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3、南下(三) ...
-
荒地是开垦起来了,关于盐碱地,江曜和李珩一块儿翻阅众多农书,又去请教农业专家,同农业专家一块儿勘探盐碱地。
又是晕头晕脑格外艰辛的两个月,他们终于制定好针对措施。
李珩在纸上分别写下:
一.靠近河流地区。
二.远离河流地区。
李珩:“对于靠近河流的地区,可以先修建沟渠,引入河流水来冲刷盐碱地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江曜指着二,看着李珩道:“远离河流的地区,则借用牲畜牵着犁深耕,将表层含盐量高的土壤翻到下层,把下层盐分相对较低的土壤翻到上层。”
李珩笑了笑:“初步计划是这样。”
他伸出拳头对向江曜,江曜亦笑了笑,和他在空中一碰。
说干就干的两人又忙碌起来。
他们先是组织农人修筑沟渠,引河水入田,等河边的盐碱地的盐分降到一定程度后
,两人亲自带领农人翻耕土壤,种植苜蓿。
苜蓿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从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肥力。而且,苜蓿的深根系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助于控制水土流失。
这对于盐碱地的治理十分有帮助。
李珩拉着牛到田间犁地。那些农人见了都说:“使不得,使不得,怎能叫官人来下地呢?”
李珩笑说:“大伯大娘可不知,我也是庄稼人,这种地的活我可不少干。”
农人们还不信,这么个白白嫩嫩的小生真得会犁地么?
却见李珩拉着牛耕得有模有样,这些农人这才相信了李珩所说不假,顿时对他好感多了几倍。
江曜想:“这家伙又在散发魅力。”
不过心里却很愉悦,和李珩一块拉着牛在地里耕,江曜没耕过地,一开始耕的时候很费力,直接被牛拉着跌倒了地里。
李珩笑着道:“怎么样?江县令这活不好干吧?”
江曜瘪着嘴,表情不太好看。
李珩俯下身子,伸出手,朝江曜笑。
蓝天,白云,青山,飞鸟。
李珩弯着桃花眸,薄薄的嘴唇扬着笑意,他歪了歪脑袋,压低声音道了声:“请。”
江曜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脸一发热,他伸出手去,李珩牵住他的手,一把把他拉起来。
接触到江曜的手的瞬间,李珩眉梢一扬。
江曜忍不住缩了缩手,被李珩握得更紧。
江曜几乎呼吸在一瞬间停滞。
李珩放开江曜的手后,忽有些舍不得,觉得江曜的手软软的,很好摸,他以前从未觉得男性的手会是软的。
他回味着那种奇妙的触感,手指攥成拳头,指尖划过手心。
李珩眉心一跳:“啧,他特么现在是变态么?”
在远离河流的盐碱地,两人勘测水源,开凿水井,通过抽取地下水来灌溉土壤,同时又能利用井水冲淡盐碱地。
江曜在查魏州耕种情况时,发现魏州的地势和气候很适合种植桑树。
于是江曜即刻张贴告示,鼓励农人们种植桑树,便将其中各种好处都一一讲个农人们听。
如果是从前,农人们种植了这么多年的水稻,有人叫他改耕种桑树,他们哪里会肯,不过现在不一样,这次来了个叫他们颇为信赖崇拜的的新县令。
同新县令相处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们对他的能力有目共睹,打心眼里相信他是个为人们着想好官。
敢问哪个官会自掏家底治水?
哪个官会下乡一遍又一遍地打探民情?
哪个官会亲自下田耕地?
哪个官不计个人利益,眼里只有百姓的利益?
至少他们的江县令就是这样一个官。
于是告示一张贴,农人们纷纷同意种植桑树。
然如此江曜并为叫农人把所有地都种上桑树,而是因地制宜,该种桑树的地方种桑树,该种水稻的地方种水稻,每一处都是经过严格的考究的。
关于如何种好桑树,江曜甚至专门在县府开了一个培训班,先把官员们交会了,再派官员们下乡去指导农人,农人们一开始学不会,慢慢地也就熟练了。
果不其然……
等到丰收季,魏州的桑树棵棵长得茂盛,收获了大量的桑叶。
利用大量的桑叶,江曜带领农人发展养蚕业。
于是这段日子又变得忙忙碌碌,不知白天黑夜起来。
李珩跟着江曜到处跑,调查每一户人家的蚕养的如何。
江曜和李珩甚至去远处的养蚕圣地去请教那边的养蚕专家,学习养蚕的技术,回来后,他们把这些记录成一本口语化,通俗易懂的书,尽量分发给每户人家。
若是学不会的,便亲自或派官员上门指点。
虽然每天依旧忙碌,李珩依然会给江曜做好一顿简单但却美味的午餐。
一汤,一荤,两素。
江曜怕他太累,两人便一块儿做饭,简单的午饭时间,一个切葱,一个择菜。
闻着香香的米饭味儿,在一块坐在桌前吃饭。
日子过得很简单,却很温馨。
李珩忽地对江曜道:“我觉得现在这样的生活就挺好。”
江曜愣了愣,不知道他想要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他还是说道:“嗯,我也觉得。”
李珩莞尔,看着江曜,又看了看天,轻声道:“如果以后一直这样下去该多好,哪怕累点,苦点,我也很乐意。”
江曜眸光微动,悄悄看着李珩,胸腔发闷,心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这样下去?”
