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关于莉莉人生当中的八次告白 ...
-
(37)
克罗斯说要请他们去喝饮料。
顺便把午饭一起包了。
对于这种千载难逢的“宰人”好机会,菲利克斯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两位钓鱼的中年男士已经不见踪影,可能是去了更合适的海域垂钓,而克罗斯太太则悠闲地躺在沙滩椅上晒太阳。
克罗斯走过去跟母亲说了一声。
克罗斯太太用食指拉下墨镜,她看了一眼远处的莉莉同菲利克斯,微笑着说她就不和他们一起用餐了。
她等一下打算回酒店吃个便餐,然后睡上一觉,下午则去岛上的免税店逛一逛,毕竟热爱购物是女人的天性。
“玩得开心哦!”
谈话的最后,她这样说道。
然后克罗斯太太朝莉莉挥了挥手,还作怪似的挤了挤眼睛。
于是二十分钟后,莉莉、克罗斯、菲利克斯三个人就坐进了一家刚刚开门的餐厅里。
他们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光线明亮。
挑选座位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显然,莉莉不想跟她的托尼哥哥紧挨着坐下,手贴手、腿靠腿,但似乎面对面坐着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因为她一抬头,视线就会撞进克罗斯的眼睛里。
他有着一双钴蓝色的眼眸。
眼睫毛和眉毛的颜色都很浅淡。
不笑的时候,表情会看上去有点严肃,但一旦微笑起来,整张脸的线条都变得柔和了。
他把菜单递给她。
又给菲利克斯也递了一份。
他自己倒像是完全不介意吃什么的模样,只是双手交叠着放在桌上,耐心地等他们看完菜单。
跟上次在勒沃库森的时候一样。
职业运动员一般都很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
莉莉一边翻菜单,一边这样想道。
她小小地叹了一口气,注意力反倒不在菜单上,而是侧过头,借着右手边玻璃的反光偷看克罗斯。
莉莉忘了自己点了什么。
似乎无论菲利克斯按着菜单,给她指任何一道菜,她都会说“好”。
于是前者不停地跟服务员说:这个来一份、这个也来一份。
她大概是在十分钟以后才发现他们点了很多菜。
因为那个年轻的服务员用黑色水笔在纸上记了长长一串菜名,还不断地询问着在场的三位顾客是否有忌口和过敏的情况。
而克罗斯没有叫停这一切。
莉莉觉得他甚至是乐见其成的。
她的心里浮现出这样的疑问:真奇怪,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所以她不得不在桌子底下轻轻拉了拉菲利克斯的衣袖,然后小声跟他说:“嘿,菲力,会不会太多了?”
菲利克斯本人显然也有些后知后觉。
他看了一眼服务员手上的那张纸,上面记录着他们的点单情况,菜名的长度让他不得不承认今天确实成功地“宰”了克罗斯一顿。
于是他转过头看服务员,笑着跟对方说“先点这些”。
这家餐厅的上菜顺序比较随意。
第一道是西班牙冻汤(Gazpacho),完整的叫法似乎是“安达卢西亚番茄冷汤”,夏日消暑必备。
当然,这是在德国绝对不会出现的吃法。
莉莉用勺子搅了一下这碗冻汤,可以发现原料是大量的番茄,还有一些洋葱和彩椒,汤汁粘稠、呈现出美丽的橙红色,上面还撒了一点碎面包和火腿丁。
菲利克斯取过一旁的苹果酒,度数很低,近似于饮料。
他给另外两个人倒上。
然后示意他们三个人一起干杯。
他举起杯子,似乎想说点什么,但一时之间又没有整理好措词,只好先笑了笑,还是克罗斯接过话头——
托尼·克罗斯先祝贺自己的弟弟考上了大学。
因为他自己显然与“读大学”这件事无缘了,所以他的用词十分真挚,应该是想了很久,才借着今天这个由头说出口。
