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Epi.1 ...

  •   自从二十多年前回国以来,伯兰特一直沿着相同的路线上下班:从处里出来,跟门卫道别,依次走过梅瑟韦尔大街的书店、奶酪铺、一家阴森森的咖啡馆和相比之下显得太过明亮的花店,然后过马路,斑马线共有十五条,伯兰特在他天长日久的行走之中已经对这条街上的各种“数目”谙熟于心,例如两侧路灯加起来有九盏;市政垃圾箱两个,每个供养着至少一打流浪猫;邮筒一个,只收国内邮件,航空信得亲自跑到邮局去寄;停泊在路边的车一般不多于七辆,多半挤在奶酪铺外面,要不就安静地趴在咖啡馆门前。处里的人从来不把车开到这条街上,他们习惯提前一个路口停下,然后走路到这儿来,乘出租车的时候也是如此。
      过了马路之后,很快会经过那座矮小的地区礼拜堂,它没有钟楼和石雕,谦卑地缩在塞满古建筑的老伦敦内城里,显得局促又寒酸,跟伯兰特的婚礼一样,他就是在这里干巴巴地说“我愿意”的,那个牧师刚主持完一场葬礼,匆忙赶来,连法衣都来不及换,下摆星星点点溅满了墓地里的泥巴。伯兰特掀起新娘的面纱,撞上她冰冷的灰眼睛,里面除了爱什么都有。
      礼拜堂背后是居民区,老式的联排房屋,大部分都租给学生了,前门旁边安装了一大堆电铃按钮,各自贴着不同的姓名。门前台阶被鞋底蹭出了浅坑,长年积着一汪水,不论晴雨。他的房子在街道尽头,靠着河,每到冬天,砭骨的冷雾幽幽地爬上岸,不声不响地渗入血液骨骼,把人的呼吸都冻在喉咙里。这断然不是适合新婚夫妇甜蜜地筑巢的地方,更不是抚养孩子的地方,这或许能为他短命的婚姻提供解释,但伯兰特心里明白出错的地方在哪里。
      出于职业习惯,他在掏钥匙之前总是先检查一遍门锁,确认没有秘密入侵的痕迹,才在脏兮兮的深绿色垫子上蹭蹭鞋底,开门进去,邮件和报纸被门扫到一边,他把它们捡起来,随手丢到餐桌上。然后脱下帽子,挂到钉在墙上的钩子上去,紧邻着灰呢大衣。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似乎经过精确的安排和计量,日日如此,鲜有例外,就像白金汉宫女王卫兵的值勤表。他沏茶,看邮件,读报纸,煮一顿清淡的晚餐,继续读报纸到九点半,除去挂钟的嘀嗒,房子悄无声息,安静得像一座空荡荡的坟冢。他从不把工作带回家,这是他在官僚主义的灰色世界中的生存准则,连公务日志也留在办公室里,锁进保险箱。他以前习惯准备两个日程簿,一个记录私人事务,另一个为公事而设。但这个习惯在他1952年回到英国之后就被神秘地损毁了:再也没有私人日程表,他觉得自己也跟着消失了——就像一滴雨落入池塘——变成一个毫无特色的代码,淹没在庞大的情报机关里。每当有人问起他在何处高就,他便礼貌地笑笑,告诉对方“外交部下属的一个处……没什么重要的。”确实没什么重要的,他的手已经二十多年没沾过血了,倒是写档案用的黑墨水常常染污手掌和袖口,令他相当不愉快。
      那些倒霉的年头(*1)都过去了,但六处似乎还瘫在谷底起不来,消沉颓丧的气氛在伯兰特被调回本土之前就已经沉沉地悬在头顶,至今未散,甚至在他升迁之后依然尾随而至,潜伏在办公室一角的阴影里,犹如沉默的黑衣幽灵。他在一张大写字桌上批复电报,查阅卷宗。狭窄的窗户俯视着伦敦一隅,多数时候仍如他儿时那样雨笼雾罩,泛着了无生气的灰白色,伯兰特早已不再回忆童年,却常常记起细雨纷飞时的莫斯科,街道闪着湿润的亮光,偶尔有路人低头快步走过,因为寒冷而缩起肩膀,脸上都是饥饿的痕迹。
      或许自己已经是半个俄国人了,伯兰特想。他从未在同僚面前碰过任何酒精饮品,甚至外出吃饭也只是谨慎地点一杯阿姆斯特丹淡啤酒,但六处能指望他在莫斯科待的九年里都只喝茶和白开水吗?这不是谁的错,让人惶惶不安的是伦敦的气候——从这个词的哪个意义上来说都是如此。有时候他希望自己重新选一次职业,伯兰特想象自己站在二手书店的柜台后面,用磨秃了的铅笔支着脸颊打瞌睡,但这景象太可笑了,就像乡村小剧院里演的那种酸腐的老戏剧。
      钟走到了六点,他知道,他甚至用不着转过身去看。伯兰特把自己从关于二手书店和铅笔的思绪里抽离,熟练地假装自己从来没走过神。百叶窗开着,铅灰色的雨云充满威胁感地悬在伦敦上空,玻璃在风速和气压差的双重夹击下发出令人担忧的声音。伯兰特在椅子上变换了一下姿势,瞥了瞥挂在门后的黑色雨伞。他早该走了,但他还有一个客人要打发——一个不怎么惹人喜爱却又不得不认真对待的客人,就像岳父、上司和远房亲戚。
