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17、
      “咳咳……”
      窄小的房间里,传出阵阵激烈的咳声。
      荀彧以袖掩口,用力地咳着。连日来疲劳不堪,心情又跌到低谷,身体终究承受不住,发起高烧。全身出虚汗,手脚软绵绵的没力气,嗓子也干痛得像是火烧。从下了战场跟着曹军到这里,完全是一口气在撑着,现在一松懈下来,靠在墙壁上一动都不想动。
      咳嗽好半天才被压制下去,无力地松开手,看见袍袖间满是灰尘泥土,原本霜色深衣已成了灰黄色,上面还有大片血迹,让荀彧皱起了眉头。
      肩膀和腿上的伤处火辣辣地疼痛,但痛到现在,多少习惯了。料来不是伤筋动骨的伤势,忍一忍也就过去。
      他抬头打量着这间房屋。这个所谓的“牢房”相当整洁,门窗干净,有床,有坐席,有案几,墙边还放着一盆打好的水。只是似乎多年不见阳光,感觉一股潮湿之气从脚底扑上来,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压抑着咳声,荀彧摸了摸腰间挂着的一个香囊。这香囊是闲暇时佩上,之后战事连绵,衣不解带,香囊被雨水泡被汗水浸被血水染,早就不成模样。但荀彧还是把它解了下来,凑到鼻端轻嗅。
      没有香气,只有淡淡的血腥味,淡到几不可闻,但又无法忽略。好像丝丝缕缕的线,缠绕在他的鼻端。让他蹙拢了眉峰,微微一叹。
      并不是为了这个香囊可惜,而是想到这香囊就和他自己一样,既然上了战场,就不得不沾染血腥。以后不管他再佩戴多少香囊,都无法驱除这股血腥,他亲手沾染的血不能洗脱,而且,还要继续沾染更多。
      但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后悔,也不回头。经历了这番失败和挫折,不仅不能退缩,反而更要坚定继续前进的意志。
      不能放弃。那样的绝境他都度过了,现在只是临时的挫折而已。

      荀彧放下香囊。努力挥去头晕发热的感觉,坐直身体。一手去头上解开冠带,披散三千青丝,重新打理起来。仪容是人的精神面貌,是整肃从容的心境,即便到了这个地步,他也不能有衣冠不整、满脸颓废的模样。
      以手指代替梳子,将纠缠了沙尘的头发理顺。高烧让手指都有些抖,握着的头发也不时散落几根。但此时荀彧的头脑却是无比清醒。因为没有力气再调动感情,理智反而能不受干扰地冷静分析。
      其实并不担心自己的性命。一则他的身份屡屡帮他的忙,大将军何进正与张让等宦官斗得激烈,势必要拉拢士党,不会杀他而激怒世家。二则董卓在颍川剿贼不利,本就受到朝廷处分,又确实屠杀良民以冒功,反正董卓都死了,活着的人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有罪说成有功,只要活下去,总有一天会安然出狱。
      真正要担心的是他的部下。经历千难万险淬炼的军队,是他重生以来最初也重要的筹码。如果这支军队被别人吞并,他的努力全都付之东流。
      为了这支军队,他不能在牢房里呆得太久。
      想要免罪,必须游说洛阳权贵。荀彧理所当然地想到了正在洛阳为官的荀攸。半年前应何进之召入京,听说正任黄门侍郎,官虽不大,却是皇帝近侍,有相当大的周旋空间。
      只是而今状况,想与荀攸取得联系,也是不容易的事啊。
      一边想着,一边将头发梳通,挽好,用簪子将发冠固定。又将衣襟和袖口细细抚平,对着盆中水照了一照,虽然形容憔悴,却是恢复了端整修雅的仪表。
      也代表着,他已经沉静下来的心情。

      恰恰在此时,脚步声靠近,一人隔门报道:“荀先生,曹将军来访。”
      身为阶下之囚,这种通禀实在客气得过分了。荀彧转过身,掩去眼底的不解,道:“请进。”
      门被打开,不一时,脚步沓沓,曹操由外大步而入。
      看见荀彧正襟端坐的模样,曹操眼光一闪,不掩饰自己的赞赏:“身处囹圄而不改修雅端美,荀先生好从容的气度。”
      “不必谬赞。曹将军有什么话,请直说吧。”厌倦心机和试探,阵阵高热带来的身体虚软,更让荀彧急于听曹操说出重点。
      “呵。”看出荀彧的不耐,曹操却依然不紧不慢,摆手让从人退下,方才说道:“还是那句话,文若,入曹营如何?”
      又来了。
      荀彧压抑着用指尖揉额角的冲动,刚想回绝,却被曹操下面的话截住。
      “退一步说,结盟如何?”
      荀彧愕然抬头。
      “……结盟的意思是?”
      “两军之主,结为盟友,就是这个意思。”曹操神情十分轻松,好像笃定荀彧一定会答应这个建议。
      房里一时静默无声,片刻,荀彧困惑地道:“为什么?”
      他摸不清曹操在打什么主意。利用他打击董卓也好,落井下石捉拿他也好,都可以认为是曹操基于利益所为,但如果结盟,对曹操有什么好处?
      这根本不符和曹操的个性,直接把他杀掉然后收编他的军队会更像曹操一点吧?
      “想笼络你。”问的含蓄,回答的却直言不讳。曹操坦然一句心声,把荀彧说得哭笑不得。
      拜托,哪有当着人的面说要笼络人的?他的前任主公是想玩以诚动人,还是太有信心,笃定他翻不出手掌心去?
      曹操轻拍手掌:“不用急着回答我,你有很多时间可以考虑。不过你的部下都被我临时收编了,如果你拒绝,他们会全部归我啊,荀文若。”
      这等于说,只要荀彧拒绝,就会陷于牢狱之灾,手下的军队被曹操蚕食。但反过来,若荀彧答应,曹操会帮他洗脱罪名,脱离囹圄——关在牢房里还叫什么结盟,当然要放出来才行。
      见荀彧沉默,曹操一笑,话锋一转:“在这之前,还有些事情必须你去处理。”
      “什么?”
      曹操示意他起身:“随我来。”

