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阮长青和刘幺妹的罗曼史1 ...

  •   阮一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没有高山也没有大河,她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见见大山能坐船在大河上看风景。
      阮一的印象里,大山是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的模样,是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巍峨壮观的模样。她也从来没见过大河,对河的印象还停留在姥姥家西边那条季节分明的小水沟里,夏天雨水多了河里就存点积水可以折纸船也可以早起捉虾其他季节没有水是一条汗沟里面长满了野草。
      县志上说这里最高和最低的落差不到六十米。所以阮一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长大了出去走走看看,去看高山去看河流。
      要出去走走看看的想法也不是一下子就有的,是家里人一点一点熏陶起来的。大约是四岁左右的时候她上了学前班,阮一爸爸阮长青买了一份世界地图和国家地图,那时候她才知道原来世界可以是那么大也可以那么小,可以是一个地球仪也可以是一张纸,虽然脑孩子都是疑惑但是她很好奇。
      “爸爸,这张地图就是全世界吗?”阮一仰着小脑袋问的很认真,眼前的阮长青爸爸是无所不能的英雄。
      阮长青手里忙着其他事情他也没有多大的耐心只是教育她“你看,这是‘世界地图’,这几个字就是‘世界地图’,你记住了。”
      阮一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她可能对这几个字熟悉可对‘世界’真没有太多的意识,那是一个太宽泛又太笼统的概念。不过这都没关系,这些不影响她每次扒着衣柜伸着手指在那份世界地图上比比划划。对的,这两张地图就是贴在衣柜上。
      在那个时候这个家还不是那么富裕,这个家是由一套外面看着像三间房的老瓦房和屋前屋后都载满了杨树槐树榆树桐树的土胚院墙组成的小院。
      很简陋,一眼到底。
      阮一最好的玩具就是夏天的吊床和一年四季的秋千。
      阮一妈妈是刘幺妹,幺就是家里最小的那个孩子叫老幺又因为是个女孩儿家里的长辈心疼就把幺妹当成孩子的正式名字。
      刘幺妹和阮长青都是高中文化水平,这在八几年的小乡村里已经是属于知识分子。阮长青是部队转业回来的,那时候到了地方是安排在县城里工作,但是他这个人倔强不会绕弯弯更不喜欢拍马屁和每天窝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看报纸的老头们斗智斗勇。这样的日子困不住阮长青,于是人家很爽快的就辞了当时的铁饭碗要出来创业。
      阮长青能放得下身段也能吃苦,只是八几年的他转业回来家里人都说他是傻子,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要出来创业?创业是什么?没几个人知道这具体是要干什么的,更多的是对创业这个词带着有色眼镜。
      那时候的农村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信息也不通畅还不知道全国已经掀起了下海的浪潮。这小村的人只知道最基本的生存,本本分分种地生活,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阮长青的叛逆让他成了愣头青的代名词。面对家人和邻里的不理解阮长青也不放在心上,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对他的关注也没有想象中的多,他做出的决定也不后悔。
      刚开始的时候天热就他就寻摸着做点小买卖,于是每天蹬着三八式自行车走街串巷的卖冰棍,那一天来来回回的折腾没个六七十公里是下不来的。那时候没有冰箱只能用被子裹着泡沫箱子做物理降温。一顶草帽一件淡绿色的衬衫一辆自行车一箱一毛钱一根的冰棍一出去就是一天。
      还真别说阮长青早上起个大早去冰棍儿场门口等着一天能跑个两三趟,算下来一天也能挣三四块钱好的时候更多。这一天天三四块的收入可不是个小数目。这时候村儿里有人眼红呀,也跟着卖冰棍,只不过人家一天下来不赔钱就好更别想着赚钱。
      和阮长青一起长大的张进财看见他挣钱了眼红的不得了,他还不服气的当面质问阮长青“你怎么就能挣那么多?”
      “我每天五点起床,一天跑个三四趟,你起得来吗?”阮长青一句话问的张进财不好意思也没敢再吱声。
      是呀,要想赚钱就要吃得苦中苦,这都是挣的辛苦钱。那些在地里干活儿的人他都过了一遍了你还想着让人家再掏一毛钱买个冰棍儿吃?那是不可能的。
      一个夏天他盘算了盘算,他挣了好百多块呢。慢慢的天气转凉了,怎么办?这冰棍儿肯定是不能卖的,那就卖方便面吧。那个时候方便面可是刚流行起来的新鲜玩意。豫竹,南街村,上汤等等这些都是老牌子了,他呢也不能整箱整箱的卖一来是卖不动而来利润也不多那就做批发,卖给饭店或者厂子门口学校们口的小吃店,他把卖冰棍儿的经验灵活运用和套用。阮长青自己在镇上租了一间小门面。
      阮长青起早贪黑的忙着家里人也担心着,只不过他们的担心好像和阮长青的担心不在同一条线上。
      “你说说你,一辆自行车能干点啥?天热的时候卖点雪糕冰棍儿的这刀子似的北风你是骑个破车出去瞎转悠啥?”是阮长春的妈,自打这个孩子辞了县城的工作以后她就气不打一处来,见着这孩子就没啥好脸色张嘴也想吵他两句。他们是真不知道这孩子脑子里天天都装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回来种地?能有点啥出息?心理的不痛快现在都发泄了出来,她这张老脸呀长光的时候是这个儿子丢脸的时候也是这个儿子,这一上一下的跟个过山车似的,你说这心情能好吗?
