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生 ...
-
一、群落演替
1、定义:随着时间变化,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的生态过程。
2、发生原因
气候、土壤和地貌等外部环境的变化
群落自身活动等内部条件的变化
植物体迁移和动物活动
人类活动
3、分类
原生演替: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首先在原生落裸地上出现先锋植物,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群落演替。
次生演替:以前有过植被覆盖、动物生存的群落演替,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原有的生物消失,但是土壤中还保留了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
4、意义
群落演替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了这种规律,我们可以合理地预测群落的未来,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草原地区合理分析草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
二、主要陆地群落类型
1、热带雨林
分布于赤道附近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群落结构十分复杂,绝大部分高等植物是木本,伴随着丰富的藤本和附生植物群落。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季相变化不明显。
动物种类繁多,以昆虫爬行类两栖类为最,数栖种类多,地栖种类少。
2、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群落)
分布于干湿季节对比明显的热带地区。
萨瓦纳群落以高1米以上的乔木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草被层占优势,草被层上散生着一些旱生乔木。
草食动物占明显优势,地栖种类多,穴居善跑类突出。
降水具有季节性,所以有蹄类和鸟类有季节迁徙,数量季节变化明显。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较分明。
生物种类相当丰富,种类结构仅次于热带雨林,高度明显降低,乔木分为两层,林灌较整齐,灌木层和草本层明显,藤本和附生植物不如热带雨林繁茂。群落外貌终年常绿。
动物种类丰富,昆虫鸟类繁多,爬行和两栖类较多。
4、落叶落叶林(夏绿林)
分布于温带中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高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乔木具有宽薄叶片,夏季旺盛,冬季落叶,季相变化明显。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清楚: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极少有藤本和附生植物。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明显,有少量针叶林分布。
动物主要有松鼠、鹿、熊、狐狸、狼等。
5、针叶林(泰加林)
分布于寒温带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植物种类贫乏,优势种为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垂直结构简单:乔木、灌木、草本、苔藓地衣层、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
动物种类贫乏,大部分鸟类有季节迁移,许多动物冬眠。
6、温带草原
分布于内陆干旱到半湿润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冬季严寒。
群落结构简单,一层到两层,季相变化频繁明显,主要生产者为旱生多年禾本科植物。
动物以穴居、啮齿类常见,多具季节性休眠、迁移、冬储食物习性。
7、荒漠
分布于极端大陆性气候区,夏季高温,日较差大,降水极少,干燥多风沙,土壤营养物质贫乏。
植物生存受到限制,有较少的旱生小乔木、小灌木稀疏分布,种类贫乏,结构简单,覆盖率低。
动物种类较少,主要为爬行类、啮齿类、鸟类和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