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大结局+后记 ...

  •   他老了,凝视着铜镜里沧桑的容颜,褪去青色的白发,他不得不这么承认。人一旦年华老去,很多事情一下子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原本心心念念的权利,国土,纵横天下的豪情壮志,似乎一夜之间就如同风中的落叶,飘忽而去不留痕迹。
      孙权坐在荷塘畔吹着箫管,自那之后又已过了数年,局势又经历了数次动荡。他废黜了孙和,却没有支持孙霸继承,而是改立了幼子孙亮。昔日得势的臣子去世的去世,被削官的削官,如今再望去,朝中已经没有几张熟悉的面孔了。而孙权也变得益发懒散自闭,对国事家事都越来越无热情,身边的子女弄权祸民之事他都看在眼里,却完全没想过要去干涉。他每日不是去先皇与兄长的庙中烧香祭拜,就是一个人坐在后园的荷塘边上吹箫看书,然后若有所思的发呆好久好久。
      身边的内侍走近为他换了件暖和点的外袍,他是早年就跟随在孙权身边的人,如今也已是额头布满皱纹的老人了。他也是极少数知道孙权过往秘密的侍从,亲眼见证了两个人是如何从情深意重一步步走到阴阳两隔的境地。老人感到难过和伤感,然而他没有资格做任何评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陪伴多年的主人日复一日的痛苦。
      孙权觉得暖和了些,他转脸向他点了点头,目光微露感谢之意。
      “真快啊……想不到时至今日,只剩下你还陪在朕的身边了。”他低声开口,语气是无限的惆怅。
      内侍心里一酸,他为孙权整理着衣角的褶皱,没有说话。
      “大哥……公瑾……子敬跟子明,还有子布子瑜他们……都不在了,”孙权茫然地注视着眼前荷塘,此时已近秋凉,塘中花叶渐趋衰败凋零之势,就如同他现在的心境一样。“最后就连他……”他踌躇着,终究还是不敢念出那个名字,“……也离朕而去了。”
      “陛下!”老侍从再也忍耐不住,流泪跪在一旁呜咽:“您……您何以如此自苦?”
      孙权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自苦?你说的没错,这一切都是朕自作自受,自作自受……”他喃喃地重复这几个字,全身颤抖,“可讽刺的是,如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朕还是会做相同的决定……”
      他忽然抓住身边人的手臂,眼神狂乱声音急促,仿佛是为了稳定自己而拼命想解释些什么:“如果换了是你,你也一定会跟我一样的。无论是谁坐在这个位子上,都会跟我做出同样的选择!”
      不管是什么样感情,在皇权面前,都是浮云。为了后世的千秋万代,纵是骨肉血缘,亦可割舍。
      “或许最开始的时候,朕并没想要做得这么绝……可一旦顺着路走下来,已经没有谁能控制了……”他捂住脸,低声抽泣。
      人群的流言和帝王的疑心病,从古至今都是杀人不见血的利刃。
      身边的人无话可说,惟有陪着他一同感伤。孙权哭了一会儿,又忍不住问道:“你说……他会明白朕的苦衷吗?他那么聪明,又是那么的了解我……朕已经让陆抗烧了那份书,又免了所有的罪过,他应该……会原谅朕了吧……”
      老仆拭去眼泪,忙不迭地点头:“会的,小人相信,陛下的苦心,他一定会理解的。”
      孙权怔怔地看了他半晌,而后长叹一声摇头:“罢了,你也不用凭空安慰朕了。”
      “陛下,小人听说建业城内最近来了一个法力高强的道士,据说是前朝葛玄的嫡传弟子。您要不要召他入宫,令他在七月十五那日做法招魂,亲自与那人一见?”
      孙权心中激动,握住他的肩膀急切道:“你说这话可真?”
      “小人也只是听人传言,但建议陛下不妨一试。”

