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岁丰年稔,穰穰满家 ...


  •   茵茵搬到了伯府居住。
      这边院子非常大,还有专门的试验田。
      茵茵提议,刘氏和宋远志,以及谢家父母兄弟都住进来,毕竟以后有事好商量。
      而且,这都是自己挣来的,有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不住?
      就算他们再低调,从茵茵被封赏那天起,也低调不起来了。
      一开始,因为茵茵被封赏,云州的官员,周边的员外、富户送礼的络绎不绝。
      他们觉得不适应,还是回到自己家里去。
      没想到,回去后,迎接的还是送礼的人群,但是都是本村的人,又不好拒绝。
      没办法,还是回来府上居住一段时间,这高门大户的,有管家负责迎来送往。
      他们原本该干嘛的还干嘛。
      人住在这边,老宅那边祖宗牌位、神龛还在,初一十五回去敬香拜神,告慰祖宗神仙。
      谢老爹还坚持教书,每天马车去马车回。
      谢老娘则每月初一十五的回去,平时在家陪女儿种种田,做做衣服。
      刘氏,两边院子来回跑。
      都是操劳了一辈子,难以停下来。
      这是女儿的/儿媳妇的/母亲的/姐姐的,与我无瓜。
      谢氏夫妇/刘氏:女儿/儿媳妇辛苦了!以后我们要多分担些,让她操心正事。
      谢有恒/宋远志: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得功名给母亲/姐姐看!我要给娘亲挣诰命!
      茵茵:好大儿,那你任重道远哦!
      哇偶,可以做生意了!
      茵茵,去镇上,县里买了几个铺子,交给了手下的人管理。
      还要琢磨新的营生。
      这边路也要修起来,山路不好修,需得许多银子。
      ~
      又是一年春季,到了插秧的季节。
      去年,朝廷大力推广土豆、红薯,大司农派司农司下官员深入田间地头,教百姓种地。
      在此之前,就安排一个官员来到了百灵镇,后来为了方便向兴义伯请教种植技术,入住了伯府。
      府里,谢爹还在,也没人说闲话。
      怎么说呢,人到了一定高度,需要别人仰望的时候,得到的都是善意。
      官员看到茵茵还在培植稻种,还有一穗穗溜须的高高的秸秆作物,兴义伯说这叫“玉米”。
      难道是玉色的大米?
      怪不得长这么高。
      心想,果然小瞧了兴义伯,本来以为是一妇人好运气,发现了高产量粮食,这个运气恰好她有而已。以后不会再有这么好的运气吧?
      没想到,她真的,布衣裙钗每天伺候田地,时刻不忘农桑。
      而他们呢,司农司官员却不下地,整天对着司内那几块地研究来研究去,研究的也是如何培育好圣上喜欢吃的粮食,只看上位者,早与百姓脱节。
      这不可笑嘛?不讽刺嘛?我们有什么脸讥笑人家?
      之前行为,妄为丈夫!
      官员将所看、所思、所学,整理成一本折子,上达天听。
      兴义伯所为,让我辈汗颜!既已入司农司,自当身兼劝课农桑之重任,不畏风雨,不畏酷暑,不畏严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茵茵当然不知道其中发生的事情,毕竟,皇帝也没有说让她上奏过。
      不过她也知道,管家或者其他仆人那边,自有监视她的人。
      不过,在其职谋其位,食其禄,忠其事,这点道理她还是懂得。
      如果没有任何的监视,才不符合常理!毕竟,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坐在皇座上的那位的掌控欲,可不是常人能够度量的。
      后来这位史姓官员被命令常驻灵县,负责这一块地方的农桑。
      这对茵茵来说也挺好,毕竟熟悉了。
      府里,也专门给他留了个房间。
      ~
      去年春季,茵茵已经培育了两茬水稻,已经很能适应这里的气候了,这茬水稻就是这片土地上收获的。
      这次可以试试在稻田里养鱼了,早早就在专门的棚里培养了新的稻种,已经长成了稻苗。
      要养稻花鱼,对稻种是有需求的,起码现在各家种植的稻种不行。
      要选择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伏能力强、高产的品种,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
      看着眼前嫩绿嫩绿的秧苗,一切都是希望,
      派人叫来南枝,问她们家今年什么时候种水稻?怎么安排的?