      “……我们还没有得到那方面的确切消息。”他听见自己干巴巴地回答,随即醒悟到这句话已经重复了不下三次,桌子对面的美国人显然不太高兴,嘴唇抿了起来,堆出了细小的皱纹。
      “抱歉,戈根先生——”
      “戈登。”
      “当然,我刚才不是这么说的么?”他心不在焉地挥了挥手,好像要赶开一只苍蝇,“我已经在权限范围内把我知道的都告诉您了,明天我可以找外交部专员跟您谈——当然,前提是他愿意见您——现在,您不想吃晚餐吗,戈登先生?我发现您没有带伞,再耽误下去就会挨雨淋了。”
      或许这逐客令下得有点粗鲁了,他想,但对付美国人就需要这样,他们似乎从来没接受过察言观色的训练。戈登颊边的一块肌肉抽搐了几下,扯出一个微笑,好像疼痛万分地撕开一个发炎的伤口,“谢谢您的时间,伯兰特先生。”他说,拿起外套,搭在手臂上,“要是您安排到了和专员的见面,给我打电话,几点都可以,您知道我旅店房间的电话。”
      “当然。”
      门关上的时候,暴雨的鞭梢已经抽打下来了,伯兰特叹了口气,慢腾腾地开始收拾桌子。办公楼里寂静一片,他好像是上下五层楼里唯一的活人。他叫了一声秘书的名字,没有回答。伯兰特关了灯,把雨伞夹在腋下,锁上了办公室的门。
      梅瑟韦尔大街的排水系统向来不好,伯兰特一不留神踩进深及脚踝的污水里,厌恶地皱了皱眉。路灯已经亮起,在暴雨里只是一团团化开了的淡黄色。他快步走过书店、奶酪铺、咖啡馆和花店,没看交通灯就冲过马路,水花溅湿了裤腿。教堂大门紧闭,上帝也不喜欢弄湿自己的鞋。污水横流的小巷里有可疑的动静,猫,伯兰特告诉自己。
      但他仍然站住了,雨滴噼噼啪啪地打在黑色的伞面上,窄巷里很昏暗,建筑物的阴影交错重叠,伯兰特踌躇了几秒,环顾了一下空荡荡的街道,慢慢地走进阴影里。他想着自己写字台抽屉里放着的那把左轮,很后悔自己没把它带出来。雨水顺着礼拜堂的外墙淌下来,墙根被两个垃圾箱挡住了,雨水流到他脚边的时候却变成了奇怪的颜色,伯兰特眯起了眼睛。
      血。
      他像个梦游者一样往前一步,伸手推开了垃圾箱,一个脸色苍白的男孩子蜷缩在那里,血红的雨水在他周围铺散开来,好像某种可怖的哥特式小说里的布景。伯兰特吞咽了一下,僵硬地站着,听着自己嘶嘶的呼吸声,滂沱大雨击打着伞面和昏迷的男孩。他再次扭头看了一下不远处的街道,没有人,唯有雨水横流。他丢开了伞,雨迅速地把他浇得透湿,伯兰特脱下自己的大衣,把男孩裹了起来,大概是被碰到伤口,男孩低低地呜咽了一声,痛苦地蹙起眉,却没有醒来。伯兰特抱着他折回大街,以他的老膝盖能支撑的最快速度地跑过一排排阴郁的联排房屋,祈祷没有人刚好从窗帘后面探出头来。
      伯兰特把男孩放到床上,脱掉他湿透的衣物。他看起来并没有受什么致命伤,疲劳和寒冷才是问题所在。血来自肩膀和小腿上的伤口,似乎有什么人把他当松鸡追杀来着。伯兰特从壁橱深处翻出那个旧药箱,凭着对许多年前训练课程的模糊记忆做了点简单的止血处理,在这方面他从来不是行家。夹带着雨滴的风敲击着窗户,他把窗帘拉了起来,下楼为自己倒了一英寸半深的卡提萨克(*2),一口灌了下去。酒精让他冻僵的手脚暖了过来,顺带稀释了残余的震惊和疑虑。伯兰特拿起挂在鞋柜旁边的另一把伞,开门出去。
      他像一部编码器一样运转起来,一件一件来,他命令自己,别着急,别出错。水汩汩地顺着涵管汇入伦敦错综复杂的雨渠系统,在黑暗的地底向泰晤士河飞奔而去。血迹已经被冲刷干净,他在垃圾箱旁边找回了自己的伞,收起来,夹在腋下,要是被问起,可以说是要接一个朋友。伯兰特踏着那十五条斑马线回到梅瑟韦尔大街,走进书店外面的公用电话亭。书店老板透过湿漉漉的落地窗盯着他,好像不明白一个有两把伞的人是怎么把自己弄成落汤鸡的。
      电话响了三下就接通了,“喂?”对方说,声音温和而懒散,好像刚睡醒不久。
      “到我家去,科尔曼,我需要你帮忙。”
      他简短地丢下一句话,挂上了话筒。书店老板仍然瞪着他。伯兰特冲他点了点头,撑起伞走回滂沱大雨之中。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Epi.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