      中元之日,从道家起源,逐渐演变为民间悼念亲人亡魂的日子。人们都会去坟前送上供品祭拜,在流水中放上河灯,以示心中缅怀。
      宫内已在七月十四这天晚上打点好了一切,搭建好了祠堂,屋内案桌上香枝白烛,牲肉果品等祭献之物一应俱全,只待来人行法。然而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直到过了子夜时分,仍旧毫无动静。
      老侍从见孙权脸色惨然,急忙对道士呵斥道:“大胆妄人,竟敢欺骗陛下!”
      道士窘迫得大汗淋漓,他并非浪得虚名,也不是第一次作行事。原本以为驾轻就熟可以信手拈来,然而今天无论他怎么努力,那一边就是毫无应声。
      这类情况极其罕见,基本是死者含深怨而去,魂魄无法释然,因此不肯回来。但这番话他却不好当面直说,只是连连叩头请求:“请陛下恕罪,让小人再试一次。”
      “不用了……”孙权缓缓摇了摇头,黯然道:“只怕再试几次也是一样,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其余人低头领命,默默地收拾东西。孙权摆手让他们先去休息,自己一个人坐在烛火前发起呆来。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隐隐传来鼓乐之声,断断续续飘忽不定。孙权坐了良久,觉得身上有些僵硬,决定起身走走活动一下筋骨。他推门出来,只觉一股阴风扑面而来,寒冷彻骨。头顶明月被黑云遮住,四周漆黑不见五指,只有不远处御水河中漂浮的河灯闪烁着点点微光。
      他自己手持蜡烛,靠着对地形的熟悉,摸索向河岸之处走去。看到两边有着无数人影闪现,随着河灯一盏盏的熄灭又一个个的消失。孙权像是被什么吸引着一样,呆呆地跟着人群向前方走去,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路上。笔直一条不知通向何处,尽头淹没在浓浓的黑暗中。周围走动的人都没有丝毫声息,只有路边几盏昏黄的油灯能让他勉强辨认出自己站在何处。
      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孙权忽然看到人群中闪现出一个熟悉的面孔,也顾不上考虑原因为何了,惊喜地冲上去喊道:“子敬,是你吗?”
      待他赶到跟前,那人却立刻又消失不见。孙权惶然地到处找寻,又看到昔日的大将军吕蒙带水军从不远处走过,随即在人群中湮没。他心中狂跳,不觉手心额头冷汗淋漓。又闻身后不远处传来叹息:“尘缘已绝,何必留恋?”
      即使数十年未曾耳闻,也不会忘记这熟悉的声音。孙权颤抖着转身道:“公……公瑾?”然而眼前依旧是黑暗与昏黄的灯光,别无他人。
      孙权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他跌跌撞撞地跑起来,拼命想寻找可以离开的路。过了一会儿疲惫上来,只好先停步弯腰喘息。听得耳畔有人呵斥他:“臭小子,你慌慌张张的做什么?”
      “大哥!”孙权看清了眼前站的是谁,不由自主的双膝一软跪了下来,吓得面无人色。哪怕现在是帝王之尊,在兄长面前他也感觉自己永远是那个被管教训斥的小孩子。更何况近年来他的有些举措,也着实让他无颜面再见这位与严父无疑的长兄。
      孙策仍旧是当年那副模样,年轻的面孔上带着意气与骄傲,嬉笑怒骂任情自由。此刻他冷笑道:“哼,你还有脸叫我一声哥哥?你这小子做过哪些事,你当我真的半点不知?此刻你已是东吴的皇帝了,还会将我这个兄长放在眼里吗?”
      孙权无言可答,只是拼命的磕头求饶。孙策却又忽然变了脸,摇头叹气:“算了算了,瞧把你给吓的,随口说说而已,我才不是那种小气之人。人死万事皆空,身后名声与子孙福祉,我又哪里管得了那许多?更何况……”他示意让孙权站起来,“是我当初不听善劝,不负责任的丢下大伙,强逼你在危机时刻接下重担。这几十年来你力保江东,周旋于群雄之间,也算没给孙家的列祖列宗丢人。”
      “对,对不起……”孙权听得又是感动又是惭愧,哭得泣不成声。孙策瞪了他一眼吼道:“男子汉大丈夫,别哭得跟个妇道人家一样。仲谋,你是我弟弟,自家人之间万事好谈,说不上什么对不对得住的。可是有一个人,你却是真的对他不起。”
      孙权知他所指为何,捂住脸整个人缩成了一团。
      “你是君,他是臣,君命所至臣子无有不从。但人心头的伤口,却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唉。”
      孙权抬起泪眼,正嗫嚅着想问他是否有见过所说之人,却发现孙策已经不见了。他站在原地楞了一会儿,慢慢地迈步向前。
      天地茫茫,你究竟身在何方?难道当真恨我若此?他心中一片茫然,整个人如行尸走肉一般。就在此时,只听空气中悠悠传来一声长叹,低沉压抑,充满了无限的愁苦感伤。
      “伯言!伯言!”孙权惊喜地喊出声,顺着声音寻去。他从没有像现在跑得这么快,然而这一声叹息过后,再无半点痕迹显现,仿佛就连那一声轻叹,都像是孙权的错觉。他沿着道路一直跑下去,直到整个人筋疲力尽跌倒在地,周围也还是一片死寂,徒留火光在黑暗中时隐时展。
      陆逊始终没有出现。
      “上天入地落黄泉,恩断情绝永不见……永不……相见,”他跪在地上喃喃自语,想起了那个不肯回首的背影,霎时间万念俱灰,抱头泪流。
      虽是自己一手种下的恶果,然而事到临头,又怎能甘心?我知你伤心甚深,就连所有可能原谅的机会都一并拒绝。那么……孙权在内心默想,苦苦思索,忽然眼前一亮,仿佛想到了什么可行办法似的,缓缓起身神情重现振奋。你既不肯相见,难道还能阻止我去找你么?
      “伯言,你以为当真可以干脆的斩断所有?也未免太过小看天下之事了!”他仰头对夜空高喊,“两不相欠?再无瓜葛?我偏偏定要纠缠不休,所欠一切我必奉还于你,到时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且看我们究竟是谁能耗得过谁!”
      大笑声中,他已恢复了昔日的自信与霸道,也不再犹疑惶恐,大步向前追了下去,再也不曾回头望来路一眼。

      公元252年,东吴开国皇帝孙权逝于建业都城,庙号太祖,谥大皇帝,后葬于蒋陵。

      孙权去世之后,吴国内政民生日益混乱败坏。十几年内历经三代帝王更换,权臣交替。到了孙皓年代,更是穷奢极欲,嗜武好杀宠信奸佞。大司马陆抗苦苦相劝数次无果,最后忧郁卒于官任。陆抗死后,东吴再无任何良将可抵外敌。公元279年秋天,西晋将军王濬领水陆大军沿江而下进攻建业,翌年攻破都城建业,吴国正式覆灭。自此三家皆归于晋司马氏,天下统一。曾经的三国纷争就此落下帷幕,那些在这片江东大地上驰骋笑傲的少年英雄们,逐渐成为了后人口中的传说。而那些曾经的爱与恨,更是就此埋进了历史的长河,被碾成了沙砾消失无踪。

      又不知过了几朝几世,有一无名诗人到此游历,不知从何处得知了当年往事的只言片语。一时心怀感触,忍不住就昔日的城墙上题诗一首,名曰《醉红牵机》。

      醉卧红尘君莫笑,
      黄泉牵机堪一朝。
      不见蒋陵清秋梦,
      犹待苏吴复归箫。

      (全文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大结局+后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