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内忧&外患 ...

  •   陆罗第一眼看到这位处于舆论最中央漩涡的新任荆南节度使,便觉得对方是一个颇有书生意气的人。

      这种感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愈发强烈。

      她不能说对方生活不讲究,事实上,郭玉华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都非常高。她虽然大多数时候辟谷,但无论带陆罗去酒楼还是给她买路边小吃,都总能一边吐槽和评点各家风味,一边准确地买到味道不错的小吃。

      她衣着虽朴素,但陆罗发现只穿师姐给她缝制的天衣,并且日日换洗。她非青石砖路不走,怕土路弄脏了皮靴,专门买了只驴代步。至于每夜在浴堂沐浴,专门修了带冲水厕所、带壁暖和明瓦窗的砖楼住所,日日擦洗墙砖地板,则更是那些只知金银财宝的节度使们都想不到的享受。

      然而另外一方面,陆罗从不见这位节度使身边出现奴仆,她亲自打扫屋舍,屋中陈设简朴,不见金银,对待吏员、村里来的农人与那些工匠们也总是温文有礼。

      陆罗恍惚间想到了和李子相一样有再造大昌之功的中昌闲相郭泌。

      相比起操练士兵,这位节度使显然对自己兼领的刺史之职更感兴趣。陆罗有一次被她拉去书院听课,她这才发现里面居然讲课的居然不是某位经世大儒,而是个老账房。

      底下的学生拨算盘的、掷算筹的一片,并在一张印刷好的笺纸上记录。郭玉华笑说:“这种记账方法叫复式记账法,原本是我在一本杂书上偶然看得,齐账房说这个法子好,就花了钱让孱陵的印刷坊多印了几张,教给这些学生。”

      陆罗奇道:“商户子弟也能当学生吗?”

      “岂止,隔壁是教造船的。士农工商都需要学习,圣人说了有教无类。”随后对方轻蔑地撇了撇嘴:“总有些人恨不得全世界只有他才配有知识,只有他的知识值得尊敬的。”

      在那一瞬间,这位高贵的大昌公主与一位地道的本地人没有任何区别。

      本地土人的确很拥戴她的统治,或许是因为当地开明轻松的政治环境,又或许是夫子们第一次在四书五经之外开始教授屈子的《九歌》,当然,只有《天问》,又或许本地纪念屈子的端午节居然和过年、清明、中秋节一样被列为了假期。

      源源不断的妖族、半妖和其他各种土著从深山里来到了荆州城居住,陆罗从西域带着羊羔回来时,距离她第一次来孱陵只过了四个月,然而第一次来还略显空旷的荆州城在她第二次前来时已经显得繁华热闹。与此同时,一直驻扎在西南山中的军队也带来了两个好消息:朗州和澧州被彻底打下来了,归州那一小支势力羽翼丰满后决定入蜀。

      “现在只剩张瑰了”郭玉华捏着战报笑道。“现在他手上还囚禁着陈节度使,明知道我嫌恶他要对他出手,若是失去了这刺史的权柄这部下恐怕要造反了。诶呀,真是去留不能,令人寝食难安呢!”

      陆罗走南闯北,见惯了凡人世界的各色奇观与风土人情,听多了各种奇闻怪谈,然而时至今日才意识到自己对于修士们聚在一起的世界所知甚少。

      不过她马上就转而开慰自己,在今日之前,修士世家们大多散居在山林中,也很难在繁华市集处见到这么多筑基期和金丹期的修士。

      老牌世家可不像他们陆家这样喜欢住在繁华之地,何况陆家能够踏上修炼之路者并不多,大部分也只是凡人,自然起居与凡人无异。

      荆州城的里坊内如今布满了各式店铺,占卜的、贩卖仙丹的、卖各式术法符纸的琳琅满目,与凡人工匠、商人们的店铺挤做一处。甚至还有专门的修士建筑师,口中念念有词,砖块就自动垒砌起来,木头的梁柱也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一样吊到了应在的位置上。在材料俱全的情况下,原本凡人工匠们建造一栋青砖小楼需要十来个人一起忙活两三天,如今只需要一个人施法两三个时辰。

      有凡人居民能从早到晚地观看这些变仙法一般的营建活动。

      陆罗弟弟陆绫将钱柜行交给了她,全身心地扑在了自己的琉璃作坊中。他吹制的琉璃宫灯轻薄透光,下雨天里面的灯烛也不会熄灭,加之吹制琉璃产量大、价格低廉,早已顾客盈门,络绎不绝。

