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0、企业培训 ...
-
几天过后。江北各乡镇的企业会计,在收到江北国税分局发出的培训通知后,纷纷朝江北赶来。
培训班未开班,江北国税分局来了几名手拿笔记本的会计们。
他们是叠翠乡火炮厂的黄副厂长,以及叠翠乡水泥厂的卢顺芬会计,还有龙泉乡植化厂的李铭宽、以及江北老城缝纫社的金小会。几人弄不清培训的地点,想到分局问一问,被张兴福一阵喝斥,问他们,你们是不是连烧香都摸不到庙门?人人哑然失笑,出了分局,紧急赶往江北镇政府。
人人进了镇政府大门,这才发现走对了地方。一楼的院坝,人头攒动,站的全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家企业会计。
培训班未开始,董留成站到了培训班的门外。看着从四面涌入的人越聚越多,黑压压一片,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大声叫着王志山,问他,我们是不是换个地点?
负责安排培训班教室的李根荣和王志山奔跑着,气喘吁吁。
原先计算过三个乡镇的二百户企业,人数压缩再压缩,仅通知了八十户企业的人来。可当天一盘点,人数增了近一倍。原定一楼的镇人大会议室坐不下人,两人紧急请示张庆延书记,临时起意,将培训班地点改成镇政府最大的四楼大会议室。
接到通知的人群,陆陆续续朝四楼赶去。
四楼能容纳上百人的会议室,一时间人满为患。没有座位,有人搬来了凳子,放进了会议室的走道里。讲台最前方的空白地带,由几条长条凳占领,成了年轻人加塞的领地。有人来得早一些,想独占鳌头,多抢占一两个座位,留给未及时赶到的人。空座位起了纠纷。几人因为占座,起了争吵,最终座无虚席。
原定上午八点半的开班时间一到,董留成手拿的话筒一通电,发出了一阵刺耳的尖叫声。
闹哄哄的会场,安静下来。
董留成在开班仪式上作了动员讲话后,坐在会场的人看着上台的人次序上台,开了讲。
人越聚越多,开讲的声音回荡在整个镇政府的上空。
张庆延书记被惊动了,出了办公室,上了四楼,想看看这次盛况空前的培训班,是个什么样?
等他上了四楼,这才发现门外的走道坐了不少人。人进不去教室,他站在外头的走道里,隔着窗子,看着负责讲课的王志山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开始了授课。
培训明显做了充足的准备,台下的三至五人分发着讲义,带给企业们最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再结合本地企业实际,边讲解边操作会计实务,从企业开设到正常营销,讲得精彩。
培训由于太过于务实,谁都不愿意离开。
事前准备留有的休息时间,被人举手提议取消。
有人的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
当天的培训持续到正午时分。下午继续,直到晚间六时,才宣告一天的结束。
负责讲课的王志山在下课前留了作业。作业是一份印刷的试卷题目,以及要求做出最后财务报表的空白表。
出了教室的异常兴奋;未出教室的将王志山围在讲台,和他讨论着感兴趣的内容。
晚饭后有人再次折了身,要进教室。
王志山请出李根荣,为要在教室完成当天作业的人,留了灯。而他,胡乱吃过几口饭后,回了教室,为有疑问的人讲起了作业。
这一晚,江北镇政府的四楼,破天荒亮了灯光。
天上的月亮散发出清幽的光芒,照在地上白白的。四楼的教室的光光,亮亮的。等到最后的王志山和完成作业的人走出教室,已经是夜间十二时。人人在这样的时间似乎并不感觉到困乏,说这说那,像打了仗胜的战士一样。
这一晚,王志山在培训班直到深夜。
第二天一早,他继续了培训。
培训的内容是发票的取得和开具,以及相对应的会计处理。
原定一天半的培训,被激动的到场人员,要求延期。
延期的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培训最终推迟,成了三天。
这是一场规模和时间超前的培训班。
放在以前只有县税务局才会有的财会培训班,如今破天荒在江北落了地。人们奔走相告,说是江北就有了培训班。兴奋的企业会计和负责人,不断走进了培训班,加入了培训的行列。
为培训懊恼的,是分局的张兴福。
此前,他为这次培训班,一直与董留成争执不断。
最初他认定培训会计是财政局的事,甚至不惜找来财政所长,要他上财政局请来师资;财政所长拗不过张兴福,只有去了县财政局一趟,找到财政局长,可被财政局长一语否决,说是不能派来师资。
这下,张兴福改弦更张,提出分局经费紧张,不能由分局出这个钱。
这话无异于将了董留成一军。
他不甘心,悄悄上镇政府,找到了张庆延书记。
张庆延书记得知此事,当即拍板,说国税分局不等、不靠、不要,提出来培训当地企业会计,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举双手支持。要场地,我出;要资金,你们让企业来凑。培训嘛,小猪吃小猪背,该花的钱就花。当然,钱不够,大家吃个拼盘,我们镇政府出一部分,受训企业出一部分,问题不就解决了?这种好事,咱没条件,创造条件要上;有条件,咱们自己上。有我做你们后盾,你们担心什么!
