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韬晦(二) ...
-
“伯言又有军务要去出去吗?”孙戎看着陆议,他正在整理带兵出征的行装。
“是啊,这次可能要去很久。地方有些远。”陆议停下手,走到孙戎身边,“这次要去丹阳郡平乱,还不知道那里情况如何。如果情势不利,三五个月也是有可能。”
“还有,这次叛乱平定之后,我应该会暂驻芜湖。我已经安排了人,两月之后,护送你还有府里的人回建业。主上也已经下了调令,会有新的县官来接替我。迁府的事,还要你多费心了。”
“回建业好啊,我又能见到姑姑了。”孙戎侧着头,有些开心地说。
“你若喜欢,便在建业多住些日子。也可以陪陪你姑姑。”陆议微笑着说。
“那迁府的事就交给我吧,我会把你的那些兵书都好好地装起来的。一定帮你平安带回建业。”孙戎笑着挽住陆议的手臂,“我也来帮你收拾行装。”
“有劳戎儿了。”
这次的山越叛乱规模颇大,头目更是得到了曹操的煽动,气焰嚣张。陆议刚刚到丹阳驻地,便连着接到了孙权的几封密信,着陆议务必尽速平定叛乱,莫留后患。
因为事起仓促,陆议为了行军速度,只带了两千精兵,轻装简行,抄山间小路日夜兼程赶到了丹阳郡治。而据前哨的探子刚刚打探的敌情,丹阳的山越居然已经纠集了一支过万人的军队。陆议刚听到军情之时也着实有些担忧,略定了定心神,便开始思考部署。虽然山越人数众多,但多是乌合之众,首领一旦被擒,下面的人自然如鸟兽散。而丹阳此地,山多树茂,丘陵起伏,极适合埋伏奇兵以及施展一些惑敌技巧。想到这里,陆议打开了地图,打算选一处合适地方,先把这伙山越的头目一网打尽。
在做了一段时间的休整后,陆议在新月这天的半夜召集了最为精锐的一千人,带上鼓角和牙幢,分散去山越大营的四周,或吹号,或擂鼓,造出大军压境之势。而剩下的一千人则跟随陆议,按照他的安排,分别埋伏在前军之后的几处山谷里,伺机击破出寨的敌人。
果然不出陆议所料,这些山越听到外面战鼓喧天,以为孙权大军突至,便从营寨里倾巢而出,惊慌失措,漫无目的地四处流窜和混战。陆议趁着这混乱,迅速整兵,直冲营寨,直接生擒了十几个山越匪首。这些匪首本就无固定立场,见大势已去,便同意交出手下兵勇和军械,以换取活命的机会。
这次的战斗陆议几乎兵不血刃就解决了这些在丹阳经年作乱,为非作歹的山越惯匪。这些山越同其他地方的一样,他们大部分是久居深山的山民,有些是为了逃避苛捐杂税的苦农,还有些则是身背罪案的通缉犯。陆议收兵后,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他们大多面有菜色,身体羸弱,若非乱世人如草芥,他们也不至于为了生存而作恶。
陆议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聚集在一起的战俘说:“我知道,你们并非故意与孙将军为敌,出为越匪,也是为生计所迫。若你们愿投降,不再作恶,我会上启孙将军,赦免你们的罪行。愿意从军的,可以入伍,投孙将军麾下;若不愿从军,我也可以将你们带去附近的城镇,为你们安排住所,你们可以以良民的身份,好好生活下去。无论哪种,你们都不需要再待在这深山中,过这种刀口舔血,暗无天日的日子。”
人群里传来各种窃窃私语的声音。
“这人不会是想骗我们投降,然后杀了我们吧?”
“……不会吧,如果是这样,刚才就该动手啊,何必把我们抓起来。”
“若是投了这军队,是不是也能有顿饱饭吃了?”
