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主上,今日礼部安排的选拔太子公主伴读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臣来送文件。”
      “呈上来。”羽佑息看着公主画的天空和草地,画里有自己和妻子还有儿子和女儿,“我们一家人都在画里啊。纯儿画的真好。”羽佑息说罢,拿起文稿默读了起来。
      “纯儿喜欢什么样的伴读呢?”羽佑息问道。
      “纯儿想要一个姐姐。”
      “你喜欢温婉这个名字吗?”
      汐照公主羽纯笙又问国主父亲,“温婉是什么意思?”
      羽佑息眉眼里充盈着笑意,“你母亲就很温婉。”
      “纯儿喜欢温婉。”公主在国主父亲怀里溜了出来。
      “那定下来了哦。”
      “纯儿说了,纯儿喜欢温婉。”
      这时,纪兰笙娘娘宫里的婢女奉命来带公主过去用午膳。常太傅也从太子那里过来,是被娘娘差过来,参与选择太子伴读的。
      “主上,让老臣看看文章。”常太傅恳切地请求着。不一会儿,老太傅看完文章后,徐徐道:“老臣愚见,纪展黎与温婉皆可。”
      “那就定纪展黎吧。”国主淡淡道,“温婉是公主亲自选的伴读。”
      “臣附议。”
      “一起用了午膳再出宫吧。”
      “臣遵命。”于是国主和常太傅一路去了御膳房的近殿用午膳了。
      常太傅本是太学一位不起眼的夫子,在太学这样的学府里,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随便抓一个出来都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常太傅之所以被选为东宫太子太傅,其中还有一些渊源。当年现在的国主羽佑息还是太子的时候,先国主为了排除太子顺利即位的隐患。在心腹大臣的见证下,把传位诏书早早拟好。先国主在心腹的建议下,并没有把诏书放在老地方,而是选择了放到与政治斗争无太大关系的太学夫子,即现在的太子太傅的父亲常应柯家中。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先国主甚至把能调动扶殷城一半以上军马的兵符,放在了常应柯家中的密室。
      之后,先国主抱病卧床不起,镇守边关的将军威捷拿着一半兵符,快马加鞭连夜率部下赶回。威捷镇守边关立了诸多军功,而太子羽佑息当时尚且年幼,羽翼尚未丰满。高官厚禄已经满足不了威捷。先国主为了拖延时间,甚至分封威捷为藩王。终于,太子羽佑息成年礼过,先国主抱恙。就在威捷打算夜围皇城的时候,常应柯看到时机已到,拿出兵符调集军马护卫皇城。并且拓有先国主专用的玉玺印信的传位诏书,也被群臣验证过为真迹。随即,年仅十九岁的太子羽佑息即位,为蓝羽国第十一位国主,国号“启元”。常应柯拥立有功,面对新国主的丰厚赏赐,他坚持分文不取,只是要求继续在太学教书。后来,现在的太子太傅常笃之子承父业,先是在太学教书。后来国主羽佑息的孩儿,太子羽襄兰长到五岁,常笃之被众臣举荐为太子太傅,因此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就在宫女为常太傅布菜的时候,国主像是想起了了一件重要的事。
      “常太傅,展黎和达黎都是襄儿母亲的亲人,本君自然信任,只是纯儿自己选的温婉,你有空亲自查一下她家三代以内的家世,看有无不妥之处。”国主吩咐道。
      常太傅刚夹了一筷子菜喂进嘴里,听到国主如此吩咐,只好先点点头,把菜咽下去后,他忙说:“臣领旨。”
      国主用完午膳就去书房会见军机大臣了,因为最近荆越国已经在两国边界驻军五万。平时在朝堂上,军机大臣并不多言战事,因为公开地商议军要机密,难免扰乱民心。毕竟退朝以后,朝堂之事很快就会成为坊间人物的谈资。国主设立了八位军机大臣,五位将军,两位谋士,一位地理专才。
      此时,一位将军言道:“荆越于两国边界驻军,不足以动摇我方军心,还望国主莫要焦虑,我等武将随时听从国主发配。若开战,我们蓝羽国尚有五十万精兵可以调动。”
      “粮草呢?”国主问道。
      “荆越国去年经历洪灾,有的地方在闹饥荒,恐怕他们粮草不足以支撑太久。臣建议国内在民间青黄不接时,开放粮仓,借让粮食,夏秋季收获之际,民间连本带利地归还借让出去的粮食。重新丈量土地,鼓励小户从事农业,避免土地过度兼并,进而稳定税收。”一位文臣说。
      “本君同意鼓励农商,广征良税,富国强兵。但本君不仅同情荆越之饥民,更垂怜沙场战死之士兵。荆越本与我蓝羽国无甚过节,敌方此次驻军,本君心寒。”
      “主上仁慈,令我等武夫着实羞愧。”八位军机大臣附和道。
      国主同意了粮食与土地办法,已命文臣拟好文件,择日公布施行。而与荆越国的矛盾,尚未得出一致的意见。
      温婉自玉怀侯府回到福莱客栈,自己拿着银子去一楼找了个雅间,只要了一道拔丝红薯,和一壶竹叶青。小喜几人正在客房听魏管家的训话。
      “小姐今日独自出门,也不知道带没带银两,早膳都没吃,还要参加比赛。小姐对下人宽厚,倒是惯出了你们的臭毛病。”魏管家说得是绘声绘色,声泪俱下。
      “魏伯,我回来了。”温婉吃完拔丝红薯,就上楼回客房了。
      “小姐安全回来就好,老奴真的是担心。“魏管家眼角还盛着对小喜三人的怒意。
      温婉轻轻言道:“今早纪府的少主和小姐接我同去参赛,我得知婢女不能进玉怀侯府,因此未带小喜她们。“
      魏管家:“回来就好。老奴真是担心您啊。还不快把老爷夫人的信交给小姐?“
      小喜哆嗦着手,把信拿来递给温婉。
      “我回房再看。你们先去准备膳食吧,我还有点肚饿。“温婉吩咐着。
      温婉回到自己房中,拆开信封,读了起来。
      “阿婉:为父得知你在扶殷城尚未入宫,仍旧住在客栈里,我与你母亲很是忧心你的饮食起居,这是你第一次离家。外面的世界很复杂,你暂时无力面对得话,爹爹和娘亲愿意以书信的方式,陪着你克服困难,尽管我们相隔山山水水,我们始终牵挂着你。如果你进宫做伴读,魏管家和小喜他们不能陪你进宫,这是宫里的规矩。是时候该让你知道我们温家的历史了。先国主羽明涵在世的时候,你的爷爷温双敛是当时的左将军,你爷爷带着部下戍守边关,拱卫国防,于此同时,右将军威捷也是立下诸多战功。二人不同的是,你爷爷重家国之安危,不求高官厚禄,只求边关结束战事,从此再无战争。而威捷却有意做这蓝羽国的主人。你爷爷在得到威捷意图反叛的铁证后,与先国主商议。因此先国主把拟好的传位太子的诏书藏在民间,你爷爷还把自己手中一半的兵符,交给了一位神秘人物,为父至今都不知道是何人。威捷被俘,太子即位,你爷爷拒绝了新国主的封爵,带着一家老小定居在了芙蓉镇。后来,你爷爷还经商致富,创下了温家家业。如今的宰相温砌培是你爷爷亲兄弟的大儿子,你应该叫他大伯,我们两家很久没联络过了,你娘亲给你包袱里装的那个海棠花玉簪,就是相认的信物。我与你母亲并不打算回扶殷城生活。我们本来想留你在身边,可是阿婉已经长大了,要开始自己的人生了。“
