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瑞雪兆丰年,获得封赏 ...


  •   瑞雪兆丰年。
      大雪结束了,村里该修缮房屋的修缮房屋,自己人多的就给别家修。
      这时候,朝廷那边下来了对茵茵的封赏。
      先行赶过来报信的里正和衙役,指挥着村里人扫大街,摆香案。准备迎接仪仗。
      那可是这个国家最高权力人的封赏啊!
      震惊了整个穹村。
      大家纷纷从田里、家里出来,村长更是激动的浑身颤抖,脑子都不转了,被里正指挥着喊人来摆香案。
      有的老人听着这几百年不遇的、祖坟冒青烟的盛事,激动的热泪盈眶,当场就要下跪。
      没办法,没什么能表达他们此刻激动的心情了。
      想那皇城里高座的皇帝老爷,什么时候来过他们这穷乡僻壤?
      “村长,真是老祖宗显灵了啊”
      “是啊”
      “求老祖宗保佑”
      村长激动的脑子都不转了,就要跟着一起跪下磕头,激动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村里的娃子看眼色特别厉害,知道有好事发生,兴奋的不得了。
      哼,没眼看!
      里正抬袖掩面,没眼看,这还在村头呢,总不能就村头接旨吧?
      一会封赏队伍就到了,这些人这不捣乱的吗?
      “快,老李,你别跟着去捣乱了,一会天使就过来了。快选个干净肃穆的地方,让村里的后生赶紧摆好香案,供桌一定要擦洗干净。”
      “对了,香炉呢,香炉?赶紧去拿!”
      “还有老李,那谁,那个宋怀章家的是吧,他们家人一定要在。”顶着
      “这谁家的孩子?赶紧把孩子给我摁住,不要乱跑。谁不听话,一会天使来了,给谁带走。”
      里正一句话,成功让娃子们鸦雀无声。
      各家大人趁此机会,马上箍住自家娃在身边,双眼一瞪,意思不言而喻。
      在娃子们心里能带他们走的,那无非就是拍花子了,多可怕啊!
      这些娃子果然安份多了,里正的脑子难得清静一会,看着老李指挥。
      「这个老李啊,果真没见过世面,多亏了接到老父母的消息就跑过来的自己在这撑场面。上次大丰收这个老李竟然没叫人叫我,哼,觉悟不够高啊」,
      嘿,也不知道是哪个更激动,看看是谁一只脚穿了鞋子一只脚没有鞋子?
      「哼,这不是一高兴就从镇上跑回来了嘛,你说这个老牛,关键时候不顶用,走的咋恁慢呢?」
      那是你心跳的快!
      「哞?怪老牛我咯」刚进村口的老牛甩头打了个打喷嚏,喷在了牵牛的里正儿子一身。
      “大黄,你干啥呀?”里正的儿子粗嘎的表达着强烈不满。
      「哞~甩、甩、我就甩」
      老黄牛喘着粗气,甩着尾巴,哼哧哼哧牛气的拉着车往前走。
      “大黄,你飘了~”
      “哦,瞧我,那就去打谷场吧,平时他们村里有啥事情就在那地方开个会啥的,只是地方有点寒酸。”
      唉,其实他一直想建个祠堂的。无奈地里收成不好,谁家也没有余钱~
      “前面带路,走,去看看”
      打谷场在村尾,一小片四面宽敞的空地,周围都是堆着的麦秸秆,水稻秸秆,高的矮的,七型八状的。
      远处还有一些未化开的雪。
      里正一时为了难。
      “咣~哐~咣~哐” 鸣锣开道,封赏队伍已经快到村头了,
      “快来了,快来了,队伍进了村了”有村里人望风来报信。
      “就这里吧,那谁,那谁家的到了没,全村人都来了吧”
      里正有点紧张了。
      “放心吧里正,都核对过了,都过来了”村长满脸通红,一直用袖子擦汗。
      刚才叮嘱村里人都去换身干净衣服,他身上也穿着新换的衣服,这是前年过年时做的新衣,就过年穿了两回,还是锃新的,该有的体面不能丢。
      仪仗队敲敲打打来到打谷场,各村民早在村长的安排下站好。
      仪仗队后,紧随其后是两顶轿子。
      老父母从后面的轿子出来,陪着前面满身锦绣官服的人往前走来。
      后面说起来,村里人只觉得这个人长得真好,面白无须,满身贵气。
      “这就是宣旨的宦官了?”茵茵想,第一次当面见识封建王朝的皇权威仪。
      随后,在随行官员安排下,众人下跪磕头,宣旨,接旨,然后茵茵就成了刚出炉的大衍朝兴义伯了。
      颜德胜是个宦官,察言观色的本事精着呢,看大家迷茫的眼神,就跟茵茵解释了一下,说当今圣上念谢氏义举,献高产粮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封“兴义伯”,并钦赐牌匾。
      并绫罗绸缎,金银若干。
      并奴仆若干。
      茵茵怎么会单独认下功劳呢?
