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刘备改元即大汉皇帝位后纳丞相诸葛亮之言,并未修建皇宫,以原左将军府为皇城和王宫。丞相诸葛亮兼录尚书事,仍每日于左将军府内原处处理内外事务。这日诸葛亮请罪奏表上后,刘备并未即刻批复。诸葛亮执掌蜀中一应大小事务,千头万绪纷繁庞杂,念及两人前番虽未言辞龃龉,但皇帝对他不满日久,仅凭一道请罪奏表就化解皇帝心中怨愤无异于痴心妄想,只能徐徐开解,因而忙碌之中也暂未提及。不料掌灯时分,却有侍从奏报,陛下驾到。
      诸葛亮忙放下手中公务起身,迎刘备于上首坐下,因见其手中一则书简,心中已明白了几分,遂行叩拜大礼,伏身于地。侍从掩门而去,刘备坐在上首,不令其平身,却将手中书简送到他眼前。
      “这是何物?”

      刘备早年命运多舛颠沛流离,东奔西逃,屡次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自赤壁后方得立足之地。诸葛亮为其谋划军政大小事务,后来又取西川、夺汉中,声势日隆,他深知诸葛亮为其助益良多。炎汉以来,自高祖以降,断袖龙阳之风甚浓。更兼昔日二人情意密好,早年常抵足同榻而眠,一时情动,早行过那真正鱼水之事。故在刘备心中,孔明自不与他人相同,于公于私皆具格外非常意义。但自他自立为汉中王时,孔明虽附议众人拥立,但内心其实并不赞同,事后二人也未将此事说开来。刘备意欲自立之初,即以言语几番试探于孔明,但每每俱为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言所梗,无法再续。法正性情豪爽,昔年在涪城与备一见如故,后协力襄助夺取两川,此时知其心意后便自愿请命。及至朝堂上法正率先劝进,刘备冷眼旁观,孔明起初缄默不言,后暗暗以言语弹压,言辞圆转意却甚坚。及至众意难违,乃勉为其难,附和众人劝进之意。此事后二人虽仍面上一团和气,但芥蒂难消。备暗地里怨孔明不解其心,回想当日二人隆中初遇之时,孔明为他筹划之方略,愈想愈觉得孔明一片忠心竟不是对他,而是对他那姓氏及血液里昔日峥嵘的血统。而孔明对备于礼数周全之外,生疏不少,言必行大礼于前。之前有话便说从不避讳,之后却总要在脏腑间周详周详方肯言明。
      又及曹丕篡汉称帝后,献帝沉江。孔明却一改领汉中王时踟蹰犹疑,率先上表劝进,言辞漂亮恳切,以天命大义为名,旁征博引。刘备却生出更多不忿来。原来你诸葛亮的心思竟只对这刘汉王朝,眼见王朝将倾,方才念起我也是刘姓宗室来。其时我占据荆、益及汉中,即便今日,也仍具两川及汉中地界,称个王又有何不可。乃固辞而不从,非要曲曲折折折腾一番。后孔明称病,二人一番详谈,孔明剖肝沥胆向他痛陈利害,他这才顺水推舟应承下来。
      刘备原指望称帝后二人能一解前嫌亲厚如昔。谁知孔明竟比之前更客气疏远些。二人在刘备领汉中王前后,床笫之欢已渐少,每每孔明均言辞推脱,借口层出不穷,从自身子嗣艰难、而主攻也应多多亲近后宫开枝散叶,到如今主攻乃一方雄主,再不可行此令他人诟病之事。逼得急了,便伏地叩首。刘备想起这许多年,也没有让他下跪过多少次,于是意兴阑珊,再不提此事。至如今,二人已年余未尝一欢。孔明当年出山时,容姿非凡,令他惊为天人,而今年岁渐长,洒脱飞扬稍敛,通身圆熟的气派,却更盛当年,却连手也不肯让他碰一碰了。
      刘备早已过知天命之年,强敌环伺,又刚失了荆州,难免有天年不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感。他一代英雄,虽早年言辄落泪,但今时今日独处高位,真正倾心以付的,唯独诸葛亮耳。二人十余年来相扶相持,虽中途几度意见相左,但凭心而论,若让刘备列举绝不离弃他之人,当首推孔明。偏偏孔明竟似全不解其意,于公阻他伐吴,于私与他生分,刘备痛心失落,不可尽诉。
