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工科女生的生存计划(上) ...

  •   东北林区,是地窨子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即使现在,也有很多人家,在地窨子里存放山货。地窨子冬暖夏凉,湿度也比较大,能长时间保鲜。
      卢晓童对地窨子非常熟悉。地窨子的结构很简单。挖一个四方形深坑,再修一个进出地窨子的斜坡,用木头和树枝搭房顶,在房顶上涂一层泥,就大功告成了。
      地窨子可以全部挖在地下,不过,住人的地窨子,大多在地面,再砌一道半米左右的矮墙,矮墙南边高,北边低,屋顶形成斜坡,不容易积雪。
      南边的墙上,开三两个小窗,能够采光、通风,地窨子就不那么潮湿了。

      卢晓童想挖的,正是这种斜屋顶、带矮墙的地窨子。她打算挖三间,中间是厨房,两侧一边是卧室,另一边是储藏室。
      住人的地窨子,也是要盘土炕的。土炕和厨房的灶台连通,一边做饭,一边就把炕烧热了。这个结构,和建在地面的房子,是完全一样的。
      既然前院有适合挖掘的地方,卢晓童就不用再四处寻找了,明天就可以动手开挖了。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卢晓童收起木工工具,回到厨房,插好房门。
      灶膛里只剩红色的灰烬了,铁锅里的水也快烧干了,厨房里有些凉意。卢晓童把铁锅从灶台上拿下来,又往灶里添了几根柴火。
      很快,火苗就从灶台窜了出来,厨房又开始升温。
      “整夜都靠烧柴取暖,这可不行啊。得赶紧把地窨子挖好,一家子睡土炕,又暖和,又省柴火。”卢晓童心想。

      卢晓童知道,现在的柴火,远远不够烧一冬的。
      院子里的那间柴房里,有一些大捆的柴火,树枝粗壮,每捆树枝都有3米多长。那是大伯、二伯运过来的,一共有30多捆。
      这些柴火很耐烧,原主卢晓童一直舍不得用。
      每年冬天,二道沟一带都会下几场大雪。大雪之后,有很长时间,没法上山砍柴。这些柴火要留着雪天救急。

      堆在院子里、厨房里的那些细碎的柴火,是搬过来以后,原主卢晓童带着孩子们砍的。
      李振义总是让她白天带孩子们出去,尽量远离他、远离这个院子,晚上再回来睡觉。原主放心不下丈夫,但也知道鼠疫的厉害,怕孩子们染病,最后还是听从了。
      早上做完饭、再照顾李振义吃完饭后,原主卢晓童就带着孩子们出门,在山脚下砍柴,一直砍到傍晚。中间她也会回家三四次,给李振义喂饭喂水,清理大小便。
      山脚下并不安全,有狼群和野猪出没。秋冬之交,是猎物最多、最肥美的时候,狼群和野猪都不缺食物,很少靠近村庄,也基本不会袭击成年人。娘儿四个出来砍柴,还是比较安全的。
      但卢晓童没敢带孩子们往远处走,只在附近砍些小树枝,每天能砍四五捆,都堆在院子里和厨房里。
      这些细碎柴火,除去这几天烧火用掉的,还剩下十多捆。

      卢晓童走到熟睡的孩子们身边,背靠一捆柴火坐下,闭上眼,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
      她是工科生,喜欢把所有的待办事项,按照轻重缓急,清晰的罗列出来,制定一个详尽的实施计划,再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
      现在也不例外。

      重中之重的第一件大事,当然是挖地窨子。这不仅关乎生活品质,更是性命攸关。这座土房能撑到何时,还是个未知数。
      卢晓童掰下一根树枝,借着灶膛的火光,在泥地上计算挖掘地窨子的土方量,和准确的完成时间。

      这三间地窨子,卢晓童想先挖中间的厨房。地窨子的门、进出地窨子的坡道,都开在厨房里。
      厨房挖好后,再挖卧室。卧室挖出的土,可以从厨房的坡道运出。
      从现在到立冬,还剩十五天。卢晓童不敢把地窨子设计的太大,够用就行。
      她计划中的厨房,3米宽、3米长、2米深。进出厨房的坡道,一米宽,两米长,六级台阶。
      按这个尺寸计算,挖掘厨房的土方总量,为22立方米左右。

