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连中三元 ...

  •   温舜英在珍珠帘后面听举子们答题时,英昙也正襟危坐的旁听,仿佛曾经他的父亲坐在女帝舒淳的身边。英敛之公务繁忙,为了不让这位小郡王整日在仆妇手中,身为姨母的温舜英几乎时时都带着他听政。
      就比如这珍珠帘,在温舜英参加殿试,乃至听政的头几年里都是没有的。只是因为随着年纪渐长,这位县主越来越有她二叔昔日的风采,世间鲜少有少男少女像她这样的美,温柔中带着清冷,妩媚里夹杂疏离,娇俏时仍有威严。那些矛盾在她身上似乎并不存在,或许她美的不如她二叔和六叔那么惊心动魄,但却是让人移不开眼的存在。殿试上甚至常有举子看她走神。因此从前年温舜英决定带英昙一起上殿试旁听时,便让人设了这珍珠帘。一方面是让自己的外甥不用整场都那么拘束,另一方面也是让举子们专心答题。
      温舜英有点无聊的听着下面的问答。大魏的殿试入选的人不多,皆是一举子对帝王和多位考官当庭问答的形式,即便如此往往也要考上一整天。若是答案无趣,饶是她也坐不住,但没想到自己的外甥却是个打坐的好材料,总能坐上一天,若不是她劝,可能茶都不怎么喝。还好她想出设珠帘的主意,可以稍微放松,吃点蜜饯果子。
      殿试顺序是以进入名次倒序的,因此会元怀周是最末。英敛之看到他时已经是快晚膳的时间了,像他这样坐惯公堂的人也略有疲态,对于待考的考生来说,拖到这最后一个等待整整一天,实在是折磨。然而青衣的怀周上场时神态安静,精神极佳,恭敬但却没有畏惧之态,比之封麒不差,颇有点世家公子的从容。
      怀周应答的声音很柔和,和其他举子们或严肃、或紧张、或无措的状态相比,他仿佛是在回答书院老师的一场临堂小测,语速适中,甚至能兼顾旁边的书记员,对于回答中的难点做出少许解释,方便他们记录。
      英敛之看了一眼珠帘,他嘴角微微勾了勾,但很快隐去了这点笑意。范澄很显然不喜欢他,眼见前九题怀周都答的得当,便在最后一题刚答完便咄咄逼问。少年沉静的听着他的问题,有理有据的一一作答。一来一往到最后,范澄有些被逼至绝路,竟道:“若按你这么说,圣贤之言,倒是错了?”
      “范大人。”少年仍旧挂着浅浅的微笑:“金玉虽好物,在眼亦为病。圣贤之言,要在其位,才能得其用。”
      范澄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却不想珠帘后响起了鼓掌声,虽然只是两下,但范澄还是压下了自己要说的话。只见珠帘被侍女们掀起一半,白色朝服的女子从中走出,上面的银线云纹向怀周证实了她的身份。而随之走出的男孩则证实了那天他在悦来客栈遇到的女子确实是清平县主。
      怀周躬身行礼后低下头,以示自己不敢冒犯县主。女子倒也没叫他抬头,只是说道:“听了这一整日,可算听到一句有趣的话。范大人对会元的要求高些,这是自然之理。要我说,这么问却有些放水。我大魏自立国开科举,算上二哥哥,还未曾出过连中三元的举子,若是就这么放过了,莫说范大人,让我也是不能甘心。陛下、丞相大人、裴大人,我在此加试一题。怀周可以选择,如果选择作答,答的好,便点为状元,成为我大魏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举子。若答得不好,那也没有什么榜眼等着他,只能是殿试最后一名。可若他放弃此题,那便不得状元,依其前十题的答案与其他举子相比排序,如何?”
      温舜英这提法刁钻,以怀周如今的回答,他只要拒绝加试,便是稳妥的榜眼,照样前途无量。但若要放手一搏,可能一无所得。毕竟谁也不知道智识无双的清平县主到底会出什么难题。她口中的二哥哥,如今齐州刺史温玄礼本可以家世得官,却参加了殿试,向天下证明其才学。此时提及连他都无三元之名,可见县主的问题一定难以回答。
      这个提议让在场的考官们小声讨论了一番,而后裴邵道:“臣等无异议,请陛下圣裁。”
      舒翊道:“既然诸位都没有意见,那便如此。怀周,你可愿回答此问,一搏魁首?”
