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破局之法 ...

  •   “不论贼人所求为何,有一点倒可以肯定,他们只敢在几州流窜暗地散播谣言,幕后主使的身份定然非同寻常,若是江湖异教所为,必定早早招摇过市为自己造势。”郑寒玉沉静地分析道。

      元珩颔首,这也是他为何召姜繇来商议此事的缘故。姜繇虽位极人臣,却是寒门出身,身后没有世家门阀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

      “姜相如何看?”元珩转而去问姜繇。

      “本朝世袭爵位皆实行降级继承,即使在皇室宗亲之中,如今王爵在身,当得起一声显贵的,也不过只有太宗的嫡系子孙们罢了。”姜繇垂目,不卑不亢道。

      郑寒玉蹙眉。姜繇身为外臣自然不好妄议宗亲,故而只能点到为止,顺着她方才的话提一提元珩的叔伯堂兄弟们。

      散布谣言者既说元珩德不配位,言外之意便是有更具资格的人选。太宗四子中,无论是母族势力还是受宠程度,元珩生父成王都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其余三脉中有人认为自己更“名正言顺”倒也不奇怪。

      “姜相但请直言。”元珩不置可否,抬手示意姜繇继续。

      “太宗膝下仅有四子,今平昌王已薨,嫡长子建宁太子一脉再无旁人。”

      “次子昭王乃太宗宠妃徐贵妃所出,自其谋逆后,昭王夫妇及其长子皆被赐死,但次子珙却因未参与叛乱而被陛下改封歧城郡王前往封地岳州。”

      “岳州正处于襄州与永州之间。”元珩淡淡地道。

      “只是我听闻歧城郡王体弱多病,昔年昭王府谋逆他未曾参与分毫,这才得以保全自身免受株连。”郑寒玉面露疑惑,“当年昭王势盛之时他尚无谋逆野心,如今他远离朝堂再无依仗,又如何搅动风云呢?”

      元珩一默,似乎陷入沉思,姜繇又接着道:“太宗幼子景王乃王淑妃所出,王淑妃出身太原王氏,景王背靠王家,是诸王中身份最尊贵之人。”

      景王……郑寒玉回忆了一番,却惊觉景王此人在她心中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相比之下,景王世子元璁在京城中名气更盛。元璁素以相貌英俊闻名于坊市,谈吐风趣,举止温和,如此风流倜傥的人物自然采得不少小娘子芳心,只不过前些年元璁迎娶了太原王氏的三娘子,他对自家夫人很是痴情,从此世家郎君的宴饮之上再无景王世子身影。

      郑寒玉与元珩大婚时,正值景王世子妃诞下一双龙凤胎,世子妃产后虚弱,一双儿女早产先天不足,景王世子为了妻儿,甚至推拒了去夏州领兵的差事,搏了个深情的美名,不知惹得多少小娘子寤寐思服,暗恨难眠。

      郑寒玉默默摇了摇头,这群贵胄子弟,一个比一个难猜。

      ……元珩也是。

      “昭王跋扈人尽皆知,景王却是自太宗朝起便低调行事。”元珩曲起指节在舆图上比划,从长安抚至岳州,“朕于岐城郡王而言有杀亲之仇,他有动机,却无权力,至于景王么……他有势力,却看不出有何动机。”

      “十年未满而大虞已更迭四朝,时局未稳,难免有人心思活泛。”郑寒玉补充道。

      “陛下,还有一人。”姜繇嗓音并无起伏,郑寒玉却抬头悄悄看了元珩一眼。

      昭王、景王两脉已然盘点完毕,剩下的便是成王一脉了。若郑寒玉猜的不错,姜繇话中所指应是元珩的庶长兄,如今的成王元玙。

      元珩愣了一瞬,而后摇首笑道:“姜相多虑了,兄长他既无野心,亦不涉政,绝无可能有这些谋划。”

      “且朕,也是不愿意怀疑自己亲兄长的。”元珩笑意不减,语气中却带了一丝郑重。

      姜繇似是暗暗叹了口气,他作了一个长长的揖,将头埋的极低。

      “陛下,若论法理,您在登基之时已入嗣建宁太子,成王殿下如今是您的堂兄。”

      姜繇语气虽温和,但所说的话却犀利得很,连郑寒玉听了心中都涌起几分酸涩来。当年元珩继位时为尽快平稳局势,避免朝堂纷争,采取的是以小宗入大宗的法子,便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崔太妃,他也再不能唤一声母亲,也不能将其接入宫中奉养。

