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土 ...

  •   一、土壤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对土壤产生不同的概念。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中养分、水分、空气、热量四大肥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背,看思路)
      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占据一定的不变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界面上,是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它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
      1、 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2 、土壤圈与水圈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3 、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
      4 、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三、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记点)
      1 、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包括土壤物质循环的能量变化,生物转化,水循环,碳、氮、硫、磷循环及环境效应。
      2 、土壤圈与人类生存条件,包括土壤资源区域性开发与管理,综合农业中的动态变化,土壤对农林适宜性评价,营养元素的空间调控,土壤圈的各障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
      3 、土壤圈与自然环境,包括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圈中的空间分布、迁移、转化及动态变化,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分布、变化、迁移、浓集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及调控;土壤在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优化模式。
      4 、土壤圈与全球土壤变化,包括自然与人为条件下的土壤圈内不同土壤类型历史演变;现代成土过程基本特性变化预测;土地退化,土壤痕量气体的通量及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5 、土壤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包括土壤胶体表面的性质。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化学行为,土壤水分性质,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学性质,根据主要微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土壤有机质组成,性质,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

      四、土壤形态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与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它是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由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五、土壤的物质组成(重点背)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等三相物质组成的。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一些活的微生物,按重量矿物质占95%。液相和气相占5%,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状态。
      (一)土壤矿物质(背)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土壤的“骨骼”,土壤矿物主要组成元素。
      地壳中已知的90多种元素土壤中都存在,按成因可以分为土壤矿物质基本上来自成土母质,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质:由原生矿物质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
      土壤次生矿物分为三类: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二)土壤有机质(背)
      土壤有机质概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生成的物质。
      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包括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水质素、含硫含磷化合物。
      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转化的作用。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有机质的转化两个过程
      1、矿物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有机质的过程。
      2、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和聚合成一系列黑色高分子有机物的过程。
      (三)土壤水分(背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
      土壤水分是土壤重要组成成分和重要的肥力因素。它不仅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生态因子,而且也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介质,它存在于孔隙中。

      六、土壤水分类型
      吸湿水:土壤颗粒表面张力所吸收的水汽,不能移动,植物不能吸收。
      毛管水:毛管孔隙中毛管力所吸附保存的水分,是自由液态水,是土壤中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分为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
      重力水: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值)时沿土壤非毛管孔隙向下移动的多余水分。

      七、土壤水分的来源及消耗
      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和灌溉用水,水汽的凝结也会增加少量的土壤水。
      消耗主要有土壤蒸发、植物吸收利用和蒸腾、水分的渗漏和径流。
      土壤水分平衡 : △水=水收入-水支出
      ㈠土壤空气(了解与大气的不同)
      主要来自于大气,组成成分和大气基本相似,质和量上与大气有所不同。
      土壤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比大气中含量高而氧气含量比大气低。
      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大于70%,大气中小于4%,相差甚远。土壤固氮微生物能固定一部分氮气,增加土壤氮素含量,而土壤中进行的硝化作用和氮化作用,氮素又转化为氮气和氨释放到大气中,二者基本保持平衡。

      八、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背土壤机械组成)
      (一)土壤机械组成(背概念)
      组成土壤的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土壤的机械组成或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为标准的土壤质地的性质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运动,也影响养分的转化(质地和有效水容量之间有密切关系)。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结构类型,含粘土高的土壤易形成水稳定性团聚体和裂隙;细砂或极细砂比例大的土壤只能形成不稳定结构;粗砂无法团聚。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
      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高度分散粒径在1~100mm之间的物质。
      土壤胶体的种类:按其成分和性质有三类:
      土壤矿物质胶体,包括次生硅酸盐,简单的铁、铝氧化物,二氧化硅
      有机胶体,包括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土中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通过各种键(桥)力相结合的有机-无机复合体。
      土壤胶体的性质 1)巨大的表面和表面能;2)带电性;3)分散和凝聚性
      土壤的离子交换:土壤胶体表面与溶液介质中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相交换。
      (三)土壤溶液
      土壤溶液是土壤中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液中所含物质有以下几类:
      ①不纯净降水及其在土壤中接纳的溶解性气体
      ②无机盐类
      ③有机化合物类
      ④无机胶体类
      ⑤络合物类
      土壤的酸碱反应:土壤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解离出H+和HO–数量中和。
      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m++n电子≒还原剂。
      土壤的缓冲性:土壤加酸或加碱时具有缓冲酸碱度改变的能力。
      淡灰色部分看一下就行,作为了解。

      九、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记住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 。
      ㈠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物质,被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
      ㈡生物小循环: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来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有机物。

      十、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1.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
      以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基础。分类系统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7级,以土类和土种为基本分类单元,共分12土纲,27亚纲,60土类,234亚类。
      2.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以定量化、标准化为特点。

      十一、世界土壤分布(了解一下,基本专业素养)
      ⒈亚欧大陆土壤分布规律
      在大陆内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及砖红壤等;在大陆西岸自北向南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
      ⒉非洲大陆土壤分布规律
      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呈对称性地带分布依次为砖红壤、红壤、红褐土、红棕土、荒漠土。
      ⒊澳大利亚土壤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呈半环状,自北、东、南三面向内陆河西部依次分布为热灰化土、红壤和砖红壤、变性土、红棕壤、红褐土、灰钙土、荒漠土。
      ⒋南北美洲土壤分布规律
      北美洲由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延伸,土壤表现为干湿度地带性分布,由东而西土壤类型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东部因南北走向山体不高,土壤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至南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

      土壤分类(有木有发现它正好与13种成土过程对应呀)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