      “回陛下,在下愿意回答,但并非为了得状元。”怀周的话让舒翊有些感兴趣:“哦?那是为何?”
      “县主既有此提议,想来应是心中有未决之事,化为此问。在下愿答,只是略尽绵力,为县主分忧。”怀周此言一出,惹得众人皆惊。从温舜英生下来起,除了其父亲一辈的温氏公子们,还没人敢说为她解疑。
      温玄清听他这么说,竟难得笑了,开口道:“自县主开蒙,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说要为县主分忧。既然如此,县主也不要辜负他一片赤诚了。”
      温舜英没什么情绪的变化,似乎怀周的举动在她的意料之中。她开口道:“你出身赵州,此地是我大魏粮仓所在。然而赵州连年干旱,去岁收成只有往年八分,今年富阳春旱甚至影响到了播种。长此以往,非久治之道。你可有解法?”
      这一问着实难了些,这些日子朝堂上为这事也没少争执。治粟内吏温玄宗执掌过晋阳,兼任过赵州刺史,曾是赵州重振的父母官。他本人不但是温氏嫡脉长公子,如今温氏的族长,更是当今丞相的亲哥哥。这题答的不好也就罢了,但若答得太好也可能会触怒龙颜,结果凶险可不是最后一名能罢休的。
      现场一片安静,就连本想再为难的范澄都默默退到后面去。而那位青衣少年仍然平静,他认真听完题后,规矩行了礼才答道:“农业之法,不同地域、不同风貌,应对策略不同。赵州有平原、丘陵还有少许山地,所植作物皆有不同。赵州前刺史,今治粟內吏温大人曾为赵州谋划水利十处,谏言国朝立法,奖励耕种开荒,轻徭薄赋。这才是赵州得以成为天下粮仓的基础。而如今县主所问,实为近五年之事。在下家中务农,近五年来天象有变,气候异常。原有水利工程需做改良方可继续护佑农业。在下家乡所在赵州五县已于去年完成了改造,想来今年报灾已无五县之名。难决之所,乃富阳。先帝复国后,为报国仇,发兵征赵,彼时先第一王夫温氏五公子随军。赵国守将鬼才英蠡踞富阳城池坚固,守城不出。五公子娴熟天象,在暴雨之际引渌水淹没了为挖煤矿而地下已空的富阳,自此赵军溃退,再无险要可守。因此,富阳防涝是其建设之重。然而近年来,富阳周边水系日渐干涸,想来朝中也早应收到奏报,以求解决富阳之旱。富阳本就是赵州最好的黑土地平原,若是富阳歉收,那赵州便失半壁;富阳无水,周围平原六县更无水可用。然昔日,先女帝仁慈,因水淹富阳而内疚,曾与富阳之民誓曰:再不许渌水侵扰富阳一寸。五年前,我游历至富阳时,其城内的水源凌河已只有溪流大小。三年前再过富阳,凌河已然只有河床。富阳诸农户便祈求将水利工程加筑一段,引渌水灌溉原野。然而,彼时先帝病重,天下皆知先帝爱先王夫之重,地方守官又岂敢轻言引渌水之事,权衡之下,舍近求远,改引发源于大魏的楚河以解干旱。然而楚河之源汉江流经邺城,是都城水源命脉,必得先供给都城使用,才会有多余的水下流。楚河之水难测,去岁气候炎热,都城用水颇费。楚河之水自然不够富阳灌溉,天不下一滴雨,收成只得八分。今年春试,邺城更是人流集中,用水爆增。在下进京途中,再过富阳,曾冒着会试迟到的风险,盘桓一周,眼见土地干涸,楚河却只有涓滴细流。然而此时再想引渌水已迟。而今之计,只得当下邺城放开水闸,自陛下起,今春至夏节俭用水,以求汉江之水解富阳燃眉之急,同时令人加紧修筑富阳至渌水的水利工程,确保明年富阳及其周边六县平原无虞。”
      怀周答完,殿中死寂,他恍若未觉,只是一礼,便不再出声,等待评判。然而即便是裴邵也没有轻易点评这个回答。这少年看似软语温言,肯定了每一个上位者,但其直指旱灾根源是人祸,先帝偏爱温氏,举世皆知,以至于地方官员不敢轻易触其逆鳞,宁愿舍近求远,也绝不违背其为温氏五公子祈福时发下的誓言。赵国富阳一战,当今陛下的父亲母亲击溃了如今座中廷尉英敛之的父亲英蠡,甚至温氏五公子便死于与英蠡的对峙之中。前尘往事,在场又有谁愿意轻易提及,若犯天颜,又该如何。
      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寂静中舒翊先开口了:“此问倒也不能算你为县主解忧。昨日,丞相与县主已有此请,认为富阳引楚河之水终不是长久之计。朕昨日已下令,命人开始修筑渌水至富阳的水利工事。今日殿试之前,工部来报,邺城已开闸放水,想来如今也该流至富阳,解其燃眉。只是邺城尚有备用水井,倒也不会苛待了你们。”
      怀周恭敬又行一礼道:“陛下圣明。”
      舒翊看向裴邵等人:“如今若点怀周为状元,诸卿想来并无异议?”