      姜繇所言犀利归犀利,却也不无道理,成王府临近西域,与吐蕃人往来很是便宜。只是这话姜繇既未说出口,郑寒玉也不会直言,毕竟若有人此时告知她郑昀将对她不利,她也是不会相信的。

      殿中霎时寂静无声,只剩下冰鉴后内侍摇风扇车时发出的轱辘声。

      姜繇自知自己所言并不讨喜,见元珩神情肃穆,不再言语,便叉手告退:“宗亲之中是否有人生了反心尚不明晰,但为稳妥起见,陛下或可效仿英宗当年之举,寻机遍邀宗亲,恩威并施,也可观察是何人举止有异。”

      元珩颔首回了声“姜卿所言在理”,又朝周随扬扬下巴,示意他送姜繇出宫。

      姜繇走后,元珩背着手立在舆图前,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陛下。”郑寒玉起身轻唤。

      “嗯?”

      “这舆图可真是——四面漏风呢。”郑寒玉苦中作乐道。

      元珩忍俊不禁,握拳泄愤似的轻轻锤了那舆图一道。

      “我入京平乱时,景王父子曾借兵于我,岐城郡王呢,瞧着闲云野鹤一般的人物,自知身份尴尬,自请去了岳州。”元珩扯出一个无奈的笑,“起初看他们,一个个皆是良善之人,如今在姜繇口中过了一道,又都变成了恶人。”

      “自小到大,兄长看顾我许多。”元珩嗓音染上一丝落寞,“旁人也就罢了,至于兄长……除非他有朝一日对我举刀,否则我绝不疑他。”

      郑寒玉瞧着他侧脸,倒有些感同身受,她也是有阿兄之人。

      “兄弟之间若生疑心,于寻常人家已是灾祸,若发生在皇家,更要争个你死我活。”元珩喃喃自语,“我不愿落到这般境地。”

      郑寒玉拍拍他肩膀,诚恳地安慰道:“无论如何,我与陛下永远是一条心的。”

      元珩受宠若惊地偏过头来,感动地吸吸鼻子:“果真么?”

      他就知道,郑寒玉心里有他。

      “可不是?”郑寒玉轻叩几下舆图,“我们俩可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稍不留神便被人掀翻了。”

      元珩:……她这是在安慰他么?

      “只是陛下。”郑寒玉抱着胳膊对着舆图上看下看,“谋害英宗的与散布谣言的,会是一拨人么?”

      “不是。”元珩答得飞快。

      郑寒玉赞同地点头,元珩的反应印证了她的想法,“若谋害英宗之人有意于皇位,也不会等到陛下登基再暗地里散布谣言,英宗真正病逝之日才是他起事的最好时机。”

      元珩回身抄起笔搁上的朱笔,圈出东都、江南东道、山南道东南角与吐蕃四处位置,“与英宗之死有关之人,势力集中于东都与江南东道;散布谣言之人,则在山南道与江南西道交界处意图与吐蕃合围。”

      “当务之急是筹措军费,增派兵力于边境,无论大虞内部如何争斗,外族人决不能踏进我朝疆土一步。”元珩执笔在两国边界处重重添了一道。

      “此前樨松公主那柄大斧很是怪异。”既提到了吐蕃,郑寒玉便难免想起樨松的斧柄,金吾卫搜查四方馆时虽未找到另一半斧刃,但两端皆有榫卯的斧柄,应是双头斧的结构无疑。

      “吐蕃骑兵凶悍,倘若他们真改良了武器,定然实力大增。”郑寒玉放缓了声音,“若要应对骑兵,该用……”

      “陌刀。”元珩斩钉截铁道,“如今军中所配武器多为横刀,还需令军器监趁早赶制出一批陌刀来。”

      “只是如此,又得多一笔耗费了。”郑寒玉一脸为难。

      陌刀源于古时斩马剑,对付骑兵有奇效,但其两面开刃,中留厚脊,对冶铁工艺与匠人技艺的要求皆极高。

      既要增派兵力,又要锻造武器,所斥军饷数目定然不小,只是越州、宁州接连大震,朝廷赈灾已然花费不少银两,若要屯兵,少不得要增加赋税。可如今时节稳定民心亦是要紧之策……

      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钱字。

      元珩只拧着眉毛紧盯舆图,仿佛在分辨这图上哪座山是金子打的,哪条河是银子造的。

      很快,他似乎真发现了座金山,元珩指在舆图东边一处,笑问:“阿玉可想去江南转转?”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