“我年纪大了……也想过两天安稳日子啊……”
“看这将军面相,不像是骗人的。”
“……”
突然有人站了起来,说:“我想跟着将军,我想吃顿饱饭……”
“你能带我们去镇上吗?”还有人有点害怕地问。
陆议走到高处,大声对这些人说:“我陆议言出必行。想要投将军麾下从军效力的,去左边报上姓名,我的手下会给你们登记安排营帐和军粮;想要去城镇入良籍的,去右边,会有人带你们去附近的县衙登记造册。”
这大约是陆议掌兵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行动。自去海昌外任,他的队伍,从最初的几十人,变成了几千人。而这次仅仅丹阳及周边,陆议就收编了一支万人的队伍,还充实了丹阳郡的户数,可谓一箭双雕。
完成了这次平乱后,陆议即刻启程返回丹阳的驻地,打算给孙权写信,报告战果。偏巧,孙权从建业转给陆议的军报也刚刚到了丹阳 ——
——刘备与曹操会猎汉中,曹操败退。刘备全具益州,自立为汉中王。
陆议察觉到了孙权来信中那带着些许不忿和不安的微妙意味。
行辕窗外,也变了天。
陆议在丹阳短暂停留了两个月。新招募的这些山越新兵虽然以前也有作战经验,但毕竟不是真正的行伍。陆议不得不花费了一些时间,亲自操练这群曾经的杂兵。这不仅仅是为了军队,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性命,毕竟战场上刀枪无眼,他们要面对的可能是曹操和刘备强大的步兵战甲。
孙权新的诏令也已经到了丹阳,命陆议前往芜湖暂驻。随着诏令一起的,还有孙权转寄来的一封家书,孙戎已经到了建业,孙权已经安排她回将军府暂住。
孙戎已经回到建业,陆议也决定立刻出发去芜湖的驻地。
不过他还担心另外一件事,便是先前看到的刘备全具益州的军报。如今刘备经川地取益州,长江上游已经尽数为刘备所占。而如今刘备麾下的关羽正占据着江陵和公安两处,他们已于蜀地汉中连成一片,牢牢把控住了长江中上游。
也不过十年,谁也不曾想到,当初尚投靠于孙权荫庇下的刘备,如今竟先孙权而称王,成了一方诸侯。同时还坐拥荆益二州,扼住了江东的西口。而孙权依旧还是领着那个不上不下杂号的将军,未进寸步。
在从丹阳去芜湖的行军路上,陆议的脑中不断地想着如今江东的长江防线。虽然江东依靠着长江下游巨大水势所形成的天然屏障,对曹操隔江对峙,但每年入秋随着进入长江的枯水期,下游防线的压力便会陡增。如果这个时候,上游刘备带着江陵水师顺江而下,江东将两面受敌。想到这里,陆议立刻命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尽快去芜湖扎营。他需要即刻将这件事向孙权回报。
孙权仿佛也有着这种默契。陆议刚到芜湖,便再次接到了孙权转来的军报,关羽已从江陵起兵,直奔襄阳曹仁所部。关羽此举应当是与刘备出汉中相配合,两路出击对曹操连续打击。若是关羽拿下襄阳,那么荆襄通道就会被打通,无论是刘备想要直驱许昌亦或是顺江而下,一切都尽在掌握。
到时候,且不论曹操如何,江东都只能任人鱼肉。
正在思考之时,陆议的亲兵进了军帐报告:“陆部督,岗哨刚刚接到军报,吕将军病重,孙将军特准吕将军回建业养病。如今吕将军的车骑正在据我军驻地十几里开外的地方驻扎。”
“吕将军病了?还到了芜湖?”吕蒙突然出现在芜湖境内,让陆议有些意外。他思考了片刻,便立刻询问了吕蒙的驻地位置,“你去挑几个轻骑随我出发,我要去拜候吕将军。叫军队原地待命,等我回来。”
