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随记 ...
-
我不知道她们给我了什么样的爱,我只觉得面对他们的时候,更多的事惶恐不安和伤心。
我其实真的挺怨恨我的父母的。
我厌恶和他们相处时我感受到的惊慌和担心。
我讨厌时刻注意他们情绪的自己,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我最恨他们的是,他们爱我。如果他们全都为了自己着想,大概我可以有充足的理由抒发我的恨意。我讨厌爸爸每天吃饭只顾自己,讨厌看到所有人吃过饭后剩下的脏乱桌面。讨厌他自以为是的好,打断我的作息,然后虚弱发烧生病。讨厌他小孩子气长不大。死爱面子不懂变通。固执坚持所谓的道理。我讨厌接触他,讨厌他仅有的几次越矩。最讨厌的莫过于,我用生命来证明,追求他的爱是不值当的,拥有对他的期望是不正确的。我讨厌他总是合时宜贬低我,诋毁我,我恨他。我恨他把我和哥哥逼成了这样。
可是他撑起了一个家。他付着我所有的生活费学费。我欠他的。
妈妈一遍说着爸爸自私。一边要我和她委屈自己,应和爸爸的心理。
妈妈每一句话:爸爸自私,爸爸不负责任,爸爸做事不行…我最爱你,你们都不做,为你着想,听点话…都像一根蛛丝,结成一张网扑向我。
你干嘛表现的这么想要,这样他们就会把价格抬上去。
怎么总是花钱买些没用的东西。那你们自己呢。
你吃过螃蟹没有啊?这这这不能吃。我吃过鲍鱼了,这个你吃吧。海鱼没有刺,买点海鱼吃吧。
有没有经历过真的那么重要吗?我没有吃过没有去过没有经历过,会折损我多少价值呢?又或者说会让你的价值增值吗?
书上说:这是很多家庭一个习惯性的悖论:好像除了孩子自己,别人都知道他是谁,而他自己却不知道他是谁。我也是这么觉得,我不知道我是谁。
一方面我怨恨他们这样对我。可我离不开,我不知道脱离他们羽翼后的我能不能飞起来,或者说可能走都走不动。
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可是心里有好像只有自己。我想象过父母和我割离关系,没有太多的不舍,却又一份轻松。我没细想过,也许会后悔。
你说你不需要打伞。
你说我不用为你剥虾。
我很少外出。你说不安全。
他说18岁我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外国孩子都是自己打工挣钱挣学费。我18岁以后你也不再管我了。可是你没有教会我,我怎么样才能脱离你们的怀抱去长大,限制我外出和社交,打击我外出挣钱打工的心思,所以最后告诉我我怎么这么没用,其他人都能打工挣钱了我还什么都不会。
别去那家店。那家商店干净繁华,很贵我们买不起的别去了。好。可我没想过买。
你怪我做什么都要靠你,可我问你跟谁打电话你都只有一句不认识。你所有事情都想插一脚,又怪我什么都不能自理。
你觉得我应该多学学开车。可我开车你觉得哪哪都不对。我按下心思全心全意信你,可车后差点撞飞我们的公交车你没看到,只留下我惊慌和生气。
我讨厌你说,看吧我就知道你会遇上这些,这世界除了爸妈家人没有人真的对你好。所以你承担了我的过去,为什么不为我的将来负责。所以我成为了附属于你和爸爸的孩子,等到你们死去我的生命也将一起结束吗?
我很讨厌“挫折教育”的逻辑:家里,我们忍不住溺爱你,让你成了温室中的花朵;家外,我们要给你强加一些挫折,让你经得起风雨。这样的做法,难受的全是孩子,在家里是强加的溺爱,在家外则是强加的伤害,而家长们则不过是在为所欲为。
这句话我越看就越发埋怨,越发怨恨又越发期望可以改变。
我害怕给别人添麻烦,对于父母也是,可有时候我觉得这才是最麻烦的。
我觉得妈妈不会试图改变太多。即使现状并不美好。因为她习惯了爸爸“自私固执”,习惯了失望,并且相信他不会改变。而妈妈最大的价值,大概在于育人,我我哥我侄女。一旦这成为了她的价值所在,又怎么会尝试与丈夫的关系发生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