      温婉读完信就开始写回信。
      “父亲母亲,女儿想,将来若我进宫伴读,我会行事谨慎。至于和大伯相认,我还要找准时机。父亲与母亲在家中一定保重身体,不要太操劳了。家中的生意,一向由父亲打点,母亲,我会找机会回家探望您二老的。婢女们是不能带进宫的,到时候,如果我入选了,魏管家他们就要回芙蓉镇了。替我向傅老先生问好。”
      写完信,桌上的饭菜都已经凉了。婢女们今日受了魏管家的训话,一个个蔫蔫的没精神,见温婉在看信,不好打扰,于是各自在找事做。小喜帮温婉倒好热水,预备洗手吃饭,翠萍在整理温婉的床铺,翠连在为温婉研墨。这会俨然已经是下午,温婉还沉浸在温家历史的事情里,心中久久未能平静。原来自己的亲人不止爹娘和阿姐,一下子多了个大伯和其他亲人,不知大伯府上有没有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
      魏管家来取信的时候,见温婉还未用午膳,又责备婢女道:“小姐忙着读信,饭菜都凉了,你们几个榆木脑袋,怎么这样老实。都不知道先让小姐用膳。“
      小喜,翠萍和翠连只好把旧的饭菜撤了,去吩咐厨房重新再原样做一份。
      忙碌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华灯初上,夜幕轻垂,民安路的夜市还如初来般的热闹。想起芙蓉镇的双亲,楚凉国的阿姐和姐夫,夫子傅老先生,甚至外院养着的那群小黄鸭,还有云慈楼的那几只猫,温婉的小世界如此简单又美好。桌上的烛光把无边的黑夜衬得愈加黑暗,那烛光完满着少女的心事,此刻,温婉知道,那风往哪儿吹,要吹到何方,可是人究竟要漂流多久才能停靠,也许每个人都是不系之舟。心境的孤寂与充盈在于参照物之大小,螳臂当车与蚍蜉撼树皆因不自量力。天地间浩然正气不可缺,心上的一杆秤不能偏,这是旧时夫子提到的治学观。还应多品古人佳作以饱饥肠,多阅人间风霜以正诗品,心忧处即是牢笼,事关紧要必亲躬。
      温婉将父亲的来信收好,熄灭了蜡烛,在黑暗里坐了好久。之前与达达和展展一起乘马车,从芙蓉镇赶往扶殷城的路上,展展对自己的心意显而易见。他比温婉大三岁,过了生日,今年展展就十九岁了。记得在“游园会“上初次见面,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清贵,一双似星似月的眸,一袭米白色的锦衣,一举一动之间尽显雅致与清闲。他一定也是家族的希冀与未来吧。展展的眉毛也好看,想到这里,温婉不觉地笑了起来。
      夜更深了,扶殷城已到了宵禁时分。直到这时,温婉才觉得自己的心事,今晚恐怕是理不完了。睡下不久,温婉就进入了梦乡 。梦里正是温婉幼时,在喂枕溪楼外院养的那群小黄鸭,阿姐淘气地拿走了饲料,温婉认真地追在阿姐身后,喊着:“阿姐,给我。“温婉在梦里追在阿姐身后,两人的嬉闹声,小黄鸭在湖里游来游去,湖边的大柳树,蓝色的天空,记忆里的那天晴得很好。
      纪展黎也是睡得很晚,因为听父亲说,荆越国果然在两国边界驻军了。国主怕兴起战祸,一边担忧劳民伤财,一边担心其他国家趁此机会,与荆越国联合夹击蓝羽国。父亲说,今日国主肯定没有用早膳,就去处理军务了。纪展黎今日的作文,为国主看重,这一点,父亲却没有告诉他。纪展黎想着温婉,心里美滋滋的。婉婉是我喜欢的女孩,什么时候让娘亲见见她吧,纪展黎在梦中浅浅地呢喃着。
      国主羽佑息委派常太傅调查温婉的底细,常太傅马不停蹄地,先是去了户部查户籍。二、三十个户部小吏在堆积成山的一堆户口登记簿里来回查找,最终只发现了温婉与姐姐,父亲与母亲,四人的户籍资料。因为温婉爷爷当年举家搬迁到芙蓉镇的时候,亲自把在自己和温婉奶奶的户籍隐藏起来了。所以常太傅他们暂时查不到。但按照惯例,太子与公主的伴读,必须调查清楚准伴读三代以内的户籍,和有无违律记录。常太傅一时之间很是为难。看来常太傅的父亲也不知道先国主的左将军温双敛是何许人也。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常太傅只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昨夜在户部查不到温婉祖父祖母户籍的消息禀报给了国主。宰相温砌培却出列了,他先是对国主做了个揖,缓缓道:“臣以为为太子和公主选择伴读,准伴读的资料当是越详尽越好。国主不如交给微臣处理。“
      国主言道:“听玉怀侯说,公主的准伴读温婉来自芙蓉镇。“
      宰相立即说:“臣刚好在芙蓉镇有亲属。芙蓉镇的温兴盛一家是微臣父亲的亲弟弟温双敛的后人。“
      国主:“众卿有所不知,本君还是太子的时候,当初的左将军,正是辅佐本君顺利即位的大功臣啊,如果碰巧准伴读温婉是温将军之后,户部查不到温婉爷爷辈的户籍当然很合理。“
      国主停顿了一下,明面上他看着众位卿家此时的表现,心里却在想:忠臣之后,本君更应善待,不妨趁此机会言明立场,褒奖温婉一番,然后顺势表态自己将在太子成年之后传位。
      国主在声音里施加了一点威严,说道:“本朝太子已立,襄儿尚且年幼,无力国事,众爱卿还应尽忠职守,为本君分忧。“
      “温相,此事就交给你去处理,若温婉本人确系温将军之后,速速来报。“国主补充道。
      退朝后,常太傅与温相一道去了福莱客栈,因为只要温婉据实相告,真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温砌培着实兴奋,他和常太傅乘马车赶路的时候,他更加肯定温婉就是堂兄温兴盛的女儿,亲人相见,场面一定很温情吧。温婉此刻还不知道宫里发生的事,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是汐照公主的准伴读,亦不知爹爹在信中提到的大伯已经在赶来见自己的路上。
      “二位大人,福莱客栈到了。“车夫恭敬地说。
      温砌培和常太傅随即进了客栈,客栈里,魏管家正在吩咐厨房准备小姐的午膳,当他听到有人向店小二打听温婉的时候,立刻过来见客。魏管家看到来人是官员打扮,由于刚下朝就赶来见侄女,温砌培还没来得及换下朝服。
