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事毕,喘息稍平。刘备见怀中人侧身以背对,发髻散乱,便去其簪以指理其发。适才一番情事,虽尽欢,但中途几见诸葛亮眼中含泪,只不知因欢愉难耐抑或其他。欲发问,却又知必定无应答,也就随他去了。昔年二人欢好之后,揽其沉酣一梦,何等美事,然今夜却难以安眠。想二人今后便只余君臣之义,再无缱绻之情,顿感天地空旷,他孤身一人形单影只,悲凉沧桑,胸怀淤塞不能一言。他比诸葛亮年长二十余岁,昔年情意密好之时也曾暗揣他年归天之日,诸葛亮必定仍如神仙中人,守于榻侧,双手交握四目流转,以生前身后相托。能先于所爱撒手人寰,不必独受天人永隔之苦,乃是人生少有幸事。然星移斗转,十余年后,非因情移,二人却以言语相约断绝私情,真如剜心掏肺,将他生生割裂。

      然诸葛亮所言,句句在理,他虽不舍亦赞同。世间法则如此,纵他二人身处尘世颠顶,仍不得脱俗。念及此不免黯然,益发感到今夜短暂,时光易逝,乃复扳诸葛亮身与之面对,问道:“ 备久未亲近,可曾伤了先生?”

      诸葛亮又哪里睡去。连日来案牍劳形,又兼与刘备貌合神离,朝中流言纷起,他面上虽云淡风轻,其实心中难平。于是食不下咽,夜不能寐,苦思转圜之策。今夜二人终于略略敞开心扉,然私情断绝,亦非他所愿。人生在世,又怎能事事如愿,惟从天势耳。此刻听得刘备如此问,不免心中悸动,有如他年荆州之时,一时恍惚。凝神细看,枕畔之人须发俱已染霜,时光荏苒,他年今日,恍如隔世。乃答道:“陛下怜惜,臣不曾有损。”

      刘备又道:“既如此,先生可否再赐一欢乎?”

      他答:“今夜悉凭陛下做主。”

      刘备便复揽其入怀,使他趴伏于胸,他亦以臂环其颈。之后便再无动作。诸葛亮奇之,刘备乃叹道:“玩笑耳,备老矣,不能了。”

      一时二人胸中起伏,各自无言,半晌,诸葛亮乃道:“若陛下伐吴之心不可转移,请务必允臣同往。”

      刘备抚其肩背道:“不可,丞相须留守成都,料理政事,扶助太子。”

      今夜除初时二人以言语互试,及至后来情动共欢,刘备均以“先生”称呼诸葛亮。然一谈及公事,称谓又立刻转回来。诸葛亮略感违和,几乎要立时起身整衣肃立。心下筹转一番才未动。方道:“臣领命。陛下可携子龙同往,他久经战阵,必能对陛下有所助益。”

      刘备又道:“不必,子龙亦留守成都,协助丞相拱卫京畿。”

      又沉默半晌,二人姿态不变,但却不知为何,诸葛亮万难再继续偎依。欲坐起,却被牢牢按住,刘备在他头上扬声道:“丞相如有事请直言。”

      他便僵了身体,暗自敛束了声音,又将话在腹中熨烫了两回,方犹疑着开口。

      “臣有一事不明久矣,今夜……今夜陛下与臣坦诚相对,万望陛下真心以告。”

      刘备呼吸也不曾乱了分毫,他感到怀中人霎时的疏离冷硬与离去之意,也知是为何,便忽然无来由的就感到疲惫萧索,人生无趣,微阖了眼,却将那人抱得更紧些,道:“丞相还是不赞同朕伐吴么?”

      “不敢。臣自知越矩,然又深恐未解陛下真意,胡乱从事,南辕北辙,于大局有损矣。”

      诸葛亮答得并不急切,虽姿态缠绵,但言语中之恭敬谨慎,比敛眉垂目立于朝堂之上,有过之无不及。他心中不快,立时就要下床,起身才顿觉尚未放开也未曾想过放开怀中之人。一时千万不舍涌上心头,于是作罢,二人转而对坐于榻上。

      诸葛亮被拽着起身,见刘备神情,讪讪欲挣,却不料反被抱得更紧。有间,只听得刘备一声长叹,似要令脏腑之中怨气一净。继而刘备扳起他下颚,细细端详,柔声道:“丞相鬓生白发,待朕拔去可好?”

      “多谢。”

      刘备便扭着他的头,在发中拨弄。好一阵也不觉刺痛,诸葛亮忍了忍,还是按捺不住,道:“陛下可需掌灯?”

      刘备却道:“算了,朕不忍丞相受痛。”

      复又躺下,见诸葛亮倚墙而坐,也不勉强,只是从塌边扯过也不知是何衣服来塞进他手里,道:“丞相自披衣,你我如此说说话也好。”

      诸葛亮便草草束了头发穿了中衣披了外袍。刘备一直目不转睛相望,待他收拾停当,方莞尔一笑道:“丞相一举一动,皆令人心醉。纵此后再不得今昔之欢,朕此生足矣。”

      他说着便拉了那人的手。诸葛亮略笑笑,二人安静的执手对望。刘备深感面对此人,总是喜怒难靖,常为他一句话一举手一扬眉激得火起,又常为他一回转一顾盼一踟蹰而怒意全消。所谓倾心以授,大抵如此。此时眉目相交,有如清风拂面,馥郁次第盛放,胸中情意涌动。

      他便道:“丞相其实不解我心。想云长,盛年时天下无敌,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声势滔天,谁人能撄其锋芒?又若翼德,雄壮豪迈勇不可挡,昔年长坂桥头喝退八十万曹军,到头来却丧于宵小之手。想来时也命也。今朕已过六旬,余生何几?云长翼德在军中极有威望,此次新丧,兼失荆州,三军悲恸激愤,朕正要借此哀兵,一举收复荆襄之地。若有余裕,趁势可席卷江东,则半壁江山为朕所有,朕有生之年,或可见天下一统。朕深知丞相剖心沥胆为朕筹划,但也请丞相念朕天不假年,为朕安定后方,如萧何故事。”

      君臣二人久未如此诚挚相商,更兼刘备言语款款,声柔而情动。未及说完,诸葛亮泪盈于睫,不能多言,惟不住点头而已。

      此后许多年,诸葛亮独立支撑蜀汉危局,四方环伺,平南复北伐,每每如履薄冰艰难困顿之时,思及此夜,二人曾执手相望,以肺腑相交。纵私情断绝,然二人之间,大义愈深愈重,胜于泰山,垂于青史,万千仰颂。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