      自然是说这一切都多亏了朝廷的体恤和,多亏了老父母的爱护,没有村子里大家的共同努力,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成果。
      一席话说的在场的各位心花怒放。
      朝廷百官得知如此高产量的农作物,惊讶者有,心细者有,激动者有。
      皇帝:我有良才,有良种,且高产,百姓可不再饿死。只有盛世才无饥馁!我大衍朝得天眷顾啊!哈哈哈~
      心有反意的势力:完了,芭比Q了,大家都吃饱喝足了,谁去造反啊?天不助我!
      其他周边小国:听闻大衍朝出现了神物,可使万民无无饥馁,马上就开创盛世了,还是老实的请求开边境贸易市场吧,该低头时就低头,他吃肉,我起码还能喝点汤。不然鸡飞蛋打一场空~
      有贡献就要有封赏,朝廷百官各发其言,
      有的说:谢氏乃一介妇人,有夫有子,既已嫁人,嫁夫从夫,应封赏其夫;
      她的夫五年前科考,已失踪;
      有的说:一介妇人,有夫有子,还可以荣膺其子。
      其子稚儿,刚读私塾两年。
      就没有说妇人之功,当归妇人。
      “大司农,你说”圣上指名发言。
      大司农,为专掌国家仓廪,劝课农桑之官。
      大司农懵逼了,各位大臣都说了,圣上还让他发言,看来是不满意啊,
      “圣上,臣以为此为该妇人之功,当归妇人。”
      “哗~大司农,你?”
      “什么?”
      最后当今圣上,力排众议给谢氏一介女子身份赐下爵位,还是伯爵。
      百官意识到他们触怒了皇帝,所以给了个更高的爵位。皇权威严下,乌烟瘴气的朝堂终于平静片刻。
      百官感叹:皇帝的腰杆挺得更直了。
      爵位不爵位的,都是皇帝家的,皇帝想给谁给谁,与我无瓜啊。
      我们何必争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呢?谁给他们的胆?
      各位大人都是人精,细思一身冷汗,朝堂终于安静了一段时间。
      茵茵仍然生活在穹村,有了爵位,她们家周围的地方连同穹山在内,被老父母划给了她。
      按照旨意,还给她修建了一座兴义伯的宅院。
      建房师傅还是田大师。
      田大师恨不得将毕生所能,都展现在这座院子里头。
      老父母要升迁了。
      封建社会费脑子的争斗不适合她,她还想着早点回去。
      既然皇帝对她好,那她就多贡献点。
      最后,实在摆脱不掉老村长殷切的眼神,茵茵建议村长建个祠堂,就把圣旨放进去。
      村长点头如小鸡啄米。
      当然茵茵出了一半钱。
      穹山,茵茵觉得还是像以前一样,保持不变。
      有这座山,好多百姓还指望着打个牙祭呢。
      她只知道归她就行。
      其他不做干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