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初遇见 ...
-
承祖下了乡,木头林子天天拉了他上山放羊,下河赶鸭子,宋大伯整日跟在他们后面累得不行:“啊哟,老四什么时候回来啊,再不回来他儿子就被我养野了。”
“你可要小心看着他们点,”大伯娘笑:“我看挺好,承祖如今又能吃又能睡,瞧着比之前好多了。”
“人家那是斯文。”宋大伯掸掸衣袖,“老四说送承祖读书呢。”
“我知道,”大伯娘说:“读书哪里那么好出头的,没个好身体净坐在学堂里可不行。”
那边厢青石带了木头林子承祖下山,小黑狗如今是大黑狗了,绕着林子前后的转圈。
“你们说,金银花真能卖钱吗?”林子背着小背篓,里面装着她今天挖回来的不知道什么花。
“他说他是济民堂的,我知道济民堂。”承祖背着小手说道。
“林子你反正要种花,多种一点就是了。”木头觉得不管真假,花都是要种的。
“木头,你给我叫四姐!”林子总是想要把排行排到木头前面去。
“五姐,我叫你姐。”承祖在一旁火上浇油。
一行人吵吵闹闹的下山来。青石看着他的这些比他还小的小叔叔小姑姑们分外想念春芽。
“阿爷,我今天在山上遇到个采药的,说药店收金银花,要晒干了的。他还给了我种子。”林子捧着一包种子说。
木头从后面进来“哪个知道他说的真假?他还说他是县里济民药店的少东家呢,哪个少东家自己出来采药,连个小厮都没有?四叔家承租还有个留头的小子做小厮呢。”
“你别管,反正不要你种。”林子扭头走了。
隔壁院子空着,柱子林林散散的沿着地基四周种了竹子,林子把得来的种子拌了稻草灰四周撒了,春日雨水多,最是养庄稼,种子很快就能发芽了。
林子一个人在空院子里一个一个的挖坑埋种子,小黑在院门狗屋里摇尾巴。林子不由得想起刚才去山上的情景。
木头他们不是砍柴就是拉掉落的枯叶,所过之处如狂风过境,地面一片狼藉。林子上了山总是和他们分开两路,免得她想要挖的花啊草啊被当成肥料。林子早看好西山一株“兰花”——这个是那个同样背着竹篓的穿着粗布衣裳的少年说的:“这个是兰花,喜阴喜凉,你要挖回去种吗?”
林子不知道什么兰花,只是看到宽大细长的叶子,估摸着不是普通的草,应该能开出不错的花来。
“兰花的根系比较长,你挖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少年说着从背篓里拿出一把小扫帚出来扫掉林子挖出来的浮土,果然这花的根系又粗又长:“这个要种在阴凉的地方。”
“我家里有竹林,”林子抬头看了他一眼,只看到少年低着的头和小小的发髻:“你为什么扎发髻?”
“嗯?”少年疑惑的抬头,一双明亮的眼睛全是不明。
林子用胳膊肘点了点少年的发髻:“你是姑娘家吗?”
“这个啊,”少年笑了,一弯明月一样细长的眼睛:“我可不是姑娘家。”少年看着木头几个短发的少年走过来,才发现眼前挖土的小人儿是个姑娘家。
“你也是来采药的?”
“不是,我是来挖花的。”
“你喜欢花?”
“嗯。”
“好多花也是药材呢。牡丹啊,芍药啊,菊花啊,金银花都是又好看又好用的药材。”
“金银花好看吗?”
“好看,一株双色,如金似银,可谓奇观。”
“哪个是金银花?”
“这山上没有,你要是想种的话,我倒是有一包种子可以给你。只是将来开了花,你把花晒干卖给济民堂就行。”
小小少年能言善辩,一会功夫指着不同的“野草”说是什么什么药材,适合种在什么地方,要几年才能养成。
“这是黄连,最少三年才能入药。”少年说着将一株黄芪分成了几瓣,挑高大的树根下重新种下。
“这个是蒲公英,你可以采一点回去,清热解毒的。”
“这个是枸杞,会结出红色的果子,是好东西。枸杞晒干了泡水,对老人最好。”
“这个是朴树,树皮就是药材呢,就是不能过砍,小心不要伤了树。”
“这是白菊,白菊花清心明目,菊花晒干了做枕头最是安神凝心了。”
“这是益母草,你回去可以多种一点,对女人特别好,当菜吃一些也行。”
“这是艾草哎,不管是做艾草饼还是艾条都是好东西,你可以多种一点,自己用也行,药行也收。”
少年一边说一边采摘一些或是叶子或者整颗挖不同的林子看起来是野草的东西,少年好笑的看着林子盯着自己的背篓,干脆把背篓拿下来给她看,有叶子有根茎有树皮。
“这些?”林子看着这些只能用来烧火的东西:“值钱吗?”
“这个啊,用得着就能救命。”
木头一行人的到来打断了少年的谈话,少年圆圆的脸庞上面一双明亮狡黠的眼睛,一双细长的眉毛,圆嘟嘟的鼻子和小嘴巴,麦色的肌肤,笑起来天天的怎么看都像一个小姑娘,偏偏他自称是个小子,青石对着少年很是戒备,很快带着林子他们下山了。
林子回来琢磨着能不能把少年说的好东西挖下来种,要是再能遇到他就好了,下次一定要跟他说不要扎发髻,别人就不会以为他装女孩子骗人了。
“阿爷,”林子惦记的小小少年在山林里穿梭,时不时低下头矮下身子从地上挖点什么,或是分株种植:“我把金银花给了一个想种花的小姑娘。”
“这山里哪来的小姑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直了身体:“你来看看,这是几年的?”
少年蹲下身子仔细观摩起地上一株“野草”的叶子,又摸了摸根茎:“这是五年,哦不,六年的大黄连。”
“嗯,不错,这株可以摘了。”老人看着少年挖黄连才想起来:“你在哪遇到的小姑娘?一个人吗?”
“不是的,她跟着兄弟几个上山的。”少年放好黄连:“其他人在砍柴,小姑娘在挖一株兰花。对了,阿爷,小姑娘说她家里有牡丹,还有菊花。您要不哟去看看?”
“你知道小姑娘是哪家的?”
“我看他们下山的方向了,就山脚下的村子里的。”少年推开树枝继续向前走:“等我回去打听一下,家里有牡丹的人家可不多。”
“小姑娘就这么跟你讲话的?”
“嘿嘿,不是。”少年笑了起来:“她看到我的发髻以为我是姑娘家呢。我看山下的男子都是短发。”
“这样啊,”老人摇摇头笑道:“这里男子以短发为主,只有读书人才留发髻。听说京城读书人也少留发髻了,只一些勋贵们还束冠。回去我也要剃个短发,着天热了,还是短发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