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上香 ...


  •   这年末了,大房跟二房都去了郊外山上的寺庙烧香拜佛。

      今年似乎喜事多多,先是沈家在京城上流圈层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后是沈怀瑾在翰林院的位置一升再升,神奇的是,沈怀瑾自小就病弱的身体今年有了好转。

      这不,沈老夫人就带着大房跟二房来拜谢佛祖了。

      净手,焚香,听着耳边梵音阵阵,王珮娴的心不由静了下来。她虔诚地闭着眼睛,跪在蒲团上,嘴里念念有词,面上只略略抹了一层薄粉。

      身边一同跪拜的还有穆霁芸。

      拜了又拜,两人才起身,妯娌之间亲亲热热地挽着胳膊,默然走出佛堂,生怕扰了佛祖清净。

      身后是镀着一层金,慈眉善目,拈花一笑的佛祖。

      今日来,主要是求个签。沈老夫人想给求个子孙签和平安签。

      沈老夫人亲自去替两个儿媳求子孙签。

      “我想求个平安签。我以前也常来这儿上香怎么没见过你呢?”王珮娴对面前有几分颜色的尼姑,多看了两眼。

      一位带发修行的尼姑将签筒递给王珮娴:“回施主,弟子法号:明寂,今年才来的。这位施主,请。”

      王珮娴点了点头,双手捧着签筒,竹签带着节奏地响动着,摇了摇,一根签掉落下来,明寂俯身将它捡起,看了看。

      “施主的所念之人可是有所疾?”

      “是啊是啊,怎么样?”

      “日后应当病愈好转,注意清淡饮食,忧思不能过度,有道是慧极必伤。”

      王珮娴点了点头,双手合十道了声谢。

      两人寒暄了几句,这位尼姑原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不过云英,尚未嫁人,家中突发变故,心爱的人也突然离世,让她心灰意冷,来了这座古庙,准备下辈子伴着青灯古佛走完这一程。

      沈怀瑾一直和他弟沈绍礼在寺庙后面的桃花林那商量事情,看到王珮娴携穆霁芸回来了,两人才止住话题,很有默契地没有再谈起。

      马车哒哒走过有些清冷的街市,此时不过午时,烈日当头,小贩们在街两边懒懒地拉着嗓子叫卖着。

      路上行人也不多,过去的大多是穿着锦缎的富贵人家,或者丫鬟小厮的模样,再兼杂那么一两个匆匆赶路,一脸疲惫的布衣,或是脚步虚浮的酒鬼。茶楼里没有了掌声,酒楼门口的小厮坐在门槛上,街市的小孩看不到一个,从前摆满着密密麻麻的玩意儿,如今就零零散散几个。

      回沈府后,王珮娴好奇地歪了歪脑袋:“今日看你跟二弟谈些什么,神色似乎有些不虞,怎么,发生什么事来?”

      沈怀瑾叹了口气,沉吟了几声,缓缓道:“皇上如今年龄大了,越来越重权了。好在几位皇子之间用平衡之术,互相压制,如今朝堂乱作一团,你争我斗。”

      顿了顿,又道。

      “皇上最近,颇有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意思。”

      王珮娴拿着绣棚,默默听着,看着沈怀瑾倏然蹙眉,轻声嘱咐道:“这朝堂乱就乱他们的吧,如今沈家还是不要站队的好。”

      “不站队?那就两头都讨不得好,哪能两个坑都占啊…沈家一直都是保皇派的,也只能继续站皇上这边了。”沈怀瑾自嘲地笑了笑,难掩疲惫之色。

      王珮娴幽幽地道:“那些神丹妙药到底是什么玩意儿,我们都不清楚,物极必反,这老皇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下头那些皇子日后要是上去了,沈家讨不得好。”

      “算了,不说这些了,今天去寺庙为你求了个平安签,说你日后病愈,切不得忧思过度,那些甚么事儿,别想了。”她端起绣棚,在灯下仔细看了看针脚,手上绣着的翠竹葱葱郁郁。

      沈怀瑾走到一旁,看着夫人恬静的笑意,摇了摇头:“我这身子骨,我还不知道吗,别安慰我了。”

      王珮娴放下绣棚,嗔怒道:“谁安慰你啊,老娘还懒得安慰你,今天我去求签,那尼姑不过云英,在古刹中准备为她竹马守寡一辈子。你要是哪天殁了,我倒省的心了,以后也不改嫁,削了发当尼姑。”

      她正说着,沈怀瑾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了,面色温愠,隐隐添了一层薄怒。

      “王珮娴,我不允许。”

      一改往日的温和,神色冷然,引得王珮娴侧目。

      “你管不着我,除非你按按时时服药,别想那么多,活到九十九,你要是敢比我早死一天,信不信,我第二天,我就去做尼姑。”

      王珮娴冷冷地说道。

      ——

      沈家二房。

      “沈绍礼呢?”