      魏管家试探着:“二位大人,我是温家的管家,你们找温小姐有什么事?“
      温砌培:“还等见到温婉贤侄女,我有事当面问她。请带路吧。“
      魏管家只好带着温相和常太傅上楼,到了温婉屋外,温砌培先是敲门。小喜说:“魏管家,小姐说待会用膳。“
      魏管家因此说:“小姐,宫里的人来了。“
      温婉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新得的画册,听闻魏管家说宫里来人。忙放下画册,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亲自开门。
      温砌培和常太傅进了屋,魏管家还是不放心地跟在后面。温砌培忙说:“你叫温婉,来自芙蓉镇,你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温婉看着来人的衣着打扮,不禁好奇,“我入选伴读了吗?“
      “你的父亲叫什么名字?“温砌培更着急了,忍不住追问着温婉。
      “家父名讳’温兴盛’,母亲名讳‘燕晴萱’。“温婉回答。
      温砌培忙又问,“可有信物?“
      温婉察觉到温砌培的激动,委婉地说:“家父家母留了与亲人相认的信物。“
      温砌培全程没有让常太傅开口,他悄悄地给常太傅递了一个欣喜的眼色,然后他说:“是与何人相认?“
      温婉立刻命小喜拿来包袱,她打开以后,拿出来一个海棠花玉簪。温砌培只看了一眼玉簪,就激动地上前拉住温婉双手,“温婉啊温婉,你是我的亲侄女啊。我是你父亲的堂哥温砌培啊。“
      魏管家也很激动,原来自己小姐在扶殷城还有亲人。魏管家忙对温砌培说,“温老爷,你们先聊,老奴先去给大家准备午膳。“温砌培这会还没功夫搭理魏管家,常太傅好意地朝魏管家点点头。魏管家下楼的时候,还特意叫走了温婉的三个婢女。
      “伯伯,我父亲来信提过我们温家的家事,伯伯,你莫要哭。“温婉从包袱里又拿出一块新手帕,递给老泪纵横的温砌培。
      ”伯伯,你今日来认我,我真的很感动。“温婉安慰着情绪激动的伯伯温砌培。
      “婉儿,伯伯今天是第一次见你,哎,我都没带见面礼。你一定很好奇那个玉簪吧,那簪子虽不贵重,是你爷爷当年在军营里亲自雕刻了两个,一个送了你奶奶,一个送了我的母亲。“
      “原来是这样啊。伯伯,那我们先下楼吃饭吧。这位是?“
      温砌培介绍常太傅,“这位是太子太傅,常笃之大人。“
      常太傅随和地笑着说:“叫我常叔就好。“
      三人来到了雅间一起用午膳。大伯温砌培给温婉详细地介绍起温家的亲人。原来温婉的爷爷家中兄弟二人,温婉的爷爷是武将,常年在外行军打仗,而大伯家的大爷爷继承了家中爵位,按照律法,后代子孙承袭爵位要降一级,温家祖上本是“固国公“,到了大爷爷手里,因为大爷爷是文职,尚未有军功,因此爵位被削减为侯,是为”晏乙侯“。温婉的爷爷比大爷爷小十几岁,自幼被哥哥和嫂子照顾长大,一家人兄友弟恭,上慈下孝,很是和睦。大爷爷的妻子,爷爷的嫂嫂特别疼爱爷爷。爷爷娶妻后不久,就去了边关为了立战功,可以说当时的爷爷,是背负着温家的无限期望。爷爷在军营额外多雕刻了一个海棠花玉簪送给长嫂,也并不奇怪。
      用完午膳,温婉的大伯温砌培和常太傅私下决定立即带温婉进宫,如果等到国主知道了什么小道消息,对温婉会不利,与其等待国主的召见,不如主动澄清事实。
      魏管家送温婉坐上马车,因为进宫不能带婢女,所以这次他倒是没有责备小喜她们护主不周之罪。
      温婉三人乘马车来到皇城入口,便步行前去皇宫,按照推测,再过半个时辰,国主会用午膳。午膳时间面君,肯定不会失误。
      国主羽佑息正在批阅早朝时,众位官员递来的折子,他握着毛笔,一边写朱批,一边吩咐道;“待会用午膳的时候,把太子和公主请来。“
      “主上,太子今日已经用过午膳了,兰娘娘带太子回了趟纪府的娘家。刚才娘娘派人传话了。“宫女回答。
      “那把公主叫来陪本君用膳。“
      “喏。“
      宫女退下后,国主羽佑息抬起头,放松了一下因为长时间低着头写字而酸痛的脖子。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汐照公主就来找父亲了。
      二人移步到偏殿,公主本来想坐在国主父亲的旁边,“纯儿,这里是你母亲的位置哦,你坐到爹爹的对面。“
      公主很乖巧地对国主父亲提到:“纯儿的伴读呢?今日纯儿一人听夫子讲课好无聊哦。“
      “主上,温大人和常大人求见。“宫女急忙来禀报。
      “宣。“
      “喏。“
      国主并没有停下筷子,依旧和汐照公主在吃饭。心想,今日早朝吩咐温相的事,应该有结果了。
      “主上。“温宰相和常太傅带着温婉来到了偏殿,二人行了一个礼,温婉也行了一个礼,三人并未起身。国主挥挥手示意三人起身,并且略带责备地说:”怎么还把准伴读带进宫了。“
      “这位姑娘,回答本君,你是温婉吗?“
      “民女正是温婉。“
      “主上,根据温婉提供的信物,温婉的确是温双敛将军的亲孙女。“温相忙说。
      “如此甚好,我的纯儿眼光真好。温婉的文章写得不错。“国主这时才放下戒备,看来是承认了温婉成为汐照公主的伴读身份。
      “今日起就住在皇宫,不用回去收拾行李,赐住勘月殿,御赐婢女六名,封为从七品女官。明日开始常伴公主左右。“国主说完打量着温婉,似乎在考验她。
      “谨遵御旨。“温婉又行了一个礼,她抬起头,却似乎还想说话。国主看出来了,于是他说:”有话明说。”
      “民女获此等殊荣,深知是家中长辈的恩荫之故,与我的才华无关,因为本人学识也浅陋,承蒙主上赏识,能为公主伴读,实乃民女之大幸。”温婉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
      “学识浅陋可以精进,人品劣质无药可医。温婉,莫要过分谦虚。你面对本君的赏赐,能不为钱财权力所掣肘,本君相信你是有志向的好姑娘。把纯儿托付给你,本君很放心。”国主语罢,一旁的汐照公主已经吃完饭,放下碗筷就离开餐桌,来到了温婉面前。
      “纯儿今年九岁,婉姐姐呢?”
      温砌培登时一个激灵,忙说:“主上,公主如此称呼伴读,可否不妥?”
      “无妨。本君很欣赏温婉这个孩子。”国主说。
      “婉姐姐,纯儿想荡秋千。带我去。”
      “公主妹妹,您刚用完午膳,宜静不宜动。”
      “那婉姐姐,我先带你去我宫中认路。父君,可以吗?”
