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元日之后又过了几天舒坦日子,公主就去国子监上课了,她回来向驸马说,博士授课不敢抬头,缩头缩背像个老乌龟。

      “我幼时在弘文馆,那老师也没这样啊。”

      驸马说:“那时都是孩子,不避讳。”

      彼时两人都躺到床上歇息了,公主一骨碌坐起来,看了驸马一眼,唉声叹气的。

      驸马不明所以,问:“这又是怎么了?明个还要早起,现在该睡了。”

      公主说:“你不当这个少卿,在国子监任博士肯定很好。”

      驸马道:“就是臣做了博士,也不敢授课时直面贵女,到底还顶着个男子身份。”

      公主捧着脸想了会,笃定地说:“还是该有女官。”她听溧阳长公主说,漳州府就有不少女吏。

      她第二天就进宫求见皇帝,皇帝心情还不错,愿意陪她展示一下父女情深,耐心地听她说了国子监的事。

      “依你看,倒要招个女博士才好。”

      公主道:“儿可没这么说,只要那男的能抬头挺胸,声音大点讲课也行。”

      皇帝笑道:“博士那是怕冒犯你们,一不小心丢了命。”

      不过,公主说的倒也是个问题。百济使者听说南诏送了王女在国子监,也奏请恩典,想在开春让王女们来求学。

      本朝国子监外藩学生多,不乏身份贵重的属国王子等,女孩子求学可是头一遭。不过既然为南诏开了这个头,就没道理拒绝旁的藩属。

      皇帝挺乐意这些蛮夷都来学学中原礼法,学的多了,知道君君臣臣,知道天地自有规矩,就不敢随意造他的反。(哪有今年收成不好就翻脸不认上国,竟敢掠边之事?)

      公主一走,皇帝就让人去政事堂叫谢相公来。

      他记得谢相公的孙子漳州刺史去年递了请封女吏的奏章,不过当时他太忙了,这点小事政事堂禀了他就只管让他们自己处理。

      谢相公进来了要先给他跪礼,皇帝挥挥手让宦官扶着起来,说:“年节里还没给我跪够么。”

      谢相公笑了,从善如流坐下来,宦官又给他上了茶点,老头一看就知道事情不大,皇帝最多是想找他唠点家常。

      果然,皇帝开口就说漳州今年考绩上上,刺史不愧是谢家子,到任两年就把当地豪族收拾的服服帖帖,隐户也都搜了出来。

      谢相公连连谢恩,又说是圣人英明,治下才有如此光景。

      他当然知道自家孩子做的怎么样,不过三品大员(包含从三品)的考绩是皇帝来评,政事堂插不上手。现在知道是上上,喜不自禁地咧嘴笑了。

      皇帝也笑,说:“开春了要收冬小麦,那孩子献上的麦种如何,到时就见分晓啦。”

      谢相公说:“臣看了她叫人在官田试种的报告,很可行,只是不知今年大面积耕种结果如何。倘若叫圣人失望,臣先替她告个罪。”

      如是又说了些公事,皇帝突然问:“我记得漳州府有女吏,是吗?”

      谢相公说:“是,前年报上来过,臣看说的有理,那两个女吏也是正经考上来的,就给她批了。”

      皇帝问:“是男吏不当用么?”

      谢相公答:“聘的是仓计史,说是因前面的两个小吏以公徇私,且计算不当,险些误了春耕。贵卿就想,毕竟女子心细,算学也应该学的比男子好,就让人拟了试卷选取女吏。”

      皇帝颔首,本来这种地方流外吏员的更替不必上奏,但换的是女吏,此前还没有这种先例,谢贵卿报给政事堂是对的,很得体。

      但国子监博士是从六品的官员,不比这随意更替小的吏,更何况这是向藩属国展示上国气度的机会,要更为慎重才是。

      皇帝心里有了思量,脸上也带出了笑,转而跟谢相公谈起私事来:“贵卿这趟回来可有好消息啊?”

