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14章 犯罪心理预防 ...

  •   一、犯罪心理预防概述
      (一)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
      1.概念
      犯罪心理预防是指通过给予人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达到预防其犯罪行为发生之目的的预防方法。
      2.实质
      犯罪心理预防的实质是通过对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提高人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场合下能够做出符合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选择的一种预防犯罪的方法。
      3.目的
      犯罪心理预防针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削弱和排除形成犯罪动机的因素,从根本上防止犯罪行为地发生。
      4.注意事项
      强调犯罪的心理预防,并不否认犯罪预防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也并不是把犯罪现象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纯心理现象,也不是把犯罪的预防措施完全归结为一套纯心理学的手段。实际上,犯罪心理预防是宏观犯罪预防体系中的一个方面,它与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刑罚预防等一起构成了犯罪预防体系的不同层次或环节,这些不同层次的犯罪预防措施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原理和特点
      犯罪心理预防的原理和特点如下:
      1.犯罪心理预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
      (1)健全人格的特征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健全人格者的标志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①乐于工作,并能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能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②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在对人以及对社会的态度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③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并且有豁达乐观的态度。愿意尽力发展身心方面的潜在能力,但是对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悦纳。
      ④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能对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
      (2)健全人格的标准
      具有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是人格获得健全发展的重要标志。关于健全人格的标准,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他所生活的具体环境。
      ②其认识过程、内心体验,自我意识和意志活动之间是否平衡一致。
      ③个体的个性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2.心理预防是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的结合
      人格的形成和改变取决于外部环境和人的自我意识。然而,实践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1)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是实现心理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心理预防强调人的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并以增强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为最终目的。
      3.心理预防是一个过程,此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
      人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就是最好的犯罪心理预防,因为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人的社会化这个过程不仅仅局限于人生的某一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会面临刺激与被刺激,刺激与反应的问题,而以什么样的心理应激会伴随人的一生,所以犯罪心理预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心理预防是一种积极预防,它面向所有社会成员
      心理预防是一种“防患于未然”,是一种积极的事前预防,目的是消除或控制犯罪心理和行为形成的因素。心理预防主要的途径是使每个社会成员在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应激模式和自我控制能力,使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品质,成为一个自觉的守法者。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
      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是指犯罪心理预防所可能产生的积极的社会作用,通过健全人格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一)人格塑造功能
      心理预防的人格塑造功能是指心理预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所可能具有的积极影响,它是心理预防的最基本的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的教育和人的自我修养这两个方面的活动,个体人格的形成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1.社会的教育
      社会的教育表现为社会文化、社会的政治思想、社会风尚、价值准则等对个体的影响和熏陶。
      2.人的自我修养
      人的自我修养表现为个体对社会文化、价值准则等教育影响的接受与内化,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前提下,根据社会教育要求进行自我调试和自我完善。
      (二)心理调节功能
      心理预防过程的心理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能够使个人建立起一套内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机制。它是指行为人对自身行为与思想的调节和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动作用
      发动作用即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调动自己的全部能力进行活动。
      2.制止作用
      抑制作用即抑制和克制自己不合理的需求、消极的情绪、控制这种情绪的意外爆发尤其是演变为严重的越轨行为。
      个体只有充分发展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机制,才可以自觉地抑制人的本能冲动。个体只有经常地调节个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缓解由本能冲动或外在压力所引起的内心冲突与挫折,使个人的心理始终处于与其自身的年龄和身份相适应的最佳状态,才能在大多数刺激或诱惑之下,都能够保持相当的理智与冷静,不致发生违法犯罪等越轨行为。
      (三)社会控制功能
      犯罪心理预防的社会控制功能,主要表现为社会的教育与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社会的教育活动,使个体适应社会和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心理预防的社会控制功能是一种外在社会控制与个体的自我控制的良好结合,是两者的综合平衡。
      (四)促进社会发展功能
      心理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塑造社会成员的健全人格来预防犯罪,全面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本身就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全面提高社会成员心理健康素质,减少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人数,能够提高社会成员素质,因为社会进步取决于每个成员素质的普遍提高。
      三、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社会教育-促进人的持续社会化
      使个体顺利地社会化,是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之一。个体的社会化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为了保证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实现犯罪的心理预防目标,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完善社会环境
      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对于社会成员的人格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因为无数实例证明社会环境的好坏与犯罪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的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心理品质、人格特征的发展存在着十分消极的影响。
