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一部 张家沟 ...


  •   49

      大雪持续两个多月,云贵地区局部出现断粮,张家沟这些落后的农村前前后后停电四十二天。没有电,就是有打米机有稻谷,还是打不出米。家庭稍微富裕的家庭可以买米,这些地方有些人家,买不起米就只能吃面或土豆。

      月光幽幽,透露着清寒,毫无顾忌地洒在山野,给田间地头落了白霜。冰天雪地使得张家沟笼罩在白色当中,人们躲在家里不怎么出来活动。

      这段时间,张家沟像是有妖魔出没,反射出奇幻的莹白色的光芒。这种寒冷的天气干不了活,别说猪没有吃的,就是人的吃饭都成了问题。

      张秋水注视着山巅上的白雪,目光回到近处的小路,小路上积淀着白雪,他心里有点儿不情愿。这天气,要走在岩家山那边,要走很久很久。前天,张秋水听到消息说,距离张家沟三四公里的李家村,李家村有个六十岁出头的人上午到山沟挑水。不挑水,家里就没有水喝。让张秋水震惊的,倒不是挑水这件事,他也要挑水,这里的人都要挑水。老人在挑水回来的路上踩滑,人跟着水桶扁担滚落到山沟里去。水没了,水桶跟扁担还在,悲惨的是人跟着水没了。

      天灾人祸,躲都躲不过。这里的人们不认识马克思,亦不懂科学,他们靠着经验靠着习惯活着。倘若经验习惯不能解决问题,他们会把厄运归咎于命运。亲爱的朋友,我们无法对这种暂且称之为思想的东西作出准确评价,只因为我们不是那里面的人。如果我们也活在那里面,我们跟他们没有区别。

      脑海深处,张秋水还原老汉滚落山下的场景,他浑身起了疙瘩,他不自觉地打了个冷颤。想到这儿,张秋水想打退堂鼓,犹犹豫豫的,担心路上遭遇不测。然而,就在他犹豫的瞬间,张童书的音容浮现在他的脑海,他便坚定决心,他可是父亲啊。父亲在孩子面前得勇敢!怎么能够畏缩不前?

      路边,枯草失去生命,远山覆盖着白雪,近处常有水滴,屋檐上挂着又长又尖锐的冰凌子。走到猪圈附近的稻草棚,张秋水抽出三四根稻草绑到鞋底,随后又从柴堆找到适合做拐杖的木棍。从堂屋找出背篼,背篼里有把砍柴刀。找到桂芬,张秋水跟她说自己要去把张童书接回来,随后朝着淹没在山间的小路走去。山间蜿蜒的路,因昨夜的雪而显得纯洁,白茫茫的,很干净。小路上,他的步伐缓慢稳健,他的脚底发出雪花被压实的声音,像是雪花在惨叫。

      这场雪持续很长时间,从埋葬丈母娘当天夜晚下起,断断续续的,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歇。绝大多数农民,不知道暴雪背后是气候的平衡,亦不知道像这种事情常常周期性出现,它们是地球的生命活动。

      这两个月,张家沟这些地方盛传这是老天爷的惩罚,贪婪的人对大自然索取太多太多,因而老天爷命令掌管霜雪的青女警告地上的人们。

      再次看见张童书,他嘴里没有啃苹果,在啃鸡爪。张秋水赶在晚饭前到的岩家山,晚饭期间,张童书没吃饭,他在北京炉旁边自顾自地啃鸡爪,啃得满嘴都是油,肉没有吃到多少,兴致却勃勃然。“你想不想回家?”

      张童书看了看舅舅,又看了看舅母,他说:“不想回家!他们对我很好。”张秋水满脸笑意,嘴上却说:“你就等着变成大胖子吧!”这孩子在他们那群小伙伴里明显机灵,小小年纪极其贪财,老是爱搞事,偶尔跟人打架。

      这晚,张童书跟他爸爸睡。被窝里,他们背靠着背相互取暖。他爸爸转过身把张童书拦在自己的怀里,紧紧搂住他。张童书起先还挣扎,感觉贼不舒服,后来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猫,乖乖地束手就擒,不怎么说话。

      清晨,万籁俱静,天空雪花已停,漫山遍野都是白色的雪花,偶尔大鸟唱出响亮的歌声,鸟鸣在空旷的山野间。张秋水他们吃过早饭,急着赶路回去。出门,张秋水想起路滑,得找三四根稻草绑在鞋子上。走进稻草棚,弯腰拾稻草瞬间,他想起十年以前的那个夜晚,他跟桂芬在这里的稻草堆……

