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前尘往事 ...
-
温以妍瑟瑟发抖,第一次感受到压迫感如此之强烈。
姜堰赶忙打圆场,“圣上,她第一次来京都。以前都未离开襄国半步,来次也是有些害怕,还望圣上体谅。”
“原来如此,那既然这样就让十三殿下带她熟络皇宫。”
十三殿下是大俞朝圣上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最受宠的一个儿子,虽然他不是皇太子,但也并不妨碍圣上疼爱他,十三殿下的母妃是圣上极宠爱的嫔妃,还是八大家族之首的赵郡李氏,嫡女李梅儿。
“十三!”圣上喊道。
“圣上。”
十三殿下从官位站出来领旨。
姜堰小声在旁边提醒温以妍谢恩,“谢圣上圣恩。”
“无事—退朝。”
温以妍直到退朝还是头卷缩着。
“襄国太子妃。”一个男子站到她面前。
温以妍抬头,“是你!”
“妍儿,不得无礼。这是十三殿下。”姜堰说道。
温以妍怎么也想不到,那日和他在巷子里起纷争的人居然是大俞朝的十三殿下。
“我也没想到会是你。”
姜堰看着两人似乎认识一样,“你们认识?”
“不认识,只是有幸见过一面。”十三殿下说。
“匆匆一见。”
“那妍儿,圣上让你跟着十三殿下熟悉皇宫,近来事物繁多,就不陪你了。”
“没事,姜堰。你放心去做你的事,弟妹交给我。”十三殿下说道。
“多谢十三殿下。”
就这样,温以妍和十三殿下一同前往皇宫的各处游走。姜堰独自一人离开了皇宫。
————————
襄国的太子离开襄城就只剩下,四皇子姜故。姜故也靠此时机倒戈了姜堰的一些人,杨晚韵也是在暗中推波助澜。
丞相府——
书房中,下属正在汇报这几□□堂的动向。因杨相身体不适已经有三四日不来上朝,朝中的其他人也是颇为担忧。
“相爷,最近四皇子的动作越发大起来了。”
“只要不触碰到太子的利益其他事情都不用来跟我汇报,拉拢的那些下臣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在做无畏的抗争罢了。咳咳咳。”
“可是……”属下吞吞吐吐。
“有什么事你就说,不必遮遮掩掩的。”
“郦琦君她也参与了此事。”
“什么!”杨相拍响桌子,奋力起身。“多久了?”
“属下也是这几日才发觉得的,郦琦君平日都是不来四王府的,可是最近突然两天一次的来,还是四殿下身边的亲信接送。”
“你去查清楚,晚韵参与了多少,看看能不能挽救。”
“是。”
下属走出书房,变成杨相一个人在书房。
“当初就不应该心软!”
———————
十三殿下带着温以妍逛了大半个皇宫,也没有什么不同,除了比襄国王宫大之外也不外如是。
“你还想去哪里看?”十三殿下问。
“没有。”
十三殿下看温以妍无精打采的样子,“你怎么了?你不会还觉得那天是我的问题吧?”
温以妍当然不是在想那天的事,而是在想姜堰来大俞朝的事。
“不是。”
“那你怎么蔫蔫的。”
“十三殿下,我还有些事情没有做完,就不陪十三殿下逛了,先告退了。”温以妍说完就往回走。
“哎!你去哪……”
温以妍换了件常服,一个人去了一家酒肆喝酒。不知怎么的,南宫凛也在。
“南宫大哥!”
“怎么?出来喝闷酒?”
“对啊,反正在皇宫也无事。”
“因何郁闷?”
“我可以不说吗?”
“喝酒!”
温以妍不想以前那样滴酒不沾了,虽然还是不胜酒力,但也算是破了记录。她已经忘记了自己因为什么喝了酒,又是为了谁而喝闷酒。
傍晚,南宫凛扶着醉醺醺的温以妍走在街上。
“今朝有酒今朝醉!南宫大哥,接着喝!”温以妍大喊。
“哎呦,姑奶奶你别叫了!你不嫌丢人我还嫌呢。”
这可能是南宫凛觉得最丢人的时候了,没有之一。
终于在一个岔路口,南宫凛碰到了姜堰。姜堰也是一副酒气熏熏的模样,他还有模有样的送着别人上马车。
南宫凛大喊,“姜堰!”
姜堰回头,看到南宫凛扶着温以妍。踉踉跄跄的走过去,“她怎么在这儿?”
“你还好意思问!还不是因为你,不然她能喝成这样!”
“把她给我,我送她回去。你走吧。”姜堰一把拉过温以妍。
姜堰本来就喝了酒,还要逞强抱住温以妍。南宫凛看不下去,“哎哎哎,别动。我服了你们了,我送你们回去。”
温以妍这时候已经神志不清睡了过去,现在轮到姜堰叽叽喳喳的乱喊。
“我上辈子是欠你们两个的,刚消停一个又来一个。”
好不容易,南宫凛把这两尊大佛给送到宫殿里,正要出门。殿外的侍卫突然增多了平时的两倍,一听才知道是自己夜闯皇宫被别人看见了。
南宫凛从姜堰的衣柜里找了一件合身的衣服,光明正大的走了出来。
侍卫都纷纷跪拜,“拜见靖王。”
“起来吧,不要惊扰他们。”
“是。”
大俞朝的靖王,萧权。天下人知他名号,却不见其人。平定天下也有他的份,如果他当年不去战场,可能他现在就是大俞朝的圣上。萧权曾是上一位圣上最爱的大儿子,只是萧权志不在此,他无心朝政,喜欢闯荡江湖。
据说,他少时游历了整个天下。回来还编撰了一本书籍《山水一程》,论武功他虽不是天下第一,但也算得上是榜上有名;论学识,他自幼就随自己的父皇学习朝政。
可他无心朝政,只想做个闲散之人。十七岁那年,是萧权的转折点,他第一次请命去前线抵御外敌。圣上虽有万般不舍,但为了能够给他皇太子这一个封号,只得同意,这样才能名正言顺。
事实证明,圣上的决定是对的。萧权在前线抵御外敌的捷报传遍整个大俞朝,往后两年,王军传来的只有捷报。
二十岁那一年,抵御外敌的最后一战。萧权殒命于山海关外,圣上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器重的儿子,死在了关外。
那一年,外敌被成功击退,还签订永不再犯的条约。大俞朝也因此痛失了一个皇太子,圣上因为这件事生了场大病,大俞朝也举国哀悼。
幸运的是,萧权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换了一个身份继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