      “去吧。不要为难你的婉姐姐哦。要乖。”
      温婉和汐照公主带着婢女离开了,径直去了公主的寝宫,“栖星宫”。
      这边国主特意留温相和常太傅与军机大臣一起商议军机。
      “主上,线报说,荆越国派了使者与苗部,意欲联合苗部攻打我们蓝羽国。苗部的意思还不明确。”
      “主上,上兵伐谋,是以不战而胜。”温相继续说:“臣以为应该派使者游说楚凉国,现在荆越国先接触了苗部,我方要拉拢他们,势必要牺牲几座城池,不如派使者去往楚凉国,我方与之缔结军事盟约。”
      一位军机大臣立刻说:“此法可行。楚凉国每年都购买我们蓝羽国的粮食,楚凉国一半的口粮依赖从我国的进口。此番我们有求于人,他们也得掂量掂量今后国民的温饱问题。”
      “如此甚好。温相,你和常太傅去内署挑选合适的使者。至于文书,就由本君亲自起草。此番我们先稳住荆越国,本君不是惧怕他们,要是真开打,御驾亲征也不是可能。只是两国边境有许多平民与无数的良田,和平发展才是富国强兵的保障。”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众人皆附议,国主瞬间觉得前路柳暗花明。军机大臣退下以后,国主留下温相。“温相,温婉的家仆就由你派人告知温婉的消息,让他们早日回芙蓉镇吧。“
      “多谢主上替微臣侄女考虑。“温砌培十分感激地说。
      此时,温婉和汐照公主早就来到了栖星宫,公主正在院子里的枣树下荡秋千,温婉在她身后轻轻地推着秋千。两人安静的相处着。一旁的宫女,早已为二人取来水果和茶点,以备不时之需。
      中午的时候,兰娘娘带着太子莅临纪府,带去了一个好消息,国主打算封展黎为正七品的宫中行走侍卫,这样只是方便陪伴太子读书,明日早朝就公布。兰娘娘还安慰纪展黎,说是以后和太子去边关里了战功,职位会只升不降。
      送兰娘娘回宫的纪行斐,即纪展黎的父亲,他回来的时候告诉纪黎,就是与纪展黎一同参加伴读甄选比赛的温婉,今日被国主封为从七品女官,是做公主的伴读,已经赐了宫殿居住。纪展黎听了,真是替她开心,也替自己开心,这样今后和婉婉就能常常见面了。
      公主荡秋千累了,就和温婉一起去栖星宫里面参观,公主卧室的布娃娃也太多了吧,床上有一只大大的粉色兔子布偶,地毯上摆着的还是兔子布偶,大概五六个,都是粉色的。公主坐在地毯上,拿起一只兔子说:“我娘亲属兔,所以我喜欢兔子。很多吧!床上那个很大吧!”温婉正欲回话。
      “公主,太子来了。”宫女突然进来通报。
      “知道了,退下吧。”公主熟练地打发宫女出去了。
      “纯儿,哥哥来找你了。“太子羽襄兰走进公主妹妹的卧室,”纯儿,我的伴读是母亲的侄子展黎哥哥,你为何不选达黎妹妹?“原来今日太子来找妹妹,就是好奇能让国主父亲如此破例的女孩子。
      公主拉着温婉的手,走到太子面前说道:“哥哥,婉姐姐今年十六岁,比你大四岁哦。叫姐姐。”
      太子淡定道:“妹妹,这也不是不可以啦,只是宫中规矩森严。要分场合,知道吗?”
      “哥哥的规矩真多。”公主嘟着小嘴,放下了兔子布偶。太子轻轻刮了一下公主的鼻子,他说:“今日跟母亲回舅舅家,我见到了展黎哥哥,婉姐姐,你认识他吗?“
      温婉倒是不惊讶,她说:“我们认识。“
      “母亲说,展黎哥哥与婉姐姐都是我与纯儿的贵人。”太子说道。
      公主:“哥哥,我们的伴读都是优秀的人,这是父亲今天用午膳的时候跟我说的。”
      太子:“婉姐姐,今日就算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下次见面可不要装作不认识哦。”
      温婉:“我知道了。”
      宫女来报:“禀太子公主,兰娘娘派人传话,请两位殿下去宫里说话,另外女官大人您也得同去。”
      太子对温婉说:“婉姐姐,到了母亲宫里,我就不能叫你婉姐姐了,私下里,我们还是好朋友。纯儿,你也得守规矩。”
      公主和温婉异口同声地说:“好!”
      公主刚拉住温婉的手一起走路,就被太子呵斥道:“纯儿,在母亲那里,可不能这样。”
      “父亲都不说我。”公主还是拉着温婉,一路小跑,想赶在哥哥前面。
      公主的栖星宫到兰娘娘的蕙柔宫不远,公主拉着温婉和太子并排走着,后面跟着公主的婢女和太子的贴身侍卫几人。
      皇宫分为外庭,中庭和内庭,外庭就是通往皇宫的三重大门,通常有将领率士兵把守,有的士兵守在城墙上面的过道里,有的守在城门底下,有的来回巡逻。士兵都佩戴利刃,还有的携带弓箭。走过三重大门以后,就是中庭,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两侧分布有偏殿。过了中庭就是国主一家居住的宫殿,国主单独居住在东面的拙园,旁边是太子的熹园。按照蓝羽国的规矩,太子只有成年后,才能住进东宫。东面还有几处空着的园子和宫殿。兰娘娘居住的蕙柔宫和公主的栖星宫距离不远,在内庭的西面。国主赐温婉的勘月殿就在栖星宫的旁边,西面和东面的其他宫殿里还住着蓝羽国的皇室贵族。可以说偌大的皇室,只有玉怀侯单独辟壤立府,其他皇室都住在内庭。住在碧霞宫的长公主羽纤瑶,虽早已成婚,在国主的挽留下,仍携家眷居住在内庭。还有国主的舅舅吴深一家,也破例居住在□□的含光苑。本朝国主重感情,轻尊卑,对待臣子和宫女和善亦不怒而威。这就是国主的个人修养和待人之道了。
      兰娘娘从未见过公主这般活泼,平时的她很恬静。“纯儿,你喜欢这个姐姐呀,母亲和父亲也很喜欢她。”兰娘娘打量着温婉,温婉今日的穿着是大伯温相安排的,一身藕荷色的衣裙,梳着一个半扎的马尾,头上没戴珠宝首饰,只是在手腕处戴着大伯送的白色冰种糯种的玉镯。温婉微微屈身,对兰娘娘行了礼。兰娘娘顺势指着旁边的空位示意温婉落座。因为国主都说温婉年纪虽小,但是她担得起七品女官的荣耀,因此兰娘娘很看好温婉,对她很有好感。
      兰娘娘见温婉有些拘束,就说:“不必过分拘于礼数。”
      温婉说道:“兰娘娘,阿婉愿意进宫陪伴公主左右,为您和主上分忧。”兰娘娘听了这话,她对温婉说:“你家祖上就是皇亲贵族,因此与我们纯儿当做姐妹,不要太疏远为好。”
      太子忍不住说着:“母亲,儿子有话要说。展黎哥的意中人就是婉姐姐。”
      兰娘娘好像并不惊讶,“我们展黎的事,我这个姑姑当然清楚。阿婉,我看过你给展黎写的信件,是展黎的母亲前几日,在他房中枕头底下发现的。展黎小时候,总把心爱的东西塞在枕头底下呢。”兰娘娘拉着温婉的手,说:“你今年十六,谈婚事是早了一些,还是再过几年吧。”
      温婉担忧兰娘娘误会,急忙说:“兰娘娘,我对展展很有好感。但还是先互相了解下吧。“
      兰娘娘打断了她的话,“还是叫我‘姑姑’吧。“温婉点点头,心中甜甜的。
      公主:“娘亲,纯儿饿了。”
      兰娘娘因此吩咐宫女:“在偏殿准备茶水点心。”
      “阿婉,姑姑打算先让展黎做太子伴读,襄儿长大后,他们兄弟二人还要按计划去边境立战功,将来展黎拥立太子有功,襄儿一定会给予展黎高官厚禄。现在展黎虽只是七品官员,都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兰娘娘继续说着。
      温婉心知此时自己和展展还未商议,不好表态,以免出错。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兰姑姑,您和主上如此重用我和展展,是我们的幸运。我和展展是在芙蓉镇认识的,我家就在芙蓉镇。”