      张秋水把稻草绑完,给张童书找来小拐杖,让他走在前面。就这样,张童书背着小书包,小书包里满满的都是舅母给他准备的零食。张童书心想着把这些好吃的带回家,让妈妈跟妹妹尝尝,他则像凯旋而归的将军。

      50

      白云挂在天边,风吹拂着树梢,远山的积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明晃晃的光亮。树叶唱着歌谣微微颤动,在地上相互交织成纵横交错的影。山鸡出来觅食,懒洋洋地舒展着美丽的翅膀,附近偶尔有野兔子急如闪电。雪地里,父子俩,一大一小,走在回家的路上,覆盖着白雪的小路上留下脚印。

      张童书走在前面,张秋水走在后面,张童书忽然停下,他想到了什么,转过头看着张秋水。“爸爸,你帮我领成绩单了吗?”

      “我没有领,张伟帮你领回来了。”

      “我有没有奖状呀?”

      “没有。”张童书听到自己没有奖状,他的心猛地失落,表情在脸上暴露无遗。“爸爸,你不会是在骗我吧?我怎么可能没有奖状?!”

      张秋水看着儿子,他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儿子这样自信。没有奖状就没有奖状,反倒以为自己在骗他。他就很好奇,他儿子脑子装的都是些什么。

      这次是小学仅有的没有奖状的学期,张童书没有去学校。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没有奖状,他越想越气愤。心儿长出翅膀牵动着他飞快回到家,他着急地翻看自己的成绩报告册。其他的都还好,就是数学引起他的遐想。数学分数像是被改动了的样子低得可怜,他简直不敢相信那是他的考试成绩。原是九十八的数学被改成六十八,改动的痕迹那么大。六十八分明是九十八添笔改成的。张童书心里怀疑这是被张伟动了手脚,这个孩子很聪明,他的直觉通灵般准确。

      张伟在张海波没来以前,跟张童书走得极近,他们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玩伴。自从张海波来了以后,他们之间有种说不清楚的隔阂。尽管,他们仨经常在一起,距离却真实存在。张童书满肚子狐疑,不愿去问到底怎样。

      这天,张海波到外公家,张童书到他外婆家,他们都不能到学校领取成绩单,唯独张伟可以。张伟,这个孩子成绩特差,小坏小坏的,常有偷鸡摸狗的事,属于谎话连篇的顽劣少年。他收到张海波他妈拜托来给张海波领取成绩单,张海波跟张童书是同班同学,他在犹豫要不要帮助张童书。

      结果,给他们老师逮住了。班主任认识张伟,又是张伟的语文老师。老师知道他们住在一起,就把张童书的奖状跟成绩报告册交给张伟让他带回去。张伟走在路上,他看着张童书的成绩,有点不服气,张童书天天玩,成绩还这么好。一时间恶意从心里长出来,张伟把张童书的成绩改了,他把奖状撕碎扔河沟。这件事,只有张伟知道,张童书是怀疑,没有证据,没敢质问张伟。

      仿佛从此以后,张童书没打心底信任张伟。张童书是神奇的孩子,他觉得自己可以克服障碍,始终坚信着存在的价值。他这种自信,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与生俱来的,让他以为自己肩负着某种特殊的使命。一方面不信任张伟,一方面认真学习。此后,他在张家沟小学每学期都有奖状。张童书啊张童书,你怎么就是这种人?你怎么经常在课堂说话,偶尔把别人带偏,自己又能纠正!有时,老师都被张童书气得不行,你说你能不能收敛收敛自己的个性!

      张家沟小学所有大事都跟张童书有关联,他的生活充实,那么引人注目,那么令人关注。人们睁大眼睛望着他,企图他作出解释。那时候,他是那么牛气,那么有种人上人的优越感,总能制造出许多轰动事件。这样的人,当然有人看不惯。小孩子之间的事情,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

      回家第十二天,张秋水把新房装修小半,小半可以凑合着入住。清晨,久违的晴天终于赶来,雪花被来自大地深处的温暖融化。房檐屋顶、树梢稻草残留着的雪需要太阳温暖的抚摸。张秋水他们在这天从老房搬进新房。

      十多年的房,泥巴堆砌而成的厨房,他们终于搬出来。从此,下雨天,他们用不着用盆接房屋漏出来的水,用不着上个厕所都要跑到老远老远的猪圈蹲坑,他们用不着在昏暗的环境拥挤着活下去。

      这天是在腊月上旬,没多久,除夕赶来。这年,张童书十岁,小枕头五岁。就在这年的秋天,小枕头被送进幼儿园,他们家忽然清闲许多。

      空山新雨,天气晚来秋。小枕头被张秋水送到乡里的幼儿园,那里每个星期来回接送,吃住都在学校。虽然学费贵,却给张秋水省去许多事情。张秋水觉得,幼儿园实际担负着照看小孩的职能,父母可以专心挣钱养家。