江曜耳廓泛红。
心里又重新燃起希望,也许李珩也是喜欢他的。
……
由于桑树种得好,也带动一系列产业。
农人们用桑椹酿酒,带动酿酒业,把桑皮卖给造纸商,带动造纸业,又用桑叶养蚕,带动养蚕业,养蚕土的丝,又带动丝绸业……
县官们对江县令的印象其一就是事无巨细。
魏州一处湖泊名叫西宁湖,有民来报西宁湖堵住了。
这西宁湖是魏州的第一大湖,其功用很大,各地的用水都需要西宁湖提供。
江曜知道这事,立马和李珩去西宁湖查看了西宁湖的情况,见水流不通,果然是堵住了。
李珩思索了下,道:“这是河底的淤泥太多了,得把淤泥挖出来。”
江曜:“那就挖,招募民工来挖。”
李珩拦住他道:“且慢,听我讲。”
江曜顿了顿,“怎么,你还有其他想法?”
李珩:“只需在每年的一段时间内将西宁湖承包出去就好。”
为了保护西宁湖,西宁湖是没有被承包的。
江曜明白了李珩的意思,承包的农户可以在西宁湖发展养鱼业,若是湖底的淤泥过多,可能会导致鱼类生病或者死亡,因而承包者需要定期清理湖底的淤泥。
李珩又说:“且这淤泥也是有用处的。”
“把淤泥和秸秆、树叶等混合堆积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腐熟,可以让淤泥中的养分更好地释放,同时也能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菌和害虫,经过数月的堆沤,能够变成优质的农家肥用于农田。”
江曜了然,于是便将西宁湖承包出去,承包户主果然认真地清理起水底的淤泥,而那些多出来的淤泥则被农户们运到村里的大平地上,和一些落叶堆积起来用来制农肥。
很快西宁湖底的厚厚的淤泥便被除掉,且找到自己该去的归宿。
江曜顺便还在西宁湖建水库,发洪涝时用来储水,干旱时放水。
除了治水,管理农业生产外,江曜也注意到魏州的教育不足,这当然有经济的原因。
因而现在经济发展起来,江曜首先在魏州建立几个学堂,由于没有□□的缘故,江曜只得出资招聘□□,好在魏州现在的经济足以支撑一个学堂的运行。
在没有招到足够多的□□前,李珩看着江曜愁眉苦脸,他道:“我可以去充当个临时的□□,怎么说我也是个解元。”
江曜道:“……好。”
李珩缓缓道:“别急事情都会解决的,急也没用是不。”
江曜低低地嗯了声。
不知不觉地,李珩总给江曜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只要有他在,就算再难的事也会觉得很安心。
这一年,魏州的农产量和经济总收入都翻了好几倍,教育也是办得越来越像样,创造齐国以来魏州最好的成绩。
魏州下,农村设宴庆祝,特意邀请李珩和江曜还有县府的官员一块儿去庆祝。
几人盛情难却,便去了宴会。
农人们在一块大的空地,摆着几十张桌子,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
李珩和江曜坐在一块儿,本来每张桌子上摆十道菜。
李珩和江曜坐的桌子上却摆了十二道菜。
村长上前来给江曜和李珩敬酒,村长:“江县令,您真的是我们的救星,您是大好人。”
江曜淡淡地笑,与村长碰过酒后,一饮而尽。
吃罢饭,放了鞭炮,炸地噼里啪啦响。
热闹非凡,还有漂亮的姑娘们跳起舞,唱着歌。
村里生了篝火,大家围着篝火跳舞,李珩对江曜笑道:“走,去跳舞。”
江曜还没说出个“不”字,李珩已经拉着手走到人群中。
江曜垂眸看着李珩握着他的手,又看看李珩,火光照在他的脸上,明亮亮的。
今夜的月亮格外的圆。
今夜的歌声也嘹亮。
“江曜,还好我来了。”李珩捏了捏他的手,忽地无比感慨,笑着道。
江曜用余光看着他,默然。
嗯,还好你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