      别的不提,就连节度使家院内都挂了一盏,可不是个活招牌。

      整个荆州以及周围的县城、村落欣欣向荣,目前唯一一个愁眉苦脸的,是那位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节度使。

      陆罗整个三月已经听到对方叹气三次了。

      “秦宗权已称王,他的手下们肆意劫掠,襄州等地已经沦陷,如果不出我所料,等他们淌过大泽,下一个被劫掠的就是我们荆州了。”

      “仙长,我们村靠近襄州,有逃难过来的人说他们行军不带军粮,就拿腌制的战场尸体充当军粮。”说话的人是一个小虞侯,这个小丫头也是今日堂屋里唯一一个不是郭玉华照拢来的心腹。

      郭玉华给了那孩子一块胡饼,拍了拍她的手说:“好孩子,你去隔壁院子里找厨娘做些吃的吧。”

      一直在书院教授剑术的张十五郎抱臂斜倚在角落中,开口道:“未必是荆州。仙长试想,如今我荆州士兵不过万人,其中还有很多是水兵和火炮兵,控弦不过千张,马匹更是紧张。对方招兵买马,四处劫掠后已有十五万兵力。对于他们而言我们虽富庶,却并非心腹大患。”

      坐在月墩上的李三娘颔首道:“我同意张师兄的看法。”她和张十五郎厮混熟了,也开始跟着道宗的师姐妹们喊师兄。陆罗疑心她其实是想干脆借机当个道宗不记名的弟子。

      “在忠武军眼里,我们不会对他们产生大威胁,更有可能趁着九月秋收用兵。而宣武军当年曾参与击败草头王,如今也颇为励精图治,他们兵强马壮,封地辽阔,又在中原腹地,恐怕秦贼先会派大军围攻他们,然后再南下。我们可以趁用兵之时穿过大泽,借道鄂州,偷袭对方腹地。”

      陆罗听得津津有味,却听到和唐春华并肩坐在壶门床上的陈妮子说:“依我看,天下大乱,北方中原又连年旱灾,只要效仿当年神朝末年合纵连横之计,外敌不是问题。如今的荆南更在内患。”

      在座的多为修士和几位军中营长、团长,听她所言皆是一惊。陆罗心中也颇感诧异,荆南民风淳朴,即便是当地豪强也没有和官府对着干的,谈何内患?这位节度使眼前的红人,第一位出身如此低微的女县令究竟想要说些什么?

      只有郭玉华苦笑道:“你是想说土地和口粮不足的问题吧?”

      陈妮子摇头道:“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如今政事需要县令先在政事堂草拟、各行大会通过后才能交给州府实施,效率未免太低。御史们又都是酸腐文人,整天……”

      “打住”郭玉华微笑着说:“我朝的群相制度才是大昌国力强盛之因,你就是再抱怨我也不会更改此策。翻阅州志和县志时我才发现,整个荆南当年繁盛时竟有十万户之众,石首县这样的县城里也有三千户,更别提各村村民了。若是想要好好治理,仅凭一人智慧是决计不够用的,还需要众人群策群力才行。说些其他的吧。”

      陈妮子竖起了手指说:“这第二点,就是涌入的流民。如今各地百姓举家迁入,大部分在村长的指引下承包了荒地耕种,但有豪强带着部曲强行垦荒,和当地村民发生了械斗。还有些干脆跑到了山里想要垦荒的,结果放火烧了妖族部落的林木,他们也怨声载道。现在各县的粮食压力都很大,孱陵还有些村落爆发了瘟疫,都是从流民居住区开始传播。我根据城里几位道士的建议将尸首焚烧,隔离并强制沐浴、施药后才止住。”

      陆罗被她这一番话听得心惊肉跳,转头看见郭玉华在叮嘱一位步兵营长带着人巡逻各县了解瘟疫情况,仿效陈妮子做法防止瘟疫蔓延,这才松了口气。

      然而她这口气刚松下去没多久,又被陈妮子吊起来了:“我带着县里兵房的巡逻队强制将那些豪强驱逐出境时,他们责问我为何不理会那些修士,我才发现有元婴期甚至可能修为更高的修士也到了孱陵城。齐仙长通过道宗明确向全天下告知金丹期及以上的修士想要来荆南必须告知两位仙长,但他们直接烧毁了几户人家,在废墟上重建新房。坊正和邻居们都被施了法术,全部都失去了神智。是另一位筑基期的道长两天前无意间发现后告知我的,然而我一介凡人,对此无能为力,还需要大家帮忙一起想办法。”

      这一席话如同一颗石子扔进了湖里,立刻激起了千层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