      “嗯,微霞宫的芙蓉花就是芙蓉镇的花匠世家培育的。“太子插嘴道。
      兰娘娘说:“你们三个先去偏殿用些点心吧。“
      “温婉有一事请求。“
      “你一定是心系在福莱客栈的家仆,放心吧,展黎今天中午已经通知他们消息了。明日他们就起身回芙蓉镇。“
      “多谢兰姑姑。那我先进去陪公主了。“温婉鞠了一个躬,步伐轻盈地进了偏殿。
      “你也用点茶水点心吧。“兰娘娘在温婉身后叮嘱道。
      偏殿里的案几上摆满了各式点心,公主知道温婉好奇。一道一地道介绍起来。
      “婉姐姐,绿色的是偏咸口味腊肉菠菜馅,黄色的是甜味的南瓜糯米馅,这一盘是陈皮豆沙馅,荷叶形状的是椰蓉沙枣馅。“
      温婉捏起一块红色的枣糕,递给了忙着解说的公主,“公主妹妹,先填饱肚子。“
      “是我最爱吃的红枣糕,谢谢婉姐姐。“
      太子饮了一口梅子果酿,然后说道:“婉姐姐是要用点心堵上你的嘴。“
      公主没有以牙还牙,而是吃起了枣糕。温婉心想,这兄妹俩感情真好,阿姐和我也是如此。
      一位宫女来偏殿传话:“二位殿下,女官大人,晚膳备好了。“
      温婉和公主在兰娘娘那里用了晚膳,就回了栖星宫。这次,兰娘娘特意准备步辇送她俩回去。路不远,温婉还推辞了一番,终于还是拗不过兰娘娘与公主的好意。
      天一黑,公主就歇下了,温婉回到了勘月殿。勘月殿的宫女看到温婉回来,忙来进行参拜。温婉命宫女准备好明日陪公主读书的衣物与课本,坐在卧室的八仙桌旁,借着烛光研究起来。公主今年九岁,据说五岁就请了夫子读书,自己也是七岁才开始请夫子的,公主作为皇家儿女,真是辛苦啊。温婉翻看着一本《初级算数》,感叹道:“数学书也是很难懂啊。“也不知明日夫子会不会考我。于是温婉多预习了一会才睡觉。
      第二天天不亮,宫里各人就开始忙碌了。国主每天起来很早,穿好衣服就去用早膳,然后就去上早朝了。
      温婉也起的很早,她换好衣服,梳好头发,洗漱一番,匆忙吃了一碗黑米粥和酱肉包,这是昨晚吩咐宫女第二天准备的吃食。温婉住的勘月殿可是有厨房的。一路上遇到很多宫女向自己行礼问好,原来国主早就吩咐过了。好在有宫女带路,温婉很快来到栖星宫。
      公主正在用膳,看见温婉来了,开心地说:“婉姐姐,你用过早膳了吗?“
      温婉:“公主妹妹,我吃过了。“
      公主命宫女再添一副碗筷,她热情地说:“再陪我吃一点嘛。“
      温婉不好推辞,于是坐了下来,拿起了筷子。
      公主提议道:“以后婉姐姐的三餐都跟我一起吃吧。“
      “这样我就不用去勤政殿打搅父亲了。“见温婉不说话,公主又补充道。
      “那我去请示父亲哦。“温婉还是没开口,公主差点无计可施。
      “婉姐姐,你尝这个虾仁白玉卷,是我最喜欢吃的。“
      温婉于是说道:“公主妹妹,婉姐姐倒是希望你胃口好,吃什么饭菜都香。“
      “婉姐姐,你怎么和我哥哥一样。“公主轻声笑着。
      二人用完早膳就去了偏殿的书房,沈夫子正在门口候着。“公主从来都守时,希望温女官以后也一样。“这是沈夫子对温婉讲的第一句话,也是第一堂课的重点知识。
      这一节课沈夫子讲的是博物志,光是蓝羽国的地理知识,就有一大堆。快下课的时候,沈夫子终于提问了,“温女官,我们蓝羽国的小麦和水稻产地,为什么地理差异大?“
      温婉从座位上站起来回答道:“蓝羽国的疆域,南北跨度和东西跨度都很大,从南到北热量递减,从东道西降雨递减,东南地区水热配置优越,生产水稻一年三熟,西北地区四季分明,因地制宜地生产旱涝保收的农作物。“
      沈夫子又问:“那为什么东南地区植物是阔叶林,西北则是针叶林居多?“
      温婉马不停蹄地回答:“阔叶林主要生长在水热配置好的东南地区,阔叶有利于植物散热,温度高的时候,阔叶还有利于更频繁地进行呼吸。植物叶片的表面都有细微的气孔,用于吐纳空气。而西北地区的针叶林,之所以是针叶形态,是为了抵御冬季的严寒天气,针叶不会蒸发过多的水分出去。植被的分布是植物适应气候的结果。“
      公主竖起大拇指,夸道:“哇,婉姐姐好棒!“
      沈夫子:“那今天的课就这样吧,公主和温女官,咱们明天见。”
      此间,国主刚退朝,他在今早公开宣布,本朝的光禄大夫纪行斐长子,被选为太子伴读,才十九岁就官至正七品,封为宫中行走侍卫。国主还公布,前朝左将军温双敛之后,今年十六岁的温婉,被选为公主伴读,封为从七品的女官,赐居内庭的勘月殿。国主的考虑当然很全面,光禄大夫纪行斐为官清正,恩科状元出身,从不参与结党营私,处理公务亲力亲为,在朝中实乃一股清流,为人敬仰。国主重用忠臣之后,就是公开树立赏罚分明的用官制度。
      下朝以后,很多官员议论起来。
      “想不到左将军的后人如此大才,通过了严格的选拔赛做了汐照公主的伴读,十六岁就是七品官员了,真是后生可畏啊。”今年六十岁的姜太尹捋着胡须对旁边的官员说道。
      “这二人将来前途不可估量啊,这么小的年纪就踏上仕途。”
      ………
      这边纪展黎和太子也刚结束今早两个时辰的课业,二人正在谈话。
      太子:“纯儿应该也散学了,父亲念及她年幼,早上只须学习一个半时辰。”
      纪展黎:“襄儿弟弟,姑姑说待你成年,我俩就要率兵打仗,看来国主姑父也是如此考虑的。”
      太子:“父亲说我暂时不用管,毕竟今年我还不到十二岁。展黎哥哥,纯儿真的好喜欢婉姐姐。”
      纪展黎:“姑姑跟婉婉讲了吗?”
      太子:“昨日就讲了。婉姐姐听母亲提起你俩的婚事,没有反对。只是婉姐姐说她家中还不知道此事。婉姐姐还有一点顾虑。”
      纪展黎:“不如过几天,我带婉婉回一趟芙蓉镇。”
      太子白了纪展黎一眼:“这么着急,展黎哥哥,慢慢来。”
      二人说着话,移步到了偏殿,太子在练毛笔字,纪展黎则在旁边看书籍。偌大的房间里,二人努力保持着安静。纪展黎刚看了一会书就看不下去了,于是干脆放下书本,任思绪翻飞,脑海里都是婉婉的身影。婉婉吃红薯的样子,婉婉写文章的样子,婉婉打喷嚏的囧样也很可爱。虽然两人认识不久,也就两个多月吧,两人的进展却相当顺利,一同参赛,一同做伴读。还记得当时在“游园会”举办的诗词比赛,自己听到评委读婉婉的作品时,见到婉婉的第一面,真的觉得她与自己此生遇见的任何一个女子都不一样,婉婉最特别了。纪展黎悄悄来到殿外,此时已是五月,扶殷城的空气里都是夏天的感觉。最近不是连着下雨,就是接连的晴天。今天倒是阴天,天空中堆积着厚厚的云层,不似往日的闷热,很是凉爽。他在想,是不是应该瞒着婉婉,因为父亲母亲已经知道了两人的事。纪展黎心想着。过几日太子公主去微霞宫避暑,自己顺道带婉婉回温家。
      国主今日是一个人用午膳的,公主和温婉在栖星宫,兰娘娘在蕙柔宫,太子和纪展黎在熹园。国主用完午膳以后,今日的小客厅座谈会开始了。
      一位军机大臣说道:“启禀主上,我国派往楚凉国的使者,带着主上御笔的文书,今早已经出发。”
      另一位军机大臣接着说:“主上,此办法对荆越国只能起到威慑的作用,最好再寻良策,以备事情有变。”
      国主说:“那本君先抛砖引玉了,去年荆越国连发洪涝灾害,我们是否仍旧可以,用粮食收买荆越国的民心。”
      “主上,此计甚妙,但要找准时机。不如我们派人混入荆越国内部,散布楚凉国和蓝羽国即将攻打荆越国,而荆越国内无良将,外无援手,而且粮草严重不足的言论。”左将军林耀祖发言道。
      国主追问道:“然后呢?”
