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并非善类(修) ...

  •   二月初九,圣人临轩命使,正使太尉裴据与副使宗正寺卿卢执慎前往郑府,告知郑昀,圣人已选定郑家二娘为后,是为纳采。

      二月十二,正使与副使执圣人制书再度登门,行问名、纳吉、纳徵、告期之仪,将圣人亲猎聘雁授予郑昀,郑昀接过聘雁,答:“臣某之妹既已受诏书来请,臣某不敢推辞。”

      二月十三,圣人下诏,郑氏有女,门著勋庸,地华缨黻,誉重闺闱,可立为皇后,于三月二十行册封礼。

      此诏一出,长安哗然,哗然过后,又是一阵诡异的沉默。

      沉默之后,长安大街上突然变得格外热闹。元珩年少登基,未有妻妾,因此自他登基后,欲攀附皇恩的长安勋贵们都卯着劲想把自家女儿嫁进宫里,甚至已定了亲事又悔婚退亲的笑话都闹了好几桩。

      如今后位已定,勋贵们嫁女的嫁女,娶亲的娶亲,此前撕毁了婚书的,有的重修旧好,有的拉不下脸,有的唉声叹气,一时间长安城的冰人格外忙碌。

      不过这些热闹,郑寒玉是没机会知道了。

      此刻她正身在大明宫,含凉殿。

      元珩下诏后,便派周随以入宫学习礼仪为由,将她接入了大明宫。此乃前朝宫廷旧俗,虞朝沿袭之,凡是从宫外礼聘入宫的皇后,皆需提前一月入宫,修习宫廷礼节。名为学习礼仪,实际上不过是培养感情的由头。

      她入宫后的临时居处含凉殿是太液池边一座极为宽敞的宫殿。庭中清泉潺潺,花影重重,又在水畔,十分舒适。周随又亲自领来两名宫女,名唤玉竹、慕荷,与从小侍奉她的白榆与玉李一并作为她的贴身侍女,另有二等、三等宫女及内侍若干。

      周随举止恭敬有礼,与她道:“圣人说了,郑娘子自小出入宫禁,想必熟悉□□宫殿,可在□□随意走动。”

      郑寒玉颔首道谢,问道:“陛下现下可有空闲?我初入宫,该去拜谢陛下才是。”她捏着绢帕,眸光似水,瞧着格外柔婉娴淑。

      周随心中一紧,上一回在大慈恩寺郑娘子也是这般轻轻看了他一眼,回了宫他便得了圣人好几日冷眼。又想到圣人吩咐,周随面上添了些歉意,“陛下近日忙着康定公主回朝一事,郑娘子且在含凉殿安心住着,陛下得了闲便会来看望娘子。”

      郑寒玉一听事关吐蕃,忙正色道:“陛下政务要紧。”

      “郑娘子入宫,崔太妃与武安公主也备下了礼。”周随笑道,他身后的小内侍呈上两方雕花梨木匣。

      虞朝至今共有四位皇帝,高祖传位于裴贵妃之子,是为太宗。太宗有四子,建宁太子、昭王、成王与景王,建宁太子早逝,太子妃齐氏之子却天资聪颖,甚得太宗喜爱,六岁便被封为皇太孙。太宗病逝前力排众议传位于十七岁的太孙,是为英宗。

      英宗年少登基却励精图治,乃一代明君。可叹天妒英才,英宗在位仅六年就病逝了,英宗之母齐太后扶持尚在襁褓的小皇子登基。

      元珩本为成王之子,是按英宗遗诏入嗣建宁太子后才继承帝位,而崔太妃作为圣人生母,虽名为太妃,长安城中却无一人敢怠慢。

      两方木匣其中一个放置着一根凤尾攒珠钗,应是崔太妃所赐;而另一方木匣中则一柄削铁如泥的匕首,刀鞘镶有数十颗宝石,刀柄处又嵌有一颗硕大的红玉髓,想必是武安长公主所赠。

      元珩亲妹武安长公主元琬,乃有勇有谋之人。昔日昭王谋反,昭王妃扣押朝中武将家眷奴仆近百人于自家别院中,正是武安公主带兵前去解救。元珩登基后将本为郡主的元琬封为公主,又赐公主府,令其在长安居住。

      郑寒玉谢过周随,身后白榆与玉李接过木匣,待周随走后,郑寒玉又将两个装有珍珠的荷包赠与玉竹与慕荷。

      玉竹秀美,擅医术;慕荷飒爽,擅武艺,二人皆是稳重有礼之人。也不知是周随有心还是元珩体贴。

      午后,内廷六局的女官们前来拜见郑寒玉,皇后统领内朝,因此六局女官皆对这位未来皇后殷勤恭敬,郑寒玉忙着见客受礼,直到晚间才有闲暇。

      待女使们收拾好了行装,郑寒玉屏退殿中众人,取出一张宣纸抚平,提笔慢慢勾勒出一柄双头斧的模样。

      那双头斧一端是寻常大斧,而另一端则是不常见的弯形斧,状若未圆之月,既可用于阻止敌人前进,又可勾人于马上,乱敌方阵脚,可攻可守。在郑寒玉的梦中,她便是被这弯形斧所杀,想起梦中那闪着寒光的夺命新月,郑寒玉不禁打了个冷颤。