      “姐呀,还是和以前一样呗?”说着说着感觉不对,姐叫她来,应该是有新的安排才对,
      “姐,你说种啥吧,俺们跟着你种”
      去年一冬天当家的带着人跑了周围的几个县镇,挣了不少银钱。家里也不那么紧巴了,这都是托姐的福带来的。
      茵茵就指着秧苗,跟她说等水稻长大点,想尝试可以放进鱼苗,俗称稻花鱼。鱼爱折腾,就需要抗倒伏的品种。
      鱼苗就选鲤鱼和鲫鱼,这两类鱼的生命力顽强且杂食,不会吃禾苗。
      而且,稻田的水位不宜太高。
      听的南枝一愣一愣的,但是眼神却越来越亮,
      “姐,是不是说,鱼长大了,稻子也可以收割了,而且鱼吃了害虫,产下肥料,稻子还可以高产!”
      “对,我现在培育的稻苗就是这样的。我在这边的田地里已经收过两茬了,抗倒伏能力可以。”
      “这个我可以作证,”史敬插话道“放鱼的话,还要再观察下,这个不大了解”
      “唉呀,姐,我们家也种。对了姐,我娘家可以种吗?”
      “可以种啊,我这边已经留了种,够几家种的。”
      “姐,你别介意,咱们都是自己人,前年大家都后悔没跟着你一起种土豆、红薯,去年种出来大丰收,看把他们高兴的。不管别家怎么说,反正我们家是肯定跟着种的。”
      “好,对了你和怀义也结婚有三年了吧,有消息了吗?”两人说着说着就往前院走,茵茵意有所指。
      “姐,其实我们也去看了大夫,大夫说俺们俩都没病,就是缘分不到~”南枝满脸通红,不好意思了。
      “那就好,喝杯茶吧”茵茵看南枝估计是营养不良,过于瘦弱,身体还没有到最佳状态。
      深夜时分,将要睡着的茵茵接到熟悉的头像的呼唤。
      道君看她不容易,送她防蚊虫药包。
      说来她也是刚开始入药门了,正好可以琢磨琢磨如何制这驱虫包也是一个进项了。
      现在茵茵脑子转十圈,大概有八圈是在衡量这个合不合适,那个合不合适。
      唔~
      虽然很难,不过说实话,倒是比在现代开心的。可能总有一种在扮演别人人生的想法吧!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稻香鱼,要养的好,还是要喂饲料的,还是求助于万能网友杜仲。
      现在茵茵比较有号召力,说出的话百姓听得进去。
      丰收的时候看着肥硕的鱼,饱满的稻穗,大家感觉到兴义伯真是百姓的福星啊!
      跟着她,听她的可以过好日子。
      哈哈哈~
      ~
      五年一晃而过,战乱、逃难并没有如上一世那样出现。
      他们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宋远志:灵县最小的秀才。
      谢有恒:考上了秀才,现在外游学,说要见见世面。
      刘氏:伯府老太太。
      周氏:伯府老太太。
      谢老爹:被儿子刺激的,竟然也考上了秀才。
      而茵茵,除了这几种食物,茵茵再没拿出其他作物出来,剩下的就交给司农司的官员了。
      茵茵预感到不久就要走了,如果直接入土为安,恐怕这俩老太太接受不了。
      就找到万能杜仲,现在杜仲也做到当初他教授坐的位置。
      换了一张地图,一张造船图纸。
      “你们要开拓新世界了?”
      “没有,我有预感要撤了,提前做好准备。”
      “一路顺风”
      “谢谢!”
      茵茵描了一份差不多的,带在身上。
      敦促人造船,要出去看看。
      后面两年,茵茵因为做生意,偶尔也会出远门。
      知道云州往南就是大海。
      现在朝廷眼里,还是蛮荒之地。
      一直有百姓以打渔为生,语言不通,找向导才行。
      半年后,衍之独身一人去了大海,留给朝廷一张图纸,一张地图,一封信。
      说是去验证是不是真的。
      船?
      海外有更广阔的世界?
      原来大衍朝占世界那么一小点?
      有的人说兴义伯异想天开,自投死路;
      有的人说兴义伯已葬身鱼腹;
      有的人说兴义伯去探索其他国家了,相信终将给他们带回来回音。
      ~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岁丰年稔,穰穰满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