      林将军补充道:“等到荆越国民怨四起,他们草木皆兵的时候,我们再派出使者议和,并开放粮仓赈济灾民。”
      国主陷入了沉思,几位军机大臣也在思考着。
      国主问:“林将军,如果荆越国没有受到言论影响,一意孤行要攻打我们蓝羽国呢?”
      “那就只有迎战了。”林将军随后沉默了。
      “其他人的意见呢?”
      吴副将吴平澜出列拱手道:“开凿运河,水淹荆越。”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谈判筹码。”国主饶有兴致地说道。
      “传令工部,三天之内,制定出一个水淹荆越的最优工程规划,由吴副将监工,三个月内,引水直达两国边境。”
      诸位军机大臣领了差事,退下了。
      太子练了几大页毛笔字,纪展黎给温婉的信件已经写好,太子看到纪展黎刚才在研墨写信,他对纪展黎说:“不如你以后住在熹园吧,这样能常常见到婉姐姐,免去你的相思之苦。”
      纪展黎说:“襄儿弟弟还是禀明国主再做定夺吧。”
      纪展黎把信封好,并且命太子身边的宫女去栖星宫送信。然后纪展黎就出宫了。他乘着马车回到了纪府,母亲问他今日的课业可还让常太傅满意。纪展黎点点头说:“太傅大人没有为难我。”
      “母亲,再过几日太子公主去微霞宫避暑,我想带温婉回一趟温家,提亲。我们可以先订婚。”纪展黎说这话的时候,两只眼睛盛满了爱情的光亮。纪展黎的母亲看到自家的儿子如此坚定,也是惊喜多于惊讶。因为在朝堂上,国主在宣布封温婉为女官的时候,还顺便夸了几句,诸如蕙质兰心、冰雪聪明的话。纪家的长辈,自从发现纪展黎枕头下的信件,早已知晓温婉与自家儿子的事。但长辈迟迟不发话,也是有他们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温婉初到扶殷城,她刚站稳脚跟,过早地和纪展黎谈婚论嫁,对女孩子的名声不好。另一方面,温婉今年十六岁,年纪尚小,纪展黎今年十九岁,娶妻还是过早。母亲不好拂纪展黎的面子,说道:“改天你姑姑回家,把温婉带回来,我们先问问她的意见。”
      “那爹爹那边呢?”纪展黎小心翼翼地问母亲。
      纪展黎的母亲心里其实是开心的,因而她说:“展展,你父亲在朝堂上,已经了解到了温家的大致消息。国主宣布封温婉为女官的那天,你父亲还特意询问了宰相温砌培,关于温家和芙蓉镇的事。”
      纪展黎略微生气地说:“这样会不会不礼貌。”
      母亲说:“温婉的亲大伯,就是当朝宰相温砌培。按照这样,你们订婚,旁人不会太针对温婉的出身。我与你父亲其实挺愿意了解温婉,我们也想与她好好相处。”纪展黎的母亲很开明,她相信自己儿子看人很准。
      纪展黎回到自己房间以后,想了很多。听说婉婉父亲是商人,本朝国主鼓励农商,因此民间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自己和婉婉订婚,必定有很多双眼睛在她的出身上挑毛病。但据姑姑说,婉婉的爷爷可是当年的左将军,只要国主一道旨意,我们就能正大光明地在一起。今日在宫里的时候,自己努力抑制住想去找婉婉的冲动,还是尽快订婚,以后想见面就见面,也不用担心会不会对婉婉的名声有损害。
      汐照公主和温婉此时正在在栖星宫里画画,温婉还不知道纪府发生的事,这时,勘月殿的宫女送来一封信件,信封上赫然署着“婉婉亲启”。温婉心知是展展给自己的信,刚才自己还在惆怅这几日见不到他。本来打算晚上回勘月殿再看信,公主等宫女离开以后,大度地说:“婉姐姐,我可以自己画画的,今日就不用陪我了,你回勘月殿吧。”
      从栖星宫回到自己住的地方,伺候温婉的宫女来房间里询问是否需要准备晚膳,温婉吩咐她们说,“今日要晚一点用晚膳。”宫女得了命令,就退下了。
      温婉拆开信,只见信里写着:“婉婉,我们好几日未见了。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回一趟温家,我亲自向你家长辈提亲,我们先订婚,好吗?我家中的父母已经知道我们的感情了,我的父亲母亲是支持我们的。婉婉,你愿意嫁给我吗?我今日在太子那里,宫中规矩森严,不方便亲自找你,但我想你得很,希望你答应嫁给我。不用回信,我会继续联络你。”
      展展的言简意赅让温婉的心里泛起了层层涟漪,芙蓉镇的双亲还不知道自己和展展的事,展展这么着急地想先订婚,看来他的父母真的已经答应了两人的交往。温婉有点生气了,因为他先斩后奏了。下次见面,看来自己不能像第一次写信给他那样主动了。
      公主画了一会就去院子里荡秋千了,她不许宫女像温婉那样从背后推自己,温婉回去勘月殿了,自己真是做什么都索然无味。婉姐姐会唱歌给自己听,自己还可以点歌,遇到婉姐姐不会的曲目,她第二天就会唱了呢。婉姐姐要是真的嫁给展黎哥哥,那自己以后就要改口叫她“嫂嫂”了。毕竟公主的母亲是展黎哥哥的亲姑姑啊。
      温婉闲着无聊,看完信,就去厨房里做食物了,如果做成功了,她就打算派人送到栖星宫给公主妹妹。温婉打算做白桃乌龙酿圆子,是一道甜品。温婉先是做把糯米粉和木薯淀粉混合到一起,加水搅拌,和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盖上湿毛巾备用。然后在锅里倒入水,等待烧开。在烧水的空档,温婉把面团分为好几个小剂子,搓成长条,切成小颗粒,一个一个地搓圆。水开后,放入搓好的小圆子煮熟,捞出,浸泡在凉水里。然后,就是干锅炒茶叶,在干锅里,先放入乌龙茶,炒至茶叶微焦。倒入牛奶以后,锅里再放入陈皮,等待烧开。接着,温婉把白桃去皮去核,切成小丁备用。牛奶煮开,捞出茶叶和陈皮,加入冰糖,放入小圆子和白桃,这道甜品就做好了。温婉拿了一个小碗,盛了一小勺,她尝了一口,发现圆子的配方还有待改进,但整体上是好吃的。于是,她赶紧把这道白桃乌龙酿圆子盛在琉璃盏里,派宫女送到栖星宫给汐照公主。
      汐照公主正在百无聊赖当中,听到宫女来禀报说勘月殿的温女官有食物上呈,忙宣了来人进殿。
      公主端着已经不是很烫的琉璃盏,正要舀一勺尝尝。宫女禀报说,“公主殿下,女官大人说此物叫’白桃乌龙酿圆子’。”
      “知道了,退下吧。”公主正在嚼着糯糯的圆子,她口齿不清地打发宫女退下。
      “我还是多做点白桃果酱吧,可以泡水喝。”温婉这会还在厨房忙乎着。她让宫女把白桃去皮去核,然后就打发宫女出去做殿中杂事了。温婉接着把白桃果肉切成小丁,在锅里倒入清水,放进去若干冰糖,等水烧开,再放入白桃丁,大火熬煮至水分变少,锅里的白桃果肉凝聚在一起,温婉拿来广口琉璃瓶装好,封口。做完这些,温婉心里美滋滋的。因为下次勘月殿来客人,就可以招待别人了。温婉用过晚膳后很早就歇下了,因为公主派人来说今晚她也歇得很早。
      自从太子和公主有了伴读,兰娘娘就不和他们一起用膳了,近几日,兰娘娘晚上都是在国主住的拙园度过的。此时,拙园的书房里,国主正借着烛光看书,他对妻子纪兰笙说道:“今日沈夫子跟本君说,温婉是有一定的知识面的,纯儿有了温婉陪伴,最重要的是不至于孤单。本君心想,我的纯儿不用学多少知识,只要每天开心就好。可是襄儿作为太子,就不一样了。”
      “我是展黎的亲姑姑,我很了解展黎,他小的时候就渴望着做将军,为了家乡的安定率兵打仗。不得不说展黎陪伴襄儿最合适了。夫君,前几日我回娘家,展黎有事拜托我。”兰娘娘说。
      “什么事?”