      及至今日,好容易见孔明上疏,他兴冲冲展开来看,却见满纸官样文辞,客气周到,却生疏冰冷,仿佛二人昔日全不曾情深意笃,只今日君臣之义而已。想当初孔明与他,眼神相交便知对方心意,用举案齐眉形容也不为过,今日却天崩地裂,隔绝至此,再不能按捺,执着那罪表就来寻孔明。

      孔明见刘备怒气冲冲,又见其手中之物,想来大约是他今日所上罪表。他心中发苦,不由想到,近年来刘备帝王之术日益娴熟,喜怒益发不形于色,他也不知怎的了,怎么做也不对,动辄得咎,少不得叩首请罪。而今好好一篇罪表,竟也招致主上雷霆之怒,惟伏身于地,再度请罪耳。
      却见刘备将书简掷于他面前地上,他忙拣起展开,答曰:“前番屡次阻陛下伐吴,现亮深感自身愚劣,故而上表向陛下请罪耳。”略停一停又道:“如不见弃,伐吴之事,微臣愿与陛下同往,为陛下鞍前马后竭尽绵薄。”
      他说完便敛眉垂目,恭恭敬敬跪着。孔明行止从容,一举一动皆如醇酒,令人望之心醉。而今他稳稳跪在下首地上,两肩略垂,身子却挺得极直。刘备看着他,心下不由起了怜惜之情,但听他说话,却又催动他心中火来。只冷着脸沉声道:“既是罪表,那念来听听。”
      诸葛亮便低头念那罪表。这篇罪表乃是由他口述、马谡抄录后他又反复增删而成。他拟文从不用旁人作录,向来腹中成稿一挥而就,但这次实在痛心疾首,语不成句、句不成章,颠颠倒倒反反复复,一篇罪表下来,心也裂了片片。古来文死谏武死战,他如今为了进谏一事,一片赤诚却祸及自身。回想赤壁前后,刘备对他言听计从,但知遇犬马之情终抵不过君臣大防。
      他恭恭敬敬念毕,等候发落。片刻刘备道:“你念得太快了,慢些再念一遍。”
      诸葛亮少不得依言而行,刘备也不在案后端坐,起身于他周遭逡巡。待他念完,又说他干巴巴好似顽童学书,令其再念一遍。一时又快了,一时声音又小了。如此来来去去五六遍,诸葛亮哪里受过这等委屈,到后来真有如泣血,暗道原来几番进言竟使主上不快至此,虽不加一言一指,但只怕恼恨非常。
      刘备初初让孔明念那罪表,只是想摆摆君王威仪,他本意是待孔明念完,便就梯子下房交代几句场面话,这事便云淡风轻到此为止。二人更可借此机会,将前事尽皆说开,以后二人仍如前般,同心同德不生嫌隙。谁知孔明念来,声音凄楚惶恐,仿佛遭遇灭顶,再不求其他,惟愿一条生路而已。他真想跳起来大骂,难道你真以为我会为这区区小事惩处于你么?但声声在耳,又觉此人确是一片赤诚,想起这许多年二人戮力同德,而今情谊岌岌可危,心中又是恼又是怜,有如乱麻当胸,不知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一时孔明念完了,想也不多想便找了个由头让他再念。再也坐不住,起身转来转去的想着缓解这情势之策
      每日堂上,刘备在那八方不沾四边不靠的龙椅上,诸葛亮在班首,二人遥遥相望,久不曾亲近同坐,刘备见他长袍委落于地,肩背单薄,双颧微凸,两颊消减,眉目精致,贵气逼人。虽日日相见,但不觉之中真是清减许多,突然心中不忍便远远盖过此前种种不悦,上前便扶抱起来。
      诸葛亮念到中段,百感交集,声音中夹杂些许哽咽之意。刘备这一扶抱来得突然,罪表掉落于地。他跪得久了,一时不能站立,一个踉跄,便被牢牢抱在怀里。只听的刘备道:“何必如此,我不恼你便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