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除了一道炒鸡片,李德成今日还弄到一竹篓鳝鱼,鳝鱼形似长蛇常常生长在稻田、河溪的淤泥之中,以夏季的鳝鱼最为肥美,但这小东西滑滑溜溜难抓得很。

      丁氏曾听阿翁说过:小暑黄鳝赛人参,说明这鳝鱼不仅能作为席上佳肴,还是大大的补品且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它有除风湿,治虚损之功效。

      是以桌上这道鳝丝羹并不常常能吃到,一是食材难得二是做法繁锁,须活杀鳝鱼净血剔骨切成长条佐以粗盐、细糖、葱姜、秋油浊酒等料汁再加之冬瓜、笋片等配菜煨制整整一个时辰。

      完美无瑕的鳝丝羹出锅时,火过一分肉老,少一分汤寡,入口酥烂,浓而香醇,丁氏所烹制的此菜便不外如是。

      不仅如此,清炒瓢儿菜心与滚烫素面同样香甜可口,一顿饭尽欢而散。听到隔壁刘婶子家的铁牛喊货郎来了,李致文便道:“大力,我要去卖知了猴哩,要不要与我同去?”

      董大力点头以示同意。

      拎着装知了猴的编篓二人就向村口走去,“文哥儿你怎的抓了这么多知了猴?”看到李致文拿了三四个篓子董大力问道。

      “与我小弟玩耍时抓的,听说县里的医馆收这个便多逮了些。”李致文乐呵呵解释。

      村口早已来了不少卖知了猴的人二人耐心等着,一刻钟后终于轮到文哥儿,他与小弟这次抓的知了猴大多品质上佳且来的货郎为人大方,因没有多余的竹筐又见他装知了猴的编篓细密,索性便连竹篾编篓也一起收了,只这一趟文哥儿一共便得了一钱又五十四文。

      只可惜每年只有六七两个月能去林子中捕捉,这便宜也不是时时有的,且夜晚捕捉须得有人同行切忌一个人单独进林子。

      董大力见李致文手中帕子包裹着的银钱,竟才知知了猴一次能卖这么多铜板便也动了心思,可他又看了一眼文哥儿双腿双臂都修长结实自觉不如文哥儿身体健朗而自己不说骨瘦如柴却也是身材瘦小,当即又断了念头自嘲一声……呵……

      刚得了银钱的文哥儿注意力全在手中的帕子上并没留意到身边的人已然是一脸的阴郁,看到李致文喜滋滋的表情董大力心中忍不住一阵烦闷只冷淡道,“致文我先家去了,阿奶还在家等我。”

      “啊,好,好好,都怪我光想着货郎那边了。”李致文抱歉地拍拍董大力的胳膊,还以为是因为自己光顾着银钱冷落了朋友。

      于是又道:“下次得闲了再家来,我阿娘烧的菜是不是很好吃?哈哈。”

      董大力:“嗯,真想天天吃你娘做的饭。”

      “那我就先走了。”

      ……

      李家小院,一片宁静祥和,今儿在林子里疯跑一圈的李致星已早早睡下。

      李致文一回来便把卖得的银钱交给丁氏,“阿娘,给小弟做身新夏衫吧,星哥儿穿的都是我的旧衣服哩。”

      “好孩子,我晓得的,你阿爹啊早就同我说好啦。这一钱银子我收下余下五十多文便给你平日里零花,阿娘知道你是体贴孩子只交代一句庄稼人挣个嚼用不容易,可不许糟践银钱。”丁氏道。

      李致文点点头:“我晓得的,阿娘。”

      一夜无话。

      次日,李德成随着里正李平良去县衙交粮,他叮嘱丁氏添置完布料便在朱氏布庄等他一起返家。

      这次去县衙除他之外同行的还有和他一个村的李小有以及大李村的鲁军、李寒二人。里正坐在牛车最前面,大小李村各一人拉着板车上的粮食余下两人则在旁边看护,因这次抢收很是顺遂且是个大丰年,里正一路表情愉悦,几人同行不时闲聊几句氛围也还算轻松。

      很快到了县衙,门口两尊青石雕刻的石狮子威风凛凛,牌匾高高悬挂给人一种肃穆威仪之感。

      大李村、小李村几人在县衙的稷官处登记粮食数目,这稷官看起来不过是一位二十五六左右的清秀书生,手持狼毫身着浅青官袍当真是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似是感觉到周围打量的目光常思寻抬起头扫过面前众人,即便面容像是个年轻书生眼神却带着一股威严之感,这便是戏文上所写的官威吧。

      “咳咳。”

      这群不知轻重的浑人,虽只是县衙里的九品稷官,但旁人是官我们是民身分之差乃是云泥之别,里正重重地咳嗽了几声。

      众人回过神来,当即战战兢兢不再探头探脑。

      ……

      话分两头,丁氏到了县城直奔朱氏布庄,这朱记是平乐县中最大的布行不仅出售五花八门的布疋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成衣,不论价格高低品质都有保证,东家朱氏在平乐县也是有口皆碑,是以附近村庄的大姑娘小媳妇们都爱来这。

      看到丁氏进来,店里的伙计殷勤道,“娘子想看些什么,成衣还是布疋?咱们布行棉麻绢丝绸,衣裙袍衫巾样样都有,是给大人看还是童子?”

