和猫的区别。他在树底下仰头徘徊,脑子飞快地转着,寻思捉到狐狸的办法。
      待转到树一侧时,忽听一阵马鸣,诧异看,竟是那白衣青年不知何时骑到了他的马背上,含笑看着他,眼睛弯成月牙。一刹那间魏延明白了他为何觉得这眉眼似曾相识。白狐那细细眯起的眼睛,闪着流动的狡黠光芒……!!还有,那人的发梢,是湿的……
      “这位兄台,万不得已,坐骑借我一用。”白衣人冲他一揖,便扬起马鞭。
      魏延咬牙看着那白色的背影消失在拐弯处,清亮的声音却从空中飘了回来,“我看兄台骨骼清奇,与其执着抓狐狸,不如勤练武艺,也好——报效汉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