      来年春天,他们住惯新房,新房宽敞明亮,实打实好过老房。张童书继续他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小枕头每周来回,家里只剩桂芬忙着地里头的农活,忙着喂养肥猪。她偶尔会到柳林镇赶场卖菜,挣点小钱,换来日常品。

      太阳东升西落,岁月像大湾河水哗啦啦流淌,他们走在路上。

      51

      春天,百花齐放,张秋水意外又幸运地在张家沟接到活。修完房,他彻底掌握修房流程。与其他泥水工相较而言,张秋水有着更为辽阔的见识。年轻时候,他跟着包工头跑,对修房有着周围同行没有的认识。他在他们那个年龄段里算聪明的、思维超前的,关键是他这个人吃苦耐劳为人厚道做事地道。

      从海边码头回来没几天,张秋水曾路过阳坝附近,看着两条河汇聚成大湾河,又端详附近地势,回来跟张著明说:“我要有钱的话,就在那里修小型沙场,肯定可以挣到钱!”张著明听他解释,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无奈,他出身卑微,要钱没有钱,要关系没有关系,要渠道没有渠道……就是可以在现实世界发现商机,看到那儿可以赚钱,还是没有资源渠道,还是没有机会施展抱负。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你想到了,没有做到,或者说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事情顶多是茶余饭后吹牛皮的谈资。张秋水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知道自己的位置,更明白他肩负的担子。他不后悔不觉得遗憾。他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修房子赚钱养家糊口。如果还有余力就要修建大房子,供养儿女上学。

      回来那年,张秋水曾料想,三五年后,以张家沟为代表的农村会掀起修房风潮,干得好肯定可以赚到钱。他前面有过修房的经历,又跟着张著明干了段时间,结识三五位泥水工,手里头已积攒到点点资源。修建第一栋平房格外小心,整个过程没有丝毫懈怠。可能出意外的地方,他都特别留意。

      为修房,他投入□□千买来木板跟柱条准备大干一场。头次接活,张秋水不求赚到多少钱,把这单生意弄好,打出响亮的招牌,他觉得就够意思。五六个月来,他都在想怎样修房怎么把房修好。头天夜晚琢磨,次日小试,他以这样的状态推进,活脱脱是青年人敢想敢干执行力强。半年后竣工,效果得到东家认可。他赚到钱,又积累到宝贵经验,按照设想打出修房子的口碑。

      他想,他以后专门做装模这块,他要把这块做好做精做出成绩。多数人忙着外出打工忙着种地,张秋水却拿出家里所有积蓄用来购买装模材料。第一次接活,张秋水就把成本赚回来。张秋水修建的第一栋房有两层半,他对此前的想法更加坚定。就是在这个过程,张秋水会修房,价钱合适,为人厚道的名气渐渐传了出去。第二次接活,第三次接活,第四次接活……张秋水凭借修房子的本事,凭借着自己左右逢源的情商以及运程就此开启了修房的事业。

      改革的春风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东部沿海吹到华夏大地的腹里,又像波浪渐渐深入中国西南角。这些年,进城的农民工,他们攒到钱,却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只因他们买不起城里的房。即便买到,生存压力亦会将他们压垮。这些人挣扎来挣扎去,等到年纪上去,还是会回到生养自己的地方。

      就这样,云贵高原最偏远的地方迎来建设潮流。在这里,嗅觉敏锐的人已经看到了行业发展的趋势,他们使尽浑身解数,抢占高地夺得先机,成为小小的“弄潮儿”。张秋水在这场洪流的微波里凭借见识、坚韧,让自己分到点点红利。虽然是点点红利,却可以在农村出人头地,让家人衣食无忧。

      亲爱的朋友,按照我的理解,像张秋水这样的人还有许多。不是他们没有智慧,不是他们没有见识,不是他们没有深刻理解现实,仅仅是出生的地方限制了成长。可以说,他们是真正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在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走到很远的地方。那些人无疑具有非凡智慧,并得到命运加持。

      大湾河,这条河起源于临近县城,沿途有阳坝、张家沟、李家村、沙子坡、杨柳沟……这些村庄跟大湾河相关,也跟张秋水有关。因为张秋水从张童书小学二年级开始修房,修到张童书大学毕业还在修,他把这辈子都献给了修房。

      从厦门回来那年,张秋水在这个小天地耕耘,很少到清水县城,很少到梵阳市,没有走出贵州。像张秋水这样的人有许多,张秋水只是他们人生的缩影。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不会思考活着的意义。即使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他们也会跟生活搏斗,也会艰难而又勇敢地活下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