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十一) ...

  •   转过山坳,便见座旌旗烈烈的古代大兵营展现在眼前。
      这是座呈环形分布极其规整的兵营,沿正八角形射线方向各设一处瞭望塔楼,外延一遛儿的青色阔顶帐篷,将军行辕及兵器库、粮仓等要害则被包在了其中。
      木兰停住脚步,抑不住兴奋的心情。这时外哨发现了她,立时有人上前喝问。她取出军帖,那人看了诧异,上下打量了几眼,才说了句,“跟我走。”
      原来新兵投站,大多结伙成帮,少有她这种孤身一人报到的。
      木兰回望一眼,哈雷和疾风早已跑得看不见踪迹,她松口气,这才转过来跟在那人身后。
      她被带到了一个类似千夫长模样的人面前,那人对她上下打量了一番,往左边一指,先前带路那人便会意,行了个礼将她领出来,“我猜你小子也就堪当个轻步兵,跟我去左营吧。”
      木兰低眉顺目,心中却暗暗好笑,只是跟在那人身后,一路上暗暗打量周遭的一切。
      兵营中间是座大校场,新入兵团的兵士们都在进行着紧张的军事训练,场面壮观而热闹。左右分别是跑马场和箭道场,骑兵、车兵和□□手也在进行特训。
      她被编入了5人“小伍”中,所属闾队的百夫长姓杨,因其高大黑壮,又被唤做“黑牛”。
      他们以每小伍进行着训练,分别使用刀、枪、矛等,各闾队组在一起成纵队战斗时,短兵器在前、长兵器在后。
      这一练将起来便直从晌午到了日薄西山,当炊兵烧火做饭的青烟袅袅升起的时候,才终于有旗兵出来挥动指令旗,大伙儿欢呼起来,直往营帐奔去。
      晚间十人一帐同伙住歇。众人都还没过那新鲜劲儿,烛火吹熄后犹自七嘴八舌地谈论着。
      原来他们这个兵团属柱国大将军李崇麾下,由其子李亮统领。李亮系出将门,熟读兵法,武艺高强。十五岁便随当今皇帝征战柔然,立下赫赫战功,随后官拜大将军,并极得皇帝赏识。一时间其风头之健,数遍朝中文臣武将,无人能出其右。
      待说到当今太武帝拓跋焘,更是英明神武,睿智超卓。当年明元帝逝,柔然竟因丧而伐,急遣六万铁骑突入云中,杀掠吏民,拔旧都盛乐。此举惹怒了年方十四岁的幼帝拓跋焘。他不顾朝中大臣劝阻,自率轻骑,马不停蹄,疾驰三天两夜,直抵云中。柔然国主纥升盖见状大喜,招呼左右叫嚣要“活捉魏主小子”。
      外遭铁骑重重加围,他们这小队人马危在旦夕。此时若换了别的帝王将领,即便年纪稍长,也会如临深渊,不免暗忖能否保住性命。少年皇帝的骨子里却流着鲜卑人骁勇顽强的热血,望见敌骑重重,神色夷然。将士见英主若此,惧心顿消,杀心顿起,并在阵中射杀柔然大将于陟斤,柔然国主纥升盖见势不妙,掉转马头逃去。
      次年秋天,年轻皇帝又亲自率军,分五道征伐柔然,越过大漠直击柔然腹地,致使纥升盖部落离散,大败而逃,好长时间不敢兴兵窥边。(参太武帝传)
      这次军队集结黑山脚下,便是皇帝第三次率军亲剿柔然了,并昭告天下,势要将“蠕蠕(以轻蔑的口吻城柔然)”赶出漠北。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讲完这些军政大事便开始互相攀交情。
      木兰仔细听着,逢被问及却装作木讷,极少答话。黑暗中她抿嘴儿悄悄笑着,想起了在现代特种部队曾朝夕共处的战友们。原来男人们的本性都一样,军人更甚,三千年时光也无法改变。
      一会儿“黑牛”来巡帐,斥众人安寝,不许谈话唱曲,以耗精气。他本是奉命行事,偏太过认真,嗓门又大,几句话说下来,便是已经睡着的也被吵起来,一时间也无人敢再言语,帐内此起彼伏地是粗重的喘息声,像风刮过草原,不绝于响。
      木兰闭目养神,默练申屠嘉所授心法,进入半睡眠状态。到得后半夜,听众人的呼吸均匀绵长了,才悄悄起身,摸出营帐。
      走出几里远,她才取出玉箫,呜咽地吹着。箫声并不悦耳,但很快引来了她放心不下的哈雷、疾风。
      两个家伙倒挺会照顾自己,肚子吃得圆滚滚的,令木兰不禁微笑。
      她接着吹奏起来,要它们记住这曲调。
      “我不能天天出来看你们了,自己要小心……别中了猎人的陷阱。”她拍着疾风,最后一句话则转过头对着哈雷说到。
      它们同时侧过头去,旋即又转回来斜睨着她,似乎在抱怨她小觑了它们。
      木兰笑了,又和它们待了会儿,这才悄悄潜回兵营。
      再过了一个多时辰,天才大亮。
      众人在号角声中惊醒,七手八脚地穿着衣衫的时候,才瞧见那个沉默寡言的瘦小少年已拾掇好自己,静等着他们。
      年纪最长的张三乐了,昨天倒看走眼了,这小子有点意思,“嗳,你叫什么名字?”
      木兰抬起头,微笑,“平,”她说,咬字清晰,“我叫花平。”
      原来那部电影,她没有白看。