张庆延书记的表态,将张兴福噎个够呛。可书记发话,他不好再唱反调,只有将自己的怨气,咽到了肚子里。
培训班大张旗鼓,办上了。
没有人知道,培训只是董留成和王志山要走出的第一步。
两人要借培训班,打开分局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突破口。
这是那一晚,两人在王志山宿舍,一宿未睡想到的。
他们要的,是如何改变现状、推陈出新?
之所以想到改变,是因为,近几年,人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突飞猛进的纳税企业和个人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到如今已是七百余户。
光是其中的企业数量,就由过去的几十户,猛然翻倍,达到了两百户之多;另一头,个体户纳税人,也由过去的一、两百户,突破五百户关口,站上了五百七十户水平。如此庞大的纳税群体,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分局人手,人少事多,疲于奔命,像是消防队员一样,在大火面前无计可施。
如此不堪,董留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几次想促成张兴福抓大放小,管好大户,提升重点,奈何敌不过张兴福抱定“再小的蚂蚱也是肉”的说词,十几双腿奔波在三个乡镇之间,像是过去刀耕火种的简单劳作,只会带来广种薄收。虽然表面上做足了既不丢西瓜,也不放芝麻,可分局人手不足,只能重新整合,另辟蹊径。
要想改变,谈何容易。既要顺应企业需求,又要抱住既有不放,摆在董留成面前的,成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两人陷入了剧烈的争论中。
想着这些,董留成和王志山的目光,不约而同看向了企业培训班。
举办培训班的初衷,是借助企业培训班,贴近企业,想企业所想,再引进外头的先进做法,找出突破口,来一场实实在在的改变。
可一连三天的培训班,全然耗光了两人最后的一点力气。
培训最后一天的头一晚,王志山向董留成说着培训班收集来的不同声音。
可董留成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睡去。
看着他疲惫的睡姿,王志山没有叫醒他。
他的疲惫王志山懂。
一个人到中年,不仅为家庭所累,还多了身为单位二把手的艰难与焦虑。
今日的董留成,压力越来越大,精力早已大不如从前。他每天睁开眼得拼命工作,回了家,还得做家务、带孩子,像是一双腿奔波于十字路口:上边是老去的父母,下边是孩子的生病拉扯;左边是工作,右边还忙得是琐碎的慌慌张张。鸡毛蒜皮,碎银几两,他力不从心,再不能像年轻时一样任性追求诗意,心怀理想却被生活左右!
如此焦虑,伴着培训班,走到了尾声。
培训班的最后一天,仍让二人没有找到任何的改革思路,两人暗暗焦急。要是培训班结束,再找不到下一步行动的发力点,那一切白废。二人还得回到从前,再次陷入黑暗中的摸索。
机缘巧合,机遇总在不经意间。
培训班的最后一天,也是税务征期最后一天。
这天的培训班,因为几名会计举手要求王志山培训如何报税,课程临时调整,增加了纳税申报与缴纳。
课后,有人请王志山一同去银行,实地检验解缴税款的手续和程序。
王志山去了。
他和几名会计一道,出了培训班,走进了工商银行的银行柜台。
一同前往的会计中,有叠翠乡水泥厂的卢顺芬会计、叠翠乡火炮厂的徐永龙会计。两人是资深会计,不仅率先完成了作业中的财务报表,还编报出了自家企业的财务报表。培训前,两会计先到税务分局拿到了李云焕开出的完税凭证,眼下进了银行,便可直接交由银行划拨税款。
人在银行网点,王志山看着银行的柜台人员罗云雄,接过卢顺芬和徐永龙的完税凭证、银行预留印鉴,一番审核过后,开始了解库操作。
就在王志山瞪大眼睛,看向罗云雄,想看清楚他解库是如何操作时,罗云雄手中“当当”两声章戳声响过后,两份盖了鲜红印章的完税凭证,递出了窗口。
卢顺芬和徐永龙拿完税凭证在手,说了声“行了”,催促王志山往外走。
愣在原地,呆若木鸡的人,成了王志山。他不知卢顺芬和徐永龙要自己前来的意欲如何,更不明白如此简单的税款解库,问题在哪里?他一脸不解:
“两位。既然税款数字你们知道,填完税凭证也不难,你们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先到我们税务分局跑一趟,拿了完税凭证,又来跑银行一趟?跑过银行,你们最后又得把其中一联交到税务局?中间的过程是不是没有必要,可以省的?你们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多跑一趟呢?”
