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吴起变法 ...

  •   时间是国运最好的朋友,时间站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的国运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此昌隆。就在齐太公田和成为齐侯之后,魏武侯开始环视周围,评估国力。自魏文侯开始,魏国带着韩赵两国频频发动战争,国力的耗竭使得魏国减缓了攻城拔寨的脚步。

      魏武侯虽然将精力放在了整顿魏国内务上,却依旧会出兵教训一下不听话的小型诸侯国,一如卫国。韩赵两国虽然一直跟着魏武侯,却各有各自的心思,谁也不愿意只做小弟,喝汤而不能吃肉。随着韩赵各自有自己的心思,魏韩赵的联盟逐渐有了裂缝。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赵武公之子赵朝作乱,不服从赵敬侯调令,赵朝逃亡魏国,魏武侯想扶持赵朝为傀儡,于是插手赵国内政,魏赵两国至此出现裂缝。为了缓解三线作战的压力,魏武侯决定插手秦国内政,将魏国境内避难的公子连送回秦国。

      公子连便是秦献公,也就是秦孝公嬴渠梁的父亲,《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吕氏春秋》记载公子连。秦孝公嬴渠梁则是与商鞅开创大秦强国的君主。近乎从秦献公开始,秦国正式走上战国时代强国之路,并且大秦一代君主胜过一代君主,代代是明君。

      公元前387年,魏武侯决定扶持公子连成为下一任秦国君主,他的目的就是扶持一个亲魏的君主,降低西边秦国对于魏国的威胁,专心致志对付日薄西山的楚国和根基不稳的齐国。公子连到底受过魏武侯的庇佑,因此,公子连在离开魏国之前,对着魏武侯发誓,只要魏武侯活着的一天,秦国绝对不会对魏国发起战争。后来,事实证明,公子连确实是言出必行,这是魏武侯去世后,魏国与秦国还是征战不断。

      就在公子连回秦国的路途中,魏武侯对楚国、齐国以及不安分的赵国出手予以不同程度的警告与震慑。首当其冲的便是赵国,赵武侯发兵邯郸,直接插手赵国内政。可惜的是,魏武侯这一次发兵并没有出师大捷,反而被赵国击败。战力大幅度提升的赵国在打退魏国军队后,更是打退了齐太公田和的军队。

      公元前385年,齐太公田和去世,齐桓公田午登上君位,刚刚登上君位的田午便对鲁国发兵,并未参加魏国与赵国争端的韩国专心致志的攻打郑国与宋国。在这整整频发的一年,公子连绕着秦国边疆,穿过义渠,最终在秦国的边疆小城入秦。

      入秦之后的公子连遭遇到了秦出公嬴昌母子的追击,所幸秦国上下对于秦出公嬴昌母子任用内宦不满,前来追杀公子连的秦军大将全部倒戈,一夕之间,这些大将成为了拥护公子连的将领。公子连在文武百官的拥护之下取代秦出公嬴昌,成为秦国下一任的国君,史称秦献公。

      秦献公登上君位以后,他面临秦国“朝□□败,国力羸弱”的现状,又在魏国耳濡目染“李悝变法”的强国之策,为了尽快改变秦国现状,公子连废黜秦国实行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这个政策使得秦国保留了一定的青壮劳力,为秦国强国之策留下了根本。

      秦献公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对国策有深刻认识的明君,他深刻地明白李悝变法的艰难根本在于老贵族的阻挠,为了让秦国尽快变强,秦献公颁布的第二个政策就是迁都,秦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城迁到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

      栎阳更接近河西走廊,这是秦献公向老秦人表达的态度,老秦人一定会夺回河西地区,并且迎难而上,不惧任何风险,势在必行。不仅如此,为了能够调动秦国国民的积极性,秦国开始支持商业行为,支持工商业的发展,并且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

      根据史料记载,初行为市与初租禾这一举措使得秦国国库很快充盈起来,不仅如此,秦献公还对秦国的户籍制度进行了改变,秦献公以户籍相伍,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

      户籍的改变使得秦国的治安好转起来,随着数十年的发展,在秦献公的带领下,秦国的财力、国力、军事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历朝历代,但凡变法,总要伤筋动骨,尤其是奴隶制向封建制改变的时代,奴隶主与封建地主的争斗一直不曾停歇,不管是秦国还是魏国,齐国还是楚国,这样的矛盾从未停歇。所幸,公元前383年的秦国还没有达到矛盾必须转移的程度,然而,魏国、楚国必须要尽可能的转移矛盾。