陆议在吕蒙的营外递上了自己的名帖:“属下孙将军帐下右部督陆议,奉孙将军命驻军芜湖。属下不久前收到吕将军返建业养病的文书通告,现特来拜见吕将军。”
吕蒙正躺在营帐中读书,听到来人报告,便轻咳了两声,“请陆部督进来吧。”
陆议走进了吕蒙的军帐,先恭敬地向吕蒙行了军礼。吕蒙正躺在行军榻上,一旁的桌上放了不少药品。行军锅灶里似乎还在煎着汤药,苦涩浓烈的药味盈满营帐。吕蒙正坐起身,有些气短地说:“陆部督请起身吧。你我同为孙将军属下,无需此大礼。”
陆议站起身来,认真说道:“吕将军乃主上大将,既是属下的上官,也是前辈,礼不可废。”榻上的吕蒙,虽然面容透着一丝病色,但是身材颀长健壮,容貌英武,眼神毅然,是一副极为精干的武将模样。虽然各地的将领之间会经常互通驻地军情,却往往并没有什么机会谋面。陆议也是第一次亲见吕蒙。
“主上也是抬爱了,我这病是老毛病,本想着就在驻地养着就可以了。可主上说建业同京口的名医多,便嘱咐我一定要回去。这才赶着从陆口回去。”吕蒙对着陆议说着,“陆部督这次是在丹阳郡那边剿越吧。听说,收获颇丰?”
“吕将军谬赞了。属下收编了一些军力和良户,都已经安排入伍和入籍了。”陆议回答道。
“甚好,甚好。不知陆部督此来我这儿,可是有什么军务相商?”吕蒙调整了一下坐姿,又拿起一旁的外衣,披在身上。
“回吕将军,属下最近收到了主上转来的军报。关羽已发兵襄樊,意在攻城以通荆襄。公安江陵正无首。若是荆襄通道洞开,长江下游便是两面受敌。属下如今在沿江驻军,江东如何应对,还望吕将军能够指点一二。”战机紧迫,陆议并未客套,开门见山,打算尽快说明来意。
“陆部督所虑,我也深以为然啊。不过,那关云长乃熊虎之将,只怕不好商谈啊。先前湘水之事想必你也知道。如今的同盟也只是勉强维持。”吕蒙长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这事,怕是要从长计议。”
陆议顿了顿首,说:“吕将军常年与关云长相邻,想必最是了解他的脾性。如今他将那曹仁逼得困守孤城,又连续折煞于禁和庞德,正是骄矜大意之时,这正是主上拿回江陵的好机会。此机若失,无论他将来是破了荆襄还是兵败撤军,江东将会继续陷入被动。”
吕蒙抬眼看了看陆议,陆议此刻表情凝重坚定,想必是早就准备了这番说辞。他捋了捋胡子,清了清嗓子,“伯言啊,你说的也是我想的。不过那关羽江陵公安的驻军绝非乌合之众,江陵城坚不可摧,不可易图啊。”吕蒙长叹一声,“而且,你看我这副身子骨,已难堪重负。军医说,我若是再不休养,只怕……若非如此,主上也不会恩准我从陆口离开。”
“时不与我啊。”吕蒙有些无奈地说。
陆议心中有些许失望,还有一些奇特的预感。他思考了一瞬,还是站起身来恭敬地对吕蒙说:“将军所言,属下皆明。还望将军多保重身体。若是将军在建业可以面见主上,还望将军和主上再做商议,此机若失便难挽。”陆议站起身,向吕蒙行了礼,“属下这就告退了,还望将军早日病愈。”
“多谢。”吕蒙对陆议笑了笑,突然想起来了什么,“陆部督留步……陆部督,听说,你迎娶了前讨逆将军的姑娘?”
陆议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怔了一下,但还是坦然答道:“正是。主上赐婚,属下是在三年前迎娶了讨逆将军的次女。”
“……没事了,我只是突然想到你同主上似乎是有亲。”吕蒙摆了摆手,“陆部督早些回营。有劳你今日来看望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