      “便看看布疋,要小童穿的。”丁氏摸摸腰间的荷包答道。

      因丁氏一身麻裙是以小伙计并不推选那等绢丝绸缎容易变形且价格高昂的,“娘子看看云水蓝,粉青棉布如何?“

      她摸摸料子确实轻薄柔软很适合夏季穿戴,“伙计,那匹鸭蛋青的拿来瞧瞧。“

      “娘子真是好眼光,这颜色小童穿清新明快便是大人穿也是使得的。“

      “这布疋价钱如何?“

      “娘子,你是第一次来我们店里吧,我们这的棉布不拘颜色都是十六文钱一尺很合算的,若是给大人做外衫六七尺就够,小童做衣衫则三尺布便够了。若您不想自己动手也可以放在我们店里让针线娘子做呢,半个月后来取一件小童的普通衣裳只需多给三十文钱哩,若是大人的则要稍稍贵些须得七十文。“

      “若您买的多些还能有折扣呢。“伙计一张巧嘴介绍道。

      听到价格确实公道,丁氏想到相公和文哥儿因田间劳作而磨破的衣袖当即狠下心,“便要半匹鸭蛋青再要三尺粉青棉布。“

      “好勒,诚惠三钱又三十六文,娘子便给三钱三十文吧。下次再来我们朱记布庄啊。“伙计动作干脆利落,不过片刻就将布疋包好。

      丁氏拿好布疋向外走去,远远地就看见李德成索性就站在门口等他过来,心想朱记不愧是这平乐县中最大的布庄伙计接人待物无一不佳,没有店大欺客也未曾因为她只身穿麻裙而怠慢轻视。

      看到庭娘抱着一大包布疋李德成脚步加快走过来将布疋接到自己手中道,“庭娘你不知道刚给咱们登记那个大人可好看了,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哦,对,风度翩翩,一表人才。“

      “人家拿笔的手那叫一个修长……以后咱家文哥儿、星哥儿若也得当个拿笔的多好,咱们这土里刨食多累啊……”

      “哎,对了,咱们去小甜水巷吃玉尖面。”

      丁氏见李德成在边上喋喋不休说个不停,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想到万一星哥儿随了他阿爹以后成了个话痨可怎么办才好哟。

      李德成怀中虽抱着半匹布但他体格健壮,两人脚程很快不消半刻钟就走到了小甜水巷。这条小巷四通八达和不论是到县衙还是主街距离都很近,其中美食多不胜数,美酒更是不知凡几。

      小甜水巷中大多都是做吃食生意的剩下还有几家则是卖调料的,当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能在这条小巷子中开下去馆子的都是老字号了,没点真手艺是不敢在这里开店的而其中最出名的吃食之一便是何氏玉尖面。

      何氏面铺是一家老夫妇开的小铺子,已经有三十多年风雨,门口的牌匾很能看出岁月的风霜,铺子虽然小但五脏俱全除了堂食的人还有许多人慕名而来专门来打包这玉尖面,可见味道上乘。

      “来两碗杂酱玉尖。”因店里已经坐满没有空位,李德成和丁氏只得在外面找了一个靠着树荫的小桌子坐下。

      “客官,您的两碗杂酱玉尖。”老何头端着两碗面过来。

      李德成赶忙接过,“谢谢老何了。”

      这玉尖面由于形状像纤白的指尖因此得名玉尖,老何头每日寅时就开始和面擀面做料头,高汤便要煮上两个时辰。

      “相公,这玉尖面真好吃。”丁氏嘴里嚼着面还不忘夸赞。

      何丰自豪道,“来我这的没有一个说玉尖面不好吃的。“

      他从二十岁就开始卖玉尖面,成千上万次的揉擀撑已经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开始时走街串巷只有小小一个推车后来他和娘子吕氏一起每天天不亮就出摊,天黑了才家去,经年累月小推车便成了这间铺子,他也从一个走街串巷的青年人变成了老何头,这间何氏面铺是他和珍娘一辈子的心血。

      三十年时间能酿出醇厚的酒香,自然也能将玉尖面做到极致,不论是筋道的面还是色香味俱佳的汤头都无可挑剔。

      两人付完银钱准备离去,不料李德成怀中的布疋被人撞掉,丁氏刚想发作怒眉瞪眼,“孟伯,怎么是你?“

      “怎么只许你们来吃这玉尖面,我便来不得了?“孟卜元道。

      丁氏讪讪,“哎,我不是这个意思,乡下娘子嘴巴笨,孟伯您什么时候回来的,怎得也不告诉我们一声呢?“

      孟卜元:“老头我手好脚好自然要遍览天下,哪用得着你们管。“

      “改日带两个小子到您家中拜访,我与相公就先家去了。“见孟卜元一副不耐的样子,丁氏只能拉着李德成的袖子先走了。

      等二人走到平乐大街李德成才问,“刚才那位孟伯是谁,怎得这么凶巴巴的?“

      丁氏解释,“相公别介怀,他是我阿翁生前的一位老友名唤孟卜元,孟伯的脾气本来就怪,以前总来和我阿翁讨论药理,两个人经常说着说着就吵起来,我想去劝架时两人又和好如初,时日长了便习惯了。“

      “孟伯一生只钻研医理尚未娶妻也无子无女,阿翁走后两三年,孟伯只留下书信一封说去云游,也不曾说过去哪什么时候回来,我却也有五六年没见过孟伯了,他走时文哥儿好似才五岁如今都是个半大的少年了。“

      “不知相公你还记不记得文哥儿出生时,那块平安锁便是孟伯所赠。“

      “原是这位孟老伯所赠,现下既已知道孟伯回来又是岳丈生前好友,改日我们带两个小子上门拜访不要失了体面。”李德成道。

      丁氏微微一笑,“我晓得,想来孟伯应当过得不错,他本就是肆意潇洒的性格,今日见面我瞧他竟和五六年前无甚变化哩,可见啊这精通医理之人也精通保养之道。“

      她突然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又扯着李德成往回走,”哎呀,碰见孟伯我都忘记买调料了,真是坏事了。“

      二人只能原路返回,采买完各种佐料才家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三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