      对社会环境的完善并不意味着对于犯罪人或者有人格缺陷的未成年人纵容。对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社会越轨行为要及时作出有效反应,不能因为怜悯而使他们失去被矫治的良好机会,否则将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害。也就是说,不断完善的社会环境还包括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对侵害社会的各种行为作出及时、科学、有效的反映。
      2.广泛传播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
      学习和掌握我们的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各种社会规范,是参与社会活动并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社会必须向每一个成员传授该社会的文化与规范,每一个社会成员又应当学习和接受这种文化与规范,并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行为准则。
      (1)内容
      社会文化与规范包括以下学习内容:
      ①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为人不能依靠本能去获得生活资料或适应环境,这就要求人必须在后天学习谋生的手段和本领。
      ②社会习俗、行为模式
      熟悉社会风俗,掌握社会行为模式,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是个体参加特定社会活动并被该社会所接受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法律规范
      很多人实施犯罪都与法律知识的贫乏和法制观念的淡漠有关,因此,对社会成员进行法制教育,是心理预防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法规学习要使其将社会—法律立场融人到自己的价值规范体系当中。
      ④道德规范
      犯罪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犯罪行为往往是出于发展水平较低的道德状况引起的,对于达到了较高层次道德水平的人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使他们避免作出犯罪行为。因此,对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途径
      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
      ①家庭教育
      家庭是传授和学习社会文化与社会规范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a.家长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与文化修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
      b.培养良好的家庭气氛。
      c.家长必须讲究教育方式和方法。
      ②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存在深刻的影响,其职能与家庭教育虽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二者并不等同,不同点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暗示与模仿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机制,而学校教育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学校教育应该更显现自己的科学性、目的性、责任性。
      ③大众传播媒介
      随着社会进步,影视、书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延续和传承,而且可以迅速而广泛地反映社会上各种新的时尚、风气和文化思潮,从而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和威胁。净化文化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禁止传播并取缔各种不良读物及视听资料,将有利于防止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
      3.重视开展心理卫生工作
      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是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犯罪心理预防的重要途径。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理想,才不会沉缅于身边琐事,从而减少无谓的烦恼。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豁达开朗,受得住各种挫折和考验,不断前进。
      (2)接受现实的自我
      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了解,而且需要坦然地承认及欣然地接受。只有欣然悦纳自己,才能避免心理冲突;唯有接受现实的自我,才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创造出理想的自我。
      (3)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准
      人应该有超越现实的理想,但不顾现实可能的蛮干,只能碰得头破血流。只有眼睛望着星空,而双脚踏着实地,才能有机会取得成功。为此,要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是什么,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变化趋势如何等。
      (4)在事业中获得人生的乐趣
      工作可以使人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成就感,并获得社会和团体的承认,因而对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助益。
      (5)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经常参加一些娱乐性、职业性或学术性团体的活动,不但能密切与他人的关系,还可以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能够避免过于自闭带来的犯罪倾向。
      (二)引导自我修养-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培养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凋节能力,既是塑造健全人格的一种途径,也是犯罪心理预防的基本途径之一。
      1.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自我意识完善的程度。因此,培养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首先应提高自我认识的水平。
      (1)要增强人们自我认识的主动性。
      (2)促进个体的自我评价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既不能过于自卑,又不能过于骄傲,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认识自己的缺点。
      (3)帮助个体形成丰富、完整、概括、稳定的自我形象。
      2.促进自我意向的进一步发展
      自我意向也叫自我对待意向,它既表现在对自我的期望、要求与控制的水平方面,又表现在对自我意向的内容方面。因此,发展人的自我意向,主要应从这两方面着手:
      (1)提高人们对自我的期望、要求与控制等方面的水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①帮助人们形成比较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②引导人们根据实现理想自我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社交、工作、生活内容,不断调整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要求与计划。
      ③提高人们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2)丰富人们自我意向的内容
      ①正确的独立自主的意向,它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
      ②培养适度的获得尊重的意向。
      ③确立不断自我完善的意向。
      ④增强自我实现的意向。
      3.培养积极的自我体验
      (1)概述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如何恰当地处理自我体验,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2)要求
      培养人们积极的自我体验,应从自我体验的特点出发:
      ①要进一步增强其积极的自我体验。
      ②提高人们自我体验的水平,增强稳定的自我体验。
      ③要帮人们克服消极的自我体验。
      4.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
      自我意识中自我控制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自觉性上。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应以促进人们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为中心内容。具体说来,应做好以下工作:
      (1)促使人们形成合理的需要和远大的理想,以及对自己选定的奋斗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
      (2)提高个体在实践中经常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强化、自我批评、自我调节等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
      (3)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
      (4)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