      “回二夫人,二少爷…刚刚回来,又…出去了。”

      穆霁芸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只嘱咐着厨房里头备着夜宵,就嚷嚷头疼,吹了灯睡去了。

      这一夜,都无人入睡。

      沈绍礼刚出去时,叫人搬来一小坛酒,搬到马车上,独自来到岚河边上,登上画舫。

      画舫里头换洗衣服,瓜果,笔墨,酒肉都齐全着呢,想是主人常来这里。

      河边一轮冷月幽幽地挂那儿,寂静无声。月光缓缓地淌到河面上,泛着粼粼波光,潺潺流动着一层月霜。

      独自静坐在那儿的人,慢慢为自己斟上一杯满酒,婵娟在酒水间飘飘忽忽地浮动着,沈绍礼仰头喝下一杯又一杯的冷酒。

      许是天气凉,这酒方才没热,还是冷的,一口气喝了许多,胃有些遭不住,咳了两声,直把脸咳得通红。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沈绍礼一杯接一杯地喝着,大半夜的冷风都打个弯,不像冬天的利剑,又刺又冷,是卷了的刀口,冷,却不怎么伤人。

      “呵。”沈绍礼自斟自饮,忆起了很多年少往事,记忆里那个倔强机灵的小丫头,总是站在寺庙里那处桃花林诵读诗书,还记得初次,小丫头迷了路,那两眼汪汪的样子,真是可爱啊。

      想着想着,沈绍礼低低地笑出声来。

      “沈二公子。怎么这么晚了还在这里啊?”卢老翁正划着船经过此处,见沈绍礼一个人在此处饮酒,打了声招呼。

      “卢阿公。我晚上想到这儿来透透气。”沈绍礼笑了笑,倒了杯酒。

      他站在画舫的第一层,卢老翁将船停在他旁边,他把酒递给卢老翁。

      “上来喝两口不?”

      卢老翁笑着摆了摆手:“金船银船,不如自己的乌篷船,我觉得在这儿喝就挺好的。”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水辛辣,咂了咂嘴,竖起一个大拇指:“香。”

      沈绍礼微微一笑。

      “二公子,愁啊不能用酒销,举杯销愁愁更愁。”

      沈绍礼觉得他有些意思,回过头。

      “你怎么知道我愁?”

      卢老翁诡秘一笑:“老夫猜的。”

      沈绍礼来了几分兴趣。

      “这么准的话,那你猜猜,我为何愁?”

      卢老翁爽朗地笑了两声,目光炯炯,语气笃定。

      “你,为情愁。”

      沈绍礼笑而不语,假装没听到,自顾自地喝了几口,忽然道。

      “我哪有什么资格,愁呢。”

      他自言自语了一句,谁知身边忽然传来声音。

      “前世今生,皆是因果轮回。上辈子的因,是这辈子的果,无怪他人啊…”

      “昔日岩溪魔气见,昆仑有女颜色好。把酒问渔鱼不归,江上乘舟人孤老。”

      卢老翁只是神神秘秘地说了这句,就划着船离开了,沈绍礼没仔细听,等到他再回眸望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江上已无人。

      沈绍礼自嘲地笑了笑,笑自己酒醉得太深了,这时候摆渡人卢老翁早都回家了。

      这么晚的天怎么可能还会有人在此处摆渡呢?

      酒醉间,沈绍礼眼前逐渐模糊起来,月光下好像面前站着一个红衣女子,红的热烈,红的张扬,似乎都要将沈绍礼的眼睛都灼红了。

      那红衣女子缓缓转过头,眼里含着盈盈的泪,欲语还休,五官却又被什么掩着一般,总是看不太清。

      “江堃。”

      手里握着的酒杯掉落在地上,倏然,四周云雾俱散,红衣女子已然消失了,四处空空,唯余月光散落。

      沈绍礼猛然清醒过来,酡红的脸色渐渐消退,沉沉酒意被一阵冷风吹散。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将四处收拾了一下,酒坛已然倒了,小半坛酒水流到地上,衣襟上沾了好多滴酒水,墨发散乱。

      沈绍礼拿了几件新的衣裳,洗浴后换上衣服,一个人坐在船头,从晨曦看到日出。身上的酒气被江上风吹散了。

      这才打道回府。

      只是刚恍惚间看到的那名红衣女子……

      是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