      “展黎想求你下一道旨意,赐婚他和温婉。”
      “温婉小姑娘和我们的大侄子,他们是不是在进宫前就认识了?”国主很好奇。
      “在玉怀侯府中举办的伴读甄选赛时,他们应该就认识了。”
      “赐婚之事还待以后,下一次你回娘家,可以带温婉去纪府走动走动。这门亲事我们做长辈的要牵线,仅仅赐婚是不够的。”国主说。
      “不早了,歇下吧。”国主又说道。
      兰娘娘端着烛台,和国主到了卧室,熄了烛火,二人就歇下了。
      翌日,温婉早起,宫女伺候温婉穿衣,洗面,漱口,妆发。她按照汐照公主的安排,提前半个时辰来栖星宫用早膳了。栖星宫里,宫女正在给公主梳头发。公主看到温婉,开心地说:“婉姐姐,你终于来了,你先去用膳吧,不用等我。我马上就来。”
      “一起吧,我等您。”温婉有点不好意思了。
      一名宫女急急忙忙进来禀报:“公主殿下,女官大人,兰娘娘带话说,您二位用完早膳,在栖星宫等她来,今日兰娘娘要带公主和女官大人回一趟娘家。今天早上不用去书房上课。”
      公主说:“知道了,退下吧。”
      “这次娘亲肯定要带婉姐姐见展黎哥哥的父母。婉姐姐,你过来,我帮你打扮打扮,你今天穿的也太素了吧。”公主又说。
      “这样真的要见父母了吗?”温婉感觉自己没准备好。
      “展黎哥哥的父亲是光禄大夫,名讳纪行斐,母亲娘家是蓝羽国最大的盐商姚家的大女儿,名讳姚知意。展黎哥哥还有一个妹妹,纪达黎。”公主看温婉面露为难。
      “公主妹妹,我是觉得现在我的父母亲还不知道此事。我跟展展的事应该缓一缓。”温婉说罢,捏起一块桂花藕合糕吃了起来。公主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也来用膳了。
      不一会儿,兰娘娘就带着宫女来了。
      温婉听到宫女的通报,忙起身行礼道:“见过兰娘娘。”
      “婉婉,快快起身,以后就要叫我姑姑了。”兰娘娘亲自扶起温婉,又说着:“今天要见展黎的父母,姑姑亲自打扮你。来,坐下吧。”
      “秋茗,给女官大人梳头发。”兰娘娘吩咐道。
      秋茗回兰娘娘道:“娘娘,左右双盘连心髻还是云顶元宝喜来髻?“
      “先试试前面的。”兰娘娘吩咐道。公主把昨日的画拿来给她的母亲欣赏,兰娘娘的心思似乎已在温婉和纪展黎的婚事上,对公主的画作只是草草褒奖了几句。
      只见秋茗先把温婉的头发梳顺,均匀地分成左右两个部分。然后在后脑勺的位置,把左右两边的头发又各自分成均等的两部分。左右两边各自把靠近上面的头发,编成两个蓬松的鱼骨辫,然后各自把鱼骨辫缠绕成两个丸子。剩下的左右两股头发,则编成若干个细细的三股辫,把左边全部的小辫子向右缠绕在右边的丸子上,固定好,接着把右边全部的小辫子向左缠绕在左边的丸子上,并且固定。这个发型就算做好了。
      “娘娘,左右双盘连心髻好了。”秋茗请示道。
      “去给婉姐姐拿一面菱镜。”公主吩咐宫女。
      温婉面前的桌子上有一面大镜子,因为一面镜子看不清楚后脑勺的发髻。宫女把一面稍小的菱花镜拿给了温婉。温婉这才详细地观察起来。
      “把东西拿过来。”兰娘娘吩咐秋茗。
      只见她捧着一个首饰匣,放在了温婉面前的桌子上。
      “取出来看看婉婉喜不喜欢。”
      秋茗取出两个步摇,介绍着:”女官大人,这个簪子叫‘花夏听风‘,吊坠是用羊脂暖玉圆雕成的镂空装饰,花纹是古典又稳重的牡丹花。流苏部分是皇室工匠独创的金银双线嵌丝法做成的。这个步摇一共有两只,今日女官大人的发型刚好用到。”
      温婉用左手拿着菱花镜,在瞧后面的发型,听宫女讲完。面对兰娘娘的热情与亲近,她告诉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温婉因此对兰娘娘说:“简单一点就可以了。”
      兰娘娘过来,抱了抱温婉的肩膀,说:“你也不必怯场,展黎自幼就是我看着长大的,我自然疼爱展黎的意中人,何况你是好人家出身,就连国主也感谢你肯对我们纯儿付出。”兰娘娘一番肺腑之言,让温婉和公主都受到了莫大的触动。
      “娘亲,纯儿的婉姐姐还给我做了好吃的。“公主对兰娘娘撒娇着说。
      兰娘娘用教育孩子的口吻说:“纯儿要记住婉姐姐对你的好。我的纯儿一定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公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会儿,秋茗把两只“花夏听风”分别戴在温婉后脑勺的两个连心髻上。兰娘娘又亲自在首饰匣里挑选起来。
      兰娘娘拿起一对自带飘带的粉色水晶发卡,戴在温婉额头上方,左右各一只。
      “给她抹点脂粉。描眉,上妆。”
      专门化妆的宫女围绕着温婉开始忙碌起来。只见一个宫女用夹子给温婉拔去多余的眉毛,温婉忍着痛,公主问她:“婉姐姐,是不是被拔疼了?我娘亲修理眉毛的时候,也说很疼的。你忍着点哦。”
      修理好眉毛以后,秋茗就为温婉描眉,另一个宫女给温婉的面上抹胭脂水粉,接着,兰娘娘亲自给温婉的双唇涂抹豆沙红的口脂。不一会儿,一切准备妥当,兰娘娘命宫女帮温婉换上了新衣服后,就带着温婉和汐照公主回纪府了。一路上,公主和温婉有说有笑的,兰娘娘偶尔也能插上几句话。
      公主:“娘亲,婉姐姐做的白桃乌龙酿圆子和汤圆一点都不一样。”
      兰娘娘好奇地问:“哦?那是用什么做的?”