卢顺芬和徐永龙会心一笑,点头道,
“王师,你这个说法好是好,可关键问题是,你们国税局不给我们空白完税证,我们只有先到你们税局去开完税凭证,再跑回银行转账,最后又得到你们税务局一趟,交回银行解库单据。说白了,没有完税凭证,原本属于出纳的事情,就得我们会计来。这不仅增加我们会计的工作量,还让我们多头跑。过多的,我们不说了,光就完税凭证,我们的想法,按你所讲,不就是一份企业的支付凭证吗?把它像空白支票一样,交给我们保管,银行可以,你们国税局为什么不能呢?你以为我们愿意在税务局和银行中间三天两头跑,不烦吗?特别我们两家企业都在叠翠乡那种山头上,光是缴税,就得我们跑一天的。”
这下王志山全明白了。原来卢顺芬和徐永龙要自己的明白的问题,全在这里。
回到分局,王志山第一时间去找了李云焕。
他尝试着去问李云焕:你能否像申领发货票一样,把完税凭证一并领给企业,让企业如卢顺芬和徐永龙所说,不用来回跑,交由他们自己填好完税凭证,交由出纳到银行缴款呢?
这话问住了李云焕。她直愣愣地看着王志山,一脸茫然。显然,她不能理解王志山的所说,只有起身去找了张兴福。
问题报到张兴福处,张兴福迟疑着,不敢自作主张。
事情交到董留成跟前。
他很快明白了王志山想法,眼前一亮,当即启程,去了县国税局。
人到县国税,他找了计会股长胡英。
胡英眨巴着眼,说这事没有人提过,其余的合情合情,就一点,我在担心把完税凭证交给企业是不是安全?
胡英的这一问,董留成早有准备。他当即道:
“胡股长,完税凭证不过一种支付凭证,而且是单向支付,只能由企业把税款缴进国库,拿到它无利可图,成不了危险品;和它相比,像增值税发货票,能抵扣税款,虚开是要人命的。就连增值税发货票这样要命的东西,税务局都能领给企业保管,怎么到了完税凭证,就不能呢?”
胡英对着董留成的反问,倒是无话可说。可多年的惯性告诉她,理是这样的理,到了实际工作,又是另外一个天。她不想冒天下之大韪,去冒本不该冒险。为此,她迟疑着,不肯冒然答应董留成。
双方争执不下,找上了汪杨兴。
看着汪杨兴一时迟疑不决,董留成从口袋中掏出了一份《税务信息简报》,递给了他。
汪杨兴接过简报,不住点头。
在董留成递来的简报上,上级最新出台的“三自纳税”试点消息,赫然在目。简报让胡英再没了声音。
最终,胡英迟疑着,让董留成试试。
只是她实在担心票的安全,再三叮嘱:一定要慎重,避免发生丢失啊、企业胡乱开票被上边考核扣分啊等等情形。考核扣分是我们的命根子。你们要搞,可不能坏了根本。悄悄行事,切莫弄出什么漏子来!
谢过胡英,董留成回了江北。
县城一行,解决他的后顾之忧。他决定在江北先行先试企业“三自纳税”。
王志山一连几天,通知几家上规模的企业,前来分局领取了完税凭证,由企业自行保管、自行开票,自行到银行缴库。中间跑税务局的苦差事,自此取消。
企业欣然接受。在试过一个月时间后,企业交到各家银行的完税凭证,由银行交到税务分局的李云焕手中,一盘点,相安无事。
首试告捷。
董留成大喜过望,不住感叹小小的尝试,撬动的,竟然是企业每月缴税要到国税分局的老路子!
时间到了下一个征期。
国税分局再没了企业人员蜂拥而至的热闹。
热闹的分局,门可罗雀。
张兴福坐在他的分局长办公室,冷冷清清。
一个人不习惯,他嘟囔着骂了几句,开出车,背上鱼杆,去上海湖钓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