      公元前383年,田剡继位,史称齐侯剡,这为齐侯剡与他的弟弟田午关系不佳,田午便是齐桓公,也因为田午和田剡的关系不佳,齐国一时之间陷入了争夺君权的矛盾之中。魏武侯对“田氏代齐”后的齐国虎视眈眈,他时刻准备着对齐国开战,田午便是《扁鹊见蔡桓公》故事中的那位蔡桓公,历史上,田午既被称之为田齐桓公,又被称之为蔡桓公,蔡国原为姬姓封国,田氏本是姬姓,因此,田午又名蔡桓公。

      就在齐国内部出现争夺君权的时间段,赵国对卫国发动攻击,赵国的国力虽然没有魏国强大,但是赵国与卫国相比而言,赵国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就在赵国攻城略地,夺取了大片的土地,兵临卫都濮阳城下的时候,魏国向魏国发出请求,魏武侯正要教训赵国不听话的毛病,便借故出兵攻打赵国。

      虽然历史没有记载吴起到底是什么时候离开的魏国,但是,公元383年,吴起已经不在魏国。有学者认为,吴起是因为功高震主,一如乐羊一般,被魏武侯发配边疆,但杀妻求将的吴起心高气傲,不堪折辱故而离开魏国前往楚国。部分学者认为,吴起战功赫赫,魏国的贵族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魏国贵族合力驱逐吴起,吴起才前往楚国。

      但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公元前383年,有史料记载,吴起已经收到楚悼王的邀请,在楚国边疆做太守,开展李悝一般的变法活动,史称“吴起变法”。

      吴起离开魏国之后,楚悼王对吴起予以重用,吴起不仅有武将之能,更有文臣天赋,他不仅治理郡县的能力卓越,治理国家顽疾,更是手到病除。可惜的是,楚国作为老牌春秋强国,贵族顽症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

      尽管楚悼允许吴起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给予吴起足够的信任,楚国的贵族都是大奴隶主,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利益根本被撼动,更不允许吴起撼动他们封妻荫子的根基,于是,楚国也发生了不小的波动。

      归根究底,吴起变法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便是将奴隶主的土地逐渐过渡到封建制的地主手里,这是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矛盾,更是奴隶主与封建地主的矛盾,还是土地所有权的矛盾。在士农工商,民以食为天的农业为主的时代,土地往往意味着财富,丢失土地,便是丢失了长久不断的财富。

      奴隶主是不允许封建地主抢走自己的利益,也因此,吴起改革奴隶主的土地,便是太岁头上动土,即便大刀阔斧的改革,依旧是将利益集团得罪个彻底。

      吴起变法的第二个部分便是剥夺世袭制的年限,将无穷无尽的世袭制度改为第四代开始,楚国贵族无薪酬,国家不养,需要自食其力,史称“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吴起不仅剥夺了贵族世袭四代以上的权力,更是要求贵族去蛮荒边疆开垦荒地,自食其力。这等同于剥夺了贵族好吃懒做,躺着数钱的权力,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奴隶主失去土地也就算了,还是去了赖以生存的爵禄,对于楚国的贵族们,这等同于不共戴天之仇,也因为这个缘故,吴起不仅仅是得罪了楚国的贵族们,更是成为贵族们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的仇人。

      吴起变法第三部分,便是扶持新兴势力,打压旧贵族势力。吴起在剥夺无功劳奴楚国贵族的同时,允许能者居之,允许功劳博得爵位与官职,吴起曾经采取“倚车辕”的做法,以此评断有能力的人,史称“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吴起这个法度等同于剥夺楚国贵族土地和世袭的同时,压缩楚国贵族出仕的空间。

      吴起变法第四部分是缩减人员,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史称“卑减大臣之威重”,“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固毁誉”,“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吴起对百官的这项政策,使得大量官员被罢黜,这一项政策,使得吴起不仅惹怒了楚国贵族,更是惹毛了楚国官员。楚国大部分有权有势的家族都对吴起怀恨在心,无竞争能力的楚国贵族,恨不得将吴起挫骨扬灰,这也为吴起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