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杂食1 ...

  •   我与柳拾光脚下踏着的石块,比我们的年纪还大。
      此刻是2022年7月,距离我离开杂食已有六年。今日再次踏入此地,是因柳拾光忽然兴起,想来此处回忆往昔,便一通归去故里。
      “当时在杂食吃晚餐是…1982年,那时候你才二十七八岁,”柳拾光在杂食中转了一圈,忆起第一次前来用餐的场景,有些感慨,“四十多年过去了啊。”
      我笑了笑。
      他说的没错。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变了,上海也变了。
      虽然变得太快,但它依旧是我心里的那个家乡,依旧是充满烟火气的上海滩,依旧人山人海,依旧被变化与机遇包围。
      即便“变化”与“机遇”让它面生了,可我心中的上海,本该是这样的。

      日历上写着1982年8月8日,正是立秋。老话说小暑大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今日确实比之前更热了。除此之外,倒与其他日子没什么不同。
      门外还是街坊邻居的谈笑声,小孩的玩闹声,还有几户人家的收音机里的袅袅沪剧声……门内还是我的小店,红木镇纸压着一封信,写信的人就是红木镇纸的雕刻者。
      此刻门外吵闹,门内安静,好像两个世界。而到了下午,我会将大门敞开,给大家分些清爽的薄荷糕、绿豆糕与冰镇鲜橘水,消消暑气,门外的热闹就传进了门内。
      这样的生活,倒美得很。

      我在门口转悠一圈,回到屋内,开始读信。信上的字刚劲有力。这是预定今日晚餐的客人写的,姓柳,我且称他为柳先生。
      柳先生让我随便做几个菜,前提是菜品一定要简单,最好清淡些。
      他在信中简述自己是木雕手艺人,刚从上一代“掌门”手中接过重任。因为行情原因,需要将木雕投入机械化生产,但家里人分成两派,一派是支持他的,虽说木雕木器生意不会差,但若不投入机械化生产,迟早会被时代的大波流淘汰;一派坚持木雕只能用手刻,机器之类会毁坏传统,不成体统。
      两派都不容小觑,家里人又多,整日泡在火药味里生活,吵嚷的心烦意乱。偶尔得知了杂食的名头,想来静静地考虑考虑未来走向。
      从柳先生的字迹与言语中,我依稀可以感到他有些犹豫焦灼的情感,所以我提前把小屋收拾了一下,显的更有抚慰之意。

      我这家小餐馆有几个特色。一是一天只接待一桌提前预定的客人,二是客人要在信里把菜品要求告诉我。
      小餐馆的雏形是卖生煎和海棠糕的店铺,是我那爱美食的父亲闲来无事之下开的,他随口命店名为杂食。父亲过世后,作为独子,我理应管理它。思来想去,我将它改成了正式的餐馆,但名字没变。
      杂食在弄堂中,外观与其他屋子一样,不一样的是屋内。
      屋里都是木器,还放了些瓷器和红木小件。它们和木头摆在一块,顺眼。金银与木头相称总感觉对立,书法画卷相称又有些轻飘飘,不够稳,当时我请教了几位名家,才选瓷器与红木来做装饰。瓷器上勾勒的釉色也专门挑选了温柔的,插了花。杂食的布置也因此让人感到舒适。
      不吵不闹,不缺烟火气,骨子里还带着一份上海的矜持。

      收拾好后,我开始考虑今晚的菜单。
      柳先生要简单的食物。
      我想,这个“简单”未必是一碗小粥、一盘炒蛋打发的简单。
      我苦思冥想,怎样才能让食物体现出两者的冲击与融合?
      不过多时,我有了一个主意。
      他家中的纷争是由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引起的,也是时代的变化引起的。到菜品上,或许可以转化为几座城市最招牌、味道最鲜明的美食,虽然各具特点,貌似无法融合到一个餐桌上,但品尝过后,却发现口味可以很好地连接。
      时代的变化太快了,因为这里毕竟是上海,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啊,但它是个不断创造和见证奇迹的城市。
      菜品的口味转变太快了,但这没什么,我有能力把它们“合为一体”。今日的晚餐,很有可能直接决定了柳先生家族的未来走向,绝对不能大意了。
      我挑选了五座城市的招牌菜,做为菜品、饮品与主食。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天幕变成了黑色,又被亮起的霓虹灯照成一片五彩斑斓的云霞。弄堂里却是静悄悄的黑,只有小电灯的火光照着过道,却也能够星星点点地连成一条街,映着来人的路。
      刚把备菜准备好,门就被敲响了。
      我走出厨房,为柳先生开门。
      柳先生在餐桌旁坐下,手里还把玩着红木小件,笑眯眯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我为他沏了一杯大红袍,见他还不饿,便陪他聊几句。
      聊过几句后才知道,柳先生大名柳拾光,取才德兼备、健康活力,又不忘历史与国耻之意。
      “你这店真不错,”柳拾光道,“那些大饭店好是好,就是太闹了,灯光也多,难静下来。”
      “谢谢。”我微微点头,问道,“柳先生很不喜欢大饭店?”
      “怎么会。”柳拾光笑着摇头,“当然喜欢。只是我太浮躁了,到那里去想事情容易发火,而不是它们的问题。”
      “看不出来啊。”我的声音有些戏谑,随即又恢复了正色,“我也喜欢大饭店,这样彩灯霓虹的上海,怕是几十年后依旧是一项特色。”
      柳拾光赞同,而后他又接着我的话往下说:“这么一想,以后的人们,不知是仍然这么生活,还是只对它充满好奇或向往了。”
      “可能不管是哪一种,都挺好的。”
      我开始泡第二轮的茶,同柳先生叮嘱过后就进了厨房。

      说实话,我本来还有些担心,柳先生会不会与从前那几个商人一样,打扮得严肃冷漠,进我这简陋的小店后会嫌弃。可柳先生一看便与他们不同,他衣着清清爽爽、神采英拔。眼里充溢着好奇,站在门口就不住地往店里打量。
      想到这里,我就着满厨房的椰香味,为柳先生家族的未来送上祝福。
      烤箱是年初时,一位来杂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杂食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