      温婉一字一句地回答道:“糯米粉。因为没有包馅料,所以公主妹妹说不是汤圆。”
      公主:“甜品里面,展黎哥哥最爱吃杏仁豆腐了,这个婉姐姐会不会做?”
      温婉被公主突如其来的信息噎住了,她说:“我不会做豆腐啊。豆腐好难做,要用黄豆,还要用手磨研磨。”
      兰娘娘忙说:“没事的,展黎不挑食的。”
      温婉刷的一下面红了,仿佛自己真的不会做饭,就仿佛自己今天前去纪府很唐突。半晌,温婉问道:“兰姑姑,今天我去纪府拜访,展黎的父母知道吗?”
      兰娘娘拉着温婉的手,好言好语地说:“其实你会觉得两个人认识时间不久,现在很难情深似海,但感情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展黎的父母很是关切展黎的婚事,他们还不知道你是这么好的一个女孩子,待会到了纪府,你一定要好好表现,留个好印象。”
      马车很快到了崇青路的纪府。兰娘娘先下了马车,然后才是温婉和汐照公主。听闻兰娘娘一行人来访,刚下早朝的纪父,就和妻子二人来到门口迎接。纪父行了见姐姐的家礼,纪母也行了纪府的家礼,兰娘娘微微屈膝,双手合十,亦行了会见家中晚辈的福礼。纪展黎此刻在宫中陪太子读书。因为不知道兰娘娘的安排,所以他也不知道温婉今日的行程。大人们寒暄过后,公主和温婉忙上前,对纪父纪母行了福礼。
      纪父此时已经猜到,这位穿黄色衣裙的女孩就是展黎跟自己提起的温婉。温婉行完礼,见纪父在打量自己,于是又行了一个福礼,她面含微笑又不失礼貌地对纪父说道:“伯父好,我是公主妹妹的伴读,我叫温婉。今日来您府上,打扰之处,还请伯父多多担待。”
      纪父本想考验一下温婉的交际能力,正欲发问,没想到她竟然不怕自己的官威,竟然主动跟自己打招呼。不过这个女孩在跟自己说话前,又行了礼。可见是很懂形势的。纪父一边惊讶,一边赞叹着。
      这时,温婉又对纪母行了一个福礼,只听她款款说道:“伯母,您好,我是公主妹妹的伴读,我叫温婉,初次见面,晚辈问候您是应该的。”
      纪父心中一颤,不愧是左将军的亲孙女,既没有称呼自己为纪大人,又问候了展黎的母亲,说明在这个女孩子不仅懂得孝敬长辈的为人之道,又会顾全大局,不过我们之间还是慢慢了解吧。但自己总要给人家女孩子机会证明自己吧。纪父一边想着,一边跟随身旁的人进了府中。
      在纪府,会客的地方叫做“随芳斋”。此时的随芳斋里,兰娘娘是贵客,因而她坐在上首的左边位置,纪父坐在兰娘娘右侧。纪母和温婉分别坐在纪父这一列,公主坐在靠近她母亲的位置。
      纪府的婢女给在座的各位沏好茶就退下了,这是纪府的规矩。
      纪父发现纪达黎没有来见客,就吩咐婢女去请。
      公主口渴了,她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此茶是国主御赐的‘老湄品君茶’,名字非常有特色,到底是君子品茶,还是茶品君子呢?”纪父对公主打趣道。
      “婉姐姐,你说呢?”公主故意道,她想帮助温婉在未来的夫家长辈面前好好表现一下。
      纪父随口说:“婉婉懂品茶,甚好。”
      温婉谦虚道:”小女只是爱喝茶,偶尔也随父亲去收购茶叶。老湄品君茶,我家中也喝过。家父说,老湄品君,贵在茶叶能甄别什么是君子的品茶之道。君子品茶,必用心爱之茶具冲泡,此为君子的第一仁。然后君子待己就如爱茶惜物,此为君子品茶的第二仁。老湄品君茶,是茶之精髓在于器具,水质,温度,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完美阵容。此茶方能挥发出其色泽之金醇,其味先入唇齿,君子品得其滋润与妥帖,最妙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自始至终此茶都是一个味道,没有一般茶叶的回甘,有的茶回甘太浓,未能免俗。”
      纪父补充道:“老湄品君,一品人性,二品人格,品来品去,无非就是好茶挑好人,好人选好茶。婉婉,我很欣赏你。还有一个逸闻呢,国主新得此茶,他毫不吝啬地全部赏赐给了下属,结果自己一口也没品尝过这个民间特产。”
      “主上仁德。“温婉淡淡地说。
      听罢二人对茶叶的理解,纪母觉得自己夫君和准儿媳婉婉还有共同话题的,这样再好不过了。纪母终于找到机会询问兰娘娘。见婢女都退下了,她才开口道:“长姐,展黎都跟您说了什么?”
      兰娘娘回答:“展黎说他想先订婚。”
      纪母道:“订婚之事应当两家长辈商议,现在婉婉和展黎情投意合,我们男方父母应当主动登门拜访才是。”纪母本来想直接问问温婉的意思,但为了避免太直接,纪母还是没有立即询问。
      温婉听到大家这样的一席话,想给纪家的伯父伯母留个好印象,因此说:“伯父,伯母,小女家中父母还不知道我跟展展的事。至于订婚,我可以听我们双方父母的安排。”
      兰娘娘说:“婉婉很得夫君赏识,夫君的意思是以后为他俩赐婚。”
      纪母说:“国主姑爷难得夸奖别人,看来婉婉的才学的确非同一般。”
      温婉站起身来,对长辈们微微屈身,行了福礼,并且诚恳地说:“兰姑姑,伯父,伯母,婚姻大事,讲究的是良缘和良媒兼顾。”
      不等温婉说完,纪父便圆场道:“不如择日我们去拜访你家中的父母吧。”看来纪父对温婉有了更多的好感。
      “伯父,展黎说这个夏天,太子和公主回微霞宫避暑,到时候他想去芙蓉镇的我家提亲。”温婉顺水推舟地说道。
      纪母见自家夫君都表态了,因而也对温婉说:“好孩子,不用担心门户,我娘家就是世代为商的。何况你还是国主恩人的后代。此次你被诰封为从七品女官,扶殷城的坊间都流传着这个大新闻。毕竟你才十六岁。”纪母说完,爱怜地拉着温婉的手,把自己手腕的红色碧玺手串褪下来,戴到温婉的左手。
      “这是我戴了两年多的手串,红色的碧玺珠串,今天送给未过门的儿媳。今日你拜访我和展黎的父亲,就等于我门已经是一家人了。”纪母满面春风地笑着说。
      “纪伯母,我…”
      “已经收了见面礼,就叫她母亲吧。”纪父一边说着,一边饮了一口茶。大家刚才都商量了好一会了,这会众人吃着茶,一时间,“随芳斋”安静了下来。
      这时纪达黎蹦蹦跳跳地从外门里进来了,她看到公主妹妹和婉姐姐,还有兰娘娘,赶紧过来问候客人。纪达黎行完礼,兰娘娘疼爱地拿出贴身携带的手帕,说:“达黎,过来,姑姑替你擦擦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