      谢相公忙离座下跪,先道了罪,满脸苦涩地说:“贵卿从小就身子不好,请了医师看过,说是子嗣艰难。当初求亲也是派人跟宫里递过消息的。”

      皇帝哦了声,隐约记起来了,摆出一副关心的样子:“内库里还有些上好的人参,改日我让卫奉御送去,也让他看看贵卿的身体,说不定现在还能调养好。”

      谢相公千恩万谢地走了。

      他走之后,皇帝一个人在殿里坐了会。

      想到谢家嫡系竟要断后,有些发笑,又想自己的亲妹子也因此没了孩子。从谢家旁支过继来,究竟不是她亲生的,日后也没个依靠。

      他想出继一个孩子给溧阳长公主,却又想到,此举恐叫朝中一些世族畏惧。

      皇帝叹了口气,想到孩子,喊了宦官进来,问:“李昭仪如何了?”

      宦官知道他问的是李昭仪的肚子,恭谨地答:“奉丞昨日刚来看了,说是胎位正,皇子很好。再有女医们彻夜候着,不敢怠慢。”

      皇帝颔首,道:“她那里有什么要用的只管去开支,超了份例也无妨。”

      他说完,自觉已是十分的宠爱李昭仪了,让宦官抬了竹辇来,往孙美人处歇下了。

      此时天色近晚,李昭仪院子里的人个个紧张担忧,又掩饰不住的期待。

      她们这些普通宫人,只望着昭仪肚子里的龙子平平安安的,皇帝能给不少赏赐,在别的宫人那也有面子。

      尚食局一天五顿流水似的进膳,到了晚间又差人递了信,问李昭仪要点些什么菜,灶上好开火。

      宫女进来在屏风外问了,李昭仪放下手里的书,想了一下,说:“送个热锅子来,肉切的薄些,多加胡椒和茱萸。”

      典膳领命去了,大宫女在一旁小心地说:“昭仪晚上吃的太辛了,恐会上火。”

      李昭仪道:“不妨事,我只略尝几口。”

      她在榻上示意要起来,大宫女连忙过来扶着,李昭仪站在地上走了两步,摸了摸肚子。

      她几乎看不到自己的脚面了,肚子隆了起来,里面住的是未来的皇子。

      身边的人都在恭喜她,吉祥话说了一箩筐。宫女们盯着她的肚子,喜气洋洋地说,必然是个小皇子。

      李昭仪于是不敢害怕,她把内心悬而未决的恐惧深深埋藏了起来,唯恐扫了大家的兴。

      典膳很快抬了一条长案来,摆了李昭仪要的热锅子,薄片羊肉摆了两大盘,又有两盘脆嫩的葵菜。

      羊肉是才足月的小羊羔现宰片下来的,一点膻味也没有。大宫女服侍她吃了两口,李昭仪忽而叹了口气。

      屋内候着的典膳宫女慌忙跪了下来,道:“奴婢请罪,可是不合昭仪的口味么?”

      李昭仪“哎呀”一声扔了筷子,去扶典膳起身,她无奈地说:“并不是,我只是想到旁的事了。”

      只是忽然想到……公主年后就没进过东内,是有什么事耽搁了吗。

      她问大宫女:“安阳殿下近日往宫里来过吗?”

      大宫女也不知道,她使人去找了个在太极殿侍奉的小中人问了,说是安阳殿下今天才面圣,不过确实是半个月来头一遭——她忙着在国子监读书呢。

      李昭仪来了精神,连连追问道:“读书?殿下去国子监读什么学?她是独自上课还是和男学生一同上课?”

      小中人道:“奴婢就不清楚这么多了,不过殿下今日来面圣,好像也说了国子监的事。”

      李昭仪失望地放他走了,她倚在榻上,出神地想:王世子不来,殿下就不来。殿下是为着王世子才来陪她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 9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