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为君难 ...

  •   胤祥走后,胤禛的思绪又回到对允禩等人的对付上,允禟被遣派走,想来对方应该能有所收敛,朝廷上对自己的传言必定是愈演愈烈,唯有再适当平衡一下才好。于是胤禛传谕正黄旗满洲都统马尔萨将廉亲王舅舅等族抬旗各按管领编制,又想到十五将至,则派遣廉亲王于十五去东郊祭日,以表重视。接着,胤禛翻阅起下面传上来的折子,宗人府上奏辅国公揆慧因昏聩不端革退,其应袭公爵除温良郡王猛峨之子辅国公延信,并无别子,故请将延信改为袭封辅国公。皇帝眉头微皱,延信这名字实在熟悉,回忆片刻便想起此人在康熙朝时曾随允禵入藏征讨准噶尔,而后则被留在西藏代允禵行抚远大将军职务,想来此人与允禵关系颇近,需防也有用,倒可以先给点甜头,倘若能留为己用,也不妨事,于是则允了,令延信身兼二公爵,着封贝子。再看六部折子,胤禛不觉发现各部之间有许多互相干预的情况,实际里面还藏了不少隐性关系,给允禩这类人凭借公务与各部大臣结党营私提供了不少条件。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六部本身下手,便又传谕六部尚书侍郎,各部属员各有分司,则应各有职守,彼此不得干预,不必越俎代庖,此后永远不得借才能之名,一人兼摄数司之事。这条旨意从此成为每位刚入职的尚书侍郎需要牢记心中的原则,好心的老人也都会再补充一句提醒,怡亲王不属于这个范围,凡怡亲王传的旨,六部皆须积极领了执行并复旨。即便如此,胤禛还是心有顾虑,自从先皇对十二监察御史革职锁拿,科道疏章已是越来越少,倘若皇帝与大臣不能交往密切,难免滋生大臣之间各自为营的情况,更何况现在自己对允禟的处理一定给朝中大臣带来不少压力。于是又发圣谕,谕科道各官,如今自己以求言为急,除在京满汉大臣、外省督抚提镇,所有科道大臣也都需要每日上一密折,无论事务大小都要具实上奏。从此胤禛的折子就日日变多了,但他并不生厌,他素来孤僻,更喜欢与大臣如友推心置腹,这样还能防止下面的人结党把自己孤立带来架空的危机。除此,手下太监倒是善于揣测圣意,总会将怡亲王每日密折放在折子最顶,因为皇帝每每看完总能龙颜大悦。胤禛心中更觉得这样真好,每日即使见不到胤祥,也能见字如面,且多一密折往来的借口,自己日日找点事情让王弟进宫就更方便了。
      把这些事处理完,皇帝心中方感一些轻松,起身走到书桌后面那面墙前停住,那是自己所写的“为君难”和那对“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为君难”正是上个月终于处理完太后册封一事自己写下的,当时弟就站在自己的桌边,静静看着,看着自己写下“为君难”,当时自己只是将难过全灌注在那“难”中,却不知如何发泄。弟轻易察觉,便开口关怀道:“兄长是一人治天下,当然难,否则就是天下奉一人了。”那时,胤禛才一下意识过来,自己何苦纠结自己的一家之事,天下才是自己的家,自己难,也当是为天下所为,自己不为,可就成了天下独奉自己了。既然如此,也当安于此位,莫再过于纠结周围这些无谓的情绪,可是为何要为天下呢?想着这问题,胤禛不觉回眼看胤祥思考,对方仍是那纯粹而轻松的眼神,自己的负担顿时少了许多,心中不觉浮现,惟以此人治天下的想法,于是暗自曲解了王弟的说法,写下“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句子,表自己一点心思,少一点怨天尤人。再一抬头,又见王弟认真看着联对,仿佛思索着什么,只见他提笔在一侧模仿自己字迹写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回想前月自己的小心思,当时以为王弟只是补上后半句,如今这才发现原来王弟实已经回应自己,“我怎么是为了天下才奉你一人呢?”原来胤祥早已告诉自己,他留下只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天下,所以自己在一日,胤祥便会在这一日。胤禛心中想为胤祥一人治天下,而胤祥不过是为了天下关怀胤禛,只是为了胤禛一人而已。如此一想,方才为君难的感叹忽被化解了许多,怪不得后来胤祥要把这两幅字带到造办处装裱起来,挂到养心殿来,原来正是用在他不在的时候安慰自己,看自己哪个时候能看出来。
      走出养心殿的怡亲王倒没有直接打道回府,见阳光正好,便缓步走到慈宁宫南、白虎殿北的造办处,去看看造办处近来打造的新物。观望到木作处,匠人们正着手做吊屏,怡亲王不禁想到昨夜在养心殿,从书房到暖阁时,中间的那个流云吊屏被自己与皇帝撞了一下,也许如今已不太结实,于是命人着手做一件新的,做好送到养心殿把旧的换了,而后才出了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