      她万分肯定,此前她从未见过此等形制的武器,可人怎么会无缘无故梦到从未见过之物?若是能知晓吐蕃军队所配武器便好了。

      可虞朝与吐蕃已多年不生战事,唯一的机会……便是试探护送康定公主回朝的吐蕃骑兵。

      郑寒玉将画纸举过头顶细看,看着看着,又泄了气似的松了手,任那薄纸轻轻飘飘落回书案上。她将画纸折了几折,放入妆奁最底层。单手托腮,苦恼起来。

      她虽入宫为后,可元珩却未必肯令她接触政事,且康定公主回朝,至少也得两月之后。郑寒玉长叹一口气,为今之计,只有先投元珩所好,走一步看一步了。倘若日后真到了国破家亡的地步,凭这皇后的身份,她也可保自己与郑家众人多活一日。

      -

      翌日一早,郑寒玉带着玉李和玉竹去了太液池边的桃花林摘花。

      从前郑寒玉与崔洵相处,因郑、崔两家乃故交,二人算得上青梅竹马,一切皆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而元珩不同,她头一回同一个完全陌生的郎君相处,且这郎君……看上去还不太好相与。

      元珩一会儿和蔼可亲近如邻家兄长,一会儿又高深莫测远如山巅雪莲,郑寒玉摸不清元珩脾性,且昨日周随说了元珩事忙,她担心径直去紫宸殿寻他失了矜持,而什么也不做又显得冷漠。索性摘些花朵做成糕点,再派人送去紫宸殿,既没丢了礼数,也不过分热切。

      春光明媚,湖风徐徐,空气温暖而湿润,郑寒玉与玉李玉竹边摘花边说笑,不多时带出来的竹篮便满了。

      郑寒玉素手拂过花枝,扭头问两个侍女:“换做你们是郎君,见我折花枝做糕点,会欢喜么?”

      玉竹含笑道:“娘子有心,陛下自然欢喜。”

      郑寒玉深以为然,有她这般美貌贤惠的娘子亲自摘花洗手做点心,元珩见了也定要窃喜的。

      回了含凉殿用过午膳,郑寒玉尝了尝蒸好的桃花糕——所谓花糕,本质不过是寻常牛乳糕加了些花瓣,图个新奇好看,也是附庸风雅之举,不过加了花瓣的糕点吃起来也觉唇齿生香。

      郑寒玉担心糕点味甜,多食难免会觉甜腻,又煮了一壶茶,将茶与糕点交与玉竹送去紫宸殿。

      玉竹临走前,郑寒玉唤住她:“这糕点——”

      “是娘子亲自摘花亲自做的。”玉竹反应极快。郑寒玉满意地挥了挥手,她的“心”没被落下便好。

      元珩收了糕点,人虽没来,晚间却令周随送来了樽颇好看的琉璃花瓶,花瓶中插着几枝新折的海棠。

      周随含笑道:“陛下吃了娘子送的点心,念娘子摘花辛苦,命奴婢送来这花瓶,春色正好,娘子可派侍女多折些花枝,装点宫室。”

      郑寒玉收了花瓶,十分高兴,今日进展顺利,想必元珩知她心意,明日便会来含凉殿。于是郑寒玉早早上了塌,今夜睡得格外香甜。

      第二日,郑寒玉又兴致勃勃去摘了桃花,熬了香气浓郁的桃花粥送去紫宸殿,元珩命人送来一座玉制盆景。

      第三日送去的是杏花茶,元珩的回礼是一根蝴蝶宝石簪子。

      如此到第七日,郑寒玉坐不住了。

      这算怎么一回事?她若日日这样送下去,元珩岂不是要把内库都搬空?

      虽然日日有回礼,可他人却不曾过来,难不成是等她主动去拜见他?

      郑寒玉自己拿不准主意,便派人请了周随过来。

      周随来得迅速,郑寒玉入宫后见他为人和善,说话做事又进退有度,因此这些日子待他极为客气。待周随进殿,郑寒玉先是赐座,又命白榆上茶。

      待周随坐定,郑寒玉开口问:“周内侍,敢问陛下近来仍政事繁忙么?”

      他忘了他对着我和我阿兄怎么说的了?一见倾心!

      周随回得不卑不亢:“不瞒郑娘子,陛下近来忙于封后大典,又加上吐蕃使节即将进京,确是好几日都未曾出过紫宸殿了。”

      言下之意是,他也不知陛下抽了什么风,费尽心思将人家娶回宫,又将人晾在这不闻不问,让他难做人啊。

      郑寒玉轻抿一口茶,笑得愈发和善,“我知晓了,还望陛下保重圣体,切莫过分辛劳。”

      呵,还说什么一见倾心,果真是诓她的。

      郑寒玉当日情急,拽住元珩脱口而出愿意入宫后,元珩只惊诧地看了她一眼,并未有其他反应,随后便下了旨意。

      如今想来,那惊诧的一眼中,应是还有几分轻蔑与几分得意的。

      他这般晾着她,莫不是她当日并未立刻答应他求娶,致他生了报复之心?

      她就知道,元珩并非善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