      来到箭楼上,荀彧一时不能消化他看到的景象。
      就在下面,曹操的营盘外面,很多衣衫褴褛的百姓聚集着,放眼望去数不清人数,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人们不安地向前挤,看到曹营门口明晃晃的刀枪时,又畏缩地退回去。
      没人说话。百姓们沉默地看向营内,人头攒动。有些人踮起脚尖,用力向营内望,似乎在寻找什么。
      荀彧疑问地看曹操,却见曹操神色肃然,似是从肺腑中发出一声叹息道:“民不可欺啊……”
      荀彧尚未明白,忽然听到了声音,有人发现了箭楼上的他们,尖声叫:“荀先生!”
      这一声,人群顿时骚动起来,他们抬头看见阁楼上的荀彧,便着急地向前推搡,嗡嗡地念着,都是荀彧的名字。
      渐渐地变成了大声的呼喊,有人挥舞手臂,有人高声喊叫:
      “荀先生!”
      “荀先生是冤枉的!”
      “董卓该死!”
      零散的喊声很快汇聚成浪潮,又汇聚成一个统一的声音:“荀公活我!”
      “荀公活我!”

      “他们是来要求我放人的。”呼喊声中,曹操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似是感慨,又似质问,“其实……你做了什么,值得他们如此?”

      是啊,他做了什么?
      荀彧恍惚地向下望去。无数双眼睛,并不明亮,也不智慧,但是却带着从未见过的热切,热情地仰视着他。这些人冒着被定为篡逆杀头的危险聚集在这里,挥舞着拳头,用尽力量,张开口大声呼喊,只为表达一句董卓该死,荀公冤枉。
      而他做了什么?只是给了一些粮米,只是杀掉了一个欺凌他们的董卓。甚至发粮米是为了让他们参军效力,杀董卓是因为被逼到绝境不得不为。可是就是这样渺小到可怜的恩惠,竟让成百上千的小民百姓聚集在这里,克服着天性中的怯懦,试图挽留他,试图洗脱他的罪名,对他发出了“活我”的呼声!
      何德何能啊!
      如此容易满足,到底是因为太朴实,还是因为早就绝望了,所以即便是一粒米一滴水的恩惠,也是求之不得的奢侈?
      手在不知不觉间握紧了栏杆,一股酸涩在胸中冲突,哽住喉咙,冲至眼底,逼仄了满眼湿意。在战场上不曾落泪,千辛万苦却为人作嫁时也不曾落泪,而如今,下面人们浪潮般的呼声,竟然让荀彧无法克制,再睁眸,已是满面泪痕。
      他的重生并不是只有杀戮,还有……无能救赎却在期待着他救赎的大汉子民。

      荀彧甚至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回到牢房里的。
      他对那些汇集的百姓们说了什么,是安抚,是告诫,还是感谢的话,他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一双双挥舞的手臂,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还有……那种期望和寄托的炽热眼神。
      曹操不知什么时候走了,他靠着冰冷潮湿的墙壁,恍在梦中。
      为什么,上一世从来没有在意?
      一样是天灾人祸,饿殍遍野,为什么上一世,他对百姓的苦楚没有深刻的体验?为什么他始终保持着俯瞰和操纵的心态?他所学所自豪的兵书战策,王佐之能,是否在漫长岁月中,磨去了为人最基本的恻隐之心?或者说是,所有人……他所结识的所有人,都从来没有放低身体,去平视百姓们干枯昏暗的眼睛?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吗?可这世上又有谁,真能成为圣人呢?
      疑问着,自责着,心一直沉下去,沉入无底的深渊。食指下意识地在地上划出字迹,几乎是不假思索,一句孟子名言流泻出指端。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
      猛地停下手,紧盯着这三行字。忽然抬起双手捂住脸。说不清心底这份震惊和动摇,到底从何而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 17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