      “陛下圣裁,臣等敬服。”众臣皆拜道:“恭贺陛下,得此英才。”
      然而,陛下得的这个英才还没捂热,事情就有了变化。
      因在国丧中,琼林宴未曾大办,只有帝王舒翊带着主考官裴邵和丞相温玄清参加,未广邀诸臣。举子们期待的与清平县主的唱和也没能如愿。
      琼林宴后,淹没在各种殿试离奇传闻里的状元怀周和所有人一样等待着朝廷下派官职,人们也都想看看这位大魏立国以来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会有何等厚赐。毕竟主考官裴邵当年被点为状元,是任翰林院修撰,赐内阁中书大学士起家的,再怎么样也要有此待遇。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随着怀周任命而来的是另一个让朝堂争论不休的决定。舒翊允许了清平县主所请,使其开府仪同三司,并任新科状元怀周为其县主府的长史。
      御史台的谏言雪花一样飞向御座,本本都在陈情,有些客气的说国丧未满,三公尚未开府,怎能仅仅因为县主说每日进宫疲累而允许她开府治事;有些从礼法上劝说县主尚无公主之尊,开府治事实在僭越,更何况将国家英才纳为家臣,是折辱士人;更有些则不客气的指出先女帝复国之功,帝王羸弱,加封护国公主方才开府,而今县主如此,实乃不臣。
      但诸臣也都知道,舒翊看起来脾气好,但是在妹妹的事上从没有让步过。以至于私下有人悄悄的将温舜英和曾经女帝的姐姐,大魏摄政公主舒鸿相提并论。那位嫡长公主是魏帝心爱的妹妹,魏帝赋予她无上的权力,她却谋反杀兄,终被温七公子凌迟处死。
      御史台闹了半个月,终究是没有下文。帝王毫不让步,朝堂上县主也不乏拥护者,御史大夫凤煌在这场劝谏中难得保持了沉默,就连最刚正不阿,时常驳斥县主的廷尉英敛之都没有反对,三公无言,九卿缄默,到头来还是尘埃落定了。
      怀周接到任命的时候,同榜的黄玄也接到了委派至齐州德县做县丞的任命。两人离别之前,黄玄出手阔绰的包下了邺城最豪华的酒楼包间,点了一大桌子山珍海味,琼浆玉液,却没吃两口,就抱着怀周呜呜哭起来。说着什么“原本以为县主看上你好歹给你个名分,没想到是做管家”、“人家状元起家再怎么也是做个秘书郎,怎么就连中三元要去做师爷”之类的。
      怀周哭笑不得任他哭了一阵才安慰道:“好了好了,天子脚下,别乱说这样的话。你外放好好做官,争取回京来,我们不就又能见面了。”
      小厮也在旁边劝道:“好了少爷,您这么哭哭啼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县主抢了您娘子呢!”