虽然说人生是旷野,抵达理想的道路并非一条,但大多数人仍是会希望循着既定的社会轨迹、以安稳的方式度过一生。
“脱轨”意味着更多可能的同时,也意味着失控。
而人们往往害怕失控。
克罗斯衷心祝愿弟弟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并得偿所愿。
(38)
他们点了很多菜。
冷热皆有、荤素搭配也很合理。
菜名大多以地区作为前缀,都是西班牙一带的特色菜肴,像伊比利亚火腿、阿斯图里亚炖菜之类的。
前者是火腿界的奢侈品,风味独特、鲜咸合一,厨师切了满满一盘,供顾客搭配白面包食用。
后者则是阿斯图里亚斯地区的传统炖菜。
所包含的食材有大豆、西班牙香肠、五花肉等等,在一些常见的烹饪做法中还会加入月桂叶和藏红花进行调味。
美食让人心情愉悦。
当然,克罗斯本人的主食是沙拉,牛油果沙拉。
里头只放了一些新鲜的应季蔬菜,例如西蓝花、杏鲍菇、西葫芦、南瓜之类的,还有腌制过的大西洋白鲳鱼,厨师用葡萄香醋调味,最后再撒上橄榄油和盐。
年轻的德国球员像是完全不介意自己寡淡的中午餐。
他以一种不算快但也不算慢的速度“享用”完了这顿饭,然后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倒上一杯苹果酒慢慢小酌,一边喝酒,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菲利克斯、还有莉莉聊天。
他和前者的对话主要集中在“学业、未来”的讨论上。
而和莉莉的聊天,话题则转移到了“这几天在马卡略玩得开心吗”这类问题上,就像每个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哥哥会做的那样。
他看上去在尽力弱化昨天那场告白所带来的影响。
从行动、到言语,方方面面都在无形之中被划下了一条线,一条红线。
虽然莉莉真的很想“跨越”这条红线。
她想打破某些原则、规定,但很明显克罗斯本人站在了这条线的后面,他以一种非常坚定的态度告诉她:不可以。
随着莉莉的年龄增长,克罗斯的应对方式也在发生转变——
如果五岁的她说喜欢他,他会一笑了之,当成小孩子的童言童语。
如果八岁的她说喜欢他,他会认为这是离别的愁绪在作祟。
如果十一岁的她说喜欢他,他会觉得是她弄混了“崇拜”和“爱”的区别。
同理,如果十四岁的她说喜欢他,克罗斯会把原因归结于这是对方将目光放在他身上的时间太久了,久到她已经习惯了这份依恋,甚至被这种情感蒙蔽了双眼。
显而易见,他不能助长这个错误。
他是一个成年人,他理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放任她的迷恋与崇拜无疑是危险的,他不能亲眼看着她误入歧途。
每次想到这个问题,克罗斯的心总会再度坚硬起来。
虽然菜品很多,但本着不浪费的原则,菲利克斯和莉莉还是很努力地把它吃完了。
因为吃得太撑,两个人都失去了在岛上闲逛的兴趣,他们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散散步、消消食,如果能睡上一个下午觉就更好了。
橄榄树林和山间骑行还是留给明天吧。
于是他们决定返回酒店。
从餐厅回酒店的路上,会路过一段繁华的主干道,这是岛上人流量最多的地方。
显然,克罗斯认为自己的“知名度”还没有大到需要他戴墨镜、做变装的地步,更何况这里是西班牙,而他从未在西甲踢过球。
所以在被球迷认出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惊讶。
但那的的确确是一个属于他的个人球迷。
女性,德国人,很年轻,也很漂亮。
她本人似乎也完全没料到能在异国他乡偶遇一名自己心仪的球星,所以在认出克罗斯后,她看上去简直要激动地昏过去——
“克……克罗斯。”
她捂住嘴巴,连眼泪都快要落下,然后下意识地想要翻包寻找着什么,大概是想要找笔。
但谁度假会随身携带一支黑笔呢?
