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①慎徽五典,五典克从——《尚书·舜典》
译文:慎重地赞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常法,人们都能顺从。
②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
译文:天子杀死奴隶来陪葬,多的要杀几百人,少的也要杀几十人;将军、大夫杀死奴隶来陪葬,多的要几十人,少的几个人。
3、“考古发现的真正人殉含义的实例,最早见于商代中期,迁殷后的两百多年间,人殉现象逐渐增多。”——黄展岳:《中国古代的人殉人牲问题》
4、“据考古资料显示,楚国人殉现象最早发生在春秋中期。”
“从地域看,楚国人殉现象在湖北地区和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的河南地区居多,在距离楚都政治中心较远的湖南、安徽等地较少。”
“楚国人殉可能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因此,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区和距离楚国政治中心较近的地区出现人殉的时间应当相对较早 楚国贵族中的蛮裔依然保留本族的丧葬习俗,不尚人殉。”——杨茂.楚国人殉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16-19
5、“这些(两湖地区)“古城”没有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层和阶级分化现象,比如,没有特别奢华的墓葬和首领宫殿,战争和屠杀的迹象很少,人祭现象也一直不多。这些都和稻作文化区依赖协作、联合建设水利工程有关。
这种比较和平、均等的稻作社会,还有与之“配套”的原始宗教理念……我们不知道这些行为的具体含义,但它们的社会功能比较清晰,就是群众参与性强,没有财富门槛。这和缺乏战争与人祭的社会环境比较搭配。”——李硕.《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6、“王沿夏,将欲入鄢。芋尹无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奸王命,王弗诛,惠孰大焉?君不可忍,惠不可弃,吾其从王。”乃求王,遇诸棘闱以归。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
观从谓子干曰:“不杀弃疾,虽得国,犹受祸也。”子干曰:“余不忍也。”子玉曰:“人将忍子,吾不忍俟也。”乃行。
国每夜骇曰:“王入矣!”乙卯夜,弃疾使周走而呼曰:“王至矣!”国人大惊。使蔓成然(斗成然)走告子干、子晳曰:“王至矣!国人杀君司马,将来矣!君若早自图也,可以无辱。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又有呼而走至者曰:“众至矣!”二子皆自杀。
丙辰,弃疾即位,名曰熊居。葬子干于訾,实訾敖。杀囚,衣之王服而流诸汉,乃取而葬之,以靖国人。使子旗(斗成然)为令尹。”
——《左传》
译文:楚灵王沿汉水而下,打算进入鄢都。芋尹无宇的儿子申亥说:“我父亲两次触犯王命,灵王没杀他,还有比这更大的恩惠吗?对国君不能忍心不救,恩惠不能背弃,我要跟从灵王。”便去寻求灵王,在棘门相遇,便一起回来了。夏五月二十五日,灵王在芋尹申亥家上吊自杀。申亥用他二个女儿殉死安葬了灵王。
观从对子干说:“不杀掉弃疾,即便得到国家,还是要受到祸害。”子干说:“我不忍心。”观从说:“人家将会狠心地对待您,我不忍心这样的结果出现。”便出走了。
国内民众经常在夜里大呼:“灵王进城了!”十七日夜,弃疾派人四处奔走大喊说:“灵王来了!”国人十分惊恐。又派蔓成然跑去告诉子干、子皙说:“灵王来了,国人杀司马弃疾,马上就要过来了!君王如果及早拿定主意,可以免于受辱。众人的怒火就像水火一样厉害,已无计可施了。”又有人高叫着跑来,说:“大伙儿来了!”子干、子皙都自杀了。
十八日,弃疾即位为楚王,改名为熊居。安葬子干在訾地,就是訾敖。又杀了个囚犯,穿上灵王的服装,让尸体在汉水漂流,然后捞上来下葬,用来安定人心。任命蔓成然为令尹。
——————————
我真的会笑,小狐狸是江汉地区的原住民,他们从没搞过人殉,他时隔多年回乡,看到还可以这么干,而且被献祭的人还很狂热,他人都看傻了。
涂山衡:“我那悠久的天下为公的文化呢?人殉到底是什么啊?我成文化流民了?”
是的呀,你没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