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917年 ...

  •   林知南坐在车内,神色恍惚,突然开口问司机林诚:“阿诚,城云那个太太叫什么来着?”
      林诚马上回答:“她姓尹,没有学名,排行第三,南京乡下叫做——尹三妹儿。”
      林知南看向窗外,那座叫彭公馆三层花园洋楼已抛在身后。接近黄昏,夕阳斜射入车内,投在林知南脸上,一半明,一半暗。
      仿佛回到六年前春天的那个下午,初见的那个下午,苏白领着她跨入金陵大学的“勤工俭学”互助社。
      十年前,1917年,民国五年。
      南京的四月不冷不热,金陵大学的长廊下的木绣球和木香花一簇簇地盛开,宛如一幢花墙,壮观无比。白色的绣球花和黄色的木香花交替绽放,温暖了整个四月。
      苏白一袭白色碎花洋裙,戴着白纱帽,折了枝绣球花抱着。她领着林知南,推开白色双合门,房间内的目光被吸引过来。
      房间不大,两间教室打通并成一间,三大书柜和一张八张书桌大小的大桌子占了一半,桌上两个绿盖台灯和许多纸张书籍杂乱地摆着。房间内有四号人,两个身着白色长衫校服的男生一起坐在大桌子前,一个穿黑色学生制服的男生靠在书柜上,一个长发的女生正在看书。
      苏白拉着林知南的手,对大家说:“这就是咱勤工俭学互助社的新成员了,林知南。”
      那两个白长衫男生几乎一起开口:“你好!”
      两个白长衫男生一个高一个矮,却长着七八分相似的脸。
      高的那个站起来说:“我是龙浩。金陵大学法科二年级的。”
      龙浩指着他身边的男生:“这是我弟弟龙洋。金陵大学预科的。”
      龙洋向林知南点头,有点害羞红了脸。
      林知南向二人鞠躬,颔首微笑:“你们好,我是隔壁紫金女中的学生,我叫林知南。”
      苏白走到书柜边,把花瓶里枯萎的花扔掉,换上她抱着的那团白色绣球花。她身边穿学生制服的男生开口露出亲和的笑容:“你好,我是何厌疾,医专的学生。”
      林知南向他鞠了一躬:“你好。”
      苏白看着何厌疾,笑着对林知南说:“他呀,可是何督军的长孙哟。他爷爷希望他像霍去病辛弃疾一样骁勇善战,成为一代名将 。可这个不孝子孙偏学医,还和家里断绝了关系。”
      南京城谁人不知何督军,过去皇上还在的时候,何督军算是有个骁勇善战的名声,在南京城有几分威望。现在皇上不在了,所谓“督军”左右不过是大清遗老。
      何厌疾严肃道:“他是他,我是我。”
      苏白嗤笑:“一笔还能写出两个“何”字? ”
      苏白和何厌疾还在争论,一个长发女生对林知南说:“我叫赵淑珍……”
      赵淑珍还没说完,林知南身后的双合门被推开,林知南回头看去——推开门是一位青年,说他是青年,但他看上去已经有二十岁了,眼眸如墨,薄唇微抿,面容如冰,穿着和龙浩龙洋一样的洁白长衫,左胸位置绣着一个紫色的校徽——金陵大学。
      龙洋和龙浩几乎一起喊:“彭城云!”
      林知南回头看他一眼,不由得一呆,就这么淡淡地一眼扫来,他也正看着林知南。
      林知南一怔,踉跄一步。彭城云刚要伸手拉住她,赵淑珍就扶住了她。
      “没事吧?”赵淑珍问。
      林知南扭了扭脚上的低跟洋皮鞋:“没什么,谢谢你。”
      彭城云的手在空中僵持着,他略有些尴尬地收回手,攥紧拳头。上上下下打量了林知南一圈,眸子恢复了一丝清明。
      苏白赶紧走过来,拉住林知南跟彭城云介绍:“社长,她就是林知南。”
      “嗯,南京商会林知隽会长的幼妹,略有耳闻。”彭城云轻轻扯了下嘴角,似笑非笑。绕过林知南走到桌前坐下,抽出一张表格,拿起一支泛旧黑色百利金钢笔,蘸了点儿墨,在表格写下林知南的信息,“出生年月?”
      林知南:“1901年9月1日。”
      彭城云:“文凭?”
      林知南:“目前在紫金女中读国中。”
      “那么——”彭城云顿了顿“为什么进互助社?”
      林知南和苏白相视一眼:“嗯…挣钱读书!”