所以这名女性球迷找了一会儿后,不得不非常沮丧地承认她没办法获得来自托尼·克罗斯本人的签名了。
在她翻找的过程中,克罗斯一直非常有耐心地等待着。
莉莉和菲利克斯也站在边上等着,只是他们站得稍微远了一点。
该如何描述这种感觉呢?
可能以前通过电视、媒体、社交网络,莉莉也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克罗斯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名气。
他的推特账户粉丝最近突破了十万。
莉莉自然也是这十万名粉丝当中的一员。
但是亲眼目睹托尼·克罗斯在线下(甚至是在异国他乡)被粉丝认出,继而被索求签名和合照仍是会让她有一种不真实的失落感。
虽然她也在暗自努力,努力缩小双方之间的差距。
但克罗斯上升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她来不及反应,更毋论追赶。
他几乎是一年一个变化——
加入拜仁青训一年就得到了一线队的首发机会。
虽然克林斯曼不爱用他,但克罗斯成功谋求了对外租借,在勒沃库森的一个赛季,他迅速踢出了自己的身价。
租借期结束后,拜仁紧急召回这名“遗落在外”的天才中场,而主教练海因克斯的到来更是让克罗斯如虎添翼。
莉莉突然意识到:
她的托尼哥哥现在已经是一个每年能赚450万欧元的球员了。
他的成功毋庸置疑。
而她还只是一个读文理中学的学生。
虽然骤然暴富并没有改变克罗斯的消费习惯,他并不像那些非裔、南美籍的队友一样:工资刚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去购买奢侈品。
从保时捷的跑车,到劳力士的腕表,还有市中心的公寓与别墅,似乎只要一个人想花钱,那他无论如何都能找到途径。
他的消费习惯仍是简朴的。
也很少会出入那种名流云集的社交场合。
克罗斯的生活中只有足球,除了足球之外,占据他精力大头的就是家庭生活,他的爸爸、妈妈,还有弟弟。
得益于“克罗斯”和“德雷克斯勒”两家人之间长达十几年的良好关系,偶尔莉莉也能在托尼·克罗斯心中占据一个位置。
但他已经二十二岁了。
莉莉再次意识到这一点。
他总有一天要交女朋友的,然后他会结婚、生子,享受幸福的婚姻生活,就像每一个成年德国男性那样。
那她要怎么办呢?
他从不把她的话当真,他总觉得她是小孩,天真、孩子气,理所当然地认为:她的脑袋瓜里除了“今天吃什么”“明天穿什么”之外就不应该有别的什么复杂的念头。
“她也能谈论喜欢、谈论爱吗?”
“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也有这样的能力吗?”
似乎在未成年人面前,成年人总有一种不由自主的轻蔑。
可能他们也不是故意的。
只是觉得小孩忘性大、没毅力、三分钟热度,喜欢就笑,不喜欢就哭,异常直白,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心智不成熟。
地位、财富差距,这些客观条件从未让莉莉觉得疲惫和不可逾越。
但克罗斯本人的态度却会让她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她清楚的知道,他有多固执。
这份“固执”体现在职业态度上无疑会被人夸赞为坚毅和顽强。
这种感觉就像:
你永远无法让一个唯物主义者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的存在。
因为两者的价值观、世界观是不相融的。
而有的时候,真爱无异于是爱神赐予的彩票,一生只有一次,限时兑换。
“你为什么就是不肯相信呢?”
她有的时候也想就这么直接地问他。
但莉莉知道克罗斯不会给她答案,他已经认定了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正确的道路,那他就会一直走下去。
她突然有点难过。
莉莉将目光投向前方——
远处,克罗斯正在和球迷合照,他后退了一步,然后微笑着看向镜头。
他们看上去那么登对,不是吗?