      怀周看着更不靠谱的小厮叹气道:“你也少说两句,一路上好好照顾你家少爷。德县我未去过,但是临近的铁城倒是游玩过。那边气候宜人,景色也美,你家少爷去了做一方父母官,也养养性子,别总是感情用事。做不好官可是要回去继承家业的。”
      怀周说完,黄玄抱着他哭的更大声了。
      次日清晨,黄玄带着大包小包依依不舍的上路了,怀周一直将他送出城,刚转身准备回去收拾东西,带着调令去县主府报到。却没想到却看到一宫中禁卫军,手持令牌,说七公子要见他。
      怀周也没有用惊讶,只是点头应了,上了那架看来已经等了一阵子,有着温氏凤凰族徽的马车。
      城外不远便是京郊皇陵,皇陵外,禁军请他下了车,验过两道关卡,带他至一不大的小屋,在恢宏的帝陵中显得有些朴素。
      侍卫敲了门,得到里面人允许后推开了门,让他进去。自己却关上门守在外面。
      怀周这是第一次见到传闻中的温七公子,从女帝还是公主起,就掌握大魏玺印的丞相,营造了如今太平天下的温子远。
      他坐着也不影响那凤袍的宽袖上露出凤凰的羽翼,彰显他的身份。自大魏一统天下,温家下山辅佐帝王之后,能穿凤袍的只有温氏七子这一代人,而随着七凤凋零,这天下只剩下温家三公子和七公子有此殊荣。
      男子有些清瘦,鬓间微霜,看起来和气,让人很难将他和杀伐果断,曾经屠尽大魏旧贵族,凌迟舒鸿,杀的先女帝连个远亲都少见的权臣联系起来。
      见他进来,温子远抬手示意他坐:“我这只有苦茶一杯,委屈你了。”
      “七公子。”怀周行了礼后,才在他下手坐下。静待他说话。
      而温子远没再说话,看了他良久,怀周也不言,静静的让他看。沉默被敲门声打破,进来一少年,看了他一眼道:“这就是姐姐的长史状元怀周?”
      怀周再次站起来行礼道:“三皇子。”
      少年面容的轮廓和父亲很像,但是似乎因为母亲的基因,五官显得柔和些,没有七公子那么清冷。他也示意怀周坐下,自己则在父亲身后站定。
      温子远似乎终于看够了,开口说道:“我本不想麻烦你来这一趟。但舜英说到底是我的女儿,她选了长史,我还是想看看。倒不是怕选错,只是想记住你如今的样子。”
      怀周有些不解的这句话,疑惑的看向那位大魏权力顶端的男人,却见他从容补上道:“过两年你被她磋磨的不成样子,我还能记得你原来的模样。”
      怀周觉得这个笑话有点冷,但看七公子一本正经,便忍住了笑意。
      温子远似乎是想了一会儿才又道:“我六哥自幼溺爱舜英,她要什么,便给她什么。如今,越发没人管了,她要你,陛下就给她。到底是国家的状元,就这么给她做了家臣,日后就算仕途有望,到底起家不算清贵,舜英骄纵,也未必是长久的依靠。你若在意,我给你个机会,去翰林院呆两年,历练好了跟着丞相或者裴大人做属官,再过些日子,做东宫洗马,也不浪费你这宰辅的坯子。这话我来说,舜英不会为难你的。”顿了一下,他侧头示意自己身后的儿子道:“哪怕我死了,瑾儿也会保你。你意下如何?”
      怀周望着那双能洞悉天下的黑眸,突然起身行了跪拜大礼后答道:“在下谢七公子厚爱,然而在下不愿去翰林院,在下遵从调令,愿为县主府长史。”
      温子远看着俯身的怀周,也没叫他起身,怀周便也一直这么跪着。大约半盏茶的功夫,怀周几乎额头要出汗了,才听温子远道:“起来吧。”
      怀周起身,但没再坐下。温子远挥挥手道:“去做你的长史吧。”
      青衣少年谢过后离开。一直没有说话的温玄瑾开口道:“父亲,若是他答应了你,你会杀了他吗?”
      “他答应了我,有的是人要杀他。”温子远淡淡道:“他在殿试的时候就无路可退了。且看看他能走多远吧,舜英的长史不是那么好做的。是位极人臣还是身死族灭,往往不过一瞬之间,希望他别让舜英失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