      彭城云握笔的手停了下来,他抬眸,对上那一双水灵灵的杏眼。真是笑话,林知隽可是金陵大学投资人之一,名誉校董,就连这个工读互助社都是在他的投资下建成的。很显然,对于林知南的话,彭城云是完全不信。
      苏白凑到彭城云身边:“城云,就写勤工俭学呗,问这么多干什么。”
      彭城云没说什么,照苏白说的写了下来。林知南凑过去,看见表格上“林知南”三个字,微微一笑。彭城云字写得很好,瘦劲清峻。像他这个人一样,清冷凌厉。
      填写好了信息,彭城云把资料装入档案袋里,存放在何厌疾身后的红木大书柜。瞥见林知南那双低跟洋皮鞋,黄白拼色,应该是牛皮。关于林知南进社的原因,彭城云已经猜到几分。
      从六十多年前《南京条约》开始,就有外国人到南京来传教,经商,开放通商口岸。按照和清王朝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 ,在商业领域享有各种特权和税收优惠。而林知南的父兄就是通过依靠让洋人做工厂商铺的法人,间接获得洋人的优先权,分享洋商特权,名为洋商。以此避免北洋政府和江苏军阀张勋的欺压和各种苛捐杂税 。
      这种名为洋商,原则大部分经营者都是南京人的统一商业协会,名为南京商会。
      林知南长兄林知隽便是南京商会会长,他投资的金陵大学毕竟是教会大学,不比国立大学。课程多,但费用高,又是洋人开的大学,因此颇受诟病说金陵大学是专为富人洋人资本家开的大学。
      继北京大学蔡元培、李大钊、□□组织工读互助团,全国各地也开始成立各种名称的工读互助团。实行“工学结合,以工养学。”
      对于像金陵大学这种私立教会学校,学费高。常有学生半途不学,弃学挣钱,挣钱之后继续读书,一个大学读五六年也是有的。金陵大学组织“勤工俭学互助社”本着互助的精神,实行半工半读。
      “行啦,知南,以后我们就不是朋友了。”苏白垂着头,看起来沮丧极了,她这话让所有人惊讶。
      “什么?”林知南问。
      苏白冲过来一把抱住林知南,开怀大笑:“我们是同志啊,乖乖!”
      闻言,何厌疾嗤笑一声,龙洋龙浩两个捧腹大笑,赵淑珍指着苏白,笑着指责她:“你啊你。”。
      林知南狠狠拍了苏白双臂,对着她的眼:“你吓死我了呀。”
      何厌疾补充道:“没事,我们都是同志!”
      龙洋龙浩两人齐说:“我们都是同志!”
      赵淑珍:“我们都是同志!”
      整房间都是热血扬溢,龙洋龙浩犹为热情,就差高举旗帜迎风飞舞了 。
      “ 行了。”彭城云冷声“按照章程,我还要跟你宣读本社社章。”
      林知南点点头。
      “第一,社员须每天工作4小时。
      第二,社员生活必需之衣、食、住,由团体供给;社员所需的教育费、医药费、书籍费,由团体供给;惟书籍为团体公用。
      第三,工作所得归团体公有,由团队统一分配。”
      女同志工作不会太辛苦,都是洗衣、做饭、印刷、装订和制造小工艺品、贩卖新书报这些体力劳动。”
      这是一种引进法国“留法俭学”“以工兼学"的方式,为家境贫寒而又想求学的人,提供了条件。也为如林知隽的资本家提供高质量劳动力。也为金陵大学和南京商会积攒体恤困难学生的声誉。
      也是一种进步的行为,有南京商会的投资,“勤工俭学 ”是一种摩登时髦的象征。
      “行啦,知南,以后我们就不是朋友了。”苏白垂着头,看起来沮丧极了,她这话让所有人惊讶。
      “什么?”林知南问。
      苏白冲过来一把抱住林知南,开怀大笑:“我们是同志啊,乖乖!”
      闻言,何厌疾嗤笑一声,龙洋龙浩两个捧腹大笑,赵淑珍指着苏白,笑着指责她:“你啊你。”。
      林知南狠狠拍了苏白双臂,对着她的眼:“你吓死我了呀。”
      何厌疾补充道:“没事,我们都是同志!”
      龙洋龙浩两人齐说:“我们都是同志!”
      赵淑珍:“我们都是同志!”
      整房间都是热血扬溢,龙洋龙浩犹为热情,就差高举旗帜迎风飞舞了 。
      “行了。”彭城云冷声“按照章程,我还要跟你宣读本社社章。”
      林知南点点头。
      “第一,社员须每天工作4小时。
      第二,社员生活必需之衣、食、住,由团体供给;社员所需的教育费、医药费、书籍费,由团体供给;惟书籍为团体公用。
      第三,工作所得归团体公有,由团队统一分配。”
      女同志工作不会太辛苦,都是洗衣、做饭、印刷、装订和制造小工艺品、贩卖新书报这些体力劳动。”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1917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