他合该找一个年龄相近的女朋友,可能就在这一两年内,也许他会顾虑到她的心情,将这个时间推迟。
但他总归是要结婚的。
毕竟托尼·克罗斯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
(39)
他们在马略卡度过了五天假期。
但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夏日将尽,克罗斯需要尽快返回慕尼黑参加拜仁的赛前集训。
他跟父母告别,和弟弟告别。
当然还有德雷克斯勒先生以及他的女儿莉莉。
临上飞机之前,这位基金经理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告诉克罗斯自己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了拜仁的球迷。
他还试着哼了一两句《南部之星》的歌词,虽然发音并不标准,但曲调很熟悉:“拜仁慕尼黑,南方之星,你永不坠落。”
他勉励克罗斯在下个赛季要继续加油。
此情此景,后者也不好直接说自己和拜仁高层之间产生的种种龃龉,只好尴尬地笑了笑,然后点头应下。
时光飞逝。
12-13赛季对于拜仁而言,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联赛中,他们提前6轮夺得“沙拉盘”,创造了德甲近50年以来的最快夺冠纪录。
欧冠中,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更是在半决赛中以7:0这个堪称“血腥”的比分送走西甲巨人巴塞罗那。
与此同时,多特击败皇马,拿下前往决赛的最后一张门票,克洛普的“青春风暴”在这个夏天正式席卷了整个欧洲。
两支德甲球队最后会师欧冠决赛。
就在2013年,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叹的事情啊,几乎可以被看作是德国足球复兴的曙光——
在“Tiki-Taka”大行其道的这些年,无数球队,无论是俱乐部还是国家队,无一例外都倒在了西班牙传控流派的脚下。
人们谈论着瓜迪奥拉的球队,谈论着他的战术,以一种畏惧的语气。
足坛史无前例的六冠王几乎将佩普和巴萨捧上了世界巅峰。
“哈白布”是最好的中场组合,梅西是最好的前锋,瓜迪奥拉是最好的主教练。
但拜仁用7:0的比分终结了这一切。
巴萨不再被视作不可战胜。
由海因克斯所率领的这支拜仁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关于罗本和里贝里,边锋穆勒,后卫拉姆,还有前腰克罗斯,中场施魏因施泰格。
2013年的多特是最好的多特。
他们有门兴“小火箭”罗伊斯,有波兰神锋莱万多夫斯基,有后防铁卫胡尔梅斯,还有初登足坛的热血教练尤尔根·克洛普。
他们是欧冠四强中最年轻的球队,也是资历最浅、底蕴最薄的球队,完全凭借着一腔热血走到现在。
但2013年的拜仁也是最好的拜仁。
他们相遇在欧冠决赛,相遇在英国温布利球场,双方都拼尽一切,但冠军从来都是一个兼具了实力和运气的头衔。
终究是拜仁慕尼黑更甚一筹,他们赢得了最后的冠军。
德甲冠军、欧冠冠军、德国杯冠军。
至此,拜仁成为欧洲第七支取得“三冠王”成就的俱乐部,赫内斯和鲁梅尼格数十年的辛苦耕耘终于在今天收获了最丰厚的回报。
优秀的竞技成绩一向是更衣室矛盾的润滑剂。
虽然12-13赛季结束后,老帅海因克斯即将离队,但因为有“三冠王”这个成绩打底,球队诡异地没有产生太大的动荡。
管理层在这个夏窗引进了格策和蒂亚戈。
前者花了拜仁3700万欧元,转出球队是多特蒙德。
大黄蜂其实并不想把格策卖给拜仁,但无奈球员本人转会意愿强烈,毕竟拜仁一直被德甲球员视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终极追求。
后者则来自巴塞罗那,价格为2500万欧元。
当然,引进这名球员是球队新任主教练的要求。
主教练的名字同样很有名。
这个世界上应该不存在没有听说过他姓名的球员。
他曾是诺坎普的国王,一手发掘了“哈白布”组合,他是克鲁伊夫的忠实信徒,也是攻势足球的绝对贯彻者——
他就是何塞普·瓜迪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