      “我闲着也是闲着,”阮长春也不过多解释只顾自己闷着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见了我心里也烦,我还不如多出去走走看看,说不定来年出春儿了还能干点啥?”
      “你说你,之前白白胖胖的一个大小伙子多精神,现在好了,一个夏天晒的跟个煤炭似的,人家姑娘见了你还相不上你呢。”老太太有七个孩子,阮长青是老五但是在男孩子中排老三,他们老两口没什么本事给孩子们置办体面一点的小家有的也是三间瓦房一方空院子。大家也都习惯称呼阮长青为老三,这就是为老三准备结婚后用的小家。
      “妈,这事儿咱能不能。。。”阮长青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当妈的又开始唠叨了。
      “你多大了?还想打光棍?你丢不丢人?多大的人了干啥啥不成还想学人家铁柱儿?你咋不找好的比比?人家铁柱家里啥情况?那就是一个火坑!哪家父母愿意把自己家闺女往火坑里推?你呢?你是缺胳膊还是少腿不能动弹了?你弟弟都能自己谈个女朋友怎么到你这儿就是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了?我告诉你老三,你先别说行不行的,到时候别是人家姑娘看不上你。”阮长青一句话没说完当妈的就有一堆话来堵他。
      阮长青想说点什么试了试还是沉默的洗了把手擦了把脸回屋吃饭去。
      堂屋里没生炉子,老爷子肺气管儿不能见烟,这一个冬天一直咳嗽,冷夜咳嗽热一点也咳嗽,他难受一边听着咳咳咳咳的人也难受。门口是用谷子杆儿扎的帘子,好在这帘子厚实能挡着门口呜呜咽咽的西北风也给这个简陋的土胚屋里增加点儿热气儿。
      堂屋的窗户也用谷子杆儿玉米杆儿盖上了,现在整个屋里就堂屋吊着一个五瓦的小灯泡。橘黄的灯光把屋里的犄角旮旯都蒙上一层柔和的光,虽然屋里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饭的场景还是很温馨的。
      “爸,”堂屋里是随便找地方坐的阮大年和四弟弟阮长柏以及没出嫁的三妹妹阮长红,老四低着头自顾自的吃着桌子上刚煮出来的红薯,见他进来三妹妹还伸手给他拉个凳子坐,兄妹几个都是随意的找个位置端着瓷碗吃饭。阮长青也不多说拿着勺子把锅里的稀饭盛一碗,他还没伸手给阮大年就被他伸手给支走了“你自己吃,我这碗见底儿就行了。”
      简单的一句话后这个屋里又开始恢复了安静,似乎家里人都习惯了这样的沉默。
      阮长青跑了一天了也累了端起手里那一大瓷碗的面水汤一口气给咕噜完,这一碗汤想当时解渴了,他伸手那一个玉米面馍掰开一半沾一沾秋天晒的西瓜酱豆另一半再从中间掰开加上腌制的咸菜。一个玉米面馍下肚才胃里才有点东西。
      “你说说这孩子,天天出去跑什么跑,”这当妈的又开始唠叨起来了“你说说他,一天到晚不着家,他一个人能翻出个什么花儿来?”做妈的对着家里男人念叨几句又对着阮长青道“好好的工作不做,你看看着俩哪个不是眼巴巴的看着你这个哥哥的好,你有学问,有知识能在县城里找个好工作,现在呢?”就因为辞职这一件事儿家里人天天念叨,阮长青的耳朵都听的磨出来茧子了。
      “妈~”他还没有开口说一句什么就被堵了回去“后街的老李家,人家儿子现在是人民教师要评商品粮的,你呢?和人家比比,人家出去转悠一圈弄个商品粮回来,你弄啥了?现在成了全村儿的笑话。”
      “妈,你少说两句,天天唠叨,你烦不烦。”是老四阮长柏“天天和后街的比,你咋不给北京上海的比?”
      “赶紧吃你的,这个家有你说话的份?”老母亲的关爱就是我要你吃饱,老四面前又多了一碗面汤和一块红薯。
      “妈爸,我吃好了。”阮长红也讨厌家里天天唠叨声,她吃好了就准备出去。
      “你干啥去?黑灯瞎火儿的去哪儿去?”又是啥都操心啥都管的老妈。
      “妈,你说说你,自从进了这个屋你那张嘴消停过没?叨叨叨有啥说的,前院的牛不喂了,那群羊喝西北风啊?”老四说着也一身火气的起身要出去。
      “哼,就你出一张嘴。”阮长红知道这个四哥哥就是凭着一张会说的嘴在家里横着走,前院的牛和羊他是不会管的。
      “三妹,我去。”阮长青逮着机会就赶紧溜出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阮长青和刘幺妹的罗曼史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