      她很快与他们混熟。
      小伍中,张三居长,其下依次是李四,王五,赵六,木兰最幼。
      张三年近三旬,在家已娶妻生子,总爱唠叨点家长里短,句句挂念乡里的老婆孩子。
      那李四原是李将军的本姓宗族,所以对朝廷之事所知颇多。其人又是个直筒子,藏不住话,几天下来便把那点存货倒净了,不说罢,又闲得慌,于是……再来一遍,直到王五忍不住损他才止。
      王五是个嘎崩脆,性子爽快,脑袋瓜儿转得也快,只一肚子歪点子。
      赵六憨厚老实,却总爱跟在王五屁股后头,要不是大家看着,不定被那五猴子支得绕兵营几个圈子了。
      他们很快发现,最让人摸不透的,便是木兰。
      她看来身单体薄,校练场上却不含糊。摔角,比枪,空手搏击……样样不是太精通却也吃不了亏去。
      她帮张三写过家信,对李四的唠叨从没有厌烦,容忍王五的小聪明,而最让赵六五体投地的,是在兵士们聚众赌斗时,她笑着摇摇头,在最后一刻将他的赌注从甲换到乙,赢了好大一笔。
      “花平,你是怎么看出那个蜡黄脸儿能赢得呢?”王五怎么也想不通。他本来自己押大,要赵六押小,赌上一把。偏赵六跟风,也押大。待木兰将赵六赌本押回小,他还暗笑呢。不料风云逆转,却是另一方胜出,害他亏了好大一笔。
      木兰淡笑,“我也是蒙的,想着两边都押,胜算大些。”她以他开始时骗赵六的言辞搪塞他,稍后才暗地里劝阻赵六,“军饷本不多,哪禁得起你如此折腾?”那憨小子频频点头,她才一乐。要不是听他嚷嚷压上了全部积蓄,她也不会趟这混水。

      一个月快过去的时候,她才第一次见到李亮。
      那天晴空万里,日头火辣辣地耀着大地,竟是连一丝遮挡的云彩也无。
      他们在校场上操练阵形,汗如雨下,湿透了前后衣襟。
      忽见那一陌黄烟自远处而来,愈行愈近。蹄声阵阵,急促中带着某种沉稳的鼓点,如波涛翻滚,大地将倾,铺头盖面地压过来。
      那队伍行得好快,眨眼的功夫,便见一行数十人的轻骑到得眼前。
      为首的是位年轻的将军,头顶铁盔蓝羽,身穿玄色镶银云豹纹战袍,胸前的明光铠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明光,直像天上的神祗般,俯瞰众生。
      校场上静极了,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将士们自动爆发出阵阵欢呼声,“李将军!”“李将军!”“李将军!”
      他缓缓环视一周,目光如炬。每个人都觉得他看向了自己,那精光毕现的眸子扫至哪个方向,哪里的人就禁不住摒住了呼吸,就这样全场随着他眼光到处肃静了下来。
      李亮抬起一只手,微微笑了,“奉太武帝圣谕,着我等勤加操练,不日远征,必大破柔然而还!”
      他中气充沛,并不见其如何发力,却使每个人都听得清那一字一句,如在耳侧。
      几句话说完,场上还是一片寂静,旋即爆发出轰天阵地的呐喊声,众将士高举起戟戈,足下合着节拍踏地,其响几要震破天宇。
      群情激荡中,唯木兰独醒,黑白分明的一双眼睛,隔着千军万马打量着这位年轻的将军。只见他剑眉朗目,高鼻丰唇,端是生得十分英俊。这时他翻身下马,更形高大挺拔,充满了强烈的男子气概。
      众人的欢呼呐喊声中,李亮及其亲随大步流星地直入主帐中去。
      木兰为其风度心折,暗忖,“这真是个天生的将才!”
      恰如欣赏华司令般,亦无其他。
      她并不完全相信后世的一些传说。
      乱世出英雄。在这个中国历史上大分裂的时期尤其如此,人们崇尚英雄,进而推举他们眼中的“奇女子”成为女中豪杰并不奇怪。一阕《木兰辞》便可证明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但那些情情爱爱的演绎,经考证很大可能是后世文人通过自己的想象虚构,算不得数。
      她,木兰,并不向往头顶女英雄的光环;亦不想出人头地,加官进爵;更没有意愿探索自己从不感兴趣的男女之情。她只是想平平安安服完兵役,回到乡中与家人安度一生。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十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