      卢晓童在百度搜索里,查了一下现代建筑业对人工挖掘进度的估算。深度在两米之内,泥土为普通硬度时,每人每天能挖3—4立方米。
      这个工作量,是工作8小时、有工休的情况下,估算的平均值。卢晓童觉得,自己的工作时间可以再长一些,应该能做到平均值上限——每天挖4立方米,甚至还能再多一些。
      所以,厨房的地下部分,她可以争取在5天内完成。

      地上部分是一圈土墙,南侧50厘米,北侧20厘米、一边高一边低。土墙可以用挖出来的泥土垒成,一天之内,应该能完工。
      厨房里还需要盘一个灶台,也可以利用挖出来的泥土垒成,灶台加上屋顶,也是一天的工程。
      也就是说,地窨子的厨房,能在7天之内建好。

      卧室和厨房之间,计划留出3尺间距,这就是卧室和厨房之间的土墙厚度。
      卧室的计划尺寸,也是3米长、3米宽、2米深。卧室没有坡道,挖掘的土方量比厨房少,是18立方米,可以争取在4天里完成。
      卧室里要盘一个2米宽、3米长的大火炕。没有火炕,在燕山一带是过不了冬的。这个炕也可以用挖出来的泥土垒成。盘炕加上盖顶,需要一天或一天半时间。
      所以,卧室能在5—6天内完工。

      土炕盘完、并与厨房的灶台连通后,就可以烧炕了,至少要烧整整一夜,去净土里的寒气、潮气,然后,他们就可以搬家了。
      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最快12天,最迟14天,她们母子就能住进地窨子了。

      至于储藏室,卢晓童设计的尺寸小一些,2米宽、3米长、2米深。
      储藏室可以等搬家之后,再抽时间挖掘,估计有3天左右,也就挖完了。

      地窨子冬暖夏凉,能确保母子四人彻底摆脱严寒,更不用担心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塌的土墙了。
      计算完土方量,确定了挖掘进度后,卢晓童的心里踏实了:“再有十五天,就要下第一场雪了,必须严格按照进度施工,赶在下雪之前,搬进新家。”

      剩下的工作,虽然不像挖地窨子那样急迫,也需要有个计划,稳步推进。否则,这个冬天也是过不去的。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粮食。

      从原主的残存记忆中,卢晓童了解到,今年是难得的丰收年。麦子和玉米,每亩都收获了一百五六十斤。全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原主卢晓童也特别高兴。他们家人口多,虽然没有分家,但也是分房开火,各房做各房的饭。
      往年分到各房的粮食,即使精打细算,也接不上新麦。每年开春,原主都要拉着板车,用仅剩的陈麦去换土豆。一斤陈麦能换六斤土豆。

      陈麦是好东西。俗话说“陈麦新米”。陈麦放了一冬,已经干透了。只要不霉坏、不被虫蛀,磨的粉就又细又白,做的面条、馒头、大饼,都很劲道。
      每到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也就陈麦还值些钱,能换东西。所以,每年新粮下来,分了粮食,原主卢晓童都会先吃玉米、高粱,把麦子留到最后,留到春荒时救急。

      这次原主卢晓童一反常态,顿顿都给孩子们吃面粉,虽然掺了一半的玉米面,她也从没限制过孩子们的饭量。
      原主知道,鼠疫很容易感染。万一孩子们染病,到死都没能吃上几顿好饭,她心里肯定过不去。
      五六岁的孩子,放开了吃,和大人的饭量相差不多。这几天,原主每天都要用掉三四斤粮食。

      搬到这所小院子时,家里一共给了350斤颗粒粮食、60斤磨成面的粮食。现在已经吃掉了20来斤,卢晓童手里,还剩不到400斤粮食了。
      这个世界没有小麦越冬技术,都是春播小麦。播种期是农历三月左右,新麦成熟期在农历六、七月份。
      这不到400斤粮食,要一直吃到农历六月份。现在是九月十八,离麦收还有九个月。

      所以,从现在起,卢晓童必须卡住粮食消费,平均每天吃一斤半粮食。干活的时候,可以稍微多一些,吃到两斤左右。
      到惊蛰离开时,卢晓童要争取给原主至少留下150斤粮食。
      惊蛰是二月初三,离麦收还有四个月,即使有150斤粮食,原主和孩子们,生活也比较困难,原主很可能还得用板车拉着麦子,去换土豆。

      卢晓童从灶台上拿过一个碗。这个粗瓷碗,中等大小,一斤面粉,只有平平的一碗。一斤半就是一碗多,母子四人要吃一天,根本不够。
      卢晓童需要大量的代粮食物。她该去哪儿寻找这些食物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